按儒家文化来说,父不慈,子可不孝吗?君不仁,臣可不忠吗?

作者&投稿:却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原始儒家中,的确是这样的,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契约精神”体现;但是,西汉之后的新儒学,则强调为人子女,为人臣子,必须做到绝对的忠,绝对的孝。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千百年来,发挥了最大影响力和作用的学说,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这不仅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官方主流思想;也是时至今日,仍然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瑰宝。

当然,二十一世纪,我们已经接受了许许多多现代社会的观念。比如说“自由意志”,“人权”等等等等。所以,当年高不可攀的儒家,在很多人眼中看来,已经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谁敢说孔子的思想好,谁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但是,孔子的学说真的和现代观念格格不入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儒学宣扬过“愚忠,愚孝”吗?当然宣扬过,但这已经违背了孔子,孟子,甚至周公的本意了。

孟子是怎么看待臣子和君王的关系的?他说,“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简而言之,就是你想让我对你好,那你就必须对我好。这不就是一种朴素的契约精神吗?战国时代,墨家创始人墨翟,这么形容孔子:

说他,“以下犯上,教臣弑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当时的儒家思想中,不论是父子关系,君臣关系,都是双向的;单方面“违约”之后,另外一方,也没有必要遵循游戏规则了。在墨子的眼里,这简直大逆不道啊。

当然,西汉之后,新儒学已经不再有这个问题了。用叔孙通,董仲舒等人的思想来解释,就是“但论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

不论我对你怎么样,你都必须无限忠于我。



不可以,儒家文化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臣子和儿子的行为都要遵循君王和父亲的要求,如果对方行为不当可以提出,但不能不孝不忠。

不可以,儒家文化最注重仁孝礼节,天地君亲师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的,不管父亲和皇帝怎么样,做儿子和臣子的一定要忠孝。

可以的。因为孔子曾经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因此,孔子弄不赞成以德报怨的做法。父不慈子当然可以不孝,君不仁,臣也可以不忠。


按儒家文化来说,父不慈,子可不孝吗?君不仁,臣可不忠吗?
在原始儒家中,的确是这样的,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契约精神”体现;但是,西汉之后的新儒学,则强调为人子女,为人臣子,必须做到绝对的忠,绝对的孝。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千百年来,发挥了最大影响力和作用的学说,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这不仅是中国...

俗语:父不进子房,是什么意思?还有下一句你知道吗?
所以,父不进子房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这涉及到为人者,最基本,也是最不能破的底线。选择性吸收传统文化才正确的俗语者,乃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是前人生活经历的总结。大多数都是积极向上与我们有益的。我们都需要好好地记住,这些生活中精粹,但也不可否认,有一些不太适合当下。很多之所以摒弃或...

请问“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译文:皇上难道不曾听过古人说:“国君的言行不端正,臣子就会投奔别国;父亲的言行不端正,儿子就会奔走他乡。”

子不言父过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
出自:《礼记》—戴圣西汉礼学家。原句: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意思:父母不能宣扬子女的功德,子女不能讨论父母的过错。释义:《礼记》中这样一句话“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从古至今,父母位尊,这是纲常。通过这句话也会不经意的发现,所有的传统都可以是辩证的,“孝”是“...

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秦晖在《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对《论语》这一则的解释,认为“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支配,即君要像个君,臣才能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才能像个子;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所以“原初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

俗话说,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到底是什么忌讳?
在儒家三纲五常的说法中,父为子纲。封建社会的家庭,在多子多福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往往都是父子几代累世不分居。父亲作为一家之主,自然说一不二,在家庭中有着很大的威望。酒能影响人的思维,醉酒失德者不在少数。为了维护父亲的权威,避免儿子看到父亲的丑相,自然就有了"父子不同席"这个说法。而...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句俗语,有什么蕴藏的含义?
但是理解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是非常需要理解的,而且礼节在我们生活中从来都是随处可见的。今天便来和大家分享一句俗语''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父亲和孩子不能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叔叔和侄子也不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酒。大家肯定会好奇这是...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叔侄不对饮出自哪里?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叔侄不对饮”出自《周礼》,意思是母亲还在世的时候就不要庆祝生日,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不能留胡须,叔叔和侄子之间不能一起喝酒。在儒家思想中,母亲生养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还会威胁到母亲的生命安全,因此生日不应该庆祝,而是要感激母亲的生养之恩。另外,胡须代表...

父在不留须出自哪里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父在不留须的思想意义探究其价值所在。首先,文中强调做儒家弟子对礼仪的重视,对基业、家风的传承,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其次,父亲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子女的前途,同时也标志着一个父亲当然的孝心和儒家的“以子孝治天下”思想,体现了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再次,本文中呼吁...

农村老话说:“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说的啥意思?
如果你家中举办酒席的话,那么一般来说父子两是不可以同桌的,后半句想必你也可以类比出来,叔叔也不能和侄子在一起喝酒。嗯?这什么说法,毕竟我们现在应该没那么多讲究。父子之所以不能同桌,那是因为在老一辈人看来这两人辈分不同。所以呢在酒席上时,一般坐的都是与父亲同辈的,当然比父亲辈分大的人...

长沙县19323989346: 儒家、墨家、道家、佛教关于孝的思想. -
茌建孕三: 儒家的孝道观 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中,尤以儒家最为重视孝道,十三经中处处皆有谈及孝的义理,其中以《孝经》最有代表性.《孝经》把孝当作至德要道,将之提升到天地人的高度地位:"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

长沙县19323989346: 孔子认为什么是孝? -
茌建孕三: 问题一:分析并归纳孔子所认为的“孝”.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

长沙县19323989346: 孝道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
茌建孕三:[答案] 一、汉儒对先秦诸子孝道观的整合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它通过阐发仁、义、礼、智、孝、悌、忠、信 等道德观念,旨在建立以“仁”为中心的伦理思想体系来宣扬其政治抱负.由于“仁”学的目的是为了恢复 “周...

长沙县19323989346: 都说百善孝为先,那怎么解释“父不慈子不孝”呢?
茌建孕三: 百善孝为先是前人的教诲,孝为中华恒久不变的传统.于前人而言便是愚孝,而后人却应更理性的去理解百善孝为先的真谛,并不是一味的听从﹑屈服,当长辈无理的殴打﹑辱骂,就应敢于反抗,便有了“父不慈,子不孝”.

长沙县19323989346: 形容“不孝”的语句有哪些? -
茌建孕三: 1.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2.老人健康,儿女福;儿女不孝,苍天报!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颜之推4.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5.宠狗上灶,宠子不孝.6.不孝顺的女儿,必...

长沙县19323989346: 父不慈则子不孝有道理吗?
茌建孕三: 没道理 父亲在怎么厉害 也是生你养你的人

长沙县19323989346: 在中国 三孝是指 什么 -
茌建孕三: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

长沙县19323989346: 都说百善孝为先,那怎么解释“父不慈子不孝呢”? -
茌建孕三: 不冲突,所有的善举都是互相的

长沙县19323989346: 求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
茌建孕三: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