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的重要论述思想

作者&投稿:挚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庄子齐物论的重要论述思想~

庄子《齐物论》——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辩(一)

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
文章简介:
《齐物论》是战国时期庄子所著。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
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齐物论》共有七个主要寓言,分别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狙公赋芧、尧问于舜、啮缺问乎王倪、瞿鹊子问于长梧子、罔两问景及庄周梦蝶。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齐物论》不同于先秦时代的一般著作,当时著作很少特立题目,皆先成篇章,然后或取首句中的数字,或随取二字以安题,其题亦无甚意义。
《齐物论》以论名篇,亦为古籍中所罕见。《论语》虽以论名书,至汉初方普遍使用,如《过秦论》、《盐铁论》等,即以《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除《齐物论》外,有以三个字为义,有用两个字作为篇名,都没有以论来命题。由此可证,应成书于开始以论名篇的秦汉之间。
战国时期,百家议论纷纷,思想复杂混乱,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根本上都出于自身、是齐一的。他批判那些执着于分别是非对错、好胜好强的心态。他认为“道”本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然而然的,那么追求真理,寻求“道”的人也应具有逍遥自在的、没有任何束缚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面对百家烽起的社会现实,庄子敏锐地注意到了“当时之为论者”们的许多令人深感痛心的表现,并且发现他们全都表现出了“弱于德,强于物”的倾向,一味投身于对外物的探求,而不在乎对个人生命的培护。因此,他们也必然会在“与物相刃相靡”中丧失本真之我,并使自己的生命受到戕害。
庄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寻求一条解开心灵枷锁,破除执著、达到自由自在的心灵世界之路。正是“当时之为论者”们在论辩中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所异化的这一令庄子深感痛心的社会现实的存在,才让庄子如此迫切地提出齐一“物论”思想。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一约前286),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一书。
海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著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也有学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为外、杂篇反映的是庄子的思想。

“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重要论述思想:
一、对概念的存在以表现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凡事凡物都有相对的两面,都以“偶”的形式存在。庄子齐物思想涉及是非,寿夭,成毁,美丑,彼此,物我,身心,大小,利害,安危,生死,有无等对待概念,庄子认为这些对待性的概念都具有相对性,表面性和不真实性,而相对性是相对于比较的方面,角度,标准,时间和地点等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莫不大莫不小,从与道同体的至人的观点看,根本不存在所谓此物与彼物的区分,因此更不存在所谓的贵贱之别。但是,作为万物中之一物的人总是以己为贵,以人为贱。正是因为凡事凡物都有“偶”,都以”两行”的形式存在,所以人们观点不一,面对生活与现实,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态,“然疲役而不之其所归”“其行尽如驰而莫知能止”。
但事实无论怎样争执,“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所以莫不如以道观之,万物齐一。而事实上万物内含的彼此对待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指出凡事凡物都有“彼我”,没有“彼”就没有“我”,反过来,如果没有“我”,“彼”也无法得到呈现,“彼我”相辅相成,无法分离,说明对待概念相互依存。“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这里提到了是非的对立存在。有了是非以后,人们自以为“是”,否定他人观点,“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这一句式已经不仅仅反应相对概念互相依存的状态,而是说相对概念开始交叉开始互相起作用。“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更加深刻的说明“彼是”相因,“彼是”构成“物”,“彼是”无法分开,相互依存,面对这种情况,再做“孰是孰非”的定论,就没有意义了。人们在这多样化的世界里“与接为构……与物相刃相靡”,与其这样,还不如“游心于物之初”,与道为一,与道同体,逍遥自在。
二、主张超越对待概念,实现“道通为一”,达于“齐物”
面对对待概念的存在,主张“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以“同是非”“同然否”的态度去对待人们所作出的是非,然否的区分,这样便可以休心于天(作为整体的世界或道)这个巨大无比的转轮之上(即安命)。面对是非彼此的区分,庄子给出这个道的层面上的方法,需要以心体道。面对是非纷扰的世事,与其沉浸在“此是彼非”之中,不若派遣施肥,超越彼我,泯灭“对待”,而实现“道通为一”。把天地间的万物齐一观之,没有是非,彼此,对待,这样就少了世事的纷扰,少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也少了“与接为构,日以心斗。”“道通为一”和”齐物论”的本质是超越是非,生死等对待的概念,允许不同方面的差异性的存在。肯定,允许并包容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以“不齐”为“齐”,亦是“吹万不同,咸其自取也。”“齐”是一种超越的精神,是同于大通的境界。只有超越世俗施肥彼此的辨争,才能随化适境而无待逍遥。
三、“以明”是“齐万物”的方法和境界
齐物论主张超越是非彼此,实现道通为一,达于“齐物”。那么,“以明”是达于“齐物”的方法。“以明”概念是在反面论证中提出来的,作者首先指出世人执着于是是非非的争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而不能达到齐物逍遥境界。于是作者提出“以明”做为达到“齐物”的方法。从事物自性来看,天理是齐同的,“以明”就是要物各任其分,在其本性范围内尽兴发挥,呈现本然天理,从这个角度看,万物是一齐的。“以明”就是要求人们作到“以道观物”,看到事物本源,因为从本原来看,万物都是一样的,无所谓施肥,这样就能泯灭是非,齐同万物,达到齐物逍遥的境界。
四、以“道”观物,以“心”观”道”
“以明”是达到“齐物”的方法,那么要使人们在心灵上作到“以明”,进而去发现万物的本然之理就是要以“道”观物,以“心”观道。“道”与“道枢”,“环中”等概念相关。《齐物论》篇云:“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从“道枢”和“环中”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来“道”是超越是非彼此,立于枢要和环中位置的,不陷入是非无明的争论之中。那么,用这样的“道”来观照万物,则万物无是无非,无彼无此,万物一齐。
庄子提出“齐物论”思想,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认为“道”超越是非界限,泯灭一切差别。同时,庄子以心观道并体道。
首先,他认为事物的彼此差别没有客观标准。文中说明,事物的差别没有客观标准,差别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完全由人的主观决定,随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而有差别。这便是以心观道,以主观的变化来看待万物。认为一切客观标准都不存在,一切都是随主观而转移。
其次,庄子否认认识的可能和必要。“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这些话否定认识的可能和必要,认为顺其自然是最好的,不要动用神明或智识以及喜怒等情感,这样才能得“道”以保全生命,享尽天年。
总之,以“道”观之,就是让事物以本然状态存在,顺应天理自然,各任其分,在“道”的层面上,万物是一齐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事物,差异性很大,如何面对有着巨大差异性的现实事物又能体会到“道”的存在,进而认为万物一齐呢,只能以心观道体道。“齐物”并不是一种实然的践履,而只是一种关于道的境界的感受。“齐物论思想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我中心的态度,看待万有自然性和自足性”。

《齐物论》的中心思想是肯定人与物的特殊内容及其价值。庄子对事物的认知不仅仅停留于事物表面,他反对认识事物片面性的论证看法与物我皆知的认知水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儒学文化的驳斥。庄子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无所不在,而未曾有彼此之分)的命题出发,论证任何事物本不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阐述争辩只是对“道”的歪曲,割裂的道理,表达齐是非,齐彼此,齐无我,齐寿天的内容。
《齐物论》开篇用南郭子綦和弟子颜成子由关于天籁引申出庄子对事物的辩证看法的开端。他认为天籁是风吹过万种窍孔所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千差万别,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自于自身。庄子把天籁的风比作了“我”,而把“吾”比作各种窍孔。身体上的种种形态都是在“我”和“吾”之间形成,但是“我”和“吾”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我”是有形的,是和风一样存在的事物,而“吾”则是忘我,是物我存在,已经是物我相存的结果。如果仅仅是“我”的存在,就如同风在天空中不能吹出声音,但又假使只有“吾”的存在,就如同一屡精气,不能被人所察觉。因此,它们只有像风吹过窍孔一样的相互融合,才能产生出“天籁”那么“我”又是什么呢?其实“我”就是存在于齐物我里那个不完整的“吾”,没有了“我”那么“吾”也就无所从现了。它们是相近的,相互交融在一起,但不知道收什么驱使,在“我”与“吾”之间并没有感受到一个真正的主宰者,寻找不到相互支配的力量,但它又是最终融合的体现,我们虽然看不见“天籁”真正的本体,但的的确确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我”融合了“物”之后生出的“吾”已经是物我两只的境界,然而最终的结果是齐无我的至高境界,也就是齐“吾”的天籁之音。庄子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讲“吾”这屡精气困在了身体内,随着时间的老去,虽然它本身不曾有过衰退,但终会因为“我”的消失而灭忘。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是儒家对世界万物法则的理解,儒家认为一切事物的运行都有自身所与生俱来的法则,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规律。但这点在《齐物论》里被庄子驳斥,他认为所有事物都是没有标准的运行的。他在文中提到“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庄子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若是都是没有固定的法则的,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如果在成见之前就有了是非那么我也可以说“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经到了”。 这个牵引出的就是一个著名的学问开端“圣人之说”。在儒学里,孔孟等人被提高到“圣人“的境界而为后人所表率,但庄子另辟蹊径,他认为既然万物都是没有固定的法则的,那么”圣人“制定的标准又是哪里来的呢?在老庄学说里最高的等级是“至人”,他不同与“圣人”的存在,“至人”是忘记了自我的人,在本质上已经是齐是非,齐彼此,齐无我,齐寿天的综合,因此才能在宇宙间长存,而不因自身躯壳的损坏而消失。
庄子在物我之间认识到的不仅仅是相互的统一的性,也有的是辩证性。“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就是一个列证。庄子认为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鸟的鸣叫,真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其实与流传至今的庄周梦蝶起到的是异曲同工的妙用。我们在辩论的时候虽然嘴巴上说了很多,但到底有没有说呢,说出来的声音与鸟叫又有什么不同的。当你用了“齐物我”这个观点来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出来的结论是令人咋舌的。既然物和我之间没有了区别,那么“我”就是世界万物中随机任意产生的一种,“我”只是一种形态。“我”既然是一种形态,那么是独立并且区别于“你”的,但是同时“你”也是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存在的,仅仅是外在表现同“我”一样,但本质上都是秉着天地之气而成的形体(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那么无论是“我”或者是“你”还是鸟都只不过是一缕气,那么我们的本质就是同一的。在辩论里的声音与鸟叫又能有什么区别。在这个论点为基础的观念上,庄周和梦里的蝴蝶又有什么不同呢?只是各自的形态不一样,庄周不能飞舞在花丛里,但意识间的转化,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着的。从这里我们又可以推出一个结论,每个事物在到这世界上都是以“我”的形态存在着的,那么“我的”对立面又是什么呢?庄子认为“我”是不存在自身队里的那一面的,也是不存在自身对立的这一面的。从“我”相对立的那一面看就看不到这一面,从事物相对于这一面来看就能有所了解和认识。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出自事物的那一面(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也从侧面讲述了既然事物的两个面都是相同的,世界上就没有黑白,没有是非,没有对错,从而齐是非的道理。也正是因为这样任何事物的出生就是它的灭亡,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也就没有了判断对错的原则,每个人都在这条道路上行走,这条路上是没有是非的。
白马非马在庄子看来并不如实,“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在他的思想境界里非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才是正确的,事物相同的观点来看,白马就是非白马,那么非白马的对立面就是白马,两者之间是相互看不到的,虽然同出而异物,白马和马又回到了“我”和“你”的问题上,既然“我”和“你”是对立面的这边与那边,那么我可以说是你,也可以说不是你,继而白马既是马又不是马了。这就是齐彼此。
那么这样解释我是鸟,又不是鸟了。但鸟本身就是一种称呼,假使在一切事物都没有名字的时候,我的名字叫做鸟,那又是怎么样的?庄子说: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一切事物在存在前就有它存在的理由,一切事物本来都有它是的地方,你为什么一定要说它是无呢?继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有自身存在的理由,那么宇宙之始并没有形成各种形态,它连接着的是一个还没有开始的宇宙,比然那个没有开始的宇宙也是连着一个世界万物都已经有了的宇宙,在那个世界万物都有的宇宙前面又连接着一个没有有野没有无的宇宙,一直连接下去。我既是这个宇宙里德一粒灰尘却也是这个宇宙

这是我论文中的一段话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现在的观点看,就是万物都来自宇宙,所以对于宇宙来说都是一样的物质

庄子《齐物论》——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辩(一)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的重要论述思想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

庄子齐物论的重要论述思想
“齐物论思想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我中心的态度,看待万有自然性和自足性”。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1、齐彼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

庄子《齐物论》整体赏析
“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

庄子(齐物论)
庄子的《齐物论》揭示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其中的核心在于探讨人的认知与宇宙大道的关系。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象征着庄子对大知与小知、现象与道体的哲学探索。超越二元对立<\/,庄子认为,人被现象所束缚,迷失于纷争与消亡之中。他强调,万物皆由无形的“真宰”主宰,而我们往往在有形的主宰与...

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
“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

由《齐物论》谈庄子
由《齐物论》谈庄子 面对战国百家争鸣的烦乱形势,庄子用道家超然的态度对待各个学派的争辩,庄子乃作《齐物论》,让世人们重新体会与自然为友的逍遥自适,旨在解开人们心灵的桎梏。庄子主张破除社会议论的绝对性,用自然齐一的态度看待人们的是非争辩,并以多元化的价值标准评价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从而使人们卸下沉重的心...

庄子·内篇·齐物论原文
庄子的《内篇·齐物论》讲述了南郭子綦和颜成子游之间的对话,探讨了人与自然、存在与虚无的深层次哲学问题。子綦通过描述风的形态和声音,阐述了天地、地籁和天籁的层次,指出万物皆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无常与永恒并存。他提到大知与小知、大言与小言的差异,以及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生命中无法把握...

庄子内篇·齐物论
《齐物论》共有七个主要寓言,分别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狙公赋芧、尧问于舜、啮缺问乎王倪、瞿鹊子问于长梧子、罔两问景及庄周梦蝶。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是全篇的开头部分。在这里,南郭子綦提出了一个“吾丧我”的境界。所谓的“吾丧我”,“吾”是指超脱世俗、进入到高度精神自由的境界、精神得以升...

读《庄子的世界》——谈〈齐物论〉中的几点见解
“是”在《齐物论》中大致有三类情形:其一,“是”与“非”同时出现;其二,出现在句首,相当于语气助词“夫”;其三,则如“无适焉,因是已“;”子知物之所同是乎?”;“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等句子。这些句子中的“是”与佛经里的“如是我闻”意思相当接近。 故我...

个旧市13937567880: 庄子齐物论的重要论述思想 -
束琰结石: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

个旧市13937567880: 庄子齐物论的重要论述思想 -
束琰结石:[答案]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

个旧市13937567880: 谁知道庄子中的《齐物论》主要思想? -
束琰结石:[答案] 我理解的思想就是他追求精神和思想上的“齐一”,简单的说就是无是无非,无物无我,万物平等的思想.他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既然世间万物是齐一的,那...

个旧市13937567880: 什么是庄子的齐物论思想 -
束琰结石:[答案] 《齐物论》反映了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思想,包括“齐物”和“齐言”两部分.庄子认为,世界上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寿与妖,然与不然,都是“齐一”而无差别的.“齐物论”阐述的是庄子相...

个旧市13937567880: 庄子齐物论的重要论述思想 -
束琰结石: 《齐物论》的理论主题都是放在社会议论的撤销上,既要撤销社会议论,则对待知识的态度变成为“怀之”、“不用”,从而说明了“以明”、“因是”、“道枢”、“天府”等概念,这些认识知识的态度,整体而言,即为庄学论说功夫的心理...

个旧市13937567880: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思想是什么 -
束琰结石:[答案] 齐物论 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个旧市13937567880: 庄子的《齐物论》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
束琰结石: 《齐物论》反映了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思想,包括“齐物”和“齐言”两部分.庄子认为,世界上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寿与妖,然与不然,都是“齐一”而无差别的.“齐物论”阐述的是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事物有相对的一面是对的,但庄子把它夸大了、绝对化了,因此又有些唯心主义.

个旧市13937567880: 庄子的《齐物论》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买的文言文版,没有注释,能看懂一点,但是主题思想麻烦各位讲一下. -
束琰结石:[答案] 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

个旧市13937567880: 庄子在《逍遥游》和《齐物论》中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
束琰结石:[答案] 庄子在《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庄子的逍遥是指“无所待而游于无穷”,即是说无视物我之别,忘己、忘功、忘名,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自在地优游.此篇逍遥义同时奠定了整...

个旧市13937567880: 阐述《庄子齐物论》中的相对论思想 -
束琰结石:[答案] 庄子在认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是“相对论”,他总能看到事物的“相待性”,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颠覆了那种“独尊”的、“自以为是”的思维,是与非、此与彼,总是相对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成千古名言.他睿智而勇敢地把相对性用...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