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感人故事简介

作者&投稿:蓝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感人故事简介~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她离去后,人们却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她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她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她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她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她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月13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在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个月后,因多脏器衰竭,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离开了她深爱着的工作岗位,终年49岁。

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丁秀兰。

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丁秀兰病逝的噩耗传来,北大人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院长吕厚山询问救治丁秀兰的医护人员:“丁大夫有没有留下遗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医护人员摇头无语。听说朝思暮想的妈妈离她而去,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申洁悲痛欲绝。她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走时,可有什么嘱咐的话?”父亲申业桐无言以对。

丁秀兰病危时,病魔已经将她折磨得精疲力竭。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采访北大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吉善时,他开口就说:“说实话,我不想提丁秀兰的名字,提起来我就掉眼泪……”

听说丁秀兰去世了,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医生、护士们牺牲宝贵的轮休时间,自发聚在北大人民医院门口悼念丁秀兰。望着丁秀兰办公室的窗口,他们个个哭成泪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这些天来,从早到晚,总有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的门口。人们或无语伫立,默默哀悼,或将一束束白的菊花、红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有的还附上一段留言寄托哀思。一位丁秀兰救治过的患者在留言中说:“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兰指导下在医院实习过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留言中深情写道:“雨丝中,曾朝夕相处的您含笑走来,还是那份慈爱的目光;花丛里,又飘来您白色的身影,步履仍然是那样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泪水,只能用泪水向您挥别!泪水,多想用泪水把您挽留!”

为纪念丁秀兰,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北大人民医院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网上“丁秀兰纪念馆”于5月14日开通。短短3天时间,超过5000人次登录纪念馆留言。

在众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芜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别引人注目。舒老说:“我于3月25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医院看急诊,留住医院,4月11日病愈出院回家。看急诊时,曾接触过丁秀兰大夫。现在对于她的殉职,怀着特别的敬意。这里,借用老友黄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这首题为《白衣颂》的诗中写道:

壮哉医药师,生死置度外,挺身第一线,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时,无休亦无寐;

问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气,问女何所忆?病床与轮椅;

非典渐得控,医护皆勇义,事迹太感人,观之频掩涕。

“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里,丁秀兰非常热爱生活。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值班,她常约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医院院子里鲜花盛开,她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细品生命的芬芳,那细致的动作充满欣喜和怜爱。住院期间,当病情一度好转,她便打电话让丈夫送件毛衣过来:“记住,拿件颜色鲜艳一点的。”弥留之际,她下意识地伸出已经浮肿的手,使出全部力气抓住身旁的医护人员,那样子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女人味儿、人情味儿十足的丁秀兰,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向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呢?她有没有怕过?

丁秀兰的爱人说:“离家去医院时,她像每次加班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医院有病人,我得赶过去。’”

陪伴丁秀兰走完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国英说:“她有过担心,但她绝不害怕,更不会退缩。对她来说,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她33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时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面对病人,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无论多忙,她都要坚持亲自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安排就诊。遇到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己的钱。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她明明知道,多接触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险,但她还是像平时一样,毫不犹豫地来到病人面前,奔波于患者的床前,为他们问诊、查体,匆忙的脚步声似乎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她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用她已过中年的身躯抵御着疲倦。

终于有一天,当丁秀兰开完院里的一个防治非典的会议回来时,对护士长说了句:“我感觉有些冷”,接着就病倒了。不惑的年纪,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看到诊疗专家前来查房,她强忍病痛和他们探讨病历,并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

丁秀兰的爱人说:“我敢断定,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一提起丁秀兰,所有人的眼圈都红红的。科主任朱继红说,在急诊科,丁秀兰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大姐。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为减轻其他人的负担,每天晨曦初露,她就赶到医院;夜幕降临,她的身影仍留在医院。许多个节假日,她主动要求连续值三班。大家劝她休息,她只说一句:“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每当遇到难处,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向丁秀兰倾诉,而她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总是牺牲休息时间,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急诊科的进修医生多,一些医生的家在外地,丁秀兰更是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今年大年三十,她把不能回家的医生请到了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包饺子,做年夜饭,使大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作为党支部书记,丁秀兰关心科里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她常对科里的年轻党员说:“你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做好工作。”为普及急救常识,丁秀兰组织支部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海淀区为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搞培训。她常说:“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事。”身教重于言教,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躺在病床上,丁秀兰心里想着的还是别人。看到年轻病友心情烦躁,她举着输液瓶挨到他们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有一次,她打电话让爱人给她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她却不吃,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她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来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任凭护士们怎么劝她,她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抵抗力会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

4月22日,因病情加重,丁秀兰被转到地坛医院,她对送行的同事们一再说:“离我远点,不要传染你们。”在地坛医院的日日夜夜,丁秀兰心里想的还是患病的战友和坚守在一线的同事。在说话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让医护人员转告其他有病的同事:“用呼吸机时,要多抹石蜡油……”

丁秀兰虽然走了,可她的英名和事迹却在广为传扬。在网上纪念馆,一位网友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丁秀兰:

群芳谱中一秀兰,

忠骨柔情藏青山。

化作春泥无憾意,

清香长留天地间。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共党员,生
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
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年4月21日光荣
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
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10
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
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
到20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3时。邓练贤又对妻
子食言了。
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
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
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3次恢复跳动。
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
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向邓练贤学习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
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
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
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
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
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
是我们的需要。”
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
一个时间表:1月31日晚9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2
月1日凌晨3时才回到家;早上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3时才
回家吃中午饭;晚上8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12时才回到家。2
月2日早上8时,他又赶往病房,2月3日晚上7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
发烧至38℃,但他仍坚持工作,2月5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
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10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到20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3时。邓练贤又对妻子食言了。   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3次恢复跳动。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初一抢救“毒王”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一个时间表:1月31日晚9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2月1日凌晨3时才回到家;早上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3时才回家吃中午饭;晚上8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12时才回到家。2月2日早上8时,他又赶往病房,2月3日晚上7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发烧至38℃,但他仍坚持工作,2月5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
  “对他我相对比较放心,因为他在传染科工作了30多年,有防护知识!”出乎妻子朱秀娟意料的是,邓练贤病倒了。4月21日中午,邓练贤病情突然恶化。“我每天去看他,他不能说话,我们就写纸条,可能他已经感到自己不行了,那天他什么也没写,我看见他流泪了……”邓夫人悲痛不已。邓练贤30年的同事和老师、白发苍苍的姚集鲁教授对爱徒的离去痛哭 不已,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是个老实人。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到了。”
向邓练贤学习
  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4月2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学习战斗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通知指出,邓练贤等人的先进事迹是“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生动体现。4月25日,卫生部追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牺牲的邓练贤等同志“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4月28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仪式,追认邓练贤、叶欣同志为革命烈士。4月29日,邓练贤追悼会举行那天,原计划不超过200人的追悼会,最后竟来了700多人。他的台山乡亲自发租用了4辆大客车,载着200多名村民赶到广州。村民邓先生说:“他是个好大夫!”4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4月31日,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邓练贤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隆重举行仪式,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日前,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决定授予邓练贤等“白求恩奖章”。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决定赶制出邓练贤泥塑,并将在7月1日向中山   三院捐出一尊汉白玉雕像。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10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到20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3时。邓练贤又对妻子食言了。   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3次恢复跳动。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初一抢救“毒王”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一个时间表:1月31日晚9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2月1日凌晨3时才回到家;早上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3时才回家吃中午饭;晚上8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12时才回到家。2月2日早上8时,他又赶往病房,2月3日晚上7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发烧至38℃,但他仍坚持工作,2月5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人民很伤心
  “对他我相对比较放心,因为他在传染科工作了30多年,有防护知识!”出乎妻子朱秀娟意料的是,邓练贤病倒了。4月21日中午,邓练贤病情突然恶化。“我每天去看他,他不能说话,我们就写纸条,可能他已经感到自己不行了,那天他什么也没写,我看见他流泪了……”邓夫人悲痛不已。邓练贤30年的同事和老师、白发苍苍的姚集鲁教授对爱徒的离去痛哭 不已,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是个老实人。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到了。”但他仍然学习。
向邓练贤学习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10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到20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3时。邓练贤又对妻子食言了。   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3次恢复跳动。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初一抢救“毒王”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一个时间表:1月31日晚9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2月1日凌晨3时才回到家;早上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3时才回家吃中午饭;晚上8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12时才回到家。2月2日早上8时,他又赶往病房,2月3日晚上7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发烧至38℃,但他仍坚持工作,2月5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
  “对他我相对比较放心,因为他在传染科工作了30多年,有防护知识!”出乎妻子朱秀娟意料的是,邓练贤病倒了。4月21日中午,邓练贤病情突然恶化。“我每天去看他,他不能说话,我们就写纸条,可能他已经感到自己不行了,那天他什么也没写,我看见他流泪了……”邓夫人悲痛不已。邓练贤30年的同事和老师、白发苍苍的姚集鲁教授对爱徒的离去痛哭 不已,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是个老实人。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到了。”
向邓练贤学习
  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4月2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学习战斗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通知指出,邓练贤等人的先进事迹是“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生动体现。4月25日,卫生部追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牺牲的邓练贤等同志“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4月28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仪式,追认邓练贤、叶欣同志为革命烈士。4月29日,邓练贤追悼会举行那天,原计划不超过200人的追悼会,最后竟来了700多人。他的台山乡亲自发租用了4辆大客车,载着200多名村民赶到广州。村民邓先生说:“他是个好大夫!”4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4月31日,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邓练贤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隆重举行仪式,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日前,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决定授予邓练贤等“白求恩奖章”。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决定赶制出邓练贤泥塑,并将在7月1日向中山   三院捐出一尊汉白玉雕像。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10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到20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3时。邓练贤又对妻子食言了。   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3次恢复跳动。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初一抢救“毒王”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一个时间表:1月31日晚9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2月1日凌晨3时才回到家;早上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3时才回家吃中午饭;晚上8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12时才回到家。2月2日早上8时,他又赶往病房,2月3日晚上7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发烧至38℃,但他仍坚持工作,2月5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
  “对他我相对比较放心,因为他在传染科工作了30多年,有防护知识!”出乎妻子朱秀娟意料的是,邓练贤病倒了。4月21日中午,邓练贤病情突然恶化。“我每天去看他,他不能说话,我们就写纸条,可能他已经感到自己不行了,那天他什么也没写,我看见他流泪了……”邓夫人悲痛不已。邓练贤30年的同事和老师、白发苍苍的姚集鲁教授对爱徒的离去痛哭 不已,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是个老实人。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到了。”
向邓练贤学习
  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4月2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学习战斗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通知指出,邓练贤等人的先进事迹是“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生动体现。4月25日,卫生部追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牺牲的邓练贤等同志“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4月28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仪式,追认邓练贤、叶欣同志为革命烈士。4月29日,邓练贤追悼会举行那天,原计划不超过200人的追悼会,最后竟来了700多人。他的台山乡亲自发租用了4辆大客车,载着200多名村民赶到广州。村民邓先生说:“他是个好大夫!”4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4月31日,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邓练贤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隆重举行仪式,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日前,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决定授予邓练贤等“白求恩奖章”。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决定赶制出邓练贤泥塑,并将在7月1日向中山   三院捐出一尊汉白玉雕像。


你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吗?说说你的理解。
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作者杏林子心里一直有个疑问:生命是什么呢?从飞蛾求生、香瓜子发芽、静听心跳的事件中,作者知道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除了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意义,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知道。就像叶欣、邓练贤、王晶。李晓红……这些抗非典...

叶欣等10名护士的资料
2003年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命运,曾经牵动过很多人的心,这个人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王晶。王晶护理了当时北京市第一批非典患者,可当患者纷纷康复出院的时候,王晶却倒下了,被非典病毒夺去了生命。当人们为她送行的时候, NEWSZW_HZH_BEGIN 现状 在一个大风天里,我们来到...

作文《敬是生命》记叙文800字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比如:邓练贤、叶欣、王晶等……人。但是,动物是怎样热爱生命呢?它是否像人类一样热爱生命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故事吧!前些日子,邻居家买了一只小狗,叫小雪。它有着毛茸茸的身体,毛茸茸的尾巴,那全身雪白的毛像一团绒球一样柔软,摸上去非常舒服。邻居们很喜欢它...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故事
4月28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仪式,追认邓练贤、叶欣同志为革命烈士。4月29日,邓练贤追悼会举行那天,原计划不超过200人的追悼会,最后竟来了700多人。他的台山乡亲自发租用了4辆大客车,载着200多名村民赶到广州。村民邓先生说:“他是个好大夫!”4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

热爱生命的故事作文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这些闪光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个个热爱生命、感人的故事。 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二月上旬,广州省中医院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3月4日...

在非典中牺牲的人
李晓红 王晓 廊坊市 崔占元 邓练贤 叶欣 卫保周 王晶 谢婉雯 梁世奎 刘永和 额尔敦陶格陶 范信德 史瑞玲 陈洪光 刘永佳 够了吗?还要不要?

有生命的组织意味着什么读后感?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作者杏林子心里一直有个疑问:生命是什么呢?从飞蛾求生、香瓜子发芽、静听心跳的事件中,作者知道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除了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意义,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知道。就像叶欣、邓练贤、王晶。李晓红……这些抗非典...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九课我的感受作文三百字
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作者杏林子心里一直有个疑问:生命是什么呢?从飞蛾求生、香瓜子发芽、静听心跳的事件中,作者知道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除了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意义,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知道。就像叶欣、邓练贤、王晶。李晓红……这些抗非典...

谁知道叶欣、王晶、丁秀兰的动人故事
丁秀兰同志生于1954年3月24日,1970年9月-1976年9月为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内科护士,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出色,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76年9月进入首都医科大学学习,1980年毕业,被评为优秀毕业生。1980年1月-1988年12月丁秀兰同志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工作。历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

非典英雄叶欣的资料
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拼搏的战场上。已担任公司老总的...2003年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命运,曾经牵动过很多人的心,这个人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王晶。王晶护理了当时北京市第一批非典患者,可...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