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风格上有什么特色吗?叙事角度怎么啊?

作者&投稿:尾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艺术特色要点: (1)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 (2)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骈散结合。 (3)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 人生启示要点 :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主题:(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极浓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对叙事诗的一大发展创造。(1)诗人对安史之乱、马嵬之变、平乱回京这些历史事件没有具体展开描写,只是作为抒情的桥梁,一笔带过,而将大量笔墨集中在铺写玄宗对贵妃的苦苦思恋上,写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2)人物十分单纯,诗中着力塑造的是李、杨两个人物形象,而且主要是通过心理刻画完成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成功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悲剧故事的发展。(3)诗人把人物语言与作者语言融合在一起,运用虚构和想象来发展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以优美的语言创造意境,成为古代长篇叙事歌行中的绝唱。

王安忆,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才华,是个无知之辈,不惜浓笔重墨炮制了长恨歌这篇不伦不类的东西。

这种东西在中国大陆文坛被称之为现实主义风格,毫无特色可言,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色,就是以前和以后都不会有人人为地去拼凑如此无聊低级庸俗老套的东西。
王安忆完全以自己变态的,狭隘的小上海女人的扭曲心理为出发点,用一种怪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去观察、打量上海这个繁华都市,试图从新上海中找到老上海百里洋场的古老韵味,以一种变态的心理去体察人情世故,试图从主观构想里再造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上海,以一个更年期丑陋女人特有的龌龊到惊人的细腻程度的笔墨去描画一个令人大为吃惊的奇怪图景。
在没有艺术的中国,去分析一个混蛋作品的艺术特色,真是有趣的事情,其实答案是明摆着的,就是行为主义。从上到下,从王安忆到整个文坛,到所有中国人类的行为艺术。

沪上长歌恨未消

——读王安忆《长恨歌》

王安忆是有野心的。她希冀她的笔触和墨迹能潇洒点染偌大上海滩,能将其间的故事和传奇一一打捞,她要做一位浣洗浆纱,埋锅做饭,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的全职沪上妇,把那些掩埋于街头巷面,店铺闺房之下的酸甜苦辣,离合悲欢,蜚短流长的人世百态一一挖掘,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摊铺开来,供你赏鉴品评,供你茶余饭后,也供你哀惜慨叹。

这便需要故事。

尽管某种程度上,小说家们并不喜欢被读者贴上“会讲故事”这种标签。王安忆也不喜欢这个标签,甚至一度严词拒绝。但经营这场景,这架势,这般情,这腔恨,没有故事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根本承载不了这一份凄风苦雨的迷离,这一曲强颜欢笑的挽歌的。面对现实,王安忆也只有低下高傲的头颅。

这故事说简单也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王琦瑶这个沪上女子四十年来的情和恨。

上世纪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意外地选择为“上海小姐”,从此便开始了哀荣共俱,跌宕起伏的人生。做了某大员李主任的“金丝雀”,王琦瑶从少女过渡到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死于非命,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中一员,表面日子平淡如水,内底的情感潮水却从末平息。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的王琦瑶依然未能逃脱陷落情场的窠臼,居然与女儿差不多大的男同学发生畸形之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王琦瑶,一个名字里嵌有三个王字、长相娇美、仪态万方的女子,一个一心只想紧跟潮流,掌控时尚、渴望出人头地的女子,一个时刻保持向上姿势、不轻易放过稍纵即逝攀爬机会的女子,一个一生为情所困,为情所累,为情无果,为情丢命的女子。

这故事说不简单,自有它的不简单之处。

那是因为我说过,王安忆是有野心的。她显然不会就这个故事来说一段传奇,唱一曲昆曲。王安忆以典型“三段论”的形式紧扣时代气息和特征,在每一个大事件的背景之下,截下与政治、社会、时代进程紧密相连的断面,一次次把王琦瑶推入广阔、汹涌、纠葛的生活场院,时而让她呛水满腹,时而让她浮出水面,时而让她深陷绝境,时而让她柳暗花明。

王琦瑶,她的名字是梦,她的心思是梦,她的一生她是梦。

当然,《长恨歌》不无例外的也是一个梦。

在这里,王琦瑶只是一个引子,一根导索。凭了她的活着,不依不挠地活着,王安忆水波不兴地架构起一场沪上风云际会,一段烟雨迷离的传奇。王琦瑶当然是《长恨歌》的主人翁,不要忘了的是,还应包括大大小小,如今依然活龙活现地活着的王琦瑶们。

王安忆以细腻、哀婉、缓慢、温吞慢热式的笔法,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地打造《长恨歌》。有许多的场景,物事,服饰乃至人物的命运,多多少少让人联想到沪上传奇的代言人张爱玲,因此《长恨歌》一经推出,便被众多读者和批评家赋予了张爱玲后续者的角色。不知于五安忆来说,是喜还是悲。

不过,王的上海究竟与张有所不同。王的上海,场面宽阔,时空宏大,张的上海偏于一隅,幽闭塞锁;王欢喜张扬笔端,试图事无巨细将上海雕琢通透,张喜欢小处着眼,偏爱于色彩衣饰家具装置等;王的调子起点甚高,是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的,张的语言精准而又不失恣意,许多句子妙趣横生成了经久不朽的名言。总体说来,张的压抑、哀怨、凄婉还有那一份张式独有的刻薄,王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倒是有一点,二人表现出惊人的相似,那便是,笔下的男人没几个好货色。

翻遍张爱玲的作品,花好月圆的除了《倾城之恋》带来一丝劫后余生式的慰藉外,全是无果而终。《长恨歌》里当然少不了男人。

很是奇怪,王安忆笔下的男人空有形骸,无有实质。

程先生、李主任、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腊、长脚,这一长串男人的名单,竟没有一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全是一张张纸牌似的过眼烟云。而其间的每一个男人,对王琦瑶的命运都起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李主任是她的第一男人,康明逊导致她的怀孕,长脚导致她的死,单是这三个男人无论如何绕是绕不开的。但王的安排确有意思,从来没有完整地进行雕刻和描绘,连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也不赐予他们。这些种类不一的男人,像走马灯似的,一个退场,另一个接上。前者走得悄无声息,后者来得错愕突兀,既没交待下场,也从不安排他们的出路。最令我揪心不已的是那个阿二,在那遥远静寂的乡下,与王琦瑶的那一场田园牧歌式情恋,莫明其妙地丢盔弃甲,令我费解不已。

我的这一点私藏的好感当然影响不了什么。倒是最后出卖王琦瑶的长脚,众多读者非常的不喜。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四十年来,王琦瑶好死不如赖活地活了,怎么就轻易给她安排了死?又怎么可能是这么个死法呢?众多意见归纳一起,直指王安忆太草率行事,太不对故事和人物负责。因此,有一段时间王安忆深陷困境,承受巨大压力。不知于她来说,是悲还是喜。

自古红颜多薄命。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本是唐家王朝的时代哀歌,王安忆的《长恨歌》也只是一段沪上传奇,并不仅限于王琦瑶个人的悲剧。随便朝喧嚣闹腾的人世间打量一二,那些个名字如梦,心思如梦,一生如梦的女子,也就是大大小小的王琦瑶们,是否绝了香火,断了人烟呢?

恐怕未必吧。

[字数:2113字]


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风格上有什么特色吗?叙事角度怎么啊?
王安忆以细腻、哀婉、缓慢、温吞慢热式的笔法,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地打造《长恨歌》。有许多的场景,物事,服饰乃至人物的命运,多多少少让人联想到沪上传奇的代言人张爱玲,因此《长恨歌》一经推出,便被众多读者和批评家赋予了张爱玲后续者的角色。不知于五安忆来说,是喜还是悲。不过,王的上海究竟...

王安忆简介
王安忆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81年初与李章结婚。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

王安忆《长恨歌》经典句子
1、 一曲长恨歌,不过是赶了一场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诉着告别,曲终人要散,时间最具有腐蚀力,洗尽了铅华,那夺目的荣耀最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留不住的风景。——王安忆《长恨歌》 2、 年华是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王安忆《长恨歌》 3、 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王安忆《长恨歌》 4、 红颜薄命...

王安忆什么小说获茅盾文学奖
《长恨歌》作者王安忆 作家简介 王 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 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

形容长恨歌的句子
4. 屋顶上放飞的鸽子,其实放的都是闺阁的心,飞得高高的,看那花窗帘的窗,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样子,还是高处不胜寒的样子。5. 人呐,只是一连串缺憾组成的。你不要相信什么美满的生活,所有的人无非是苦中作乐罢了。安忆《长恨歌》6. 这世界真是残破得厉害,什么都是不完整的,不是这里缺一块...

长恨歌比喻句子
4. 在自己的城市看不见城市\/然而在错误的年代\/却总碰到以为对的人——王安忆《长恨歌》5.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 人呐,只是一连串缺憾组成的。你不要相信什么美满的生活,所有的人无非是苦中作乐罢了。安忆《长恨歌》7.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夸张)8. 年少时不知道...

有关王安忆的简介
王安忆(女)(1954—)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出生在南京,是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人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任...

茹志娟的茹志娟 - 母爱情怀
茹志鹃还买过一架旧手风琴,让两个女儿安诺、安忆安安稳稳地在家里学拉手风琴,免得在外面惹出麻烦来。也请过家庭教师,教女儿学英语。可王安忆却对文学情有独钟。小学二年级时第一次看图作文,别的小朋友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可王安忆一下子就用去了半个作文本。从此,她就有了专门的作文本,把自己想说的全记在...

求文档: 山盟海誓生死相许——唐宋诗词中的爱情篇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3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36 李...

王安忆的哪一个小说取得了“茅盾文学奖
《长恨歌》作者王安忆 作家简介 王 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 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

威远县18363548905: 求助:谁能介绍一下王安忆小说的语言特色 -
乐晶博爽: 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两个特色:其一,大量使用判断句式;其二,人物对话全部使用没有冒号和引号的直接引语.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本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长恨歌》抽象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http://www.redlib.cn/html/ChiFengXueYuan_432/ChouXiangHuaDe274043.htm

威远县18363548905: 浅析张爱玲和王安忆小说特色的异同 -
乐晶博爽: 王安忆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们同样生长在上海,深得上海的灵气,也深谙海派的精髓,同为女性,深知女人的处境,对女性生命都有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她们作品的魅力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读者.有人认为王...

威远县18363548905: 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长恨歌的叙事特点是什么? -
乐晶博爽: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

威远县18363548905: 请赏析一下王安忆的《长恨歌》如题 -
乐晶博爽:[答案] 世间沉浮,命运无常.墙壁上的光影转了一圈又一圈. 生命里所遇到的,何者是实?何者是虚? 谁能靠得住呢? 什么能靠得住呢? 王琦瑶那句说的好,“今天走到这一步,都是靠我自己挣来的” 是这样的故事,讲述世俗,又凌驾于世俗之上.

威远县18363548905: 长恨歌小说(王安忆)属于什么流派 -
乐晶博爽: 属于寻根文学

威远县18363548905: 王安忆《长恨歌》简析 -
乐晶博爽: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

威远县18363548905: 谁可以深刻一点给我评介一下王安忆的《长恨歌》?
乐晶博爽: 王的文章很华丽,很雅致很有浪漫的情调.但是,也许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特别是她的文风与笔法、语言等都不适合很多读者群.我想读下去的时候才发觉那不是我可以进入的领域,所以,《长恨歌》是我没有读完的小说.王希望在故事中设置...

威远县18363548905: 王安忆的长恨歌 跟白居易的长恨歌 有什么异同呢 还有为什么都叫长恨歌呢 -
乐晶博爽: 王安忆的《长恨歌》是部小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是首诗

威远县18363548905: 王安忆的长恨歌这本书怎么样 -
乐晶博爽: 看你喜不喜欢这种风格.用一个女性的一生来演绎一个城市,用普通生活的细节淡化了历史的风云起落.语言细腻、精致,但也略显铺张繁冗.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威远县18363548905: 长恨歌读后感 -
乐晶博爽: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