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谓之盗的犹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烛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犹谓之盗”的“犹”是什么意思啊?——答案:还;尚且。


【拼音】

yóu 

【解释】

1. 如同——虽死犹生,过犹不及。

2. 还;尚且——记忆犹新,困兽犹斗。

3. 姓。


【作品出处】

出自《介之推不言禄》,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全篇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刻画十分到位,通读此篇后,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作品原文】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作品注释】

1、介之推: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2、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3、赏:赐有功也。

4、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5、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6、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7、置:立。

8、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9、诬:欺骗。

10、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11、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12、蒙:欺骗。

13、盍:何不。

14、怼(duì):怨恨。

15、尤:罪过。

16、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17、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18、田:祭田。

19、志:记载。

20、旌:表彰。


【作品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因此爵禄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只有君侯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天不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不是骗人吗?偷别人的财物,还被称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同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赏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大。并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同去隐居。"于是他们隐居而死。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记载我的过失,并表彰好人。"


【创作背景】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作品赏析】

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这是《左传》文学艺术特色之一。介之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长达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给晋文公充饥,但在回国后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索取封赏,而是超然隐遁,可谓高人。此文通过介之推与其母的对话来表白介之推的心迹,颂扬了他不居功孤高自守的品德。全文共一百九十四字,却生动地刻画出功成身退、正直清高的介之推形象。介之推认为君王上应天命,功臣不应邀功请赏,这一出世高蹈的思想,成为后世清高淡泊的隐士所奉行的准则。

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写人,主要通过介之推母子的三次对答,细致入微、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介之推不言禄、隐而死的前因后果,再现了他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心路历程。介之推选择隐,直接起因是"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但是如果仅凭这个原因,那么介之推未免也太过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气而不能做到真隐。实际上,其深层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天实置之",而晋国从亡大臣却"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晋文公又赏罚不明,所以这时朝政是"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即是说晋国此时是"无道",因此介子推选择了隐。有其心不见得有其行,他的母亲曾三次设问试探。开始他言辞过激,只批评他人;第二次他语言明快,反躬自省;第三次语言缓和,将是非名利置之度外。他的母亲由怀疑到相信,最后尊重、支持他的选择。三次设问,从为文的角度看是故作波澜,从言行的角度看是考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内在选择,三问三答,犹如层层剥笋,最终露出了笋心。

全文语言凝练,概括性强,不少句子如"天实置之""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已成为成语。文中对话亦写得十分巧妙,细致入微。


【名家点评】

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一:"最是清绝、峭绝文字。写其母三段语,是三样文字,细玩味之。"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一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相传他鉴于鲁史《春秋》太简,恐后学弟子各持异说,失其真意,写成《左氏春秋》,后世称为《左传》。还编著有《国语》。




犹谓之盗的犹是什么意思啊?
“犹谓之盗”的“犹”是什么意思啊?——答案:还;尚且。犹 【拼音】yóu 【解释】1. 如同——虽死犹生,过犹不及。2. 还;尚且——记忆犹新,困兽犹斗。3. 姓。【作品出处】出自《介之推不言禄》,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

匹夫专利犹谓之盗什么意思
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的意思是:那些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这句话出自《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犹谓之盗的意思是什么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解释: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

庄子·杂篇·盗跖的原文
译文:无足说:“富贵对于人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利的,享尽天下的美好并拥有天下最大的权势,这是道德极高尚的人所不能得到的,也是贤达的人所不能赶上的;挟持他人的勇力用以显示自己的威强,把握他人的智谋用以表露自己的明察,凭借他人的德行用以赢得贤良的声誉,虽然没有享受过国家权力所带来的好...

盗、窃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
2.偷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淮南子·览冥训》:“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以奔月。”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入集贤为书写吏,窃官书读之。”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

介子推不言禄中的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是什么意思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是“上级下级互相欺骗,很难和他们相处”的意思。

师道文言文答案
师道谓之曰:“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持此将安用邪?”乃引于曲室,尽取金帛与之,仍谓曰:“尔当从某处出,此无巡人,可以无患。”盗如所教,竟以不败。 后吴朝遣师道往龙虎山设醮,道遇群贼劫之,将加害,其中一人熟视师道,谓同党曰:“勿犯先生。 ”令尽取所得还之,群盗亦皆从其言。 因谓师道:“某...

谦虚谨慎
他留下的至理名言是:“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这位不矜不伐的贤者,让我们后代子孙能在功劳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提起谦虚的心,念念不忘来自父母、师长、妻儿、同事的提携和帮助,感恩无处不在成就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人如果能如此让功于众,谦恭为怀,则自能汇聚更多的助力,这就...

李季曹州离狐人也的文言文
3. 文言文“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解释 选自 贞观政要 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

文言文重音词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

天心区15778519281: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无蚀聚肌: 偷人东西﹐尚且称为盗窃 “窃”:偷 “犹”:如,像

天心区15778519281: 犹以盗目之的犹是什么意思 -
无蚀聚肌: “犹”在这里是"并且,还"的意思.

天心区15778519281: 犹的解释是什么 -
无蚀聚肌: “犹”在文言文当中的意思是:尚且犹 yóu释义1、如同:虽死~生.过~不及.2、还;尚且:记忆~新.困兽~斗.3、姓.相关组词:犹如、 犹豫、 犹自、 犹疑、 犹然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犹,...

天心区15778519281: 犹在古文中的意思 -
无蚀聚肌: 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犹,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

天心区15778519281: 犹 字在文言文中翻译有哪些 -
无蚀聚肌: yóu ①<名>一种猿类动物.《水经注·江水》:“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 ②<动>如同;好像.《隆中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③<副>仍然;还是.《隆中对》:“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④<副>尚且.《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天心区15778519281: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的意思? -
无蚀聚肌: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意谓】偷人东西,尚且称为盗窃,何况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

天心区15778519281: 《左传是根据什么史写的?什么成语出自左传》?国语是谁写的?
无蚀聚肌: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

天心区15778519281: 盗字的由来? -
无蚀聚肌: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盗,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修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

天心区15778519281: 私 犹窃也 什么意思 -
无蚀聚肌: 【原句】私,犹窃也.【译文】私,就如同“窃”.附注:这是古人解释词义的方法,按照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定义及其解释,这种方法叫“转注”,即互相解释词义,一般其惯用的格式是“x者,x也”.后世也有时作“x,犹x也”或“x,如x也”“x,同x”“x.如同x”等等.如上面的“私,犹窃也”,更直白地说没意思就是:“私”的意思和“窃”的意思是一样的.具体说,私、窃,都是“我私下里”的意思.

天心区15778519281: 犹以盗目之,是绝其新之路也怎么翻译? -
无蚀聚肌: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