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故的例句

作者&投稿:冷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故”的所有意思,出处,和出处里的例句

◎故 gù名词1)形声。

从攴( 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

本义:缘故,原因故,使为之也。——《说文》又明于忧患与故。

——《易·系辞传》则是无故。——《礼记·礼运》2)事;事情昭伯问家故,尽对。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3)意外或不幸的事变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4)旧识;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5)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

——《汉书·楚元王传》6) 先,祖先。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

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7) 旧的事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8)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并作周官解故。

——《后汉书·贾逵传》◎ 故 gù〈形〉(1) 原来。旧时的故,旧也。

——《广韵》反故居些。——《楚辞·招魂》(2) 通“古”( gǔ)。

时代久远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故 gù〈动〉(1) 死亡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

——《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2) 衰老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故 gù〈副〉(1) 故意,存心广故数言欲亡。

——《史记·陈涉世家》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同“固”,原来,本来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史记·李将军列传》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3) 仍,还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4) 通“胡”( hú)。

何,何故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故 gù 因此,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吕氏春秋·察今》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故字文言文翻译和例句

常用的意思是“因此,所以”另外还有下列意思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攴( 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

本义:缘故,原因)2. 同本义 [cause;reason]故,使为之也。——《说文》又明于忧患与故。

——《易·系辞传》则是无故。——《礼记·礼运》夫有其故。

——《国语·楚语》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3. 又如:借故(托故。

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4. 事;事情 [thing]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教、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

——《史记·龟策传》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

——《汉书·楚元王传》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

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14. 又如:吐故纳新15.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并作周官解故。

——《后汉书·贾逵传》〈形〉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故,旧也。

——《广韵》反故居些。——《楚辞·招魂》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所谓故国者。

——《孟子·梁惠王下》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3. 通“古”( 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动〉1. 死亡 [die]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

——《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副〉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广故数言欲亡。

——《史记·陈涉世家》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

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此物故非西产。

——《聊斋志异·促织》4. 仍,还是 [still]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资治通鉴》5. 通“胡”( hú)。何,何故 [why]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

——《史记·留侯世家》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战国策·燕策》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3. 文言文“故”的所有意思,出处,和出处里的例句

◎故 gù

名词

1)形声。从攴( 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2)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3)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旧识;旧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5)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6) 先,祖先。

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7) 旧的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 通“诂”( gǔ)。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 故 gù

〈形〉

(1) 原来。旧时的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2) 通“古”( gǔ)。时代久远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 故 gù

〈动〉

(1) 死亡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故 gù

〈副〉

(1) 故意,存心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同“固”,原来,本来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3) 仍,还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4) 通“胡”( hú)。何,何故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 故 gù

<;连>

因此,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4. 故字所有文言文翻译和例句 谢谢谢谢

故:

①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故。”《报刘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②缘故;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③旧;旧的;原来的。《墨池记》:“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④旧时;从前。《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⑤老朋友;旧交情。《垓下之战》:“若非故人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

⑥衰退;衰老。《琵琶行》:“暮去春来颜色故。”

⑦死亡;去世。《红楼梦》:“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个儿子。”

⑧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⑨还是;仍然。《孔雀东南飞》:“大人故嫌迟。”

⑩通“固”,本来。《促织》:“此物故非西产。”

⑾所以;因此。《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故人】⒈旧友。《汉书·高帝纪下》:“所封皆故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⒉指前妻。古乐府《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故从阁去。”⒊指前夫。《孔雀东南飞》:“怅然遥相望,知是故来。”⒋死者。《儒林外史》:“今不想已作故。”

【故事】⒈过去的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⒉先例;成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命公赞不名,……如萧何故。”⒊典故。《六一诗话》:“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⒋花样。《红楼梦》:“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故来了。”

【故意】旧情。杜甫《赠卫八处士》:“十觞亦不醉,感子故长。”

5. 文言实词“盖”“故”的解释和例句,例句最好是高中的,谢谢

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艹,盍( hé)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2. 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straw mat]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

——《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

苇不白,惟茅白也。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左传·襄公十四年》3. 又如:苫盖(茅草覆盖物)4. 雨伞 [umbrella]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宋· 苏轼《教战守》5. 车篷 [awning on a carriage]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己亭亭如盖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6. 又如:盖弓(车盖弓。

古代车上支撑车盖的弓形木架)7. 容器的盖子 [lid;cover]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8. 又如:壶盖;盒盖;引擎盖;照像机镜头罩盖;窄口瓶盖;盖盅(一种有盖子的茶杯)9. 耢 [rake]。

一种整地的农具。如:盖磨(即耢。

平整土地的农具)10. 通“阖”( hé)。门扇 [door leaf]还复瞻被九盖皆继。

——《荀子·宥坐》〈动〉1. 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hide;cover]盖,加也,加物上也。——《释名·释言语》盆盖井口,毋令烟上泄。

——《墨子·备穴》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说林》所盖多矣。

——《左传·成公二年》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荀子·王制》治舍盖屋。

——王褒《僮约》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后汉书·张衡传》2. 又如:盖脸(遮羞);盖抹(掩盖;遮掩);盖藏(掩盖;隐藏)3. 引申为胜过、超出 [surpass]功盖天下。——《庄子·应帝王》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资治通鉴》4. 又如:盖代(绝代,绝世)5. 建造 [build]。如:盖新房;盖造(建造)6. 通“害”( hài)。

伤害,杀害 [damage;injure;kill and destroy]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书·吕刑》谟盖都君,咸我绩。

——《孟子·万章上》7. 又如:相盖(相害;加害)8. 通“阖”。关闭 [close]盖天下,视海内,长举而无止,为之有道乎?——《管子·山权数》 1. 因为,由于 [because]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宋· 苏洵《六国论》2. 又如:盖缘(因为);盖因(因为);有所不知,盖未学也3. 发语词 [oh]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西游记》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副〉1.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about;probably]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清· 袁枚《祭妹文》2. 却,则 [but]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3. 通“盍”( hé)4. 何 [why]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5. 何不 [why not]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6. 另见 gě常用词组1. 盖板 gàibǎn(1) [cover slab]∶用来封闭或盖住容器、箱子或结构物截面的端部或顶部的盖、罩或顶(2) [sheathing]∶木板房的外墙上或木房顶上的第一层木板或防水材料2. 盖杯 gàibēi[cap-cup] 带盖儿的杯子3. 盖菜,芥菜 gàicài,gàicài(1) [leaf mustard] 一年生草本植物,芥( jiè)(2) 菜的变种,叶子大,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是普通蔬菜4. 盖饭 gàifàn[rice served with meat and vegetables on top] 在米饭上加菜做成的一种按份儿出售的饭。又名“盖浇饭”5. 盖棺论定 gàiguān-lùndìng(1) [A man's merits or demerits can be finally judged only after his death]∶一个人一生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作出定论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可斋续稿后·挽史鲁公》(2) [make final judgement]∶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一时一事作出定论在过去说来,她这个小命运已是被盖棺论定了6. 盖然论 gàiránlùn(1) [probabili *** ](2) 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3) 一种理论,认为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由于对所包括的原则的明确知觉或由于感觉有合适的可靠的权威的支持,因而被看作具有可靠的概然性的任何过程都是可能发生的;特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任何具有可靠概然性的过程都可能发生,即使当一个相反的过程是或者似乎是具有更大的概然性时仍然是这样(4) [probabiliori *** ]∶一种理论,它主张在道德问题中不可能有确实性,因此只有遵循盖然性较大的道路7. 盖然判断 gàirán pànduàn[probability;judgment] 反映对象可能有或可能没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6. 文言文中“故耳”的意思例句:不习渡水故耳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

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

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爱莲说》的文言文现象???!!!
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2香远益清(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作动词)古今异义词:宜乎众矣(宜: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为:合适,应当.)《爱莲说》词类活用: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如何学习高中文言文,主要该学什么
如第二人称代词“你”,在文言文中有多个词来表示,请看下列例句: 1、三岁贯女(《硕鼠》) 2、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记》) 5、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淆之战》) 这五个句子中的:“女”、...

求一些成语的出处和文言文典故和比喻义以及引申义
案牍之劳 àn dú zhī láo 【解释】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近义词】案牍劳形 【例句】吾徒幸无~,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赋,此其时乎? ◎明·李桢《...

...罔、夙、故、 在文言文古汉语中常用的意思例句及翻译。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东汉·班固《汉书》(3) 姓 动词用法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

文言文翻译缩短法的例句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关于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可以参考如下内容: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例句:...

“是”当“这”的文言文例句要初三课本上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比比皆是。=== 以上的例子都是“这”的意思。

文言文于用法及例句
3. 文言文中 于 的用法,要有中学的例句 文言文中 于 的用法:往;去。如;好像。又如:于何(如何)〈介〉如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又,如成于机杼。介词,到。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

与用文言文造句
5.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 及例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

文言文荆轲刺秦王宾语前置例句
2. 【必修一上册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因 先就找这么多吧 ,太复杂了!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学而时习之(表递进,而且)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表转折,但)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

盱眙县17656038702: 故在古文中的意思以及有关例句 -
堂宝无极:[答案] 1.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2所以 故为文以记之 3.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4.同“固”,原来,本来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5.仍,还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盱眙县17656038702: 故字文言文翻译和例句 -
堂宝无极: 常用的意思是“因此,所以” 另外还有下列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从攴( 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

盱眙县17656038702: 故在古文中的意思以及有关例句 -
堂宝无极: 因此的意思

盱眙县17656038702: “故”在文言文中出现的句子和含义 -
堂宝无极: 故人意思是朋友;故为此诗意思是因此.

盱眙县17656038702: “故”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原因的例句 -
堂宝无极: 一下子要想起还是挺难的. 故,提供一个有用的句型. “...诚可贵,...价更高,若为...故,两者皆可抛.” 句中的“故”,就是原因的意思.

盱眙县17656038702: 文言实词“盖”“故”的解释和例句,例句最好是高中的, -
堂宝无极:[答案]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艹,盍( hé)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 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straw mat]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

盱眙县17656038702: 文言文中故表示老意思的句子 -
堂宝无极: 对不起,故在文言文中没有老的意思.

盱眙县17656038702: “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一篇写欧阳修小时候读书的文言文
堂宝无极: 有“所以,以前,事故,缘故,旧的,老朋友,衰老,死亡,仍然”几个意思.

盱眙县17656038702: 事故的“故”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 -
堂宝无极: 故的文言意思有所以得意思.如: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上市焉,故曰香市.其中故就是所以得意思

盱眙县17656038702: 简单的文言文成语故,要注释,应用(造句及道理) -
堂宝无极: 卧薪尝胆,讲述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复国而不水灾柴薪上并吞苦胆,提示自己记住所受之苦.后来终于成功打败吴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么从失败走向成功,靠的是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