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历史人物的片段

作者&投稿:舒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

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不久,项羽又对刘邦说: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同样面对秦始皇出巡,刘邦怎么说的?又怎样回答了项羽的问话?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喟然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对此,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 项之言,悍而戾;刘之言,津津不胜其歆羡矣。

”)

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

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则兴分我一杯羹。”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以此为切入点,讨论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斋藤正谦说司马迁所写人物:

才一出语,乃觉口气各不同。

《高祖本纪》,见其宽仁之气,动于纸上。

《项羽本纪》,觉喑恶叱咤来薄人。

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

是子长叙事入神处。

这正指出了《史记》以人物的不同语言来突出各自不同的性格,以描写人物形象来叙述历史事件的特色,点明了他写人的入神之处。

五、透过心理活动写人

为了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史记》还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揭示了他们所形形 *** 的内心世界。

《项羽本记》写项羽进咸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对此项羽是怎么想的?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此时的心理活动显示了怎样的性格特征?

显示了其贪图荣归故里,不知深谋远虑,还刚愎自用。

正因为如此,他以后每况日下,凌稚隆在《史记评林》中这样评论:

项王非特暴虐,人心不归,亦从来无统一天下之志迹。

其即灭咸阳,而都彭城;既复彭城,而割荥阳;既割鸿沟,而思东归。

殊欲按甲休兵,宛然图伯筹画耳。

岂知高祖规模宏远,天下不归于一不止哉。

项羽终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望兵败东城时,项王自度不得脱……

他紧张地思索着,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败局。

然而他认为: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曾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番表白是他遭到灭顶之灾之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反映出他迷信武力,残酷暴烈,自死不悟的性格特征。

及至乌江自刎,司马迁将项羽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更加细腻,传神: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这反映了项羽什么性格特征?

项羽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祥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人之勇——“知耻近乎勇”。

自惭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一心理活动展示出他的纯朴,真挚、重义深情。

千古以下的读者对此感叹之余不免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的不肯东渡乌江自刎简直是大丈夫能伸不能屈。

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司马迁安排“乌江亭长舣船待”不是真的让项羽“柳岸花明又一村”,否则不会对乌江亭长的来龙去脉一点也不作交待,如此安排不过是令项羽仿佛不是被追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死,而是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作出选择,从而为英雄的形象补上了最后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心理描写,司马迁活现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突出了他的性格,揭示了他一度横行天下而最终别姬自刎的内在原因。

六、引用谣谚写人

司马迁所著《史记》,韩愈称之为“雄深雅健”,苏辙认为“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较为准确地概括出《史记》的风格特点。

而文中司马迁多处引由歌谣、俚谚,融合在叙事议论之中,挥洒自如,用于刻划人物、说理记事,妙趣横生,寓意透辟,使读者恍睹其容,恍闻其曲,形成《史记》另一道别致而亮丽的风景线。

如《项羽本记》中叙述垓下之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他对音乐的感发作用有着深遂的理解,在《刺客列传》中,他曾用“易水之歌”——“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写荆轲的壮士之别,令“士皆垂泪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鸿鹄之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使戚夫人“嘘唏流涕”;现在,他又用《垓下歌》作为项羽英雄末路垓下之围的序曲,将楚歌原本具有悲凉慷慨之韵,揉以项羽叱咤风云、而最终以悲剧作结的一生,抒写了英雄末路之悲与儿女情长不免英雄气短的一面,呜咽悲慨,凄凉动人。

同时,这首《垓下歌》也传达了项羽的千载不平之愤,正如《史记评林》引清人吴贤齐语:

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

七、运用互见法写人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即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首先司马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

《史记》的编写方法是:“以人系事”,有时一事涉及数人,如果在每个人物的传记中都详细写此事,势必会造成叙事重复。

采用“互见法”将该事系于一个主要人物,而在有关人物的传记里,或略写,或不写,或以“语在某某事件中”作交代,就避免了内容重出。

再者,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有一些材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关系不大,或者没有作用,或者产生消极作用,就把这些材料放在其他人物的传记里去叙述。

这样既不损害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又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

在《项羽本记》中,司马迁基本上如实记载了项羽一生的攻过是非,作者的态度和评价也基本上是客观的,既写了他“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一面,也写下了“凶狠残暴”的一面。

但对于项羽的弱点,司马迁还是本着本传略,他传详的原则,用互见法补足人物的全貌。

《高视本纪》载刘邦、项羽形成相持状态时,刘邦指责项羽十大罪状: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王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有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皆王诸侯善地,而徙逐故主,今臣下争判之,罪七。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高祖本纪》)

以上关于项羽十大罪状,《项羽本记》也多有涉略,但借刘邦之口集中道出,确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

《淮阴侯列传》记韩信拜将后,回答刘邦策问,便说项羽:不能任属贤将、都彭城、以亲爱王,失天下心、逐义帝、所过无所不残灭,集中道出了项羽吝惜封爵,任人唯亲、滥杀百姓等弱点。

《陈丞相世家》中有四处涉及到项羽的弱点。

一处是写项羽陈平去攻打反叛项羽的殷王司马印,虽然攻下了,但后来刘邦又攻占了殷地,项羽发怒,要诛杀前次平定殷地的官吏,陈平怕诛,逃离归附了刘邦。

项羽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之。

二处写周勃等人说陈平“盗嫂”、“受金”刘邦责问陈平,陈平解释离楚归汉,是由于“项羽不能信人,其所任受,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三处写刘邦被围困在荥阳,向陈平问计,陈平说:“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洁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

士亦以此不附。”

四处写陈平施反间计,离间项羽和钟离昧、范增的关系,“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项王果大疑亚父”。

以上集中表现了项羽不会用人和轻信人言等弱点。

《黥布列传》叙及项羽短处有三事:

项羽令黥布“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

刘邦派随和说服黥布归汉,说项羽“背盟约”杀义帝,“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最终必然失败;

黥布归汉后,项羽“尽杀布妻子”。

以上揭露了项羽暴虐无道。

《萧相国世家》中鄂千秋的一句话,也可以看作表现项羽的互见材料,一语道破了刘项成败的总关键:

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

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萧相国世家》)

美国地理学家辛浦尔指出,古代的游牧民族,尽管剽悍迅猛,势如破竹,却不得不在长期持久的斗争中,输给立足于耕战的农业大国(见所著《地理环境之影响》),国力的根本是生产,而项羽是贵族军人,如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那样鄙夷生计,如同日本的西乡隆盛那样鄙夷百姓兵。

他所带领的是一群飞扬跋扈,好战敢死的江东子弟兵(吴兵的剽悍,早在《左传》里已有记载)在他们那个集团里没有人会抓生产,也没有人想抓生产。

细心的同学在《本纪》中会多次发现“兵罢食绝”“兵少食尽”的字样。

这个道理司马迁未必不懂,鄂子秋的话不是他亲笔记下的吗?但是《本纪》里照这样写,就成了史论,打天下也就不那么罗曼帝克了,所以司马迁把这个道理留到《萧相国世家》里去写。

《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举,对他的许多弱点没有展示,在《项羽本纪》中,则可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

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以下两件事则表现了刘邦什么性格特征?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项王患之。

为高祖,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显示出他的自私和残酷:

八、运用复笔写人

复笔,是指反复使用某个字,某个词或某句话来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一种艺术手法。

清代《史记》评论家牛运震所云“它史之妙,妙在能简;《史记》之妙,妙在能复”,说的就是《史记》中的复笔手法。

在《史记》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极其频繁,但在《项羽本纪》中的应用则最为巧妙,最富意蕴。

在《项羽本纪》这一篇中,司马迁通过复笔手法,揭示出项羽首先是一个因暴而起,用以暴抗暴的手段来推翻强秦政权的英雄,且看:

于是籍(项羽)遂拔剑斩守(会稽守)头。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以拔,皆坑之。

沛公,项羽乃攻定陶。

定陶未下,去。

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巨鹿之战)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汗水上,大破之。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老弱妇女。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

……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

(纪信为汉王刘邦诳楚为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

”项王烧杀纪信。

(楚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

”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项王怒,烹周苛,并杀枞公。

楚击汉军,大破之。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以上不厌其烦的复笔引述,“破……大破……再破……大破”,“破”字的复笔,不仅将项羽那摧枯拉朽,叱咤风云的英雄气魄极其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且也写尽了项羽早期征战中攻城破垒,所向披靡的破秦强势,

而“斩”字的复笔“斩稽守……斩李由……斩宋义……斩汉一将……”则比“破”字更进一步含蓄形象地指出项羽是一个暴力英雄,是凭借着暴力崛起于乱世,独步于群雄的。

当“斩”发展到“杀”,“杀数十百人……杀苏角……杀汉卒十万余人……杀纪信……杀枞公……”,这“杀”字的复笔手法的运用,不仅在反复频率上较“破”字“斩”字的要高,而且在字的表义程度上较前两者也要深刻得多,这一“杀”字的反复,是为须眉毕现地展示项羽因暴而起,以暴抗暴的暴力英雄本质,更是为在反复笔法中伏下一个意蕴深长的话外音。

须知,秦政权的灭亡,并非它日薄西山,自己走下坡路而致,而是蛇吞鲸饮,消化不良,才被人拦腰斩断的,所以抗击暴秦的领导者必须是比强秦更威猛,更强悍的暴力英雄,“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应时而生,司马迁运用复笔手法肯定了项羽以暴抗暴,攻倒强秦这一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功绩。

应该承认,没有项羽这一强劲的“破”秦之力就没有泱泱大汉的“立”国之根。

但是意义相近的“破”、“斩”、“杀”三个字中,最具有杀戮性质、嗜血色彩的“杀”字却复笔次数最多,这不能不让人猛然领悟到,司马迁在肯定项羽以暴抗暴,推翻强秦政权的历史功绩的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历史的进程决非暴力的持续延伸,所以,当项羽的抗暴行为发展到坑降卒烹说客的残暴程度时,项羽以暴抗暴的统冶时代就接近尾声了,在这里司马迁依然通过“烹”“坑”几个充满血腥气息的词眼的复笔来揭示项羽失败命运的必然性。

但是没有尺寸之地的项羽毕竟曾经号令天下,自称霸王,这是无法抹杀和否认的。

司马迁灵活的复笔手法,则使千载之下的读者依然能够尽览昔日霸王的风采:

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诸侯皆属焉。

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诸侯将无不人人惴恐。

分析以上例句中哪些词语运用了复笔手法?

在这一组使用复笔手法的句子中,“皆”字从正面,远视的角度,描述了项羽那令人慑服的霸王之气;

“不敢”一词则通过楼烦这一具体之人,近距离真切地感受项羽让人不可迫视的凛然的霸王气质;

“无不”一词为双重否定词,它的反复使用极其强烈地渲染反衬了项羽那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

然而盛极必衰,更何况在霸王那叱咤风云的威风背后,人们对于霸王的态度更多的是畏惧而非敬服,在一次一次的“莫敢”背后,人们不会忘记作为一个以暴抗暴的乱世英雄,项羽的霸王业绩正是凭藉着残暴杀戮,血腥施虐而建立起来的,而且项羽在获得他的霸王业绩时,太年轻了,只有二十六、七岁,在他那争强好斗的少年心性中,他不仅不能清醒地意识到那显赫耀人的声威背后所潜伏的深重危机,反而还滋生出对武力、对个人攻伐的极度迷信和崇尚,以至于当他死到临头时,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慨叹: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

钱钟书在《管锥编》这样评论:

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

千百年来,人们大多淡忘了项羽的残暴与嗜血,却对他的悲剧性命运叹惋不已,这叹惋的根由不能不说和司马迁那高妙的复笔手法的运用相关合。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概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生死的最后关头,项羽所放心不下却是他的名姝骏马,他不畏惧死,却不甘心作为一世霸王的他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宝马,所以他才悲歌慷慨,英雄泣泪,“奈何”一词的复笔运用不仅将项羽的悲慨之情写得一唱三叹,而且还使得项羽的英雄性格变得丰富而耐人寻味,更令人寻味的是,此篇中,项羽的死敌刘邦也常常“奈何”不已: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

历史是否真的如司马迁的笔致那般演绎,人们已无从推断,但是司马迁运用复笔手法,反复以“为之奈何”四个字来刻画刘邦,却决非虚晃一笔,它们与项羽垓下的“奈何”式反复追问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刘邦的反复询问固然显得软弱委琐而功利,但决不失为一个从善如流的政治家风度;项羽的声声追问,虽然充满英雄末路的悲慨之气,但未免愚昧而不关时势,而且历史事实证明,刘邦之所以能够赢得天下,正在于他善用人事,从善如流,能就有关时局和存亡的军国大事多问几次谋臣们“奈何”,项羽之所以身败国亡,正由于他只会逞个人意气,不善用人事,不仅谋臣们“莫敢”多言,而且死到临头才问“奈何”,不亦迟乎?况其所问“奈何”纯属无关时局的个人恩怨,刘邦分析得很对,“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食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然而,不问“奈何”的项羽,生死关头却因放不下心爱的女人和心爱的骏马而追问“奈何”,善问奈何的刘邦,在个人的生死关头,不仅多次将自己的儿女推到马车之下,乱军之中,甚至在父亲要被别人烹煮时,还恬不知耻地说:“幸分我一杯羹”,不急不躁,更不询问“为之奈何”,又可说是一绝妙的对比,由于有意味的复笔形式的运用,刘项之间的这一对比显得隽永而富意趣。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历史人物写一个片段
在小学,第一次读到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打心眼里佩服他。这之后,我饶有兴趣地翻开了《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上至天文,下知地理”敬佩万分,并期待能够邂逅他。一天晚上,时针走向九点一刻,睡意不请自来。书中的一个个黑字开始模糊--不知过了多久,朦胧的视线出现了一个轮廓,我...

樊哙闯帐人物描写作文
2. 鸿门宴樊哙人物描写议论文 最近,我们学习了司马迁的名篇《鸿门宴》,了解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刘邦,项羽之间发生的为争夺天下的那段历史,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樊哙。 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各带领军队攻打秦朝的军队,尽管刘邦的兵力不多,却先于项羽破关入秦,这惹得项羽大怒,要发兵攻打刘邦,这才有了鸿门宴,也才有...

描写历史人物的片段
这正指出了《史记》以人物的不同语言来突出各自不同的性格,以描写人物形象来叙述历史事件的特色,点明了他写人的入神之处。 五、透过心理活动写人 为了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史记》还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揭示了他们所形形 *** 的内心世界。 《项羽本记》写项羽进咸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烧秦宫...

高考描写历史人物片段李清照
李清照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也许人们对她的印象只是寥寥数首如《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之类的名作,又或是“婉约词宗”,以及“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之类的赞誉。的确,她也完全配得上这些人们给她的桂冠。但于她而言,那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也并不仅仅是...

描写历史人物的片段80字以上
谁又说历史中的武则天,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呢? 梁羽生的武则天和金庸的康熙一样,是被作者美化的人物,或者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见作者寄托的某种理想。 古龙的书与历史无关。温瑞安的书历史是背景,很少。不过说英雄中也写到了,有些小聪明,荒淫,自以为是,漫画化的人物。黄易的书翻过一些,没仔细看过。他写的秦始皇和,...

关于李白的写作素材
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4、不事权贵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

求关于写曹操的片段作文
英雄事记 ——纷纷千百载,铁血未归来。隐隐几时断,青书忆史怀。脱离了凡尘,是否可以飞天成仙?躲避了世俗的纷纷扰扰,真的,可以得到自己所渴望的那般境地,独自一人,潇洒自在。或许,原本那世外桃源,就只是人们内心空虚所寄托的之地,明知是虚幻的想像,却还是至死不渝的追逐着那些零零乱乱的片段...

高考描写历史人物片段李清照
这个问题是语文课里面不可缺少的话题 极有研究价值 先介绍李清照的家庭背景 父亲李格非 朝廷命官 夫赵明诚 赵明诚父亲也是当朝宰相赵挺之 不过两家老人因为官场派系不同有隔阂 当时是北宋末年 李清照和丈夫相亲相爱 夫妻二人共同喜好金石书画 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 赵明诚外地出仕 李清照相思不已 写下许多...

三国演义人物精彩描写片段,急,
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

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段落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物描写段落,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段落1 1.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

丹棱县18998501217: 人物事迹小片段100 - 200字要各种名人名事 就是能插写在作文中的片段 各种 最好是人物事迹的作文中的 不要太多字 -
杜子帕尼:[答案] 事例1: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 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

丹棱县18998501217: 描写历史名人的某个片段 -
杜子帕尼: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

丹棱县18998501217: 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片段 -
杜子帕尼: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丹棱县18998501217: 描写历史人物事迹的句子 -
杜子帕尼: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成长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每次看书,他总是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就小心地把它擦干净;他还学会了钉书、补书的本领,备有一套工具,如发现书有破损,便及时细心整理、修补,使之面貌...

丹棱县18998501217: 水浒传中描写鲁智深的段落.及赏析. -
杜子帕尼:[答案] 从出场先后来看,继九纹龙史进之后,是花和尚鲁智深.以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头领,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发展逐渐完善的历史.鲁智深被逼上梁山,不是由于现实对他个人的迫害,而是恃强凌弱的统治集团横行霸道,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导...

丹棱县18998501217: 高考描写历史人物片段李清照 -
杜子帕尼: 李清照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也许人们对她的印象只是寥寥数首如《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之类的名作,又或是“婉约词宗”,以及“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之类的赞誉.的确,她也完全配得上这...

丹棱县18998501217: 描写古代名人的经典的文段
杜子帕尼: 只见寨里走出那个年少的军官来,拖住宋江便拜.那人生得如何?但见: 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进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 出来的年少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清风寨武知寨小李广花荣.宋江见了.看那花荣,怎生打扮?但见: 身上战袍金翠绣,腰间玉带嵌山犀.渗青巾帻双环小,文武花靴抹绿低.

丹棱县18998501217: 帮忙找一下描写中国古代人物的文章片段
杜子帕尼: 吾识之倪兄者,经天纬地之大才,豪笔挥而天地喑,寥寥数语参天地.玉龙翱九霄,神思通幽冥,龙行虎步游宇内,落尘谪仙下九泉.眉宇安天下,眼环悲苍民,吾生之幸识倪兄,于君之比,谢豹露面,尤知自愧.唐鼠易肠,尤知自悔.可叹这世间,言词皆俗,比不得这绝世圣贤.可怜我这庸人太俗,学不得这万分其一,万一尤可受终身,立行天地.可悯这这人心太小,即见君子,如何不乐. 仰倪之神采,绝尘飘逸.恭君之言语,震耳大钟.赏君之文章,卓尔超群,一赏思自惭,二赏省十年,三赏悟玄通. 君之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英雄,鄙人不才,自己写的你看看可不可以,不可以的话,我在来个.

丹棱县18998501217: 从《三国演义》中找一篇描写人物形象的片段300字. -
杜子帕尼: 吕布: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手执方天画戟. 孙坚: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 周瑜: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庞统: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沙摩柯:生...

丹棱县18998501217: 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段落 -
杜子帕尼: 司徒王允归到府中,寻思今日席间之事,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三国 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说着,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