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卷6天道诗解5法天则地非仁非义无私乃私放德循道

作者&投稿:善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庄子》 外 篇卷 6天道 诗解 5法天则地非仁非义 无私乃私放德循道

题文诗:

昔舜问曰 : 天王 也 之 , 用心何如 ? 尧 曰 吾 也,

不 傲 无告 , 不废穷民 , 苦 悯 死者 , 嘉 善 孺子 ,

而哀妇人 , 此吾所以 , 用心 而 已 . 舜曰美则 ,

美矣未大 . 尧曰何如 ? 舜 谓之 曰 : 天德出宁 ,

日月照而 , 四时行 焉, 若昼夜之 , 有经云行 ,

而雨施矣 . 尧曰胶胶 , 扰扰乎 哉; 子天之合 ;

我人之合 . 夫天地者 , 古之 所 大 , 黄帝尧舜 ,

之所共美 . 故 而 古之 , 王天下者 , 奚为 也 哉 ?

天地而已 . 自然而然,无为虚静. 孔子 欲 西 ,

藏书周室 , 子路谋曰 : 由闻周之 , 征藏史有 ,

老聃 也 者 , 免而归居 , 夫子藏书 , 试往因焉 .

孔子曰善 . 往见老聃 , 而不 之 许 , 于是繙 说,

以 十二经 . 老聃中曰 : 愿闻其要 . 孔子 乃 曰 :

要在仁义 . 聘曰仁义 , 人之性邪 ? 孔子 对 曰 :

然 则 君子 , 不仁不成 , 不义不生 . 仁义 者 也,

真人之性 , 又将奚为 ? 聘曰请问 , 何谓仁义 ?

孔子 答 曰 : 中心物恺 , 兼爱无私 , 仁义 之 情 .

老聃曰意 , 几乎后言 . 夫兼爱 也, 不亦迂乎 ?

无私乃私 ; 子若欲使 , 天下无失 , 其 所 牧乎 ?

则天地 也, 固有常矣 , 日月固明 , 星辰固列 ,

禽兽有群 , 树木固立 ; 夫子 若能, 放德而行 ,

循道而趋 , 已至 之 矣 ; 何偈偈乎 , 又揭仁义 ,

若击鼓而 , 求亡子焉 ? 意夫子 也. 乱人之性 .    

【原文】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1)?”尧 曰 :“吾不敖无告(2),不废穷民,苦死者(3),嘉孺子而哀妇人(4)。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 美矣,而未大也(5)。”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6),日月 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7),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8)! 子,天之合也(9);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 所 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10)。 

【注释】(1)天王,帝王,指尧。因其具有天德,故称为天王。(2)敖:同傲,侮慢。无告:有苦无处诉、处境极为悲惨之人,或指鳏寡孤独者。(3)废:抛弃,苦:忧劳。苦死者:对死者表示哀痛和抚慰。(4)嘉:善,亲爱之意。孺子:小孩。哀:怜悯。(5)未大:不算弘大。因为尧所讲皆有心而为,所及有限,故其心不算弘大。(6)天德:虚静无为也。出:运行。(7)经:不变之常规、常法。(8)胶胶:粘台在一起不能解开。扰扰:纷乱不宁。尧听了舜的话受到启示,觉得自己的用心是多余的,不如静默无为,复归天德。(9)天之合,与天道相合。(10)天地而已矣:象天地那样虚静无为就是了。 

 【译文】

从前舜问尧说:“天王您用心怎样呢?”尧说:“我不侮慢求告无门处境悲惨的人,不抛弃贫穷之民,忧劳死者,亲爱孩子又怜悯妇女,这就是我用心之处。”舜说:“好却是很好,只是其心还不够弘大。”尧说:“那么 应该怎样呢?”舜说:“天德运行而虚静安宁,日月照耀而四时运行,好象 昼夜更替之有常规,云行而雨降一样。”尧说:“我真是粘滞纷扰啊!你与 天道相合,我只是与人道相合。”天地,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弘大的,为黄帝、 尧舜所共同赞美。所以古时为天下之王的人,还要作什么呢?象天地那样虚静无为就是了。

【原文】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1),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2),免而 归居(3),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4)。”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 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5)。老聃中其说(6),曰:“大谩,愿闻其要(7)。”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聘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8)。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9)?”老聘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10),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 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11)!夫兼爱,不亦迂乎(12)!无私焉,乃私 也(13)。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14)?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 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15)。夫子亦放德而行(16),循 道而趋,已至矣(17)!又何偈偈乎揭仁义(18),若击鼓而求亡子焉(19)?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注释】(1)书:指孔子编辑整理之书。孔子何以要藏书周王室,不可确知。或以为当时列国纷争,战祸连年,周天子还保持形式上的共主地位,可避免战火波及,书藏在那里较为安全。(2)子路:姓仲名田,孔子弟子。征藏史:周王室管理藏书之官。(3)免而归居:去职归家隐居。据载老子见周室衰微,不可匡复,便辞官而去。(4)因:依也,依靠老聃帮助联络舒通藏书事宜。(5)繙(fan):演绎发挥。十二经:有三种说法:一说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加上相应的六种纬书;一说指《周易》上下经和十翼,共十二篇;一说指《春秋》十二公之经,三说皆不可信。严灵峰先生以为十二应为六,此说可从。说:说服。(6)中:中间。孔子解说过程中,老子插言。(7)大谩:大冗长,大烦琐。谩,或作曼,长。(8)这句的意思为:离开仁义就没有君于生成,以此推断仁义为人之本性。(9)又将奚为:舍弃仁义,又将何为呢。(10)中心物恺:心地中正无偏私,与物和乐而下使毁伤。恺,和乐。(11)意:同噫,叹词,几:接近。后言:泛指与上古先圣之言相对的后代言论,也就是抛弃天道无为根本,把仁义札法之未放在首位的说法。(12)迂:迂远。庄子认为:行虚静无为之道,则无有不爱,何心又说兼爱,既讲兼爱,则有兼 之所不及者,因此反而更为迂远。(13)这句的意思为:私与无私的区分与对立,正是私产生的根源。讲无私即包含有私,只有混同私与无私,抹灭二者对立,才能达到真正无私。(14)牧:养。(15)立:树立。树木植立生长之所。(16)放德:循性。对自性不加约束,任其自然。(17)已至:已达,达到向往的理想境界。(18)偈(jiá)偈:用力的样子。揭:举,引申为提倡、倡导。(19)亡子:丢失的孩子。 

 【译文】    孔子要西去把书藏于周王室,学生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王室有位掌管图书的史官老呐,现已辞官在家隐居,先生想藏书周室,可依靠老聃出面帮助。”孔子说:“好吧。”前往拜见老聃,而老聃不同意,于是孔子就对六经内容演绎发挥,想说服老聃。在讲述中老聃插言说:“太冗长烦琐, 愿意听听要点。”孔子说:“要点在仁义。”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是的,君子没有仁就不能成长,没有义就不能生存。 仁义,确实是人的本性,舍弃仁义,人又将何为呢?”老聃说:“请问,什么叫仁义?”孔子说:“心中正无偏私,与物和乐而不毁伤,兼爱万物而无私心,这就是仁义的实质。”老聃说:“唉,这些话近似于后代之言!讲兼爱不是太迂远了么!讲无私就包含了私。先生如果要想使天下不失去其养育吗?则天地原本就有恒常之规则,日月本来就是光明的,星辰本来就排列有序,禽兽本来就是群居的,树木本来就有植立之处。先生也循性而行,遵道而进,就达到了理想境界!又何必用力去倡导仁义,象击鼓聚众去寻找丢失小孩那般急切呢?唉,先生是在扰乱人性啊。”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如下: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天下百姓归顺;思想修养臻于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和停留,所以四海之内人人倾心折服。明白于自然,通晓于圣哲,对于了解帝王之德的人来说,上下四方相通和...

庄子 天道的原文和翻译
庄子 天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

庄子·外篇·天道的原文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
庄子在《外篇·天道》中阐述了天道、帝道和圣道的运作方式。天道运行不滞于任何积累,因此万物得以生成;帝道也是如此,它不积累,所以天下归于一统;圣道的运行同样无积,海内因此服从。理解天道、通晓圣道,达到帝王之德的境界,其内心自然宁静,无物足以扰乱。圣人之静,并非追求静好,而是因为万物无法触...

《庄子》外篇卷6天道诗解4五变而后形名可举九变而后赏罚可言
《庄子》 外 篇卷 6天道 诗解 4 五变而 后 形名可举九变而 后 赏罚可言 题文诗:是故古之 , 明大道者 , 先明天而 , 道德次之 ,道德已明 , 仁义次之 , 仁义已明 , 分守次之 ,分守已明 , 形名次之 , 形名已明 , 因任次之 ,因任...

《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 桓公读书于堂上①,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③,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④!有说则可⑤,...

庄子·外篇·天道译文
庄子外篇·天道中,庄子阐述了自然规律、帝王统治以及个人修养的无为之道。他认为,万物生成、天下归顺和人心倾服,都源于无常的运行和不断的流动。圣人内心宁静,不追求宁寂,而是出于虚空宁寂的状态,能如水平静照人,成为天地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无为是至高的境界,古代帝王和圣人以此为准则,达到...

庄子·外篇·天道的文章评述
,写孔子与老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第六部分至“其名为窃”,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即提倡无为的态度。

庄子·外篇·天道的作品简介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人生观。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多方面。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生保身,逍遥无为。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庄子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人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要“处乎材与不材...

庄子·外篇·天道文章评述
庄子的外篇·天道在文章结构上分为八个章节。首先,从“谓之天乐”开始,庄子阐述自然法则的运行机制,强调万物皆自我驱动,圣人之道在于顺应并保持无为的状态。接着,至“以畜天下也”,进一步探讨顺应自然与万物变化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到“非上之所以畜天下也”,庄子提出帝王应无为而治,臣下则有所...

邹平县18854392353: 庄子外篇是哪些 -
纵怎富马: 骈姆第八,马蹄第九,胠箧第十,在宥第十一,天地第十二,天道第十三,天运第十四,刻意第十五,缮性第十六,秋水第十七,至乐第十八,达生第十九,山木第二十,田子方第二十一,知北游第二十二

邹平县18854392353: 跪求 各类文言,初中课外的100~200字,最好附上翻译.谢谢了 -
纵怎富马: 庄子天道-外篇 【原文】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1),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2),其死也物化(3).静而与阴同德(4),动而与阳同波(...

邹平县18854392353: 关于庄子的诗或对联 -
纵怎富马: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邹平县18854392353: 列子名言有哪些 -
纵怎富马: 大道以歧路亡羊,士人以多方丧生. 列子

邹平县18854392353: 天道如何解? 人道? 仙道? -
纵怎富马: 庄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说,天道就是自然准则!〔个人理解〕紫英又说“人生一场虚空大梦,不过转瞬,唯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天道,自然准则,不曾更改…九天玄女又说欲求仙道,先修人道.这,与天道,似乎不同……〔有待参悟啊……〕

邹平县18854392353: 《庄子》中《外篇》多少篇 -
纵怎富马: 4

邹平县18854392353: 何为道?何为天道?何为人道?何为仙道? -
纵怎富马: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德经》中的“道” “道”字见于道家最早的著作《道德经》. 不可言说 《道德经》第一章一开始就...

邹平县18854392353: 《庄子 外篇》中《秋水》原文及翻译 意义之类 -
纵怎富马: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

邹平县18854392353: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
纵怎富马: 庄子和《庄子》一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 虚构 形象恢诡的论辩 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