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恪笃信佛教,为何还会把三位皇叔都杀掉?

作者&投稿:尘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是宗教吗~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扩展资料: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与西方宗教有什么区别?

魏孝文帝拓跋宏经过革俗汉化之后,大大扩张了拓跋珪一系的皇族势力。这对于拓跋宏执政而言是好事,可在拓跋宏去世之后,笃信佛教的元恪继位,实力强大的拓跋珪一系却变成了大麻烦。

什么麻烦?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政治常态而已,拓跋珪一系实力强大,内讧自然是呼之欲出。

(注:拓跋宏革俗汉化之后,将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元”。我在写到拓跋宏之后的皇族成员,都会以元氏来称呼。)

拓跋宏是长子,下面有六个弟弟,分别是元禧、元干、元羽、元雍、元勰[xié]和元详。其中元干在拓跋宏执政时期获罪身亡,其余五人则安然无恙。

密令左右察其意色,知无忧悔,乃亲数其过,杖之一百,免所居官,以王还第。二十三年薨,年三十一。给东园秘器、敛服十五称,赠帛三千匹,谥曰灵王,陪葬长陵。——《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拓跋宏临终前,曾希望自己的六弟元勰做首席辅政大臣,但元勰坚决推辞。

应该说,元勰是一个理智与智慧并存的人物。在关键时刻,他没有被权势所迷惑,反而一眼看出了权势背后的杀机。

此乃周旦遁逃,成王疑惑,陛下爱臣,便为未尽始终之美。臣非所以恶华捐势,非所以辞勤请逸,正希仰成陛下日镜之明,下念愚臣忘退之祸。——《魏书》·卷二十一下·列传第九下·献文六王

拓跋宏托孤自然是真心实意的,但以元勰的权力、地位、实力和影响力,一旦他成为首席辅政大臣,拓跋宏的继承人元恪还能睡得着觉吗?

元恪会时刻担心元勰抢班夺权,在这种背景下,叔侄二人还怎么精诚合作呢?这必然是火并收场的结局啊。

事实上,就算元勰如此知进退,拓跋珪一系也险些展开大火并。拓跋宏刚去世,元禧和元恪就做好了火并元勰的准备,因为担心他造反。只不过随着元勰的退让,这场火并最终消弭于无形之中。

阳王禧疑勰为变,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魏书》·卷二十一下·列传第九下·献文六王

话题回到拓跋宏托孤,元勰拒绝接受任命,拓跋宏只得任命自己的另外两个弟弟——元禧和元详担任首辅和次辅的重要职责。

元禧和元详并没有拒绝任命,他们成为首辅和次辅之后,立刻抱成一团,排斥其他辅政大臣。

及高祖崩,禧受遗辅政。虽为宰辅之首,而从容推委,无所是非,而潜受贿赂,阴为威惠者,禧特甚焉。——《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高祖临崩,顾命详为司空辅政。——《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禧越来越胆大妄为,他竟然想把手伸到禁军中。元禧的这种行为受到了禁军首领于烈的公开抵制。于烈为什么不愿意站在元禧一边?显然是因为元禧并不具备夺取皇权的资格。在这种背景下,元禧的行为多少有些不自量力。

咸阳王禧为宰辅,权重当时,曾遣家僮传言于烈曰:''须旧羽林虎贲执仗出入,领军可为差遣。''烈曰:''天子谅暗,事归宰辅,领军但知典掌宿卫,有诏不敢违,理无私给。''——《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

可元禧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于烈不听话,就打算把于烈调到外地去任职。元禧虽然没资格角逐皇位,但要收拾一个于烈还是有把握的。于烈顶不住了,只得让自己的儿子于忠向元恪求助。

禧恶烈刚直,遂议出之,乃授使持节、散骑常侍、征北将军、恒州刺史。世宗以禧等专擅,潜谋废之。会二年正月初祭,三公并致斋于庙,世宗夜召烈子忠谓曰:''卿父忠允贞固,社稷之臣。明可早入,当有处分。''——《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元恪心里已经有数了:禁军首领不愿意站在皇族一方,愿意与皇帝合作。而元恪也急于剪除那几位让自己睡不好觉的叔叔,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元恪交给于烈一个任务:把元禧、元勰和元详请进宫。

乃将直阁已下六十余人,宣旨召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祥,卫送至于帝前。——《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

元恪的这个举动可谓地动天惊,当时就有人认为:元恪打算动手了。当元详准备入宫的时候,他的母亲高太妃跟在自己儿子身后,没完没了地哭。

等元详回家之后,高太妃对他说:“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我过够了,我们退出行不行?只要能平安,我宁愿去扫大街!”

高时惶迫,以为详必死,亦乘车傍路,哭而送至金墉。及详得免,高云:''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能逼得一个妇人说出这种话,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皇帝元恪和几位叔叔之间的关系有多紧张。

三位皇叔入宫的结局不算太糟,元恪并没有直接发动宫廷政变,只是正式通知三位叔叔:“朕打算亲政了,几位叔叔辛苦,以后要多休息保养身体。”

乃式遵复子,归政告逊,辞理恳至,邈然难夺。便当励兹空乏,亲览机务。——《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对于这种结局,首辅元禧并不服气。据说,拓跋宏曾经对元禧等人说过:“如果元恪不成器,你们就把他弄下来。”这话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元禧显然认为,自己可以登高一呼天下响应,于是密谋叛变,最后因事泄被杀。

初,高祖闲宴,从容言于禧等:''我后子孙,邂逅不逮,汝等观望辅取之理,无令他人有也。''——《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禧愧而无言,遂赐死私第。——《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元禧率先被清理出局,意味着元恪获得了亲政的资格。这一年,元恪十八岁。

元恪在亲政之后,并没有继续大开杀戒。因为他很清楚地认识到一点:杀元禧是出于无奈,如果继续扩大打击面,消耗的只是拓跋珪一系的实力。就算自己从竞争中胜出,实力大减的拓跋珪一系,也无法应对旁系的挑战。

所以元恪只是努力经营自己的势力,以此来制衡皇族。从表面上看,元恪对皇族非常刻薄。可实际上,元恪只是在尽力削弱皇族的政治权力,在其他方面却较为优待。

提起两晋南北朝的奢靡,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西晋时期,石崇和王恺斗富。可在北魏,元雍、元琛和元融斗富的规模一点也不差。如果元恪真对皇族比较刻薄,他们哪里会有斗富的资格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政治权力受到压制的前提下,这些皇族还敢如此肆无忌惮的斗富。如果元恪不压制他们,这些无法无天的皇族会做什么事?只有天知道。

综上所述,应该说元恪对于皇族的驾驭一直从理性出发,而且做得比较成功。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元恪逐渐掌控了局势,他的亲信们也都成长了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元恪开始对强势皇族下手了。

公元504年,国舅高肇诬陷元详谋反,元详被贬,随后被杀;公元508年,国舅高肇整死元勰。至此,两位强势皇族全部退出了政治舞台。

后为高肇所谮,云详与皓等谋为逆乱。——《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

肇于是屡谮勰于世宗,肇诬勰北与愉通,南招蛮贼。武士又以刀镮筑勰,勰乃饮毒酒,武士就杀之。——《魏书》·卷二十一下·列传第九下·献文六王

许多熟读《魏书》和《北史》的人,总认为国舅高肇是一个艰险刻薄的小人,要不是他上蹿下跳,元详和元勰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持这种说法的人,就是典型的不懂政治。

元恪的谥号是“宣武帝”,北魏在元恪的掌控之下,国力达到顶峰,这绝不是巧合。要说元恪是一个任由奸臣摆布的糊涂虫,未免也太小瞧他了。

想要驾驭强势的皇族,本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而且结果通常只有两个:一是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二是背负妄杀重臣的千载骂名。

在这种背景下,聪明的皇帝都会另辟蹊径,任用一位可以信任的鹰犬,放任他去干脏活。

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皇帝可以避免背负恶名,顶多就是承担用人不当的过错;

二、在鹰犬与权臣博弈的过程中,皇帝有机会根据时局制订战略,自己不用顶在最前面;

三、在导致不可控的恶性后果之后,皇帝完全可以把鹰犬扔出去吸引火力。

在政治博弈中,有许多事情是不能搬到台面上来说的。当皇帝不方便亲自出手的时,重用鹰犬就是最好的办法。

鹰犬绝对是高难度工种,处于这个位置的人,他可以在表面上拥有无限的权力和尊荣。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舅高肇是一个合格的鹰犬。他虽然是元恪的舅舅,但他出身卑微,在元恪亲政之前并没有享受过什么高规格待遇。

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之为能。——《魏书》·卷八十三下·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下·高肇等

而在元恪的破格提拔之下,高肇获得了一步登天的机会。在权力面前,高肇并没有昏头,只是任劳任怨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起很多反咬主人的鹰犬,高肇完全可以称得上忠诚和能干。

可鹰犬毕竟只是鹰犬,在元恪去世之后,高肇立刻被反攻倒算,并很快家破人亡。

很多人总喜欢用浪漫的眼光看待历史,一位好皇帝出现,提拔了一位好宰相,老百姓在他们的光明领导之下,生活蒸蒸日上。

可现实却是:拥有美名的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个极力扩张皇权的君主,他的革俗汉化导致拓跋珪一系强势崛起。而作为回报,豪门士族的既得利益,在法律层面获得了公开的承认和保护。至于百姓的生活好坏?那不过是顺带而为之。

英明神武的宣武帝元恪,也是一个擅权的君主,他的做法导致拓跋珪一系的权力更加集中。在任用国舅高肇压制皇族一事上,元恪大获成功。可随着集权的加深,拓跋珪一系的权力逐渐加大。在元恪去世之后,失去制约的拓跋珪一系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这,才是历史。



因为这三位皇叔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啊,管你是不是信佛教,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可以杀了。

虽然信奉佛教,但在政治权力斗争面前,一切宗教信仰都会为之让步。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三个皇叔的野心非常的大,对他的帝位造成了影响,所以就不得不除掉他们了。


“王郎太差劲了”,丈夫是王羲之儿子,才女谢道韫为何还看不起他
如《梁书》名言:“卿常无闲暇,不乃劳乎?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整天只知道忙碌...南北朝算是中国 历史 宗教色彩最为浓郁的时期之一,乱世之下,为了找到一个心灵的寄托,麻醉自己,佛教和...王羲之笃信天师道,闲来无事时就喜欢寻访名药,对于五石散更是钟爱。老年之时,两个心爱的孙女相继病亡...

武江区13788361092: 永泰寺的历史发展 -
钮毕柯力: 历程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宣武帝元恪的女儿永泰公主在中岳嵩山“出欲入道为尼”.其史孝明帝元诩便在子晋峰下的明练塔旁敕建一座尼寺,让妹妹永泰公主侍佛传法,并喜度官宦及平常百姓家的女子百余人为尼.永泰寺之名始见于唐中...

武江区13788361092: 北魏的分裂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钮毕柯力: 自孝文帝改革以来,北魏进人了鼎盛时期.但随着官员们以穷奢极侈、夸耀为荣,... 到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之子)立他 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元诩的母亲胡贵嫔本应处死,...

武江区13788361092: 求三国中人物名字 -
钮毕柯力: 曹操 刘备 诸葛亮 周瑜 黄盖 孙权 大乔 小乔 赵子龙

武江区13788361092: 超市如何配合工商部门管理制度 -
钮毕柯力: 长沙网站建设 网页设计 品牌营销 邮件推广 QQ群营销 知道营销 百科词条 新浪、搜狐门户新闻发布 请百度一下 卓凡网络 防 损 总 则 1. 超市防损部门岗位职责及防损部规章制度:要搞好防损管理工作,提高防损工作效益,首先必须要加强对防损...

武江区13788361092: 历史上有名的皇后和公主有那些?有些什么事迹?能详细说说吗?
钮毕柯力: 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北魏宣武帝元恪之女.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北魏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

武江区13788361092: 满清皇帝及其儿子?? -
钮毕柯力: 清朝皇帝看这里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89001.html?si=1他们的儿子《爱新觉罗宗谱》http://baike.baidu.com/view/604451.htm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28685.html?si=4景...

武江区13788361092: 康熙有几个孩子? -
钮毕柯力: 康熙帝共有35子、20女.35个儿子中,序齿的有24位,实际上成人(年满16岁)的,只有20位.这20个儿子,是由17个妻子生育的.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

武江区13788361092: 明朝皇帝皇后名单?按照先后的顺序 -
钮毕柯力:第1任洪武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3一1382),是安徽宿州人,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

武江区13788361092: 请问历史公元518年的皇帝是谁? -
钮毕柯力:萧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