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开创“大中之治”,人称小太宗,为何没能挽救唐朝呢?

作者&投稿:宁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倒数第四位皇帝,在位十三年间,颇有一番作为,开创了“大中之治”,被司马光誉为“小太宗”。然而,唐宣宗却没能挽救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或者说他在位时的繁荣景象,不过是唐朝灭亡前的回光返照而已!那么唐宣宗到底做了些什么,为何没能挽救大唐王朝?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宣宗在位期间,“河湟归地,朔漠消氛”,“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按照这套说法,唐宣宗统治时期,确实可以算上盛世,但是如果我们分析具体的史料,就会发现许多问题!上述的这些话,不过时后世对唐宣宗的溢美之词罢了。

首先,藩镇叛乱时有发生。比如大中三年,徐州军乱;大中十二年四月,岭南军变;五月,湖南军变;六月,江西军变;七月,宣州军变;大中十三年,徐州再度军变。虽然这些叛乱,没有对唐朝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从地域上讲,这些地区都是朝廷直接控制的地区,而江淮一带又是朝廷的赋税来源,这说明唐朝的统治基础已经动摇。

其次,朋党之争依然激烈。唐朝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不断。唐宣宗在即位后,驱逐了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大肆任用牛党成员,比如牛僧孺等五相同日北迁。随着牛党得势,李党逐渐衰落,虽然牛李党争告一段落,但新的党争随之而来,加剧了唐朝政局的动荡。

再次,宦官依然把持朝政。唐武宗病重时,是宦官马元贽等人出面,拥立李忱为皇太叔,然后扶持其登基即位。唐宣宗是由宦官拥立,所以他一直对宦官集团抱有好感,依然将禁军的军权交给宦官。唐宣宗死后,他的儿子也是由宦官拥立的,当时的宰相夏侯孜表示异议。宦官们十分嚣张,“但是李氏子孙,内大臣立定”。

此外还有一点,唐宣宗在位期间,南衙北司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所谓南衙指的是以宰相为首的朝臣集团,北司指的是宦官集团。唐宣宗在位期间,既没有削弱宦官,也没有倚重朝臣,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后来的动乱埋下种子。与此同时,唐朝中后期的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土地兼并、流民问题,他都没能予以解决。

也就是说,唐宣宗在位期间,凭借他的个人能力,确实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王朝的繁荣稳定,但其实根本问题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外则藩方数逐其帅而不能治,内则宦官握兵柄制国命自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唐宣宗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859年,唐宣宗走完自己的一生,死于大明宫,终年50岁。他的死亡与先祖李世民有相似之处,都是因服用丹药中毒所致。所谓的“大中之治”至此宣告终结,随着唐宣宗的死亡,各种矛盾犹如火山一样喷发,将大唐王朝彻底埋葬。



那是因为唐朝一直都存在藩镇割据问题,而且宦官实力强大,唐朝已经积重难返,病入膏肓了。

仅凭一个人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在位的时候也只能是几十年,管不了百年之后的事情,阻止不了百年之后的衰落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还有就是他当时的能力有限,为了明哲保身只能够那样做了。


唐宣宗早就了大中之治,为什么小时候会被嘲笑呆笨?
唐宣宗李忱是造就了唐朝最后一个盛世的皇帝,为何小时候被说像个“傻子”?唐宣宗李忱的前三位皇帝都是他的侄子,他也是靠着宦官才坐上了皇位。他在位十三年,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开创了“大中之治”。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儿子,但是他的母亲既不是唐宪宗的皇后,也不是妃子,而是一个普普通通...

唐宣宗时个怎么样的皇帝
由于李忱在位时之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将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

有唐朝中兴三次之说,哪三次?
唐朝中兴三次指的是:唐朝中后期的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一、唐宣宗——宣宗之治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

唐朝后期被权臣扶上位的唐宣宗为何被称为“小太宗”?
唐宣宗之所以会被称呼为“小太宗”是因为他虽是被权臣拥立上位的,但是却在上位之后成功摆脱权臣的牵制,并带领唐朝进入到了“大中之治”中。唐宣宗原名李怡,在唐宪宗一众子嗣当中排行第十三。李怡母子在宫中并不受重视,且李怡年少时因为太过沉默寡言的缘故还被认为不慧。而李怡也并未对此做出纠正,...

大中之治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贞观之治的措施 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据传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时的景象 大中之治是唐宣宗李忱时期发生的。在唐宣宗的治理下,唐朝又有了往日国威,社会趋于稳定,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使原本走下坡路...

唐宣宗李怡生平
李忱(唐宣宗,初名怡,810—859年),唐朝皇帝(846—859年)。生于长安。初为光王。会昌六年(846年),被宦官马元贽等所拥继承侄武宗之位,改明年为大中元年。在位时勤于政事,对内整顿吏治,对外击败吐蕃,史称“大中之治”,他也被称为“小(唐)太宗”。大中十三年(859年),亡于长生...

李忱的人物评价
由于李忱在位时之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将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

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 唐宣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这就是“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过程,但是令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是,在李忱木讷的外表下,隐藏的是远胜于常人的智慧和谋略,他开创了“大中之治”,减缓了唐朝继续衰弱的趋势,是和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齐名的明君。唐宣宗恭谨节俭 在唐朝二百八十年的历史中,大致可以以著名的“安史之乱”...

大中之治和唐朝当时的乱局,有没有哪些联系呢?
以至于到了清朝统治时期,一些君主还会时常祭奠唐宣宗。可见,“大中之治”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唐代历史的范畴。但“大中之治”名声大振的同时,一些争议却也随之而来。历史上关于“大中之治”的争论,可谓是自古有之。这中间,有的人认为“大中之治”...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宣宗李忱
在对外方面,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复河湟之举,为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李忱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李忱为“小太宗”...

城北区17678872257: 被称为“小太宗”的唐朝皇帝是谁?
瞿依必纳: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

城北区17678872257: 唐宣宗李忱是个怎样的人物 -
瞿依必纳: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

城北区17678872257: 唐代哪位皇帝被称作“小贞观”? -
瞿依必纳: 唐宣宗李忱 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城北区17678872257: 唐朝历史人物.皇帝 -
瞿依必纳: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城北区17678872257: 唐朝小太宗
瞿依必纳: 唐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城北区17678872257: 哪个朝代在中期出现过明君 -
瞿依必纳:夏朝:少康中兴 商朝:盘庚中兴、武丁中兴 周朝:宣王中兴 汉朝:昭宣中兴、光武中兴 南北朝:孝文中兴 唐朝: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 宋朝:乾淳之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