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现象

作者&投稿:洪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特殊句式。~


戒奢
戒骄
戒放纵
戒轻言
戒赏罚
比喻论证就是在舟载水比喻的是皇帝与百姓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现象

1.作者简介

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后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2. 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3.语言知识

【难读字】

求木之长(chánɡ) 浚(jùn) 壅(yōnɡ)蔽 谬(miù)论 黜(chù)恶

【重要实词】

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承天景命(景,大)

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管理)

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将有作(作,兴造。指兴造宫室一类事情)

则思谦冲以自牧(牧,修养)

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

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

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译为“把”)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源不深而望流之无(边词,表转折)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古今异义】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

承天景命(景,大。今常用于景色。)

【词类活用】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之下)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通假字】

振之威怒(通“震”,威吓)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介宾后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振 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 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A.使动:
1、必固其根本 固,.....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安定
3、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 端正
5、宏兹九德 宏,使.... 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辛劳; 苦,....辛苦
7、欲流之远者 远,使.....流得远
B.意动
1、乐盘游 乐,....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 貌:表面上; 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1、诚能见可欲 欲,想要的东西
2、将有作 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的事情
F、形容词作动词
2、塞源而欲流长也 长,流得长,流得远
3、则纵情以傲物 傲:傲视
G.形容词做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重要的权利:大,重要的位置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3、不念居安思危 安,安乐的环境;危,危难的时候
4、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小人
5、惧馋邪 馋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
古义,使心虚;今义,-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故: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重要虚词】
1.之:
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取独。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2.虽: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
3.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 连词,表假设。
4.以: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表目的的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一词多义】
1.固
必固其根本 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牢固
2.下
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必竭诚以待下 下面的人
臣虽下愚 极,最
3.诚
诚能见可欲 如果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
4.能
诚能见可欲 能够
简能而任之 有能力的人
5.盖
克终者盖寡 大概
盖在殷忧 发语词,不译
【文言句式】
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被动句:1虑壅蔽 2文武并用
3、倒装句:
A宾语前置:
(1) 则思知足以自戒
(2)则思谦冲而自牧
(3) 则思三驱以为度(当省略也可以)
B. 介宾后置:
(1)戒奢以俭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C、定语后置
(1)居域中之大
【翻译参考】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
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
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创作背景】
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顽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t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 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
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年(637 )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 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 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 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是哪些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译文;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

《古文观止·谏太宗十思疏》译文与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徵 【题解】魏徵,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以敢于“犯颜直谏”着称,先后共向唐太宗陈事200多次,深受太宗皇帝的器重。唐太宗年轻时跟随父亲打天下,艰苦创业,随着功业日隆,日渐追求享乐,大建庙宇宫殿,在民间广搜珍宝,劳民伤财。魏徵对此十分担忧,多次上书劝谏,规劝...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

归纳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现象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

谏太宗十思疏主要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名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劝谏太宗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应当遵守的十条原则。首先,魏征在文中明确指出,作为一位君主,应当具备“十思”的品质,即“思危所以求安,思乱所以求治,思始所以求终”。这十思具体包括:思患预防、虚心纳下、戒奢从简、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的文言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的文言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徵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注释
唐代魏征创作的《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注释如下:1、长:生长。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3、浚:疏通,挖深。4、思国之治一作“思国之理”;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

《谏太宗十思疏》的翻译
译文:魏征向唐太宗提出了十条建议,希望太宗能够深思熟虑。这十条建议包括:思考谦冲而治理天下、思考畏惧以保全自身、思考知人善任的重要性、思考贤德之理不可懈怠等十个方面。每一个话题之前,魏征都会强调太宗应当怎样去思考和行动,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一、开篇概述:《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翻译
全文翻译如下: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

闽清县13418474117: 归纳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现象 -
朝何金平:[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现象1.作者简介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闽清县13418474117: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总结 -
朝何金平: 解读《谏太宗十思疏》一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古至今,像魏征这样冒死上书的是绝无仅有.啊,想象一下商朝纣王时,有一位臣子也是像魏征这样----结果,纣王...

闽清县13418474117: 谏太宗十思疏的古汉语特殊语言现象 -
朝何金平: 虚实词的运用、骈散结合的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

闽清县13418474117: 高考文言文知识常考点
朝何金平: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知识常考点,希望...

闽清县13418474117: 求魏征正面上谏唐太宗的文言文与分析要正面上谏,不是婉转的 -
朝何金平:[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

闽清县13418474117: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的问题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建议,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试联系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
朝何金平:[答案] 我认为社会上所谓的不良现象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而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跟古代都不一样,所以以魏征的观点来看现代人也是不科学的,所谓人心不古就是这样,比如在古代女孩子是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之类,但是有很多观点也是值得我们...

闽清县13418474117: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是怎样用正反对举的方法来说理论证的? -
朝何金平: 正反对比论证.如:在第一段中,“固本”与“伐根”,“浚源”与“塞源”,“积其德义”与“德不厚”,国家安定与不安定等,就是正反对举;又如第二段中,“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取之易”与“守之难”,“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吴越为一体”与“骨肉为行路”,“载舟”与“覆舟”等,也是正反对举.这些正反对举,构成一系列对比关系,使是非、得失相得益彰,因而本文的说理显得非常透彻、鲜明.◆比喻论证.如: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

闽清县13418474117: 什么叫句式?有哪些? -
朝何金平:[答案] 句式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共有:判...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

闽清县13418474117: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朝何金平: 学习与坐禅相似,须有一颗恒心,静下心来,将心思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解决更多的考试难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

闽清县13418474117: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
朝何金平: 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不知你是哪个的.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