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词的用法》古汉语基础

作者&投稿:赏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现代汉语里,数词必须跟量词连用,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如“一个球”、“两匹马”、“三头猪”、“四尾鱼”等,这些表示事物数量的数量词都用在名词的前面。如果表示动作的数量,如“看两遍书”、“踢一场球”、“擂三通鼓”等,数量词都放在动词的后面。可是在文言文里,数词的用法与现代很不相同。

一是数词的后面一般不用量词。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译成现代汉语时,这些“一”的后面就要加上相应的量词。

二是表示事物数量的数词也可用在名词的后面。如“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中的“吏二”就是如此,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两个小吏”。

三是表示动作数量时,数词常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中的“三往”,译成现代汉语时,既要挪到动词之后,又要加上相应的量词,译成“去了三次”。

四是文言文表数量时不仅可不用量词,而且当数词是“一”时,还常常连数词“一”也省略不用。如“左臂挂念珠”、“炉上有壶”不说“左臂挂一串念珠”、“炉上有一把壶”。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数词和量词补上去。

五是文言文中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yòu,即“又”)。如“舟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六是文言文表约数时,常常用“许”,如“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这个“许”可译为“左右”、“光景”等,不能译成“多”、“有余”。

七是文言文分数的母数和子数之间常常省略“分之”两字,如“塞上之人,死者十九”,这“十九”并不是“十九个”,而是“十分之九”。这种格式仅限于母数是“十”、“百”、“千”、“万”的时候。另外,母数“十”也可以写作“什”。“什九”,即“十分之九”。

八是文言文中常用“三”、“九”及其倍数或“十”、“百”、“千”、“万”来表虚数。如:

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除了以上常用表虚数的数词外,其他数字在特定环境下也可能表虚数。如成语“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中的“五”同“三”一样,也表示多数。




在现代汉语中,科学可以说很科学,这是词的什么现象?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

古汉语中表示“一”的词
单,一也。——《汉书·枚乘传》注 只,如:只翼(一只鸟。比喻孤单)又如:只轮不返(就连一只战车轮子都回不去了。比喻大败,全军覆灭);又如:只日(单日)需要配合语境,有上下文的某些名词即使本身不含“一”这个量词,翻译的时候,根据原文需要会出现“一”这个量词 ...

词类多用是什么意思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

大雪三日的大雪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古代文言文虚词字的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

古文的语法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例如: 有奇景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游天都》)——有这样奇异的景象,上次没有探访一下,这次游览又快慰又惭愧。 (6)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英语一到二十基数词和序数词,二十到九十整十的基数序数词,谢谢
70:seventieth 80:eightieth、90:ninetieth 定义:1.基数词,也就是数字,是用来描述事物数量的多少的。语法:基数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同位语。2.序数词,是数词的一种,主要在英语语法中讲到,在汉语中表示为“第几”。此外,在生日中,描述你出生的日期时,也会用到序数词。

词类活用有哪几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

关于汉语语法的提问
② 古汉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做定语或状语。如“齐人三鼓”,先秦两 汉的“一羊二牛三马”用法逐步消失。量词发达是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又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一口猪”“一头牛”,为什么不能说“一口牛”?不学又无法表数。如“火柴”的量词,量词的修辞效果:“一...

高中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例句: 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 ②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 ③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 ④ 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

郾城区17675567826: 古代汉语数量词的表示法古代汉语数量词表示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但有怎
戴贾欧乃: 一.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基数的表示方法 1.与名词结合,放在名词前面或后面.例如: a) 复投一弟子河中,凡三投弟子. 《史记·滑稽列传补》 ——...

郾城区17675567826: 古代汉语中数词的使用规律是什么? 急丫!
戴贾欧乃:数词直接用在名词前边,也可直接用在名词后边,但一般不用

郾城区17675567826: 古代汉语中数词的使用规律是什么?例如以下:①见 二虫 斗草间.②盖 一癞虾蟆 ③鞭 数 十 有什么规律?古代汉语中数词的使用规律是什么?例如以下:①见 ... -
戴贾欧乃:[答案] 古汉语中没有量词 往往是数名直接结合

郾城区17675567826: 古代数量词的用法和现代有什么不同 -
戴贾欧乃:[答案] 古今数词的异同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就叫数词,古今汉语的数词的概念内涵相同,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时代的差异,古今汉语的数词,在表数和语法功能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细微差别. (一)表数法的异同 古今汉语的数词都是用来表数目和次...

郾城区17675567826: 古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
戴贾欧乃: 古代汉语中,数词和它所限制的中心语直接搭配,不借助量词.如“一鼓作气”、“三人行”.数词也可以放在句子末尾,表示数量,如“举所佩玉玦者三”.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和中心语直接搭配,中间要借助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如“三个人”、“一句话”、“去三趟”等.有大量的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

郾城区17675567826: 例举出含有数词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数词和现代汉语数词的使用有什么区别? -
戴贾欧乃: 古汉语中的数词在用法上基本被现代汉语完全继承,如确数、概数(三五成群)、终极数(十全十美、九九归一),或形容词(多、少、不专一)等.明显区别是活用,文言文可以将数词活用为动词.如“二(贰)”作动词时,有改变、使其改变的意思.例如“二三其志”、“此心不二”.

郾城区17675567826: 数词的具体用法 -
戴贾欧乃: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量词 liàngcí[classifier; partitive; quantitafier; measure term; unit word] ,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

郾城区17675567826: 使用数词的方法是什么 -
戴贾欧乃: 数词(Numeral),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叫做数词.数词分为两大类,即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数量,如:one,two,three,four……;序数词表示顺序,如:first,second,third,fourth……序数词前一般要加the.位于another,all之后如:Can ...

郾城区17675567826: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有哪些不同之处文言文中有哪些例子 -
戴贾欧乃:[答案] 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 现代文数、量词同用 文言文数词在名词后面 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放在名词前 例子 《核舟记》《口技》

郾城区17675567826: 分析古汉语中数次修饰名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有什么差异? -
戴贾欧乃: 在古代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比如“狡兔有三窟”(《 战国策 齐策)、“冠者五六人”(《论语 先进》).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而是在数词与名词之间加上相应的量词,如“三个洞穴”、“五六个人”.量词丰富,也是现代汉语的特点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