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划分

作者&投稿:迪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应如何断句,为什么?~

楼主,先不探讨这里称“断句”是否恰当,你的意思不外是找出停顿点。
停顿的原则有二:
一、完整意思做停顿。
二、重读停顿以示区别。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语“予”重读,以示强调。
独爱,谓语,意思完整,应该停顿。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主谓结构做“爱”的宾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划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语“予”重读,以示强调;独爱,谓语,意思完整,应该停顿;“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主谓结构做“爱”的宾语。

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出处《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全文赏析: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宜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

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

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此外,作者还善于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主语“予”重读,以示强调;独爱,谓语,意思完整,应该停顿。

出处:《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白话释义: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创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一、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三、出处

宋·周敦颐《爱莲说》

《爱莲说》赏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楼主,先不探讨这里称“断句”是否恰当,你的意思不外是找出停顿点。
停顿的原则有二:
一、完整意思做停顿。
二、重读停顿以示区别。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语“予”重读,以示强调。
独爱,谓语,意思完整,应该停顿。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主谓结构做“爱”的宾语。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诗内容是什么?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予(yú):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清涟(li...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北宋周敦颐所创作的一篇散文《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翻译
【译文】 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它生长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而不妖媚。

...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_百度知...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选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意思是:我(周敦颐)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出自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出处: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选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什么意思哦?
全文解释:周敦颐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这句话的出处是: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该作品的原文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丰泽区1586698191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划分 -
叶娇甲磺:[答案] 楼主,先不探讨这里称“断句”是否恰当,你的意思不外是找出停顿点. 停顿的原则有二: 一、完整意思做停顿. 二、重读停顿以示区别.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语“予”重读,以示强调. 独爱,谓语,意思完整,应该停顿. “莲之出淤泥而不...

丰泽区15866981916: 爱莲说中的一句,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怎么停顿?有两种说法哪个正确: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要是... -
叶娇甲磺:[答案] 应该是第一个.“予是“我”的意思,然后“独爱莲”相当于是谓语动词加宾语,“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应该是.然后“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毕竟咱们说的时候也不说“之出淤泥而不染”由此可见,那个“之”划分节奏时应该是在前面的

丰泽区15866981916: 《爱莲说》的节奏停顿划分要全文用'/' 这个符号 来划分 停顿点!划分的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
叶娇甲磺:[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丰泽区15866981916: 划分古文句子节奏 -
叶娇甲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丰泽区1586698191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划分 -
叶娇甲磺: 此句为一完整句,不用划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即为予独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

丰泽区1586698191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划分 -
叶娇甲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丰泽区1586698191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如何断句 -
叶娇甲磺: 出自周敦颐《爱莲说》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字为虚词,无实义,不译; 此处”之“的作用为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英语中把“sb. do”变成”sb.'s doing”,于是可以作为宾语使用.故此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为一整体,整句的断句如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本句中,”予“为主语,”爱“为谓语;“莲出淤泥而不染”本身为完整句子(主语“莲”,谓语“出”),加入“之”字后句子的完整性失去,遂可作为”爱“的宾语.故本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即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丰泽区1586698191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长句如何划分层次? -
叶娇甲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丰泽区15866981916: 6. 划分朗读节奏.(1)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叶娇甲磺:[答案] 6.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丰泽区15866981916: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南 阳 诸 葛 庐,西 蜀 子 云 亭. (2)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叶娇甲磺:[答案] 答案: 解析: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