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常说的三种情绪,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称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贪嗔痴在 佛教文化 中被称为是三毒,因为这是三种心病,而这三种心病一旦发作,就会引发熊熊烈火焚烧的炙热之苦。对人的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痛苦的来源。那么这三种情绪到底是怎么表现的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治疗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贪是指染着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着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心理学的情绪分类
1.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明显降低,理解力降低,判断力减弱,易感情用...

如何克服教育教学中的消极情绪一一我的情绪故事
愤怒情绪与急躁情绪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表现。当时我的潜意识有了急躁情绪,急着想尽快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的时候,看到学生却没有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很有潜力的学生有点不争气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他们的怒其不争而生气发怒。但是这种愤怒情绪既伤学生,也伤自己。现在回想起来,学生当时...

教师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有哪些
(1)心烦意乱,坐卧不宁,看书及备课时无法专注,效率很低;(2)丢三拉四,记忆减退;(3)思维迟滞,大脑麻木;(4)容易激怒,爱发无名火。(5)情绪方面,包含紧张、不安、压力感等主观的不适感受。 2、生理方面的症状:(1)入眠困难,醒得很早,恶梦连连,醒后觉得身体疲倦,四肢沉重...

情绪和情感的理论知识在小教熊(冯特的情感学说把情绪情感分为)_百度知 ...
顶部是八种最强烈的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每一类情绪中都有一些性质相似、强度依次递减的情绪,如厌恶、厌烦,哀伤、忧郁。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维度。黄希庭认为若撇开情绪所指的具体对象,仅就情绪体验的性质来看,可...

教师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有哪些?
教师最常见的情绪情感应该是:无奈。为什么会无奈?因为学生年龄多数比教师小,所见过的世面也没有老师广,在同样的问题上,教师和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共同认知背景,老师想要言简意赅地把事情讲完,但是学生听的云里雾里,老师会认为学生好白菜,为什么那么简单都不明白,而学生会觉得,你应该细说此事的来...

如何克服教育教学中的急躁情绪
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等),不会对孩子的教育和改变带来任何好处,往往是事与愿违,家长的急躁情绪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带来如下影响:(1)孩子因父母的态度和语言对父母产生不满情绪;(2)孩子讨厌或怨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例如:学习功课,弹琴、学英语等;(3)产生对自己的自责或怨恨情绪,由此产生自我不满的评价,如...

美术教学法的教学中的情绪
只有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着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从大量的优秀的美术课上可以发现,执教的教师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与教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融洽而活泼。这样的美术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所以,人们常说:美术教学活动既是一...

哪些教师自身问题会造成教师情绪的消沉抑郁
一、三种类型:1、情绪失控,指教师表达的情绪与学校规则要求的情绪不一致。例如,教师面对学生犯错时,情绪过于激动,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对学生说出过激的言语或做出过激的行为。又或者教师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严重影响工作状态,造成不良后果。2、情绪失真,表现为教师表达出的情绪与自己真实...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情绪进行管理?在学习和教学中如何运用情绪规律?
众所周知,情绪最基本的4种表现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通过学习我还了解到,情绪除了从我们小的时候背三字经就知道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外,在心理学角度可以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记得上课时老师叫我们体验各种情...

在早教中,如何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正面接纳:向孩子传达所有情绪都是正常且可以接受的信息。避免对孩子的情绪做出负面评价,如说“不要哭”或“别生气”,而是应该接受他们的感受,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处理这些情绪。角色扮演和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来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识别和表达情绪。

敦煌市18251359367: 佛教中贪嗔痴指的什么意思? -
勇云滇白: 1、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

敦煌市18251359367: 佛教里的:贪…嗔…痴…指的是什么? -
勇云滇白: 【三毒】 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名“三毒”,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敦煌市18251359367: 什么是贪嗔痴? -
勇云滇白: 佛教中的三毒: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敦煌市18251359367: 佛法里说的贪嗔痴,嗔是什么意思? -
勇云滇白: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

敦煌市18251359367: 贪嗔痴是什么?怎样去除贪嗔痴?在实践中该怎么做? -
勇云滇白: 贪嗔痴即“三毒”,《佛教大辞典》解释如下: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 二、嗔毒,恚忿之心名为嗔.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 三、痴毒,迷暗之心名为痴.心性暗钝,迷于事理之法...

敦煌市18251359367: 佛家说忌三 贪 嗔 痴 中的嗔死什么意思..还有7情指哪7情? -
勇云滇白: 七情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嗔:指嗔恨心.嗔恨心不段除掉会堕地狱!这个心我们不要有.遇到事物应该尽量想开.佛家讲三毒心.就是贪嗔痴!佛性就被这三毒心所污染

敦煌市18251359367: 贪嗔痴是什么阿 -
勇云滇白: 佛教中的三毒: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敦煌市18251359367: 佛教戒律嗔痴是什么意思 -
勇云滇白: 佛教三毒,指世间众生所染三种根本毒害,即贪、嗔、痴.道教受佛教义理影响,认为世间众生之所以沦入苦海.受诸烦恼,不得解脱,皆因后天习染三毒所致.《道典论》引《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言烦恼者,总名三毒.谓贪嗔痴能害众...

敦煌市18251359367: 佛教的贪,喃,痴什么意思? -
勇云滇白: 贪嗔痴是三种潜在的烦恼习气……所谓不好的习惯……贪是贪爱……对世间有所喜好……喜好得不到就开始嗔恨物质比自己好的人……或是跟别人争抢……就是所谓的怨恨……痴就是愚痴……对一切事物统统不了解……凡夫知见跟佛知见完全颠倒……所以认为有东西可以得到……从愚痴就开始产生贪和嗔……总体来说三种习气都是有关系的……

敦煌市18251359367: 贪、嗔、痴出自哪个佛经?是什么意思 -
勇云滇白: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 1.贪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