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哪个朝代的话?

作者&投稿:邲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一个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指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话。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士族阶级立场,不管这个人怎么样,身为贵族一定不会落为官员中的下层,而庶民们不管怎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法得到士族的身份,还是会被人们看不起的。这种现象就是由九品正中制决定的。

“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魏时期,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中正品第虽有九等,然其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与下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中正品第中的上品和下品同属于辨别人才优劣的等级评定序列,并依此考察魏晋任官及其与乡品、官品的关系,致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出现了偏差。

事实上,上品与下品虽然有着基本相同的属性,即它们都是由中正所作出的一种区分人才优劣的等级评定形式。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基本属性相同的乡品,却又具有一种新的内涵和社会属性。

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以及士庶等级界限的严格区分,上品与下品同社会等级制度结合得愈来愈紧密,其间的差别日益明显。上品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质变,即由单纯评定人才优劣的一级乡品等级称谓蜕变为代表着士族的社会地位的身份等级的标识,成为辨别士庶分野的界标之一。

司马懿当政后,任世家豪门为各地中正,评定士人品级只论其门第而不论才能,九品中正制遂成为世族地主控制政权的工具。

扩展资料: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

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

九品中正制的积极意义有

1、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2、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品中正



三国后期,曹丕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刚开始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推荐和评语来踏上仕途。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描述南北朝官员选拔问题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曹魏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一直到隋朝开始科举制才逐渐削弱

南北朝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什么制度
然而,九品中正制下负责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中正官基本上都出身于门阀世族,这就意味着门阀世族掌握了官吏选拔的权利,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法律依据《人才选拔管理制度》第一条 为做好本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拔尖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

什么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公考常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种现象出在哪个时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一个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指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意思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意思:这个主要是说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这也反映出了当时官场混乱不堪,任用的大官多为非富即贵。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讲述的是哪种方式的不足之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应了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这个主要是说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是什么时期选官制度。隋文帝为什么废除这种...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

是什么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一现象?
若品评为下下,则称为愚人。“九品中正法”取消了考试,取舍与否,取决于中正官的品评。显然,品评需要制定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当时制定的品评标准有72条之多,中正官根本记不住。于是,72条标准形同一纸空文,剩下只有一条品评标准,即家世出身,结果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中正官高下...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是我国什么
这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刚开始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推荐和评语来踏上仕途。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 -
司萧甲硫:[选项] A. 魏晋南北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指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
司萧甲硫: 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现了“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 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 -
司萧甲硫:[答案]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 -
司萧甲硫: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其中“品” -
司萧甲硫: B试题分析:九品原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后来成为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所以“品”也就成为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故选B.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意思? -
司萧甲硫:[答案] 三种写法: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族:是世代作官的家族.势族:是权势极大的家族.士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司萧甲硫: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殷灼曾对晋武帝说:“令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
司萧甲硫: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隋唐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主要依靠家世背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 - --------朝代 -
司萧甲硫: A

伊通满族自治县19878148269: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批判的是东晋社会的什么现象 -
司萧甲硫: 三国后期那段时间开始,曹丕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刚开始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推荐和评语来踏上仕途.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