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错过杀刘帮机会200字事例

作者&投稿:裴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谋略的200字事例~

1、 伊尹

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当时夏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

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史称“太宗”。

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于亳。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2、 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系东海人,炎帝的后裔。因其先人曾封于吕,因此以吕为氏,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吕尚”。殷朝末年,隐于渭水之滨,遇周文王,载与具归,任为太师。之后他与周文王姬昌结为儿女亲家(即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助文王“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齐太公世家》)。文王崩,太公辅佐武王完成翦商大业,建立周朝。
姜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周王朝在分封宗室贵族和异姓功臣时,以功封于齐国,因此也称他为“齐太公”。太公至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管蔡作乱后周王室还给齐国专征伐的特权。

姜太公的谋略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太公钓鱼”、“文王拉辇”、“斩将封神”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3、 管仲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颖人。与鲍叔牙为友。为齐公子纠太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争位,曾箭射小白,中带钩而幸免于难。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任为上卿,相桓公,称“仲父”。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4、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建的太傅。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

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伍子胥谏诤,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后因伯噽进谗陷害,吴王夫差赐他属镂剑自刭。他临死前叮告舍人,死后抉其眼悬于姑苏城东门,以观越国灭吴。后来,越王勾践果然灭掉吴国。吴国人怜他之死特立祠于江上,命名为胥山,以示怀念。

5、 范蠡

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生卒年不详,原为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被吴国战败,入吴作人质二年,回国后与越王勾践苦身戮力,发愤图强,卒以灭吴,被任为上将军。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的勾践“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认为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自己有大功于越王,“功高震主”,难以久居。而且他深知勾践为人,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享福,为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场,遂与西施一起泛舟于江湖,变名易姓,至齐,自称为鸱夷子皮,后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以陶为天下之中,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积居,自号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后卒于陶。因为他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所以后世民间有的尊“陶朱公”为财神,不少商家供奉祭祀。

1.项羽在鸿门宴妇人之仁,不杀刘帮,养虎贻患,终于身死人手.
2.项羽、刘帮打成平手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在韩信,助项则项胜,助刘则刘赢,而最富政治智慧的决策当是,谁都不帮,韩信凭他的数万人马足可以争天下的,但他还是臣服于刘帮,结果,最后,的结局是,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被吕后斩于未央宫.

  李清照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称项羽为一世人杰。但这位曾用“破釜沉舟”之计,大败秦军的西楚霸王,在秦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斗中,显示了其人性的弱点,可以说,项羽的性格决定了其最终的失败命运。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命宋义、项羽北上救赵,命刘邦西向攻秦,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羽率军于垓下大败秦军主力;于此同时,二世为赵高所杀,子婴为秦王,投降刘邦,刘邦入函谷关驻军霸上。刘项双方剑拔弩张,在此严峻的形势下,激烈的明争以“鸿门宴”的暗斗形式展开。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告密点燃了双方争夺的导火线。实力雄厚又目空一切的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顿时大怒,“飨士卒”,准备“击破沛公军”,项羽骨鲠之臣范增,趁机分析形势,要项羽“急击勿失”。
  如果此时项羽按原计划,用四十万大军主动进攻刘邦十万大军,以项羽的军事谋略,刘邦必败无疑,但项羽很快失掉了第一次机会。
  原因在于项羽的叔父项伯夜访张良。项伯原本想救恩人张良,走漏了消息。不想,张良一心忠于刘邦,不但不逃,还为刘邦献计。让刘邦与项伯结为婚姻(儿女亲家),并让项伯在项羽面前求情,以稳定局势。项伯许诺,连夜赶回军中,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失掉两次机会还算情有可原。当刘邦第二天带一百多人来道歉,这样的天赐良机,项羽如果来个“关门打狗”或“瓮中之鳖”,刘邦也只有死路一条。但面对范增的“数目”暗示,项羽却置之不理,优柔寡断之际,第三次错失杀刘邦良机。
  范增不死心,只好“举所佩玉珏”多次示意,项羽出于轻敌,竟“默然不应”,第四次失去良机
  范增只好叫来武士项庄,借舞剑之机刺杀刘邦。宴会上人人皆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见势不妙,也以舞剑为由“翼蔽沛公”。此时,项羽如果以君王的身份支开项伯,易如反掌又理所当然,但他无动于衷,致使“庄不得击”,错失第五次刺杀刘邦的机会。
  张良见情势危急,退出宴会叫来樊哙。樊哙身份低微,不能入军帐,他只好闯入,“带剑拥盾”“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还借机大骂项羽“亡秦之续”。樊哙这一举动,不仅不合外交礼仪,更有极强的挑衅意味。此时,项羽若以“僭越”“刺杀”为名,将刘邦等人全部处死,在历史上同样可以保全名节;但他却大加赞赏樊哙的勇武,还赐酒和肉,被樊哙骂得“未有以应”,错失第六次良机。
  刘邦见势不妙,以上厕所为名,借机逃跑。项羽明知有诈,派都尉陈平召刘邦,居然还是让刘邦逃脱。试想,项羽如果事先在军帐外重兵把守,刘邦就算插翅也难飞。疏于布置,让项羽第七次失去机会。
  刘邦带着亲信从芷阳抄小路逃跑,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项羽事先埋下重兵,半路将刘邦杀死,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项羽终于失去了最后的一次机会。
  如果,项羽足够了解刘邦的为人,知道他并非光明正大之辈,也就没有必要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来与之对抗。或许,在酒宴上,只要用江湖上下三滥的手法,在酒菜中放一些“鹤顶红”“砒霜”“百步倒”之类的毒药,就算张良再多计谋,刘邦再狡诈,历史或许也会改写。
  项羽虽有光明磊落的一面,但作为政治人物,他还是失败的,他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些性格弱点,注定他只是一个勇武有余,谋略不足的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可能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项羽为何不趁胜追击?
计策之一:留偏师牵制楚军主力。《史记·高祖功臣诸侯者年表》有载汉王败走,贺方将军击楚,追骑以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子留彭城,用执圭东击羽,急绝其近壁’。由此可见,刘邦败退之际,曾留下祁侯缯贺于彭城一带与项羽主力不断纠缠,为自己的逃亡争取时间。计策之二:布置两道防线阻止追兵。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能不能打败刘邦,称霸中原?
所以不管怎么样,项羽在这时,已经根本不可能打败刘邦了。第二个,从第一个也可以看出,项羽根本上不可能称霸中原了。因为已经失去民心。再一个,就是项羽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在鸿门宴之前,杀死刘邦是轻而易举的,但是项羽重情义,这个没错,错在了对错人,错在时机不对。该狠心的时候不狠,不该狠心...

鸿门宴项羽不敢杀刘邦是因为兵力远少于刘邦?
而班固的《汉书》也基本采用了这个说法,如《汉书·高帝纪》记载:..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汉书·项籍传》记载:汉元年,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很多人会诧异,项羽的兵...

刘邦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大局观,对待功臣从不小气。可以做到论功行上,绝不嫉贤妒能。可以于天下同利、但是彭越,英布,韩信等几大功臣人在一年之内接连造反,并且很快就可以被平定下去,即使有周勃等人领军,按那几个人的军事才能不会这么快。而且他们的王位都被分封给刘家子弟。从这点看..呵呵 我才疏学浅,根据《史记...

京索之战是怎么样的?对刘邦来说有什么意义?
京索之战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出名,只是项羽和刘邦打过的一次小战役。但是刘邦布置精密,把项羽杀得惨败。对刘邦来说扭转了对他不利的状况,挫了项羽的锐气,使得局势越来越有利于他。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刚愎自用,又有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白白错过了杀刘邦的好机会,而刘邦身边既有好的谋臣,也能听取意见,能屈能伸,手段狠辣,终成一代帝王. 其实有很多关于他们的典故,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还有项羽的亚父说的,竖子不足以谋,都很有名.回答者:honghong3319 - 试用期 一级 10-25 18:03泱泱中华大帝国,封建...

将“刘邦脱席”改写成一个故事
从前文的分析看,项羽并非完全没有政治的图谋:他矫杀宋义,放逐义帝,不断对刘邦的势力加以限制将其控制在关中地方,并分封诸侯王让他们相互势力牵制。然而项羽的政治眼光在亡秦之后变得异常浅短和无力,他主张回到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成就象楚庄王一样的霸业,于是他错过了多次消除竞争对手刘邦的机会,他反复贻误战机和...

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 项羽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项羽是贵族之后,武功高强,符合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的勇猛无人能及,而刘邦是个无赖混混,经常混吃混吃、耍无赖等,所以人们对楚汉战争中胜利了的刘邦没有好感,而对失败了的项羽,却充满同情,并为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惋惜不已。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年间的农民...

项羽是否因为没杀刘邦而失天下?
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

为什么项羽不杀刘邦?
项羽:即使给项羽再来一次的机会,项羽也肯定不会杀刘邦,项羽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切,他的一生用四个字来概括:游戏人间。项羽喜欢在人生中寻找刺激,他喜欢打仗,因为破釜沉舟等胜利会给他带来极具吸引力的刺激,他迷恋战争。他爱虞姬,因为虞姬给他一个女性最伟大的爱,他在虞姬身上找到了异性的刺激,...

黟县17347076553: 项羽错过杀刘帮机会200字事例 -
令泻尼诺: 李清照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称项羽为一世人杰.但这位曾用“破釜沉舟”之计,大败秦军的西楚霸王,在秦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斗中,显示了其人性的弱点,可以说,项羽的性格决定了其...

黟县17347076553: 鸿门宴 项羽有过错的依据 -
令泻尼诺: 1.刘邦在攻下关中以后已经成为了项羽最大的敌人,但是项羽却没有察觉.而鸿门宴中刘邦深入虎穴,正是项羽铲除刘邦的最好机会.之前项羽已经打下了函谷关,决定第二天击破刘邦军团,但是由于项伯的劝说又改变了主意,这就已经错失了...

黟县17347076553: 项羽有几次错过了逮住刘邦!机会! -
令泻尼诺: 无数次,鸿门宴是最令人惋惜的一次,范增老谋深算,分析刘邦此时的厉害,可项羽重情重义,优柔寡断,有勇无谋.项庄舞剑想刺杀刘邦,可项羽却默不答应,你要问为什么错过,那是因为项羽是将帅之才,不具备帝王之命,项羽一味自负,根本意识不到对手的厉害.我看项羽传,也喜欢项羽,讨厌刘邦的卑鄙,可是项羽做事确实令人惋惜又气愤,到最后乌江自刎的那一刻还没意识到是自己的过错,还埋怨上天不助项羽.

黟县17347076553: 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是君子之度还是妇人之仁 -
令泻尼诺: 项羽,站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他眼睁睁让多次杀掉刘邦的机会从身边溜掉,毫无疑问是”妇人之仁”,然而从真正人性角度上看,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君子! 项羽不杀刘邦,体现的不是妇人之仁,而是真正的君...

黟县17347076553: 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
令泻尼诺: 项羽具有贵族血统,加上他天资过人,所以他与他的叔父项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刚愎自用,他的自命不凡使他不够谨慎,他轻视刘邦布衣出生,且认为他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印证了骄兵必败.加之他有所谓的“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上...

黟县17347076553: 鸿门宴读后感为什么项羽在鸿门宴不杀刘邦从人物性格等 -
令泻尼诺: ——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

黟县17347076553: 写随笔.我心中的项羽.鸿门宴中的.二百字左右 -
令泻尼诺:[答案] 我心中的项羽,很多的人都认为鸿门宴中项羽错失了杀死刘备最好的机会,后来刘备东山再起,项羽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悲凉的死,是他自己一时妇人之仁造成的吗?我却不是这么看,我心中的项羽,西楚霸王是一个英勇善战十分自信同时也讲信义...

黟县17347076553: 为什么项羽是因为没在鸿门宴上杀刘邦而失去了天下 -
令泻尼诺: 应该说,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了,一个杀刘邦的最佳机会.项羽失天下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项羽不会采纳意见,小气,赏罚不明.这些缺点在鸿门宴中很好的表现了 鸿门宴很经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与项羽的性格 刘邦: 1 很小...

黟县17347076553: 项羽错过的杀死刘邦的几个时机 -
令泻尼诺: 挺多的,鸿门宴是最令人惋惜的一次,项羽重情重义,有勇无谋.项庄舞剑想刺杀刘邦,可项羽却默不答应,项羽一味自负,根本意识不到对手的厉害.项羽做事确实令人惋惜又气愤,到最后乌江自刎的那一刻还没意识到是自己的过错,还埋怨上天不助项羽.还有一次是彭城大战,项羽的3万打败了刘邦的56万大军,最后围城的时候来了一阵沙尘暴,把项羽的兵马吹散了,刘邦就连忙带着几个亲信就跑了出来.有一次项羽大败刘邦,刘邦出逃,项羽派手下追杀,但他手下放过刘邦 总之挺多的,求采纳!!!

黟县17347076553: 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我要200字左右,救命啊.... -
令泻尼诺: 不同意,我给你几个要点吧.. 第一,项羽杀义帝,在名义上犯了忌讳,容易被群起而攻之. 第二,项羽进咸阳,烧杀掳掠,大失民心,得不到秦人的支持. 第三,项羽分封诸王,却只为自己的人抢地盘,失掉了山东诸侯的支持. 以上三点,只要别的王利用好,就能跟项羽一争雌雄,不一定要刘邦..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刘邦,项羽终究是要失败的.. 第四,项羽把刘邦赶到蜀地,却忘记了那里有个天府之国,粮仓啊! 第五,韩信啊!! 第六,项羽自己的问题,他自杀了.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