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汲的有几位皇帝

作者&投稿:明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有几位姓朱的皇帝~

历史上姓朱的皇帝有:
1、梁太祖朱温
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开平元年(907)到乾化二年(912)在位。朱温先是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又归附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黄巢军。因镇压黄巢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
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乾化二年(912),朱温因继立问题,被亲子朱友珪弑杀。朱温在位六年,卒年61岁,上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
2、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年幼时家境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后来走投无路,躲在一个连门都没有的小寺庙当起了和尚,最后连和尚也要挨饿,17岁的朱元璋开始三年的乞讨生涯。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3、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后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后世称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4、明成祖永乐帝朱棣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第四子,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明朝建立后朱棣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了南北边防;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明世宗时改庙号成祖。
5、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
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今北京),后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嫡;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姓曾的皇帝的。曾姓的名人有很多。例如:曾点、曾子、曾公亮、曾巩、曾布等等。
1、曾点
曾点(生卒年不详),字晳,又称曾皙、曾晰、曾蒧,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比孔子小六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莱芜侯”;明世宗时尊称为“先贤曾子”。
2、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3、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等,累封鲁国公。
卒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4、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
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5、曾布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同时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
十三岁时,父亲曾易占去世,跟随兄长曾巩学习,得到了王安石和韩维的推荐,曾布得以上书言政,得到了宋神宗的重视并被重用。
在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在市易法的争论中,曾布被认为阻挠了新法而贬谪出外,在饶、潭、广、桂、秦、陈、蔡等地奔波为官。
宋神宗驾崩后,高太后垂帘,旧党执政,曾布又因坚持不变役法而未进入政治中心 ,直至宋哲宗亲政后才得到重用,重新开展变法事业,被任命为枢密使,但又与同为新党的章惇爆发矛盾。
端王赵佶继位后,章惇因反对被贬谪,曾布被徽宗任命为右仆射,并排挤掉了作为左仆射的韩忠彦,又和新任左仆射蔡京爆发矛盾,被一再贬谪,最终死于润州,终年七十二岁。
死后追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号文肃。曾布虽然不乏才干,但在宋史中却被列入《奸臣传》,政治生命被卷入北宋后期白热化的党争,政治立场较为中立,在哲、徽二帝时期的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姓

  从来源看,文王姬昌就是汲姓的较早祖先。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濮阳(今河南省濮阳)。
    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宣公的支孙中有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东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历史上姓汲的有几位皇帝
从来源看,文王姬昌就是汲姓的较早祖先。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

‘汲’姓的来历?历史上姓汲的有哪些人物?
汲(jí)姓出自姬姓,是以居地命名的姓氏,其源出有二:①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太子伋居住的地位叫汲,其后世子孙以地名为姓,称汲氏。②春秋时期,齐宣公的子孙中有受封于汲的,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为姓,亦称汲氏。汉代有太子洗马汲黯。汲黯是汉代初期人,性倨少礼,好游侠、尚节气,在景帝时官...

汲姓历史名人
4、靳强:西汉将军。汉二年(前205)以郎中骑千人从阳夏随刘邦,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受封汾阳侯。国都在今山西静乐县西。5、靳月华(?—318年),汉国昭武皇帝刘聪皇后。父靳准,官大司空领司隶校尉。靳月华和姐姐靳月光,都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史称为她俩“...

汲作姓氏怎么读
2、在中国的百家姓中,“汲”姓是一个比较稀有的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汲”姓出自于古时候的“汲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卫辉市。历史上的汲姓名人主要有:晋代的汲桑,南北朝时期的汲固,宋朝时期的汲师等。3、汲字还有其他读音和含义。当读作jí时,它表示汲取、吸取,或者从...

汲是姓氏吗?
2、汲姓有的说法是出自周武王专业改姓时改为「稷」姓。从历史上来看,汲姓并不是一个很常见的姓氏,在现代社会中属于罕见的姓氏之一。二、分布 汲姓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但总体人数并不多,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其中,山西省太原市和吕梁市是汲姓人口最多的地区。三...

汲姓的介绍
汲姓的来源有二支,其中一支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后代,卫宣公的太子居于汲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以地名为姓,称为汲氏。另一支汲氏出自姜姓,也是源于春秋时期,根据《风俗通》上记载,齐宣公的裔孙受封于汲邑,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亦称汲氏。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

全国姓汲的有多少人?
汲姓:汲(Jí)姓源出有二: 、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2、 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清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东。根据2009年12月份 公安部发布,汲姓在台湾和大陆都有,大陆主要集中在河北和河南...

《史记 汲黯传》的全文翻译
汲黯死后,皇上因为汲黯的关系,让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汲黯姑母的儿子司马安年轻时也与汲黯同为太子洗马,他擅长玩弄法律条文,巧于为官,其官位四次做到九卿,在河南郡太守任上去世。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当时为人那样贤德,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全然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

汲姓名人有哪些
汲黯(?—前112年),西汉濮阳(今濮阳西南)人,字长孺。汉景帝时汲黯为太子洗马(太子家宦,太子出入时为先导),汉武帝时任中大夫;因常规劝武帝,武帝不耐,调为东海郡太守,继为主爵都尉,是汉代著名的直谏之臣。

关于汲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望族居于清河郡,就是河北省清河县东。汲氏后人尊齐宣公为汲姓的得姓始祖。【汲姓源流】汲(Jí)姓源出有二:来源一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

新昌县19261308136: 历史上姓汲的有几位皇帝
勾侧胰岛: 从来源看,文王姬昌就是汲姓的较早祖先.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濮阳(今河南省濮阳). 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宣公的支孙中有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东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新昌县19261308136: 全国姓汲的有多少人? -
勾侧胰岛: 汲姓:汲(Jí)姓源出有二: 、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2、 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清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东.根据2009年12月份 公安部发布,汲姓在台湾和大陆都有,大陆主要集中在河北和河南两地,大约有15万人左右.

新昌县19261308136: 汲氏以前是做什么的
勾侧胰岛: 得姓始祖:齐宣公.汲氏出自春秋时期,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汲姓的来源有二支,其中一支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后代,卫宣公的太子居于汲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以地名为姓,称为汲氏.另一支汲氏出自姜姓,也是源于春秋时期,根据《风俗通》上记载,齐宣公的裔孙受封于汲邑,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亦称汲氏.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清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东.汲氏后人尊齐宣公为汲姓的得姓始祖.

新昌县19261308136: 百家姓中 ji 这个姓 都有哪几个ji -
勾侧胰岛: 姬、基、嵇、箕、稽、冀等. 1、姬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因长居姬水,以...

新昌县19261308136: 谁知道百家姓中“及”的来历和历史典故,以及一切相关信息? -
勾侧胰岛: 有汲、也有及 第一个渊源 出自黄帝之后,为周文王姬昌后裔. 春秋时,周文王姬昌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汲县,现已改为卫辉市),称太子汲, 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后人去掉三点水,改为“及”姓....

新昌县19261308136: 中国历史上和现在社会上是否有姓冶的名人? -
勾侧胰岛: 冶 ①姓氏考略:周官冶氏,掌为兵器,以其世官为氏. ②中国姓氏集:春秋时有冶区夫,为鲁大夫.清时有冶大雄,四川成都人,由行伍从征西藏,积功升总兵后授云南提督. ③千家姓:汲郡族.

新昌县19261308136: 我的这个姓“汲”百家姓有吗? -
勾侧胰岛: 有啊,汉朝还有个汲黯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