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司马光关系如何?两人友情如何走向破裂?

作者&投稿:皇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安石和司马光原本是好友,两人关系颇为密切。但王安石为了改革,打算推行新法,此举遭到了司马光的反对。司马光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列举出了变法中一系列的弊端,要求王安石废除新发,恢复旧法。而王安石则将司马光的观点一一列出反驳,并且指出司马光思想守旧,这并非新法的错。这正是因为这起事件,让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破裂,而且到了无法共事的地步。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改革家,他在神宗朝推动变法,一改北宋积弱现状,国家焕发出新的生机。神宗皇帝也成为继太祖、太宗之后最有作为的一代帝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随着王安石罢相、神宗去世,变法也就不了了之,加上保守派的回归,改革功亏一篑。
王安石曾经两次罢相,熙宁七年(1074年),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改革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到了熙宁七年,已经五年时间,经过五年的实施,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国库日渐丰盈,国内局势稳定,保守派也偃旗息鼓。
并且王韶在河湟战事取得重大进展,史料记载军行五十有四日,涉千八百里,得州五,斩首数千级,获牛、羊、马以万计。进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七年,入朝,又加资政殿学士,赐第崇仁坊。熙宁六年,王韶行军八百里,收复五州、斩杀敌人数千,是百余年间北宋最大的胜利。
这场胜利的功劳就该归王安石,虽说王韶是统兵大将,但改革的目的就是筹集军费,有钱才敢开战,否则根本打不起来,熙河开边也无从谈起。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等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就在如此关键时刻,假若新法能继续稳步推进,很有可能成功。偏偏王安石在此时被罢相,新法被暂时废除,给予改革派巨大打击。
为何王安石在改革日趋鼎盛之时,突然被罢相?
熙宁七年,旱灾再次降临,在生产力不甚发达的北宋,这种现象很常见。但对于当时迷信的宋朝人,这就得找找原因了。史料记载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神宗皇帝看到旱灾遍布、百姓食不果腹,便开始自我怀疑,我们现代人看来,天灾和人没有什么关系,并且当时宋朝也不会存在什么倾倒工业污水、垃圾填埋、污染坏境等问题。神宗皇帝左思右想,能和旱灾扯上关系的只有改革,可能就是因为改革导致天怒人怨,才让老天用旱灾来惩罚世人。
偏偏一个叫郑侠的小官,绘制了一副《流民图》上疏给皇帝,其画上有各种各样流民的人物图样,是惟妙惟肖,表现出百姓出极度痛苦的状态。这双重打击让神宗决定废除新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仔细分析一下,改革的时候出现天灾,难道不改革就不出现了,以往黄河改道、洪涝灾害都是人为的吗?
当然不是,所以神宗陷入了思维的怪圈,因为他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才徘徊不定,最终废掉了新法。
神宗不同于英宗,宋英宗赵曙是个很不地道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崇尚孝道,对仁宗和曹太后多有不敬。神宗则是个非常明理的皇帝,对曹太皇太后也是非常孝顺,曹太皇太后属于长辈,长辈说的话神宗多少也得听一点。史料记载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曹太皇太后对神宗说:我听说由于青苗法等新法导致百姓很不好过,应该废除,王安石虽然很有才学,但是反对的人太多,如果皇帝实在是喜欢,那么可以先罢免等过一段时间再招回来便是。
看似是奶奶教育孙子,然而在当时,这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这相当于外戚干政,是宋朝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当朝主政的是神宗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奶奶说话的份。神宗出于孝顺,并没有多想,但这对他心理的影响很大,亲人的意见往往可能左右一人的决定,而且神宗本身对奶奶有所亏欠,更让他寝食难安。
这就是王安石被罢相的了另一个原因,曹太皇太后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压垮神宗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保守派就没有消停过,这是利益决定的,改革必定要见血,必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以文彦博、韩琦、司马光等为首的保守派一直在上疏反对。其实在每一次新法的实施当中,王安石都要和反对派一较高下。
史料记载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韩琦、司马光经常上疏弹劾王安石,把变法说得一无是处。
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因为变法,两人反目而成仇人。有一次,他俩曾在宋神宗面前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争辩。他们的矛盾焦点在于一个利字。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是因为缺乏理财之道和善于理财之人。司马光则责备王安石所谓理财,不过是苛敛民财、与民争利罢了,而是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
保守派力量强大,手下更是有无数人无时不刻都在想着除掉王安石,然而改革的重点不在王安石,而在神宗皇帝。只有神宗皇帝坚定不移得实施改革,王安石才有用武之地,否则一切都是空想罢了。在反对派的叫嚣下,神宗皇帝经常动摇,皇帝他本不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
经常是皇帝有所动摇,然后王安石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解,这一方面让王安石十分难熬,另一方面神宗皇帝也是苦口难言,左右为难。在众反对派的反对声中,神宗皇帝终于崩溃,新法被暂时废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呢?
王安石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载,深知王道而不通权变,民弊而不懂官箴。变法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最后,他终于犯了众怒。
神宗皇帝是个好皇帝,一心为国、操劳一生,但神宗皇帝也是个优柔寡断的皇帝,他既想兴盛国家,还想安抚众人,这矛盾令其痛苦不堪。新法被废不久后再次恢复,但王安石离开权力核心,对改革派打击巨大,改革的步伐进行缓慢,荆棘丛生,到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作者:九鱼亭


(2)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论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翻译?
本句出自《宋史·王安石传》,翻译为 王安石与司马光一直相交甚厚,司马光根据朋友之间互相督促行善的道理,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反复劝说,王安石很不高兴。

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在历史上都有何故事?
后来,欧阳修先是举荐王安石为谏官,又考虑到他需要俸禄养家糊口而将其封为了群牧判官,颇有提携之恩。可惜的是,王安石主张进行较为激进的变法,这和欧阳修的观点背道而驰,即使如此,此后二人的关系仍然比较友善,王安石也始终保持着对前辈的感激和尊敬。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受过欧阳修提拔的司马光对王...

司马光是否和秦桧一样被定性成奸臣呢?
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可是宋神宗却执意不听,为此司马光是主动离开的汴京城,这跟王安石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后来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另外一位好友范镇也表示反对变法,结果因此被罢了官,司马光因此对官场失去了兴趣,专心开始著书,长达15年的时间。安石得政,行新法,光...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为何要反对?他们之间有什么纠葛
当时反对变法的士大夫们也经常以“义利之辨”向王安石发难,指其“重利轻义”,如苏试在其《上神宗皇帝书》中认为国家存亡“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希望神宗能够“崇道德而厚风俗”,而不是“急于有功而贪富强”。面对财政匮乏,司马光和王安石不同的看法就财政匮乏问题,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产生...

苏轼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按道理来说,苏轼、司马光等人并非不明事理之徒,那他们为何要反对王安石变法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守旧势力,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吗?这个解释说实话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当时的很多政治家都认为王安石不具有宰相之才。如三朝元老韩琦,此人可是推行过“庆历新政”的人,深谙变法之道,...

如何评价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一对政坛冤家
本来改革在任何地方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当时朝中的名流重臣如司马光、苏轼、欧阳修、韩琦、文彦博等统统反对变法,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但王安石是一代才子,文名久著,而且具有长期在各地为官的丰富行政经验,加上奉公廉洁,一身正气,面对所有保守势力的反对,这位”拗相公“以无比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与“半山老人”有过对峙,半山老人是谁?还要有相...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

王安石为什么斗不过司马光呢?
王安石是埋头做事,不懂得用人之人。所以他不是斗不过司马光,他连手下人吕惠卿都斗不过,因为他不懂用人。司马光写书写了几十年,把脑子写傻了。一上台就咔咔咔办掉了一堆反对派,结果事情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他摸摸脑袋表示不会处理啊。所以说不是司马光把王安石斗倒的,而是王安石自己把自己给...

王安石的故事(历史)最好有10个
司马光由此知道,王安石有多么倔头倔脑。 关于与司马光之间的关系,王安石的说法是:与君实——司马光字君实,相处得既好,时日又久,只是对事情的看法每每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常常各异。司马光的看法则悲观得多:安石待我历来淡薄,我因为和他几次同事的缘故,私心里总有些眷眷的同僚情分。 不管怎样,这样两位道德...

王安石变法是否成功?他和司马光主持的主张哪个好,为什么?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

漯河市17670566177: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不是好朋友? -
浑子双黄: 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要好的朋友,后来王 安石主张改革,司马光思想保守,两个人就谈不到一块儿去了....

漯河市17670566177: 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有什么关系 -
浑子双黄: 在当时来说,司马光的主张为保守,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较容易接受.而王安石则目光远大.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 "重建房子,非得有良匠优材,而今二者都没有,要拆旧屋建新房的话,恐怕连个遮凤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了". 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 "宋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偏差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漯河市17670566177: 王安石和司马光政见上持完全相反的观点,私下却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不很矛盾么?希望有哪位知识渊博的人释疑 -
浑子双黄: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都是崇尚道德的大人.他们两个人都是同属于士大夫阶级,并非不同阶级,振兴大宋王朝是两个人的一致目的,只是对改革宋朝积弱多年的现状政见不同.他们都认识到宋朝的弊病是国贫兵弱. 司马光认为造成这种情况...

漯河市17670566177: 列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好友兼政敌的事例
浑子双黄: 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北宋的两位名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王安石和司马光在私下是很好的朋友,奈何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支持宋神宗的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大大触动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保守派在太后的支持下向革新派发动反击,最后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导致宋神宗改革失败;虽然他们互为政敌但是私下里还是都挺欣赏对方的.

漯河市17670566177: 司马光为什么反对变法,他和王安石的关系怎样 -
浑子双黄: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漯河市17670566177: 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他们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是什么关系? -
浑子双黄: 1. 主要可以分为以司马光和王安石为首的两大阵营,其中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 2. 苏轼的立场分为前后期,前期不支持变革,后期支持变革 3. 欧阳修也是支持变法的,不过更倾向于科举改革 4. 其实王安石的变法很有一套的,包括他自己的威望,能力和人品都是很为人称道的,唯独一个败笔,就是任人不贤,他不会察人,识人和用人,只看其才不查其德,所以才会导致人人离心,一步步走向失败.

漯河市17670566177: 求司马光和王安石绝交后对彼此的态度,看法,以及交往情节 -
浑子双黄: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的做人原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不代表我不尊重你的人品,更不意味着我可以剥夺你的权利.彼此尊重不仅仅体现在相互之间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尊重并允许对方发出不同的声音.唯其如此,思想才会自由,社会才能进步. 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司马光砸缸",成了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而治",言辞有度,服饰得体,乃谦谦君子.

漯河市17670566177: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关系
浑子双黄: 两人同朝为官,王安石主张变法改革,遭到了司马光的反对

漯河市17670566177: 司马光和王安石有无水火相容的事情?他们什么时候,有政见相同的事情?
浑子双黄: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少见(几乎没有第二对)的敌对君子:他们所有有记载的政见都是相对的,几乎每次上朝论证都要吵得不可开交,就算平时聚会高谈阔论都要相互争论.可是私下他们却是好友,相互都欣赏对方得文采(当然都是货真价实的有文采). 看看中国历史各朝代当权间的争斗,就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人格了.

漯河市17670566177: 王安石同边个系朝廷你争我斗? -
浑子双黄: 北宋时期.王安石是维新派,他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争斗.但是两人私底下确实好朋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