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吗?

作者&投稿:闻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 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 那么,如何“备学生”呢? 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 第一,是“听其言”。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听其言”,一是被动地听,二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被动地听,这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不胜枚举,故略而不论。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这在《论语》中也不乏其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特别是《侍坐》,就是召集学生进行集体谈话,类似我们现在的座谈会。 第二,是“观其行”。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论语·为政》)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论语·宪问》) 当阙党有个儿童来向孔子传信时,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是否是一个要求上进的人。“他是想让自己学习上进的那种人吗?”孔子说:“我看到他站在成年人才应该站的位置上,看到他跟前辈长者并肩行走,不像是想通过学习使自己上进的人,而是急于成名的人。”孔子通过一个人的行走坐姿这种极为简单的行为来了解发现人的品行,可谓细致入微。 还可以通过观察其所处环境,如观察他所结交的人来间接地了解其本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也即“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把“言”和“行”结合起来考察,这就是孔子备学生的方法。对此我们应当很好地借鉴。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学生不愿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实施
  具备了“因材施教”的基础,如何实施呢?《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 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同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讱。”(《论语·颜渊》)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问礼”、“问政”、“问君子”等。 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如前文所引《论语·先进》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 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孔门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戒备:年少的时候,精力还没有稳定,要戒备因为美貌而产生的感情和欲望;等到壮年的时候,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要戒备争斗;­等到年老的时候,精力已经衰弱,要戒备贪得无厌。”) 对三类学生他分别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们珍视。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弟子中,颜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使其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正如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吗?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

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谁
孔子。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原则上提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因材施教,对不对?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方法,比如对于子路和冉有关于“闻斯行诸”的问题属于因材施教。还有“有教无类”,比如比较难相处的互乡人,孔子也说只要带上几条干肉来请教,就会教他。还有“诲人不倦”,对于子路性情冲动,孔子反复说过他。还有其他的教育方法,不再一一列举。

请问孔子是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的?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是谁提出的
因材施教最早是孔子提出的。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

孔子的因材施教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的资质、志趣等实施教育、教学,是孔子最早实践并经后人总结概括而确立的教育、教学原则。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他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天赋、兴趣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对于子路,孔子鼓励他发挥自己...

现代教育追求的都是因材施教,这种观点究竟是不是起源于孔子?
现代教育我们都追求的是因材施教,而这种观点也是起源于孔子的。在孔子的语言和文字中,我们也知道孔子经常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去教导学生。所以他的教育思想即使到现在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真的可以很好的将孩子教育好,发挥出各个孩子他自己应有的能力。孔子对完美的弟子颜回问他仁的问题。他就回答...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掘和培养每个人的潜能,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因材施教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观点
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观点。拓展: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

简述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他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论语》中有多次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论述,例如:“闻斯行诸”的故事,孔子对子路和...

东明县13113173951: 因材施教原则谁先提出来的?启发性原则最早谁提出来的?急 求解!! -
麻标科德: 因材施教最早是孔子提出的,这也是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之一.“因材施教”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受教育个体的关注.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

东明县13113173951: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因材施教,对不对? -
麻标科德: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方法,比如对于子路和冉有关于“闻斯行诸”的问题属于因材施教. 还有“有教无类”,比如比较难相处的互乡人,孔子也说只要带上几条干肉来请教,就会教他. 还有“诲人不倦”,对于子路性情冲动,孔子反复说过他. 还有其他的教育方法,不再一一列举.

东明县13113173951: “因材施教”体现的是谁的教育思想: -
麻标科德: 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等,故选A.

东明县13113173951: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什么? -
麻标科德: 思想主张是 仁 和 礼.还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教育成就是: 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涪盯帝故郜嘎佃霜顶睛,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东明县13113173951: 请问孔子教育的行动是什么? -
麻标科德:[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不清楚,孔子在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及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具体行动上,孔子周游列国,在各个诸侯国办了很多学校,当孔子当年办的学校和我们今天的学校不是一回事,没有严格的班级...

东明县13113173951: 因材施教这个教育思想是谁最先提出的?
麻标科德: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平时,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程度,熟记在心,在教学中,给于不同的指导. 在教学发展史上,我国春秋末期的孔子与古希腊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被公认为中外启发式教学的鼻祖.《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还没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深思暝想而苦思不得时,教师不要去开导他;当学生未达到若有所悟又无从说起时,教师不要给他启发诱导.)是体现孔子启发式教学的经典语录.

东明县13113173951: 孔子在政治上提倡"____"、"_____" 在教育上主张"______"、"______" -
麻标科德:[答案] 以德治国,以仁爱来治理天下.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东明县13113173951: 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看法 -
麻标科德: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孔子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

东明县13113173951: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观点吗
麻标科德: 是的.典故出于论语为政篇: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东明县13113173951: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麻标科德:[选项]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