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出身,器度宏远

作者&投稿:巢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沆,字太初,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位列昭勋阁功臣之一。

雍熙三年,知制诰。四年,迁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

淳化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出知河南府,俄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

咸平初年,自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咸平初年改中书侍郎,又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靖。《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史书记载: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 赞善大夫,转 著作郎。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 雍熙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并化基召试,并除右 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各赐钱百万。又以沆素贫,多负人钱,别赐三十万偿之。四年,与 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迁职方 员外郎,召入翰林为学士。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 风度端凝,真贵人也。”三年,拜 给事中、 参知政事。四年,以本官罢,奉朝请。未几,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未行,改知 河南府。真宗升储,迁 礼部侍郎兼 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 师傅礼。真宗即位,迁 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 国史,改 中书侍郎。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累加 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 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仲舒不足与共事。轻锐之党无不称快,沆不喜也,因用他人副仲舒,罢致尧。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 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 无口匏。”维乘间达亮语,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若邦国大事,北有契丹,西有夏人,日旰条议所以 备御之策,非不详究。荐绅如 李宗谔、赵安仁,皆时之英秀,与之谈,犹不能启发吾意。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 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沆又尝言:“居重位实无补,惟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此少以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施行一事,即所伤多矣,陆象先曰‘庸人扰之’是已。憸人苟一时之进,岂念厉民耶?”沆为相,常读《 论语》。或问之,沆曰:“沆为宰相,如 《论语》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尚未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 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录其弟国子博士贽为虞部员外郎, 光禄寺丞源为太子中舍,屯田员外郎、直集贤院维为户部员外郎。子宗简为大理评事。甥苏昂、妻兄之子朱涛并同 进士出身。乾兴元年,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 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 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堂前药阑坏,妻戒守舍者勿葺以试沆,沆朝夕见之,经月终不言。妻以语沆,沆曰:“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 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 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 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沆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进士出身,器度宏远
咸平初年,自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咸平初年改中书侍郎,又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靖。《宋史》卷二八二有传。史书记载: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

魏初字太初文言文翻译
(19分)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入...

历朝历代是如何评价房玄龄的?他的评价如何?
出身清河房氏。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刘备(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时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

汪由敦主要经历
汪由敦(1692年—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卒于乾隆二十三年,年六十七岁。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累官至吏部尚书。老诚敏慎,在职勤劳。金川用兵,廷谕皆出其手。卒,加赠太子太师,谥文端。由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兼工书法。著有《...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1、刘备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刘...

《宋史》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上欲行之,时秦桧方损度支为月进,且日忧四方财用之不至,见守疏,怒曰:"张帅何损国如是?"守闻之,叹曰:"彼谓损国,乃益国也。"卒谥文靖。孙抑,户部侍郎。 富直柔,字季申,宰相弼之孙也。以父任补官。少敏悟,有才名。靖康初,晁说之奇其文,荐于朝,召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 建炎二年,召近臣举...

三国演义中10个主要人物的特点(外貌.性格.擅长品质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

三国演义人物故事(作业)
大约为元末明初时人,曾入张士诚幕府,后来隐居浙江慈溪,从事创作,明初去世。著有杂剧三种,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又著小说六种《三国演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话》、《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一般相信,《水浒传》这部小说也包含了罗贯中的心血。 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

求三国演义读后感
1.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进士及第的文人有哪些 -
只忠派恫: 唐代,科举还不很完善,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就是状元及第.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骆宾王、张若虚、王之涣、孟浩然、温庭筠,甚至李白,杜甫.王安石宋以后,大多数著名文人都是进士出身,如欧阳修是天圣年的进士,苏轼是嘉佑年的进士. 但也有一些文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中过进士:如辛弃疾\陆游\姜夔等.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古代的状元进士是什么意思 -
只忠派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的讲,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古代同进士出身有用吗? -
只忠派恫: 1、非常有用 2、进士考试第三等,赐同进士出身.要知道,平均7~8万个读书人才出一个进士.就算是第三等级的进士,也是就牛人.举例:进士出身是“哈佛的博士”,同进士出身是“清华博士”. 3、一般来说,同进士出身,授官时候都去地方任职,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到达的最高职位是一省巡抚,几乎不能进朝廷最顶级的决策机构.但是能到省部级也已经很好了. 4、有些“同进士出身”一样是有机会逆袭的.这就要看殿试结束后“朝考”.这一场考试,将在新科进士中选拔出“翰林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进修三年,散馆后就能进入中央六部,将来有机会进入最高决策机构.其中杰出人物就是“曾国藩”,他就是同进士出身.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为什么说金举人银进士 -
只忠派恫: 是这样的,进士的地位当然比举人高,读书人的等级:秀才、举人、进士. 一般来说,如果以举人的身份当官,开始都是佐官,比如县丞,也就是县令的副手.而进士,才是天子门生,一出来就当翰林、县令等. 而这里说的金举人,银进士,...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
只忠派恫:[答案] 8.D 9.C 10.B 11. (1)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洪州府都为之惊惧.(“定语后置”1分,“...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同进士出身和进士出身是啥意思? -
只忠派恫: 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 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进士的分类有哪些
只忠派恫: 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古代科举考试,由童生到状元要经过哪五个阶段? -
只忠派恫: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 由省学政...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进士与同进士出生什么区别 -
只忠派恫: 同进士及第”的头衔,中国自宋代至清代,实际上没有这个名目,且自从科举之后,只有进士及第(正七品),进士出身(从七品),同进士出身(正八品).所谓“同进士及第”,是宋神宗赵顼的一大发明,这是他对没有科举功名而又有真才实学者的一种褒奖,其职位、待遇与“进士及第”等同.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153489115: 什么是进士及第 -
只忠派恫: 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的讲,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