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征三苗一箭诛敌酋

作者&投稿:章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历史上第一例斩首战术:禹征三苗一箭诛敌酋

《墨子·非攻下》记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拆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袛,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

上述记载讲的是禹征三苗的战争,这是三代时期(尧舜禹)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对外战争。此役中,禹师将领一箭射杀三苗首领,致使苗军大乱溃败,是华夏史上成功实施的第一例斩首战术。此役之后,三苗集团对诸夏再无实质威胁。

禹伐三苗作战背景

三苗是上古时期盘踞在江汉地区的部族集团,《战国策》记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对于三苗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其为九黎之后,《国语》记载“三苗复九黎之德”;一说起为颛顼之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颛顼生灌头,灌头生苗民”;一说其为三凶之后,《淮南子·修务篇》高诱注云“帝鸿氏之裔子混沌,少昊氏之裔子穷奇,缙云氏之裔子饕餮,三族之苗裔,故谓之三苗”。这些说法中,九黎起源于东夷,颛顼也曾为东夷孺帝,少昊更是东夷首领,可见三苗与东夷关系密切,现今的苗族也以蚩尤为祖先。

考古显示三苗(屈家岭文化)的农业、手工业比中原更为发达,这可能是由于南下的九黎原本就是比诸夏更为先进的一方的原因。到了尧舜禹时期,生机勃勃的三苗扼守南阳交通要冲,开始主动向北扩张,成为诸夏的心腹大患。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正如后世的隋唐前仆后继征高句丽一般。自帝尧开始,诸夏也对三苗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吕氏春秋·召类》记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判,入南海为三苗囯”,《史记》记载“(尧时)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舜)请“迁三苗于三危”。可见尧帝时对三苗进行了多次征讨,迫使部分三苗部落迁至南海和三危地区。舜时期,对残留三苗先是采取“以德服人”策略,《吕氏春秋》记载“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但是效果估计并不像记载的那样好,最终舜还是决定派禹武力征讨三苗,《竹书纪年》记载“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三苗短暂屈服后再次反叛,这次舜决定御驾亲征,《淮南子》记载“(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然而征讨似乎并不顺利,舜连自己的老命都搭进去了,留下了“湘妃”和“斑竹泪”的动人传说。可以说,尧舜时期对三苗的持续征讨,大大的削弱了三苗的实力,为禹时代从根本上解决三苗的威胁奠定了基础。

战争经过

先说一下战争时间,《墨子》记载“日妖宵出”《竹书纪年》中也有记载“三苗将亡,……,日夜出,昼日不出”,根据上述记载可知,战前可能发生了日食现象。根据天文推算,发生在禹时代的日食现象共有三次,分别为前2097年8月31日、前2075年6月30日和前2027年4月20日,因此禹伐三苗应当发生在这三个时间点附近。

根据“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拆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的记载推断,此时三苗突遭天灾,正人心惶惶,这场天灾可能是大地震或水灾。然而对禹而言,这场天灾实乃伐三苗的天赐良机,故曰“天命殛之”。战机不可失,于是禹发表了简短的开战宣言“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见于《墨子》),并在大巫高阳氏的神宫中承接讨伐三苗的天命(“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表明受命于天,战前动员做得非常到位,然后就率大军直扑三苗。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这次出征应该是一次诸夏和东夷的联合军事行动。东夷以鸟为图腾,两族此时已经成为统一的政治联盟,因此“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指的应为东夷将领。清人孙诒让解释人面鸟身神即为《墨子·明鬼下》中秦穆公所梦见之句芒(《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东方句芒,鸟身人面”)

面对诸夏和东夷的联合大军,三苗不得不在军事重地南阳附近仓促应战,此时的三苗正民心惶惶,甚至出现了政权动荡,原因正是天灾和日食,古时对天象征兆非常看重,而日食在各种异象中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一般发生日食会认为是国君不善政所导致。显然禹师的将领非常了解这一点,因此采取了斩首战术,直击人心。本来苗民就认为是首领的过错导致了这次的天灾,在电闪雷鸣之中,一个人面鸟身,宛若雷神的大巫又一箭射死自己的首领,更加以为此乃上天的惩罚,于是瞬间军心大乱。禹师趁机掩杀过去,三苗大败,溃不成军。

经此一役,三苗势力彻底退出江汉地区,尤其是失去了南阳这一军事要冲,从此再无力北上争雄,而诸夏则将势力进一步扩展到长江流域,打开了南下通道。




禹征三苗一箭诛敌酋
上述记载讲的是禹征三苗的战争,这是三代时期(尧舜禹)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对外战争。此役中,禹师将领一箭射杀三苗首领,致使苗军大乱溃败,是华夏史上成功实施的第一例斩首战术。此役之后,三苗集团对诸夏再无实质威胁。禹伐三苗作战背景 三苗是上古时期盘踞在江汉地区的部族集团,《战国策》记载“昔...

大庆市15822524249: 禹主要功绩是什么? -
汪贪噻吗: 大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治水事业.其他的功绩如下 一、治理洪水,安定天下 二、征伐三苗,统一华夏 三、建立夏朝(结束禅让制),创建国家(奴隶制国家) 四、制订历法,指导农业生产 这些是对的,但是统一度量衡的是秦始皇,并非禹 PS:禹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大庆市15822524249: 中国古代部落间的战争 -
汪贪噻吗: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在中华大地已形成了若干部落联盟,其中主要有:生活在黄河中游及临近地区的华夏集团,有炎帝、黄帝等;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有太昊、少昊、加黎等;以洞庭、鄱阳两湖为中心的苗蛮集团,有三苗等. 由于人口的...

大庆市15822524249: 大禹治水的故事 - 大禹有哪些故事?(除了大禹治水以外)(将具体内容写出来)
汪贪噻吗: 禹的故事: ①敷布土地,②治水成功,③灌溉兴农,④划分九州,⑤创造文化,⑥铸造九鼎,⑦战胜三苗,⑧制定禹刑,⑨修筑监狱,⑩……

大庆市15822524249: 夏禹为什么埋在越国 -
汪贪噻吗: 夏代尚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字,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史料留传下来,《史记》中记载,当时禹的华夏族和居于现今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三苗族发生过持续时间很长的战争,古书记载称为“禹征三苗”,最后是禹取得了胜利.另据《韩非子·饰邪》一书中记载,禹征三苗胜利后,“会诸候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朝诸候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从这两条史料看来,禹应是亲率大军征伐至长江下游会稽(现绍兴)一带的,古代交通不便,禹死后可能就近葬在会稽即古时的越国一带.

大庆市15822524249: 夏朝是谁建立的? -
汪贪噻吗: 夏朝建立者是启.夏朝(约前2070年/203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 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

大庆市15822524249: 炎黄、蚩尤、伏羲的故事 -
汪贪噻吗: 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

大庆市15822524249: 中国古代历史夏朝的历史背景 -
汪贪噻吗: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舜把王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

大庆市15822524249: 竹简《孙膑兵法》“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内容是什么? -
汪贪噻吗: 同《司马法》一样,竹简《孙膑兵法》对战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明确看法,即“战胜而强立”,“乐兵者亡”的战争观.它根据当时七雄纷争的形势,列举了“神戎(农)战(斧)燧,黄帝战蜀禄(涿鹿),尧伐共工”,舜“并三苗”,“汤放...

大庆市15822524249: 传说中的三苗是指的是什么 -
汪贪噻吗: 三苗,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 在中国传说中“三苗”是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

大庆市15822524249: 共工、夸父、颛顼分别是怎样的人? -
汪贪噻吗: 共工: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后为颛顼年诛灭.此外还有一说,谓共工是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被尧流放于幽州. 夸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