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答谢中书书内容写作文

作者&投稿:墨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答谢中书书 怎样改写成作文

正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

青林翠竹,四时(2)具备。晓雾将歇(3),猿鸟乱鸣;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

实是欲界之仙都(6)。自康乐(7)以来,未复有能与(8)其奇者。

课下注释:(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班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

(3)歇:消散。(4)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6)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 *** 、无 ***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7)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单句剖析《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陶弘景(452~536年)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居,华阳真逸,华阳真人。刘宋时丹阳秣陵(今句容)人。

弘景从小就很聪明,博学多才, *** 林泉,好学道术,尤好著述。幼年得葛洪《神仙传》一书,昼夜钻研学习,受其影响很深,遂立志养身术。

疏眉长额,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由于他读书很多,且善于琴棋、书法和作文章,曾作过齐、宜都王的诗读,但没有多长时间就辞职了,隐居茅山华阳洞“修身养性”,并钻研医药书籍,随后又避世至浙东、浙西等处,仍坚持道家戒律。可以说是一个虔诚的道徒,在修道过程中,亦从事丹鼎,炼制了大量的丹药。

梁武帝召他作官,他坚决不肯,被“尸解” 而死,终年八十一岁(一说“年八十五岁无病而卒”)。 陶弘景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经过后汉三国及两晋南北朝的时期,当时患乱频繁,疾病流行,古医籍有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散失的。

由于疾病流行,促进了医药学相应的有所发展。弘景不仅长于天文、地理、气象,还精于医药。

因为他知识渊博,武帝即位后,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向他请教,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在药学方面,他除炼丹外,对本草特有研究。

永明10年(公元492年),四十岁的陶弘景厌倦于官场斗争,辞职后,在句容县的句曲山隐居,专心致力于医学等科学研究。 句曲山又名茅山,有一山洞——第八洞宫,以“华阳之天”命名,而弘景亦以此为号“华阳隐居”,开始了采药著述和游历生活。

公元536年(大同二年),陶弘景年八十五岁,无病而卒。临死时,他嘱咐弟子对他“薄葬”,弟子按他的遗嘱执行了。

死后被追赠为“中散大夫”,号“贞白先生”。 陶弘景推崇葛洪学说,对葛洪评价很高,曾说:“葛氏旧方,至今已二百许年,播于海内,因而济者,其效实多……”。

又说:“抱扑此制,实为深益……”。然因年代久远,传到弘景时代已阙漏未尽,脱简不全。

于是,他就“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于杂病单治,略为周遍矣,昔应璩为百一诗,为箴规心行”。由此看来,弘景学术思想,是在葛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一脉相承,而陶氏对其有所发扬光大。

尽管陶氏是一个道教徒,但其治学却是科学而严密的。他在补阙葛洪《肘后方》 时,为了避免后人将其所添补的东西,误认为葛氏原著,而把自己所加入的注,以红笔写出来,以示区别,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可贵的。

再如,他在补阙《肘后方》时 ,并不是盲目继承葛洪之学,而是对其缺点错误进行了删改,提高了原书的科学价值 。由此看来,他于“补阙。

2. 含有《答谢中书书》的作文

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

最初的早晨。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白雾缭绕于山间,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趣。落日的余晖、昂然挺立,好象是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好象一个娇羞的姑娘。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在喃喃细语,一边舞蹈着;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批鳞挂甲,下有流水为衬托、五色争辉、熠熠耀眼,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 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傍晚来临,红日西沉,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真所谓 “山水美景,上有蓝天作背景,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风轻轻吹过。如此景色,四季长存,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山色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飞鸟归林,猿猴栖树。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

3. 用答谢中书书的手法写一篇写景的作文

放眼壮丽的山川景色,古今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秀丽的山峰直指云端,像是一座梵音萦绕的高塔,峰下明净的溪流倒映出一片宁静安详的美景。溪岸斑驳的石壁极易让人想起奏起古乐的磐石,光滑透明,交相辉映。

岸上葱郁的树木四季长青,嫣然一副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卷。清晨渐渐消散的薄雾里透出猿和鸟此起彼伏声响,谱出一篇自然的乐章,唱响这天然的旋律;当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的鱼儿在涟漪泛起的水面欢快的跃起,脑海中画面定格起来,金色的水面鱼鳞映着霞光,周围所有的景物都忽然静止,水墨点染,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的真实写照。

如此美丽的景色,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欣赏,从而得以品味这人在画中,画在山水之中的感觉。不好意思,今天才看到,。

4. 以答谢中书书改写的散文

自古以来,山川的美景,都被文人雅士们所赞叹。巍峨的高山耸入云端,细长的小溪清澈见底。河流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大雾弥漫,周围万籁俱静,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见,没有一点儿生机。然而,只要耐性的等待,你便会发现,大地竟然如此美妙:雾渐渐的淡了,大地才显露出了原本的轮廓。这时,耳边就会若隐若现的发出猿的啼叫。当雾完全消散的时候,鸟儿们便会唱起悦耳的歌声。太阳快要落山了,它那嫣红的霞光,把飘荡在微红的天幕上洁白的云朵染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就好像是一幅绚烂的油画似的,令人深思。而每当这个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们争相跳出水面,溅起的水滴在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后,又悄悄的跃进水里,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哪!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置身与这样的美景中了。

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

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

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

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

这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

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谢谢采纳,敬请追问

5. 仿写答谢中书书或记承天寺夜游写一篇400字左右在作文(不是文言

“元丰六年了~已经四年~唉~”苏轼寂寞地在屋中想道。他被贬黄州已四年了。四年~不过还好,要不然就是杀头之罪。

该睡了。东坡起身,脱去衣服,似有所想。是想家人,想旧友,想国事,亦或是官场失意的麻木?

十月了,冷。打了个哆嗦,赶快躺在床上。木板床,薄被,又硬又冷。“还好有床睡。”东坡自嘲地想。顺手拿过衣服披在被子上,不经意间,瞥了屋子一眼,空无一物的地板上洒满了月光,落在灰上。灰扑扑的地板上倒有几条“小路”,都是东坡走出来的。别说门可罗雀了,人影也无半个,祸不单行,寂寞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啊,你又进来干吗?你既不可和东坡说话,慰藉他的心灵,他也无法再与你对酒。东坡又大大的讥讽了自己一番,这屋子空的月光可肆意进入了。故乡?亡故之地即故乡,思它干甚?

东坡忽然起来,披上了衣服。“这么好的月景,为何不看?往日倒没这清闲~”立在屋中,又愣住,喏大江山,哪里找人与之同乐 。

看着这月光,就好像听到了久别亲人的声音,睡意全无。只欣赏从窗户泻入的月光不够,独自欣赏这月光也不行,所以才去承天寺找怀民。禅房花木,本来寂静的庭院在月色中更加澄彻,于是月光化成了水,竹柏化成了水草,作者也顿时凭虚欲仙,宠辱皆忘,浮游于空明之中。犹如空山无人,不流花开的境界,人因月光而旷达超脱,月光因人而意味深长,写月到此,已经达到了极致,遂既戛然而止,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的慨叹。好像水落石出,月亮就是月亮,竹柏就是竹柏,我还是我,还会面对朝廷的倾轧,尘世的纷扰。




《答谢中书书》原信
陶弘景生活的南朝,散文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上出现了叙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出现了追求对偶、排比、用典,辞藻华丽并声律求工的骈文。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不用典、不雕琢,清新隽永,朴素自然地抒发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文化小常识: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

答谢中书书主旨
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对山川美景的独特情感,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记承天寺夜游用美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

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
《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美”字去写,描写了山川景色的美丽,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原文:山川之...

用《答谢中书书》里的四子句子写作文
江山如画,山水怡人,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造化。青山浮水,令人景仰。无数游人纷至杳来,争睹山水风韵。无一不感喟,青山,绿水,怪石,险滩,深潭,飞瀑。恍若置身瑶池仙境。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岿然屹立,绵亘数十里,逶迤而莽苍。山体蜿蜒盘旋,宛若酣睡的洪荒巨兽,鸟瞰群峰。溪涧澄澈清冽,淙淙细流与...

根据《答谢中书书》和《承天寺夜游》 请自定描写对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

《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什么之美_百...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意思: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作用:这两句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作者一开始写了山,...

答谢中书书写个散文
《答谢中书书》扩写 山川秀丽的景色,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喜欢谈论的话题,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抬头仰望,群峰耸入茫茫云海中,那尖尖的山顶若隐若现,就像一个擎天的柱子把天支撑住了。低头俯视,湖水是那么清澈。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

《答谢中书书》翻译赏析是什么?
答谢中书书1 山川之美2,古来共谈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青林翠竹5,四时俱备6。晓雾将歇7,猿鸟乱鸣8;夕日欲颓9,沉鳞竞跃10。实是欲界之仙都11。自康乐以来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 【词句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

答谢中书书作者写了景致哪几个方面的美
《答谢中书书》中,从形态 ,色彩, 声音三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的 。形态: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色彩: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 。声音: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黎川县17376005384: 答谢中书书,散文改写作文,400字 -
局文伤科:[答案] 答谢中书书,散文改写作文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

黎川县17376005384: 仿照答谢中书书写作文150字 -
局文伤科:[答案] “三峡” 用铝箔的一面夏天水的描述,它显示了快速而紧迫的流量;最后利用升华的诗歌写文章的境界,文本,以便主要描写的场景 三峡的山更完整的文本,滚动和陡峭的 水景迅速凶猛,美丽和奇妙的苍凉 “谢谢你的书的书” - 一个美丽的心情,...

黎川县17376005384: 《答谢中书书》散文改写 作文 -
局文伤科:[答案] 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

黎川县17376005384: 答谢中书书写景的内容改写成散文,200字 -
局文伤科: 自古以来,山川的美景,都被文人雅士们所赞叹.巍峨的高山耸入云端,细长的小溪清澈见底.河流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大雾弥漫,周围万籁俱静,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见,没有一...

黎川县17376005384: 将答谢中书书改写成小短文 -
局文伤科: 答谢中书书改写成小短文: 自古以来,山川的美景,都被文人雅士们所赞叹.巍峨的高山耸入云端,细长的小溪清澈见底.河流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清晨.大雾弥漫.周围万籁俱静.一片...

黎川县17376005384: 两篇作文 答谢中书书1假如你生活在陶弘景那个时代你会怎么做2写一篇回信400字左右 -
局文伤科:[答案] 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

黎川县17376005384: 以答谢中书书写景的句子写一篇散文200字 -
局文伤科: 放眼壮丽的山川景色,古今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秀丽的山峰直指云端,像是一座梵音萦绕的高塔,峰下明净的溪流倒映出一片宁静安详的美景.溪岸斑驳的石壁极易让人想起奏起古乐的磐石,光滑透明,交相辉映.岸上葱郁的树木四季长青,嫣然一副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卷.清晨渐渐消散的薄雾里透出猿和鸟此起彼伏声响,谱出一篇自然的乐章,唱响这天然的旋律;当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的鱼儿在涟漪泛起的水面欢快的跃起,脑海中画面定格起来,金色的水面鱼鳞映着霞光,周围所有的景物都忽然静止,水墨点染,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的真实写照.如此美丽的景色,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欣赏,从而得以品味这人在画中,画在山水之中的感觉.

黎川县17376005384: 《答谢中书书》扩写 作文 -
局文伤科:[答案] 山川之美,古往今来均是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所吟咏的对象.江山如画,山水怡人,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造化.青山浮水,令人景仰.无数游人纷至杳来,争睹山水风韵.无一不感喟,青山,绿水,怪石,险滩,深潭,飞瀑....

黎川县17376005384: 对答谢中书书所描写的任一景物写一篇作文 -
局文伤科: 学校的花坛 一走进我们的校门,在操场跑道的右边,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这个花坛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正中的那株万年青.深褐色的主干,矮矮的,向四周伸出许多枝干,枝干上又有许多绿色的枝条,枝条上长满了叶子.下面的叶子是深绿色的,...

黎川县17376005384: 《答谢中书书》读后感600字以上 -
局文伤科: 读六朝文字,最能领略古人文字华美之妙.如这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陶弘景晚年幽栖山林时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全文仅68个字,用简洁的语言,以山川之昏晓、四时之变化,描摹出南方水木之清华,杂以骈俪之句,文辞清新隽永,语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