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经对善恶之人是怎么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吕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真的吗~

也可以这么说吧,这个佛经上也说过,前世之因,今世之果,因果循环
这句话也是引导人们一心向善的一句话

不一定的,善有善报不一定,恶有恶报也不一定,但是我们还是大部分会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

业力之说并非李某所说,他若能说的出来,也不至于造成今天的局面,外道邪师罢了。

“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种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佛教把我们身体、语言、思想的行为、造作,称为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为三业。

由身口意所造的业,可以决定人生的苦乐祸福。因为业既然是一种行为,这个行为无论善恶,都会产生一种力量,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为,展转相生,就形成了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而这些善恶业力,平时就像种子般埋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一旦种子遇缘,便起现行,起了现行,自然果报分明。因恶业而受罪者,称为罪业,罪业报生三恶趣;因善业而得福者,称为福业,福业报生人天。这就好像一个人犯了重罪,就得入监狱受刑罚,想不去都不行;做了善事功德,就会获得善名美誉,即使想推辞都推不掉。业力就是有“不愿生,强迫生;不愿死,强迫死”的力量,不但到人间来受生是行为业力的影响,就是到了业缘终了要死的时候,即使不想死,也由不得自己。这种行为的业力,维系了三世生命,在无限的时空里生生循环不息,于是便产生了三世因果的“轮回”说,而这个轮回的主宰者,便是我们所造的业力。所以佛教主张:人的祸福是由自身业力所造,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这个“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便成为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论与特质。

贰.业的性质与种类

一般而言,业分为身、口、意等三业。内心想要去做某件事的意志,就称为“意业”,又称“思业”;把内心的意志表现在身体的行动与言语上,称为“身业”与“口业”,二者又称为“思已业”,也就是已付诸行动者。由此身、口、意所造的业,可以决定人生的苦乐祸福。

一、善业、恶业和无记业

身、口、意所造的业,并非全是恶业,因此若依性质分,业有善业、恶业、无记
业三种。

善业:凡合乎人间道德,合乎大众利益的,都称为善业。譬如身行放生、布施、净行;口说诚实语、柔软语、赞叹语;意起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等。

恶业:凡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称为恶业。譬如身行杀生、偷盗、邪淫;口说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起贪欲、瞋恚、邪见等。

无记业:不能记为善或恶,即非善非恶,如无意识的动作等。

众生若造善恶之业,其后必招感相应的苦乐果报,因为有业因,必然招感业果。但是非善非恶的无记业,则无招果的力用。

二、表业和无表业

部派佛教的一切有部又分业为表业和无表业,认为身业和语业中,能表现在外,并示予他人的,称为表业;无法示予他人的,则称无表业。意业则不分表与无表。大乘佛教则认为意业于内心有其表示,所以也是表业。

三、引业和满业

引业:又称总报业。就是牵引我们在四生六道轮转的业力,故称引业。这种隐而不显的力量,在生死轮回中起伏,横遍三际虚空,无所不在,是三世累劫以来的强胜业力。

满业:又称别报业。就是圆满有情的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的善恶业。例如:同样转生为人,在人当中,却有身体强弱、寿命长短、贤愚不肖、贫富贵贱等差异,此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各人所造的业力不同所致。譬如布施者得富贵报,杀生者得短命报,这种令各人完成圆满一生的业报,就称为满业。

四、共业和不共业

共业:众生共通的业因,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的山河、大地等器世界,这是依报的业,称为共业。又譬如天灾、地震等,大家共同感受到的灾难,就是众人的业报所招感,此称为共业。

共业中又分共中共的业、共中不共的业。譬如山河日月、风霜雨露,人人同沾共沐,有相同的感受,就是共中共的业。又如一车的人同遭车祸,有的人大难不死,有的人血肉模糊,这就是共中不共的业。

不共业:个人的业因,能招感个人受用的五根等正报的业。也就是有别于群众共业的个人业力,称为不共业。譬如每个人的待人接物、喜怒哀乐会有所不同,此即不共业。

不共业中也有不共中的共业和不共中的不共业。譬如同一家人,不免忧戚与共,祸福同享,彼此有共业的关系,这就是不共中的共业。相反的,两个陌生人,对于彼此的喜怒哀乐,很难感同身受,缺乏共鸣,这就是不共中的不共业。

五、定业与不定业

定业:就是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其受果、受时俱定,也就是不但决定了怎么报,连报应来临的时间也已决定,任凭山移水转都无法改变,这就叫做定业。俗语说:“阎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这就是所谓的“定业不可转”。

不定业:就是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其受果、受时俱不定,因为时候和因缘未到,不管做了多少善事、恶事,报应来临的方式和时间还不一定,暂时不受报,所谓“积善以遗子孙,其福必昌;积恶以贻家人,其祸必危。”这就叫做不定业。

六、四业

四业是指四种不同的业果报应,根据业的善与不善分,有黑黑业、白白业、黑白业和不黑不白业。

黑黑业:恶业名黑,恶业招感苦果(恶报),因果皆黑,所以叫做“黑黑业”。

白白业:善业名白,善业招感乐果(善报),因果皆白,所以叫做“白白业”。

黑白业:善恶交参的业,招感白黑间杂的果,所以叫做“黑白业”。

不黑不白业:这是解脱善恶诸业的无漏业。永断烦恼的无漏业,其性质已超越相对性的黑白,不招果报,所以叫做“不黑不白业”。

参.业报先后的规则

“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业报的关系虽然极其复杂,却是有条不紊,毫厘不差的。但是,有的人不明白因果业报的道理,只见到世上有“行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是受苦报;作恶的坏人,却过着富裕逍遥的生活”,因此便认为没有因果业力的存在。其实,业依照受业的时间分,有顺现受业、顺次受业、顺后受业等三时业:

顺现受业:现生造业,现生就受果报。

顺次受业:现生造业,次生受果报。

顺后受业:现生造业,二生或多生后受果报。

譬若植物有一年生,有二年生,也有多年生。有的春天播种,秋天收成;有的今年播种,明年收成;有的今年播种,须待三、五年后方能收成。

业报之所以有现生成熟、来生成熟、后生成熟等不同的差异,其原因有二:

因的力量有迟早:譬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下种,瓜种当年即可生长结果,而桃种须待三、四年后方能结果。

缘的力量有强弱:譬如相同的二粒豆种,一粒种在空气流通,阳光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一粒种在潮湿阴暗,土壤贫瘠的角落里,结果二粒豆种发芽成长的速度一定不一样。因为诸缘具足,成长自然早些;助缘不够,自然业果成熟较慢。

因此,好人今生所以受苦报,是因为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报;而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但是因为善因薄弱,善缘未熟,所以须等待来生后世再受善报。恶人做恶,反得好报的道理亦然。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因果业报的两个要点:

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不造因,否则善恶种子永留八识田中,等待缘起而现行,产生作用。

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能以做好事来抵销应得的恶报。但是多做善事,多聚善缘,可以使恶报由重转轻;或善缘增多,善力加强,令善果速疾成熟,使恶缘力量逐渐减弱。譬如一杯表示恶因的盐水,如果多添加善因的淡水,就可以冲淡恶果的咸味。

此外,决定业报的先后,尚可分为随重的业报、随习惯的业报、随忆念的业报三种:

随重的业报:就所造的善恶业中,何者为重,何者先报。

随习惯的业报:就各人日常的习惯而受报。譬如修净土宗的人,须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目的就是要养成习惯,一旦临命终时,一声佛号就能与佛感应道交,而得往生极乐净土。

随忆念的业报:由忆念决定去向。譬如有人出门,茫然地来到十字路口,东西南北,不知去向何方,此时突然忆起西街有一位朋友,就朝西方走了。人在临命终时,亦有随忆念而受业报感应的。

肆.业报的原理与启示

佛教讲“诸行无常”,世间万法既是无常,必然不是常住不变的,何以唯独业力能三世相续,轮回不已呢?据佛经所载,佛陀曾将“业”比喻为“如种”、“如习”。

业力如种:譬如一粒黄豆,经由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最后又有种子保留下来。经过一段时期后,开花结果的黄豆虽然凋谢、枯萎了,但保留下来的种子,一旦遇缘,又会发芽、抽枝、开花而结果。众生业力的感果,也是这种现象。

业力如习:譬如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虽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里仍留有香水味在。透过这种“习气”说,可知业力确实有感果的功能。

从以上的种种说明,可得如下三项业力论:

业力不失,通于三世。

作如是因,感如是果。

自作业因,自受果报。

这是说,众生在生死海里流转,生命不断,就是靠“业”。业有如念珠的线,线把念珠一颗一颗贯穿起来,不会散失;业维系着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在六道里轮回不已。所以,虽然我们的色身有生灭,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茶杯,不小心把茶杯打坏了,无法复原,但是茶水流到桌子上,流到地毯里,用抹布抹,用拖把拖,茶水在抹布、拖把、地毯里,它不会减少。由于业如茶水,是会流转再生的,所以说“业力不失,通于三世”。尤其业有善有恶,善恶果报,均由自己承担,并非有神仙、上帝可以赏赐福祸,也没有阎罗、鬼王司掌惩罚。在这个教义下,我们得到几个原则性的道埋:

业力是自己创造,不由神力。

世间上的善善恶恶、好好坏坏,都是由我们自己所造作,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甚至连神通也抵不过业力,因为在世间上的各种力量当中,业的力量最大。因此,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

业报是机会均等,绝无特殊。

在业报的定义下,大家受报的机会均等,不管达官显贵,或是贩夫走卒,做了善事就有善报,做了恶事就有恶报,绝无特权可言。

业是前途光明,希望无穷。

业,告诉我们,不论做了多少好事,不必自以为了不起,因为福德因缘如银行的存款,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因此,要不断地积善行慈;相对的,纵使犯下滔天罪恶,负债累累,只要改过迁善,“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债务终有偿清的一天。所以,业的定律告诉我们,自己的前途操纵在自己的手里,它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光明,希望无穷。

业是善恶因果,决定有报。

因果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了解“善恶因果,决定有报”的三世因果观,可以让我们舍恶行善,趋乐避苦,乃至今生受到苦果,也不致怨天尤人,而能心存还债观念,甘心受苦,进而扭转恶缘为善缘。

尤其,从三世因果观中,知道业道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互为眷属。有了这层体认,必能激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如此,不但今生能得圆满自在的人生,来世更能感生善趣。因此,能够清楚的认识因果业报,必能把握业力而谋求自己的幸福。

其实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谁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善恶一念之间,但是所做所为都种下善恶的种子,等待时机程序,因缘和合而触发。

其实因果无处不在,你仔细看看就明白.比如,一直做好事的人别人肯定喜欢他,他有困难求助别人就容易得到帮助.干坏事的当然没什么人帮他.即使有劝有势了,等他一落魄谁还理他!
我们一般觉着因果不对是因为某人做好多坏事还好好的,某人做好事却老倒霉,其实都欠个缘字.简单来说就是,他做好事了,但是他要做的事情现在还不能做,就像你去一个专业的会议上发表讲话,必须懂这个专业,肚子里有东西,才行.不能说你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专业你还上去讲话讲得很好.这个缘就是你学习过这个专业.坏人没得坏报也一样,他那样就像走独木桥,底下还是火,桥还很窄,脚下一空就掉下去了,还没人拉他.而好人即使落魄也会有人帮他忙,因为以前受过他恩惠的都会觉着欠他的,现在该还了.
我自己一点点看法.在各位面前现丑了.

伙计。。你发错地方拉。。

早期没有所谓的佛经,只是一些修行的戒律,照着做就可以,后来一代代的人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了进去,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拉,不看也罢

下午看到了3楼的发言。。。
自以为是,说话不负责任就是对文化的破坏,一代一代的破坏让历史面目全非,不懂就不要乱说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信念。是在心中的,是真是假,自在人心,信它便是真,反之则假!!!

http://bookgb.bfnn.org/books/0619.htm

随喜


佛教善恶的具体判定
对于佛教已经入门的人来说:善与恶不是对立的二元,善恶是一体两面的本质。这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善”与“恶”都只是认知上便于理解而立的‘假名’。但是人们赋予了更多的自我意义,确立名词时的我见成为了‘定义’的主体。其实这影响了对其本身的理解,反倒成了求‘真’的障碍。这个过程的后期...

佛陀说佛度有缘人,善恶不可改变,还有啥
你问这个问题,就是与佛结缘了,早晚会得渡彼岸。佛没说过善恶不可改变,而是说因果不可改变。善恶随时会因心而变,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不会改变。多读佛经,自会明白,真理原来在经中,如来确是具一切智!

佛法说无善恶,那为什么又叫人们去做善事呢?到底如何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
佛说无善恶是对彻底明心见性的“觉者”而言。是没有分别心,不起心动念哪来的善恶美丑?叫人们去做善事,是让众生积累福报而已,才会有善果。未见性之前,若要得福报就像打工一样很辛苦。见性之后福报就像泉水像外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正的善是慈悲。佛家把慈悲分四种。一:爱缘慈。有爱才有...

西游记里,孙悟空他们在佛经里指的悟,贪,嗔,唐僧是什么?
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 《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 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 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 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

佛经中有没有邪恶的佛?叫什么?
而且执着不浅,这样的是不能成佛的。成了佛就没有善恶之分了,不过因为佛渡众生,所以都显示慈悲的一面罢了……正因为佛无善恶,所以不论善人,还是恶人最终都能成佛……而成与不成关键看学佛的个人了。执着于善恶的,就是还有痴迷,这样的人是成不了佛的,最多成个菩萨罢了……...

用佛经形容一个人愚钝怎么形容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予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以上经文摘录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莲居汇集...

佛家所讲的善恶二字怎么理解
善---恶 正---邪 天堂---地狱 善恶就像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如果你死了 你必须去执行) 佛是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去哪个世界 你自己决定... (这也证明了 神是公平的) 你懂了吗?

佛法说无善恶,那为什么又叫人们去做善事呢?到底如何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
他还问是持有相戒,还是持无相戒?我回答:你能持无相戒麼?所以我们持戒要从有相戒下手,谈玄说妙不是我们现在的水平。《梵网经》讲很多人就是 「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口里面都是谈「空」的,步里面都是行在「有」里面,都在造恶业,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规范自己烦恼重重的身业和口业开始。身...

佛教如何看待善恶?
不!是有果报的 所谓菩萨精神就是绝对的牺牲无我的奉献 你说的为了救100个人,去杀1个人,这个事在佛经中确实有讲到过 过去时,菩萨也确实有这样做过,但是菩萨的心里,不是说我今天为了救更多的人,杀1个人,这不算什么 而菩萨当时的想法,根据经典是这样的:宁可我自己杀他造恶业,我也要救众生...

智随法师:学佛如何面对人事善恶?
问:皈依佛门之后,如何面对日常的人与人、生活与工作、善与恶的矛盾?答:我们学佛之后会发现这个世间很不圆满,很残缺。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善与恶之间有对立。不学佛时好象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学佛之后发现世间有很多与佛法相违之事。其实学不学佛世间本来如此,有善有恶。不学佛不太关注,也不知何为善恶。学佛之后,有...

北宁市15195214847: 佛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
针邰脑得: 每一件事都被藏识所摄,善恶果报不错分毫.做恶自会受恶果.不论信与不信,知与不知,都会受相应的果报. 如果信佛,即知自己被恶,皆是自业习所招.不怨别人.比喻你现在生起的嗔恨心,就是你下次被恶的主因.所以说被毒药死,只死此身,被嗔恨心害,即害无量世身心,不得自在,嗔恨心比毒药毒得太多. 1、观因果,是过去自欺负他了,现在还账了.如果没欺负他,我忍着,即断恶因. 2、一切唯心造,皆是自心中相,自心净,则国土净. 日常多读诵佛经,常念佛菩萨名.拜忏悔.以此功德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北宁市15195214847: 佛说善恶有报是什么意思? -
针邰脑得: 佛说善恶有报是说的是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佛教讲因果,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即是自利,害人实是自害,我们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因此,见了坏人,我们也不要厌恨他、蔑视他,而是要劝告他、教育他,使他改恶向善、改过自新.佛教是积极向上的,其基点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为佛,是平等的.但是成就的迟、早、快、慢,要看时节因缘而定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心量大,要能容忍各种各样的众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北宁市15195214847: 请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出典吗?原文是什么? -
针邰脑得: 出自《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原文如下: 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也有类似的说法: 太上曰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

北宁市15195214847: 什么是 佛法中的善呢 善有绝对的善吗 -
针邰脑得: 一般来讲,我们做了对国家社会人类有益的事,叫做善.佛教也不否认这一点,但佛教认为,这样的善还不够完美,不是大善.当我们没有自私主观意识、没有自我心念,在绝对客观下,所产生的思想语言行为作用、没有违背也不破坏自然万有循环运行规律、符合宇宙万有进化发展要求,如此客观所为,才是大善、完美的善. 前者善以自我为中心发出,出于自利而后利他,从总体上讲有利也有弊,是相对善,后者善是建立在纯客观上的、行为上表现出“无为而无所不为”、结果在无自利也无他利下产生了公利,是绝对善.

北宁市15195214847: 佛家对“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是什么看法? -
针邰脑得: 这是儒家学说,而不是佛家或道家的说法.它的意思是说,判断善、恶与是、非首先要看其动机是否纯正,而不是只看现实的行为结果.佛家修行是一心向善,从有心到无心,再到“有无俱灭”,进而“所灭亦灭”修成道果.到了这个境界,即无即有,时有时无,有与无已经等无差别.小孩子的无意识行为也是阿赖耶识的种子造成的行为,也要因果循环中.

北宁市15195214847: 佛教如何看待善恶 ? -
针邰脑得: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其实,如果按佛教的逻辑去分析,里面的善与恶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因为佛教所做的是,管好自已,不去管其它人.管也是很有限的管.这才是它最最常见的做法.因为佛教就是叫那些佛教的人不要去管人世...

北宁市15195214847: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句子是佛经里的吗 -
针邰脑得: 是的.善恶报应是佛教里面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

北宁市15195214847: 从佛法角度,如何看待世间上的恶人 -
针邰脑得: 人范贪瞋痴

北宁市15195214847: 佛教哪本书提到善恶有报 -
针邰脑得: 很多经典里提到.比如地藏经也提到了.金刚经中也说,持诵金刚经其果报不可思议等.有时间多多深入经藏,那是如海智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