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说无善恶,那为什么又叫人们去做善事呢?到底如何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善。

作者&投稿:濯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何为善?什么是真正的善?~

⑴善的辨别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有条件的善,不但不是善,而且是造恶。譬如我们这个世间不少人——尤其是佛教徒,不明白佛陀教化众生破除妄想执着的道理;他们来佛寺烧香拜拜,都是有所求而来的;他要没有所求,就“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在佛菩萨面前许愿烧香拜拜,求佛菩萨保佑,目的达到之后再来还愿供养奉献——谈条件,把佛菩萨当做什么人!不但心不诚,且把佛菩萨当做恶势力包庇者,岂非罪过!支立的父亲,是正人君子,囚犯那种做法,就等于把他当做小人看待。支立的父亲不生气,仍旧帮他忙,真是难中之难!所以他得的果报是应当的。前面举十个例子,现在再讲道理;也就是积善的事和理不可以不知道。先说真假——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中峰和尚’是元朝时候人,我们对他应该相当熟悉,因为常常拜的《三时系念》就是中峰和尚编辑的,这是专修净土的一个方法。那时有一些念书人去拜访中峰禅师。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佛家常讲,道家也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他们说‘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这是讲现世,现前的善人子孙不好;‘某人恶,而家门隆盛’,恶人反而‘家门隆盛’。他们就说:‘佛说无稽矣!’佛法说的果报与事实不符。拿这个问题来向中峰禅师请教。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一般人是肉眼凡夫——你的俗情,你的心地不干净;就是妄想执着还很多,没有慧眼,看不到事实真相。‘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善恶颠倒了,这就叫迷惑颠倒。‘往往有之’,不但这样的人在世间确实有,而且还很多。禅师客气,不说很多,说有这种人就是了。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他不晓得自己反省,不辨是非,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报应不公平。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世间迷人,为什么把善看成恶,恶看成善?中峰令试言其状。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大师就叫他们自己说说。一个人就讲,‘詈人殴人是恶’,打人骂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这是那些学生自己说的,他们善恶标准在此地——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对人有礼这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中峰禅师说:“你的标准不可靠。”一个人又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贪赃枉法是恶,廉洁有守有为的是好官。中峰禅师又说:‘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这些标准禅师皆不同意。‘因请问’,于是大家就请问老和尚,我们的标准你不同意,你的标准讲给我们听听。⑵善的定义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这是佛法讲的标准。‘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打他、骂他都是善。‘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所谓有意讨好、巴结、谄媚之类是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这就找到一个真正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存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善。为大家造福,自己还要得相当的报酬,这是善里夹杂着恶——善不纯。先讲真善、假善,后面还讲圆满的善、不圆满的善掺杂在一起;有半满、有圆满,有纯、有杂,都要搞清楚。所以诸佛菩萨、世间圣贤没有想到自己,完全是利益众人,那是真善,那是圆满的善。世间的人,不说别人,我们说范仲淹。范仲淹的行善、积善就是真实,就是圆满,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从来没有替自己着想,也没有替儿女打算一下,一心一意只知为国家、为社会造福,连自己的身家都忘掉了。我们读他的传记,他自己积善,一家积善,子孙皆知行善。自己做到宰相,五个儿子中,有两个做过宰相,一个作过御史大夫。自己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钱到那里去?全都拿来做社会福利事业去了。所以印光大师赞叹他,说他的德行仅次于孔夫子。他的家庭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子子孙孙都好,积德积得厚。我们今天行善,拿出自己百分之一、二的力量来行善,已经觉得我是善人了!而且还要舍一得万报!大家到佛寺来烧香布施,为什么?这个利润最大——一本万利。所以到佛门里来烧香拜佛,心想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今天布施一块钱,明天得一个彩票中一万块),是这种心态到佛门里布施修善的,冤不冤枉!把佛菩萨看得真连小人都不如了。所以有很多人到佛门时,你看他很虔诚拜佛念佛——但是他自己不好,他的家庭后世都不好,真正的原因在此。好像不是有心把佛菩萨看成一个坏人,看成一个接受贿赂的人,可是有意无意他就是这种心态;虽然不明显,还是有这个心态。这是绝大的错误!我们在公家办事,要去拜托人,要送红包;所以跟佛菩萨打交道也送红包——接受拜托的都不是好人,那佛菩萨接受红包,也接受贿赂,也不是好人,这个罪就重了!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根心’,是从真诚里发心的,这是“真善”;我们跟人家去做,不是发自于真心,这是“假善”。‘无为’就是没有希求,没有希求的善是真善;行善而有所求就不是真善,就是‘有为’了。‘皆当自考’,自己要考量。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我们一定要从心地里面去区别,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行善。贪财、妄取是恶,而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如果取得是为了做好事、利益众生,这也是善,不能算是恶。常常有一些经商的同修来找我说:“五戒里的不妄语他们不能持;因为做生意天天打妄语,希望把别人荷包里的钱,骗到自己的荷包里来,不打妄语怎么做生意?”我说:“真正行菩萨道,未尝不可以。”现代的人,你劝他行善,他不肯;骗他,他肯。问题在那里?在我们自己是不是菩萨心。如果用这种手段(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手段),把他的钱财骗来了,替他做好事,你是行菩萨道;如果把他的钱骗来自己贪图享受,就是恶了。凡夫不知道做好事,不知道行善,我们替他修善、替他修福,这是好事。所以单单看表面,确实善恶难分。善恶在心地——积大善、建大功都要从心地上去修。尤其是大菩萨,外表上不露痕迹,不注重小节,纯粹是利人济世,所以他的观点,确实跟普通人不一样。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端’,是端庄正直,‘曲’,是委曲婉转。‘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见到唯命是从的、恭恭敬敬顺从的——这个人是好人。现在一般在位有权的人,想用人,都喜欢用这种人。为什么?他听话,叫他怎样,他就怎样;认为这是好人,喜欢用这种人。所谓愿意用“奴才”,奴才听话,一天到晚对你很恭敬,侍候你舒舒服服的。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大圣大贤他们用人,不用乡愿、谨愿。乡愿之士,是一般人讲的好人。圣贤用人才,人才倔强、傲慢,有时候无礼。为什么?他有一技之长,值得骄傲,有时候不一定能顺你的意思;可是这样的人能干、能办事。那个老好人(人是好人),不能办事,墨守成规,不能自动自发做事情。所以圣贤人‘宁取狂狷’,狂狷之人勇于进取,不拘小节。‘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这种好人往往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所以是‘德之贼’。‘德’是风俗道德,往往都被他们不知不觉当中破坏了。‘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大圣大贤的善恶标准跟世人的善恶标准不一样;即使在佛门中,大乘的善恶标准跟小乘的就不一样。小乘着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人守戒守得很严格,一点都不敢犯;大乘人你看他好像是不拘小节(小乘人看不起大乘人)。大乘戒在心地,小乘戒在事相。前面讲的三种改过之法,小乘从事上改;大乘从心上改,不一样。所以小乘就是‘谨愿之士’,大乘是‘狂狷之人’,成就也不相同。譬如说大乘好像是不持戒,其实不然——他心地清净平等,人家往生的瑞相,站着走、坐着走、不生病,这就能看到结果。中国历代大乘修学,明心见性、了生死、出三界确实不少!诸位在《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都能看到。《善女人传》是专记在家女居士修行成就的。所以小乘不了解大乘,就是因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不相同。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这是真善、假善,我们很清楚就能辨别。天地鬼神与圣人的标准相同,而不与世俗的标准相同。为什么?因为天地鬼神与圣人的用心见解是一样的。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我们真正要发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发心度自己,首先‘不可徇耳目’,就是决定不可贪恋五欲六尘,一定要看淡。五欲六尘看不淡,你的自私自利断不了!自私自利的意识是恶业的根源,由恶根所做的一切善,善也变成恶了。这就是为什么世间人讲的那些善,中峰和尚都不同意;不同意的根源就是你还有私心。有私心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希望获得自私的利益,这个善就不真、不纯。所以先要把五欲六尘看淡,然后逐渐舍掉,不受五欲六尘干扰,这样才从‘心源隐微处’——没有人见到的地方、念头才动的地方,就要觉察。‘默默洗涤’,‘洗涤’就是洗心。也是《无量寿经》讲的洗心易行,“易”是换、改变——改变我们从前不善的行为,心地干净、光明,才充满智慧!‘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只有一个念、一个心,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明理,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只要明理,破迷开悟了,他自然就会知道要断恶、要修善。所以佛法在世间的第一大功德,就是帮助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都认清了,十法界你愿意取那个法界,随心所欲,佛不干涉,佛也不勉强;佛不是说“佛”好,你们都成佛,佛没有这样要求!佛希望你们成佛,但是绝不勉强你们。愿意来生做人,佛就教你做人的道理;愿意到三恶道,就搞贪、瞋、痴,到三恶道。佛不会去阻扰我们,也不会帮助我们,佛只教人破迷开悟。这是纯真,所以这个叫‘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媚’,简单的说,就是巴结讨好群众之心,取得世间名闻利养;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取名闻利养为目的。他所做的一切善事、善行都是‘曲’,不是端。‘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处世的态度应当谨慎,慎就是慎重。待人、接物、处事都要用谨慎恭敬的态度,玩世不恭是错误的,不可以不辨别清楚。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何谓阴阳?’这一条也很重要。古圣先贤都叫我们要积阴德,什么是阴德?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其实,如果按佛教的逻辑去分析,里面的善与恶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因为佛教所做的是,管好自已,不去管其它人。管也是很有限的管。这才是它最最常见的做法。因为佛教就是叫那些佛教的人不要去管人世间的锁事的。
  从前有一个禅师四处云游参禅。有一天,忽然下了雨,他就近躲到一个肉铺里避雨。一会儿,来了一个买肉的人,对老板说:“给我割一斤好肉,我全要瘦肉,不要肥的。”老板说:“好呵!我这一刀切给你的都是瘦肉。”买主称心如意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买一斤肥肉,炼油用,不要瘦肉。”老板说:“好!给你一刀肥肉。”这人也称心而去了。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要一斤又肥又瘦的五花肉。”老板说:“好,我给你切一刀肥瘦相半的好肉。”买主也称心而去。老板说:“看呵!我这里块块都是好肉。”啊!这个禅师听了,当下大悟。
  的确,这个猪肉哪里为好、哪里是坏呢?完全是买肉人的心在分别。而这分别心又是多年养成的习气所产生的知见。你养成喜欢吃瘦肉的习惯,就讨厌肥肉,于是说瘦肉好,肥肉不好;他的习惯是喜欢吃肥肉,就认为瘦肉不好,肥肉好。就象人们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瘦肉和肥肉,萝卜和青菜,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有坏,完全是由于人的生活习惯、人的喜恶而形成的妄想知见所致。倘若习气消除了,妄想没有了,哪里还有好有坏呢?

  有人会说:“东西没有好坏,人总不能说没有好坏吧?有的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有的人老老实实,与人为善。”是的,人的行为的确有好坏之分。
  在这方面,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的身体、命运、环境等各自不相同的原因和由来,指明了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之所以万有不齐,苦乐贫富悬殊,因其间都遵循着一条因果规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现在的环境和遭遇,所受的果,是以前所造的因。“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你未来所受的果报。其中的因因果果虽然极其错综复杂,但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规律一样,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恰如其分,丝毫不差。
  所以佛教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即是自利,害人实是自害,我们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因此,见了坏人,我们也不要厌恨他、蔑视他,而是要劝告他、教育他,使他改恶向善、改过自新。若心里总是存着“这个人很坏”的见解,把这个人完全剔除在外,又怎能改造他呢?
  佛教是积极向上的,其基点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为佛,是平等的。但是成就的迟、早、快、慢,要看时节因缘而定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心量大,要能容忍各种各样的众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佛说无善恶是对彻底明心见性的“觉者”而言。是没有分别心,不起心动念哪来的善恶美丑?
叫人们去做善事,是让众生积累福报而已,才会有善果。未见性之前,若要得福报就像打工一样很辛苦。见性之后福报就像泉水像外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真正的善是慈悲。佛家把慈悲分四种。
一:爱缘慈。有爱才有慈悲(如家人)。
二:众生缘慈(义务工作者)。
三:法缘慈(从事义务工作心里却没有义务念头)。
四: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众生就像左手帮助右手一样,无需去想,法尔如是。
一二三四之善层层递增!

无善无恶,是指佛的视角,看众生没有善恶,只有因果报应,红尘中都是因果的化现,前世造因,今生受果。包括自己的家人都是前世的因缘,今生相聚来了缘。今生的有缘人下一世又会成为我们的亲人孩子,结缘,了缘,无尽的苦难轮回,只有我们修行解脱自己,才能出苦难轮回。这就是红尘的真相。众生(人)是没有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只要修行我们就会明白这个红尘,就是梦一场。修行才是人生的出路。
佛教人向善,是让众生修心立德,不造恶业,广结善缘。免堕轮回之苦。人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行善是善,做坏事则是恶,你说人是善还是恶呢?真正的善是慈悲,无私无我的大爱之心。

佛说的法有实法、也有权法。你说的这个应该是站在实相般若的法义上的,不可执着。具体你要参悟禅宗法义,才能理解。另外,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善?善分行为和心,行为上的善比较好理解,《了凡四训》《论语》…等世间善书上都讲过,你只要按着做、得到安乐就行了。心上的善不容易做到,那要从内心深处拔掉贪嗔痴三毒,才能从此永远永远不再造一点恶,那是至善。按天台宗的判教,有把握从此不再造恶、不再落入三恶道的,至少也得达到初信位,也就是小果阿罗汉的水平。《金刚经》说,须陀洹(小果阿罗汉)七次往返人天,但他就有把握不作恶、不落三恶道。这是入圣流的最低标准!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佛法的善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的

比如,本来一个印度贫民窟的人张三活得很快乐, 过来一个美国人,认为他们很苦,就给了好多钱, 张三花天酒地高兴了一个月又贫穷了,  更惨的是, 再也快乐不了了【贪欲增长了】


所以, 这不是真正佛法的善


佛法的善,是减少人的贪嗔痴,  不善,是增长人的贪嗔痴

比如, 演戏逗人笑, 在佛法里反倒是不善

《杂阿含经》

佛言:“聚落主,古昔众生亦复如是,不离贪欲、瞋恚、痴缚,缘彼嬉戏欢乐喜笑,更增其缚。”

聚落主言:“实尔,瞿昙。彼诸伎儿令其众生欢乐喜笑,转增贪欲、瞋恚、痴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善趣者,无有是处。”

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儿能令大众欢乐喜笑,以是业缘,生欢喜天者,是则邪见。若邪见者,应生二趣:若地狱趣,若畜生趣。”

说是语时,遮罗周罗那罗聚落主悲泣流泪。

尔时世尊告聚落主:“是故我先三问不答,言:‘聚落主,且止,莫问此义。’”

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我不以瞿昙说故而悲泣也。我自念,昔来云何为彼愚痴、不辩、不善诸伎儿辈所见欺诳,言大众中作诸伎乐,乃至生欢喜天?我今定思,云何伎儿歌舞嬉戏,生欢喜天?瞿昙,我从今日,舍彼伎儿恶不善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

佛言:“善哉聚落主!此真实要。”

尔时遮罗周罗那罗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顶礼佛足,欢喜而去。




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开示:

现在有些学佛人,刚学一点,就喜欢谈玄说妙。佛经里面,它是理事双备,有时候,是从理上讲,有时是从事上讲,理和事两方面都要兼顾。

在理上讲,我们都是有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所谓我们每天念「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这确实就是禅宗讲的向上一路,指归本分的,这里面是离开事、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世间的语言都是用不上的,这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染一尘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一切众生本具。

但是我们一念无明妄动,在心意识层面,我们全体都在无明的心意识里面,我们对真如自性是贴近不了的。

佛在《楞严经》讲:「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众生只要举心动念,五欲六尘的念头就起来了,它是这样子,不像佛,真如自性,念念都跟一切种智相应,我们是念念都跟无明烦恼相应的,所以我们要了解,虽然具有如如不动的自性,但是我们的内心的五蕴,行蕴的妄念就像激流水,就像湍急的旋流、漩涡。

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我们要从事相上下手,怎麼从事相上下手呢?就是要持戒。持戒是从事相上下手的,规范自己的身业,口业。

先制身,然後再制心,来规范清静自己的意业,行为上不要谈玄说妙。

今天中午有一位同修来我这里说请法,我说请什麼法,回答说持戒。我让他持戒,修行从持戒开始。

他还问是持有相戒,还是持无相戒?我回答:你能持无相戒麼?所以我们持戒要从有相戒下手,谈玄说妙不是我们现在的水平。《梵网经》讲很多人就是 「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口里面都是谈「空」的,步里面都是行在「有」里面,都在造恶业,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规范自己烦恼重重的身业和口业开始。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首先要从这里做起。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那麼行一切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法的规则,我们的烦恼就违逆了这种清静的自性,就会颠倒行事,迷惑颠倒。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法门强调饮苦食毒,可能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就像是治病,有的是正常的药物治病,有的病得很重,一个奇症、绝症,有时候可能下毒药。砒霜可以毒死人,但砒霜有时候也可以把人治活,以毒攻毒。

这是各种手法不相同的,所以不是说法是否有合理性,而是原则、理念,一道清静,但是让大家恢复到自性一道、不二的体性当中的方法,那是非常多变的。像禅宗种种手法,比如丹霞禅师劈佛烧佛、归宗禅师斩蛇,这些都是非常别具一格的,就是格外的一种方法,来断除对方的执著,但是不应该把这种格外的方法当做一个常法去推广。

所以,用一种饮苦食毒的方法,是不是能断除烦恼,证入自性,这种格外拈提的方法,无论禅宗、密宗,或者其他法门,可能会有这些,但一定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普遍的常法去理解。

建议大德可修持「净土法门」
并持「五戒十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人为什么有善恶之分?
)若人皆为善,必无以久存;若人皆行恶,必不得长生。故世人必有善恶之分,且必善恶得以制衡,人类方能长久。世间万物均有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善恶不分,实人类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在不同个体中的反映。是以善恶贤愚,圣人皆浑之。故庄周云:“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这两种论点的交锋点在哪里?法律的善恶评判标准又在哪里?
在这个讨论中,法的善恶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和道德判断。亚里士多德的“良法”概念,强调法律应得到普遍接受并促进正义,而恶法则是破坏自由、人权和正义的工具。恶法必须首先具备法律的形式,否则无法称为恶法,那些违背基本法律原则的个人行为,应当被视为非法并加以纠正。总结来说,自然法学派与...

佛学禅语研究-2: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
道有万千,我取其一,证那混沌道果之路,漫漫兮兮。相互护持,共抗那天意磨难,岂能独行。所谓是道有千条,我取其一,倒无甚分别,只是用之则人不同,损人利己,强行施为,就有违天道了。天道一途,求同存异,行天道之势,包容万法,不可以人来视法。法无善恶是非,正如天道之相,分善恶是非,美丑...

佛教讲诸法无我,那么谁受因果?谁到极乐?
这些无常无我的身心,究竟本源是什麼? 从何而生,从何而灭? 执藏善恶业种的主体又是谁? 所造作的一切又是归於何处?然而,这也是大乘所要亲证的万法本源---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那个实相心。在阿含经中,其实 佛陀也有提到过,只是隐覆而说, 佛在因缘经中的十因缘法就有提到了,从生老病死、一直拖朔到我们...

《百法》中的“善恶行”怎样理解
要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然修一切善,心不动。诸位读了‘兀兀不修善’这句话,一切善事都不做了,你就不懂大师的意思。这是教你心里不能有修善的心,可是修善的事情要做。‘腾腾不造恶’,‘腾腾’是自在的意思,自在坦然,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这四句话实在是说尽...

请教佛经上对于善恶的解释。
《圆觉经》有一段经文说到善恶不起分别,说得很好,如下:“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 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知,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是一法性;地 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

在佛菩萨的境界中 还有善恶之分吗
善恶是世间法,都是相对来说的。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对于佛菩萨境界来说,所有世间善恶相皆是虚妄,都是自性幻化而成。但是菩萨入世度众生还是随顺世间法的,世间人说善,佛菩萨也说是善,世间人说恶,佛也说为恶,所以佛说出世间法而不破世间法,就是这个意思。

善善者善,恶恶者恶。何意?
善恶辩证法 性情无善恶。真爱亦无善恶。以善为善,以恶为恶;善善也,恶恶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善何多善?少恶何为恶?以多善为善,无恶;以恶为恶,无恶。善之者善也,恶之者恶也;善善者善,恶恶者恶。善恶为争,争而后善恶;世界上本无善恶,争而后分善恶。以佛家轮回之说,世...

从原始佛教的角度上而言,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_百度...
无善无恶。无对无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汝自分别,是要你独立思考,从而达到真正看清事物本质的慧眼 很多的善行却造成了恶果,是因了没有看清什么是善(施主和受主)。一些恶行却能造成善果。是因了看清了什么是恶(施主和受主)为什么要从原始佛教的角度而言呢?是因为现在的一些善恶标准已经...

我的律法为什么不用善恶有报阿?
善恶是法术啊,你要点法术里的善恶才能用!!!

永靖县19529826208: 佛说万法本空,如此生命也为空,如何有杀生之说,善恶为空,为何又教人行善弃恶,请指教 -
梁背黑豆: 谁说杀生不空的?因果不空,你欠其他众生的命,来世必还,这是诸佛都不能改的因果律令.因果法不信,不能入佛藏.万法本空是相对于我们执着于自己的肉身,外在的一切名利来说的.我们一天到晚追求舒服,美色,名位,觉得那个理所当...

永靖县19529826208: 佛既然说空,那么善恶也是没有分别,那么为什么向善不向恶?呵呵 -
梁背黑豆: 你信佛么? 我信? 那你为什么信佛? 教人向善? 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善? 所以你要是从信的角度去信教, 那么你就动了分别心, 释迦牟尼说佛教是教人向善的, 同样释迦牟尼也动了分别心. 凡事吉凶祸福都是人凭感觉所领悟的 所以佛说的...

永靖县19529826208: 佛教说不分别,不执着善恶.是不是不做善事也不做恶事.达到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就成佛了? -
梁背黑豆: 不执著不分别,是事物指本质上都是因缘而生,都是因缘而灭,不是本来就有的、恒常不变的、唯一绝对的,由此而说诸法空相、诸法平等.善恶好坏都是世间法上的认识,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采取的执著行为,但由于意识是种个人主观东...

永靖县19529826208: 佛教真是只提倡极度的和平和善良吗?没有一丝恶吗? -
梁背黑豆: 真正的佛教,没有提倡任何东西,没有一丝恶,也没有一丝善. 可以用善恶等标准衡量和解释的,都不是佛法本意.

永靖县19529826208: 佛法中 为什么说善恶的本性是空的? -
梁背黑豆: 记得前几天回答过你的关于无常的问题,希望你有空思考下.什么是空?没有、虚无,这不叫空.空是从对世间无常的表现而思考出的结论,是指不真实、不恒久、不绝对.各种因缘和合又相互制约,由此而生万事万物,所以缘起说无自性,说...

永靖县19529826208: 佛教说“二元对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善的同时一定有恶,难道大街见人就乱杀也有善的一面? -
梁背黑豆: 楼主 安好~不论是讲善恶、或是讲非善非恶、甚至讲非善恶非不善恶等语,这是要看说法的当时,是以什麽为主题而有差别.譬如在维摩诘经有说到: "善能分别诸法相",可是后面又有说:"不观是菩提..不会是菩提..",那佛藏经也有类似的...

永靖县19529826208: 学佛为何行善 -
梁背黑豆: 你的推论是有问题的,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哪有说过行善没有意义的话.一切有为法,当它梦在,泡在,露在,电在的时候可以看作有,当它梦醒,泡灭,露干,电逝的时候可以看作无,行善止恶正是以有断无,以...

永靖县19529826208: 佛教善恶怎么理解?? -
梁背黑豆: 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 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邪恶见,在他死后,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杞、析祷、礼赞、合掌...

永靖县19529826208: 既然佛说善恶有报,又佛法无边,为何不能马上惩恶扬善而要依靠遥遥无期的因果报应来体现? -
梁背黑豆: 能量场的问题,人作恶多端,其善能量场或许因为过去的积德没有马上进行到一个质的变化,当恶能量场主宰时,事情就开始走下坡了.从善的人或许其恶能量场尚未消退,但已经有所下降了,当质变发生时,事情就变顺了. 佛法无边并没有依靠因果报应,因果仅仅是一个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改变他.佛法就如同修改工具,让你认识到这些关系,了解事物的联系而已,就如同教科书一样,当你会的时候就可以放下佛法. 所以你所问的问题没有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