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断句的疑惑,谢谢

作者&投稿:许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断句,并说出原因,原因尽量书面语~

断句很简单,意思也可以直接百度一下,我告诉你的是断句的理由、依据和技巧,这是参考答案不会告诉你的。



正言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 王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之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也


总总体上说,没有标点的文言文断句,最好是直接看懂它的意思,你看懂意思,自然会断句。

但如果不知道意思,根据对文言文句式的了解,一样可以给出正确的断句。因为文言文的写作是有严谨的语法和句式要求的。很多文言文体裁比如骈文,讲究对仗,对偶,排比,完全可以通过上一句的句式,推断下一句怎么断句。

比如这一段,正言者对应下一句遏过者,谓之 诽谤对应谓之妖言。断句后对仗工整即为正确断法。(哪怕你不知道它的意思。)

断句中找到文言文中常用的句首发语词,比如“故 盛 服 先 王 不 用 于 世”,故,是常见发语词,通常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接下来要发表议论。所以直接在故这里断句。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之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 塞

这一段同样运用文言文对偶修辞手法来断句,郁于胸对应满于耳。

还可以运用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来断句,比如最后一句“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此乃……也,这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此乃位于句首,因为在这里断句。

以上是我给你解释,如果在试卷上写理由,可以把我的话浓缩一点。

我给你总结一下文言文断句几个基本方法:1、根据对偶等修辞手法用词组短语一一对应的方法断句。2、利用文言文句首发语词断句。3、根据文言文特殊句式断句。

写了这么多,满意请采纳,谢谢。

一、 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 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 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 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而”做连词时,可表承接,如:
“觉而起,起而归。”——“而”所连接的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先后承接。意思是,睡醒了就起身,起身后就回去。

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而”一般不译出,如:
“嫂侧目而视,倾耳而听。”——“而”连接的前后两例都是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形容动词“视”和“听”,侧过眼睛看,把耳朵伸过去听。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终日而思”,“而”连接的也是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意思是整天地思索。
《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一般而言,表承接时前后是动词,表修饰时前面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则字用法第一(当说话)那么(的口气)

(位置)凡是用〔则〕字,上面一定有句话,把这个〔则〕字用在第二句的头上,就是有时用在一句的中间,却是同上一字一定可以读断句的,不能用在句尾,也不能用在同上一字不能读断句的地位,也不能同上一句离远,定要顶接着才对。

则字用法第二(当说话)就(或是)那就(或是)那么就(的口气)

则字用法第三(当说话)就要(或是)那就要(或是)那么就要(的口气)

以 ==========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为什么是“节用/远罪”?
因为“谨身节用”和“远罪丰家”之间是条件关系。谨身节用是所采取的方法、手段,而远罪丰家是如此条件下达到的目的或者说带来的结果。


关于文言文断句的疑惑,谢谢
(位置)凡是用〔则〕字,上面一定有句话,把这个〔则〕字用在第二句的头上,就是有时用在一句的中间,却是同上一字一定可以读断句的,不能用在句尾,也不能用在同上一字不能读断句的地位,也不能同上一句离远,定要顶接着才对。则字用法第二(当说话)就(或是)那就(或是)那么就(的...

请高考考生或者老师帮助:高考文言文断句,我知道哪里有停顿,但是断在什...
1. 断句的规则是在原文的标点处划线,以表示停顿。例如,句号和逗号都是停顿的标志,因此在这些地方需要断句。2. 在文言文中,“曰”字后面通常会跟随冒号或双引号,表示话语的引导。如果没有这些标点,我们则用划线来代替,以体现语气的停顿。3. 如果你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了你认为应该停顿的地方,...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有例子对照再好不过?
例〔8〕反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5、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

请高考考生或者老师帮助:高考文言文断句,我知道哪里有停顿,但是断在什...
断句就是在他原来有标点的地方都要划上一杠的,等于说是用那一杠代替了原来的标点;曰后面原来一般要跟冒号、双引号的,没有了之后就要划伤一杠来代替冒号、双引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比如说你的无难题“断句的意思是不是在我觉得是句号的地方划一杠,如果我觉得是逗号的地方要不要划一杠,我刚进高...

狼文言文朗读停顿
1. 古文 《狼》的朗读是怎么停顿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句读之不知 句读的意思
意思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句读,拼音为jù dòu,也称为句逗。出处:唐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翻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给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
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就连曾参这样贤德的人,他的母亲都对他产生了疑惑和不信任。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非议我的...

哪些文言文里则表猜测
1. 在文言文中,什么时候表(是)表判断 在文言文中的表判断: 先秦时代,专用的判断词尚未形成。除偶用“是”表判断外,一方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用“为”表示弱性判断;另一方面则大量采用副词兼表判断。这种现象,从上古到中古、近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有。大家知道,古今汉语判断句的谓语一般都可以由名词或名...

阎百诗天质奇钝文言文的停顿
1. 文言文翻译 阎百诗天质奇钝 阎百诗先生是国中的经学大师,记忆力非凡。但是他的天资是非常愚钝,他小时候读书,(一本书)背诵上许多遍才略微明白,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张口。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因为辛苦地...

文言文《师说》翻译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

绥江县15727538295: 文言文断句有哪些语法问题? -
淳宏十八:[答案] 语感的确是很重要的,读与不读,读的多少是会有明显差别的.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

绥江县15727538295: 文言文怎么断句? -
淳宏十八: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

绥江县15727538295: 文言文断句有没有方法 -
淳宏十八: 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绥江县15727538295: 请教文言文断句 -
淳宏十八: 你好,文言的断句,即所谓的“句读”问题,是古代汉语、中国史、文献学等学科中的重要方面,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才能较好地掌握这一能力.句读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以文意为判断标准,这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即使是古代的著名学者有时也会犯句读错误,况且还有很多古文本身就存在不同句读都可以解释的问题. 如果是一般性阅读的话,可以依照“之乎者也”等虚词、语气词进行简单判断句读,且古代汉语多单音节词,这一点可以用于句中意义层的区分.总的来说,还是多读多看古文培养语感、积累古汉语常识,推荐阅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古文观止》等经典古文作品选.

绥江县15727538295: 请问古文断句的标准是什么? -
淳宏十八:[答案] 古文断句肯定是有标准的,不然古人如何读书,如何传递消息,总不至于每次拿到别人写的东西都要熟读精思才能理解吧.在古人看来根本不需断句的文章今人之所以需要断句,在于古代约定俗成的阅读方式没有流传下来.古人喜欢用...

绥江县15727538295: 古文怎么断句 -
淳宏十八: 1. 一般一句完整的话有主谓宾,古文往往第一句出现一个主语,后面便把主语省略,所以有两个谓语一般就要过句了.2. 还有就是一些固定搭配,比如”.......者,........也“,”.......乎“,3. 这算是第一点的补充,就是有主语出现一般主语前面就要断句了.4. 前面说的是断句子,后面说一下断并列句,古文经常有对偶句,看到两句形式差不多的那些中间就要划条线啦.5. 一些就是并列的,这个应该很容易看.6. 还有就是“谁谁曰””谁谁道“后面一般要断,这是别人说话的开始.7. 我这几招在高中时断句基本上没有错的.我古文一般是翻译扣一分,最多断句扣半分,不然都是全得的,相信我没有错

绥江县15727538295: 文言文断句问题 -
淳宏十八: 自然是第一个断句错误.二楼说得没错,“未尝”是一个词(固定结构),意思是“不曾”.而且,“亦”一般也用在一个句子的开头(当然并不是必须放在句子开头).第二个句子中“无复”是一个词(固定结构),意思是“不再(有)”.

绥江县15727538295: 30分求文言文断句的窍门 -
淳宏十八: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

绥江县15727538295: 文言文怎样断句 -
淳宏十八: 你好,我的建议是: 1. 首先要通读一次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知道谁是主人公,主人公是怎样的人,有什么大概的事迹. 2. 有一些文言虚词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子...

绥江县15727538295: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
淳宏十八: “文言文断句”并没有万能的方法,只要能读懂,就能较为准确地断句;如果没看懂,断句就肯定出错.也就是说,“读懂”是前提. 做到“读懂”又需要以平时掌握的虚词实词、词的用法、词的活用、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文知识为基础,同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