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夫一妻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

作者&投稿:柞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夫一妻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

 在文化人类学中,一夫多妻是一种一个男人同时有多于一位妻子的婚姻习俗。这习俗是多配偶制的通常的形式。一个男人可以同时与多位女人结婚,或一个已婚男人同时与多位女人结婚。相反的形式是一位女人同时拥有多过一位丈夫,即一妻多夫。
  在生物社会学中,一夫多妻的人类学意义已被借用指一种交配系统。其中一位雄性与多过一位雌性有比较稳定关系,但那些雌性只与一位雄性有关系。真社会性昆虫里,这代表了昆虫群体中有多个皇后。
  值得留意是在人类和动物中,雄性或雌性可以与其他伴侣交配。一夫多妻是指组织起社会的一种正式和长期的关系,而不是对实际行为的详细表达

以女性的角度来看就是进步,以男性的角度看就是悲哀。男女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女人会告诉你,不要和畜生去比较。我告诉你,我们都是连畜生都不如。

还是两派。一派认为婚姻制度是纯粹的社会因素,这个我不甚懂,不论。呼唤社会学专业。
另一派承认生物学有一定影响的就好玩一些(个人意见)。
雌性雄性存在一个先天不对称:雌性投资大(卵子),雄性投资小(精子)。(要问为什么不对称就复杂了,牵涉到进化博弈论和很多数学……暂且不表。)所以假如总投资量相当的话,雄性可以有很多后代,而雌性很少.
这样说来,雄性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一两个雄性足够给百千个雌性受精了,像良种牲畜培养场那样,岂不甚好?可惜啊,总的来说进化的单位是个体而不是群体.也许雌多雄少对于养殖场主是好的,但是对于自然状况下则未必:既然每个后代都有一对父母,那么雄少雌多意味着什么?平均(注意是平均)每个雄性能比雌性拥有更多的后代.对于以后代数为最重要判断依据的自然选择来说,那肯定是导致"不重生女重生男"啦.所以最后雌雄比例一定会拉平到接近1:1.以上论证是由伟大的Fisher在1930年完成的。
(没错,我们知道人类性别比例1:1是XY染色体决定的,但是这是"近因".要追根究底问为什么染色体会产生1:1的比例,终极原因还是进化.)
虽然比例扯平了,问题仍然存在:仅从生殖来看,不需要那么多雄性.过剩的雄性很容易打起来,所以自然界里常常是雄性在一起打架,雌性在旁边看着,最后挑打赢的一起走~因此自然界常见的情况是一夫多妻。
(以下人类部分争议甚多,仅作参考。)
但是到了人类又有不同。一方面,人类是极其依赖于后天的动物,把人类小孩养大付出的劳动比任何一个物种都多,这时父亲参与抚养能够极大地提升后代的生存几率,这样就缩短了雌雄之间的投资代价,也缩小了雌雄“理想”比例的差距。
另一方面,人类又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雄性老打架的话极大损害社会稳定性……
所以人类总体而言采用了一夫一妻制。
哪些人在哪些时候敢于违反一夫一妻制呢?1 雌雄比例失调时,比如战争期间。(据Stamos说,伊斯兰教之所以允许一夫多妻,是因为它主张军事扩张和为宗教献身,导致男性人口减少。引用而已,无意冒犯伊斯兰教的同学!)2 拥有极大的物质资源,可以同时抚养大量后代(比如大款)。3 拥有社会权力,可以让不爽的人不敢说话(比如大官)。但是2和3无论如何只能是少数人,不然性别比例失调要出大乱子了。
=====================================================================
GR按:以为这样的“二言三语”仍应该保持传统,独立出来,故擅自处理,从四季读书中搬家。又童毅华主持的这期内容,或大有值得思考、讨论、研究地方,大家不妨认真一读、尝试发言。

本期论坛将进行一次有趣的用生物学的思想解决社会学问题的尝试,我主要是从郑也夫的书《阅读生物学札记》中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此书浅显易懂不涉及深奥的生物学理论,当然也不可能将所有问题都解决得十全十美,所以这里还有待大家的火眼金睛看出解决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漏洞,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论坛的目的了。
May you have fun!

1、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主要选择了一夫一妻制?
两性繁殖的动物存在三种婚配制度:一夫一妻制、多偶制和群婚制。生物学家调查了68种(包括人类)灵长目动物,试图寻找动物选择婚配制度的原因,但只发现了一些不太严格的规律。
首先是二态性,即两性的差别,包括样子、个头、毛色等。二态性大的如黑猩猩,选择群婚制;二态性小的,如长臂猿,选择一夫一妻制。人类的二态性处于中间状态。
另一个指标是睾丸和体重的比例。睾丸占体重比例大的(如黑猩猩达到0.27%)采取了群婚制,或许这是同性竞争所需要的;而一夫一妻制很有规律,竞争少,不面对其他雄性竞争,对性能力没有格外要求,睾丸占体重比例就小。人类在灵长目动物中也是居中,比例为0.08%。
从这两个指标看,身体特征与婚配制度还是有一些相关性的,但不知道能支配多大的比率,还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以证明。
然后一个问题是,很多灵长目动物有发情期,并且排卵期有明显征兆,比如猴子有发情期,相应地在排卵期雌猴的臀部就变红了。而对于人类,没有发情期,排卵期身体上也没有任何明显征兆。这些特征和婚配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一种解释理论是“居家男人理论”,无发情期及排卵期征兆的动物,由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交配,所以雄性若要保证其配偶所生后代的是自己的后代, 它就必须时时看守,也就是说排卵期无征兆促进了雄性与雌性厮守在一起。
另一种理论是“杀戮理论”或“多父理论”。在大猩猩中,随着身体衰老,老的雄性统治者被推翻,新上任的雄性往往残忍的将老首领的幼仔全部杀掉。而无排卵征兆的出现,使这个群体内杀戮减少了,因为雄性统治者无法确认幼仔是谁的,群体内比较混乱,子代的归属不清楚,就不会轻易杀掉子代,因为可能会杀死自己的子代。用进化论的观点来准确地解释是:排卵期无征兆的雌性的后代较少被杀戮,而这种排卵期无征兆的特征将被它的后代继承,他们较多的后代将渐渐使得排卵期无征兆的特征将被它的后代继承,它们较多的后代将渐渐使得排卵期无征兆的特征成为种群内的支配性特征。
“杀戮理论”解释了隐蔽的排卵期是怎样从群婚制的物种中进化而来的,而“居家男人理论”则解释了出现了隐蔽的排卵期后,具备这种特征的物种中的一部分向一夫一妻制转变。
前面是从灵长目大类来讨论人类逐渐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下面则结合人类自身的特点进行讨论。
第一个原因是人类养育后代的“高父爱投资”。人类具有别的动物没有的相对漫长的成长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极大地依赖于后天教育,所以雄性的“高父爱投资”是有高回报的,特别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乃至更早时期,在当时残酷的外部环境下,如果父亲不管,由母亲单独照顾孩子,风险很大,后代很容易死亡。
只此一个因素解释这一制度的建立仍嫌不足,毕竟从生理特征上看,人类不是典型的选择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另外从现实的制度选择看,不是全部的人类统统实行一夫一妻制,少部分是多偶制。从生理而非道德意义上看,一夫一妻制导致了“好男”、“坏女”吃亏,“好女”、“坏男”占便宜。举例来说,有些雌鸟宁愿给最有力量的雄鸟做“二房”,也不愿意着拙劣的雄鸟,因为这些雄鸟没有领地,找食的能力差。“坏”的雌性在一夫多妻制下占了便宜,因为它们“搭了便车”,找到了“好”的雄性,在一夫一妻制下,就不行了,肯定找不到“好”的雄性。“好女”在一夫一妻制下占了便宜,因为这一制度下,它们独享了男方优厚的资源,在多偶制、群婚制下,它们只能与其他雌性共享一个“好男”。
所以,一夫一妻制是男性之间的妥协,是“强男”向“弱男”的让步。为什么要妥协?这里就是第二个原因:人类摸到了武器。妥协是为了减少社会生活的暴力。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性”的欲望是最基本的欲望之一。如果若干男性没有生育后代的机会,就很容易发生暴力事件。当人类开始使用武器时,身体上的弱者也可以轻易的将强者杀死,弱者同样能使强者畏惧。这样男性之间造成了一种妥协。这不再是自然选择了,人类理性的思考使强者也认识到不能垄断性资源。于是人类的社会远离了大猩猩的社会。
一夫一妻制的功能强大,因为它的建立消除了人类合作的基本障碍。虽然说仍然有不平等,但基本欲望满足了,就勉强可以合作了。否则人类无法形成一个共同体。
Post:这里主要从生物学角度思考,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社会因素的作用,比如爱情,比如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
2、个体与个性
个体是一种生命现象,而不是物理现象。个体具有个性,个性是生命现象里的属性。但并不是每个生命都可以叫做个体,单细胞的生命采用分裂繁殖时,两个后代的性状完全一样,谈不上个性。换句话说,这种个体有什么意义呢?成员间毫无差异,每一个成员都没有什么个性,于是“个体”的概念在这里就失去了意义。
个体应该是这样的,一些生命通过两性来繁殖后代,繁殖中造就了一种属性,即物种成员之间肯定具有该物种的一些共性,共享一些性状,但同时每一个个体之间有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相互能够识别。比如母亲能够区分出孪生的孩子,和双胞胎较亲近的人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可以说,“个体”是与“性”结合在一起的,没有性就没有个体。而带有个体属性的生物,在它结束生命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和它完全一样的生命了。
Post:什么是个性呢?从生物学的角度,每个人的基因都和别人不相同,每个人便具有了自己的个性。

3、性选择与人类炫耀
从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似乎可以逻辑地推论,动物的器官和特征必有其功能,雄孔雀的美丽尾巴给进化论者提供了难题,它岂止无用,拥有它甚至是一种负作用:消耗巨大能量,成为行动的累赘,这样的物种在激烈的竞争中怎么能存活下来呢?
达尔文的解释是性选择,认为雌孔雀用自己的审美观对雄性进行了选择。后来人费希尔雄辩的证明了达尔文的理论。他认为,某个族群中只要存有一个主要的偏好,不论是什么样的偏好,无论它是多么不合理、多么荒谬,都会持续下去,因为下一代的女儿们将会继承母亲的偏好,儿子们将继承父亲的迷人特征。喜欢短尾巴雄孔雀的少数派雌孔雀,因为她们选择的雄孔雀是短尾巴的,其儿子最大可能的命运是短尾巴,不受多数雌孔雀的青睐,择偶困难,后代少;其雌性后代的数量,同样也会因为背离时尚,择偶困难(因为短尾巴的雄孔雀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少。这样,雌性品味和雄性装饰手牵手,一道进化,彼此强化。
而在看待雄性装饰和雌性性选择偏好的代价上,费希尔说:“雄性竞相争夺雌性,雌性竞相争夺雄性,究竟可能为物种带来什么样的而利益?自然选择只能把这些本能解释成,它们对生物个体有利,至于总计起来,他们对物种有利或有弊,则只能留下一个完全开放无解的问题。”
作者由此产生的一些有意思想法:
我每每震惊于当代人类社会中荒诞却甚嚣尘上的炫耀与铺张,孔雀的尾巴使我惊叹无独有偶,并意识到根植于生物世界中的这一奥秘的广度与深度。
经济学中流行“理性选择”。我们总认为经历了残酷的自然选择后存活下来的物种的主要行为是极其接近经济学家所说的“理性”,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符合物种利益的、经济有效的。然而,达尔文和费希尔论证了,“非理性”的审美和偏好可以作为一种生存策略存活、传递,乃至扩张。这意味着,传统的学术观念小看了非理性在生物乃至人类社会中的位置,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可以进入行为学的殿堂了。
Post:书中关于论证雄孔雀尾巴的用处的理论非常多,可谓百家争鸣,最后赞同性选择理论也是有实验证据的,限篇幅有限,我就不列举在这里了。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与朋友们共享:生物学的解释都是不太留情面的,它是这个世界上多种解释中的一种,而且是比较有分量的,是过去比较稀缺的一种声音。
4、生物的利他行为与人类道德的建立
生物界同种生物间有三种利他行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道德型利他。
亲族的利他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呢?同胞兄弟姊妹之间,像父母同儿女一样,享有一半共同的基因,虽然后者是必然,前者是平均概率。也就是从概率上说,一个人的侄子带有该人基因的25%。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两个侄子,等同于他的一个儿子。如果他的利他行为减少了自己生存和繁衍的机会,却大大增加了其兄弟姊妹的生殖繁衍,那么这种利他行为仍然可以导致基因的增加,并因为这种基因的传递而是的这些亲族内的利他行为得以持续。
当然,这里是这样定义的“利他”:只要是损失自身去帮助自身以外的人,都属利他,尽管这种利他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在《自私的基因》中,道金斯提出,基因永远是自私的,其目的就是繁衍自身,个体只是基因的奴仆。但是基因实验繁衍自身的途径毕竟不同:或是以彻底的利己方式,或是以亲族中利他的方式。蚂蚁、蜜蜂等营社群生活的生物是最富利他精神的,因为它与自己伙伴共享的基因高于多数物种亲代或兄弟姊妹共享的二分之一的基因,姊妹间共享四分之三的基因。这是因为它们用单倍体——二倍体机制决定性别,单倍体是雄性,二倍体是雌性,因此产生后代时,所有雌性基因中来自父本的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而来自于母本的部分平均起来有一半是相同。
互惠利他是在一群动物中或两种动物长期交往过程中建立的。例如,很多动物间互相舔毛,以清洁皮肤,避免疾病。当然这种利他行为具有局限性,依赖于特定的条件,比如长寿,小且稳定的团体,没有等级制度等。
这两种利他行为中,前者是不要回报的,是“硬核”型,后者是要回报的,属于“软核”型。亲缘利他似乎更真诚本色,而互惠利他显然更算计。极端的亲缘利他在蚂蚁和蜜蜂的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他们共享高比例的基因决定了在那里亲缘选择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当一只蜜蜂一不小心窜进了另一个蜂巢,就会立即被谋杀。
在人类社会中,纯粹的硬核型利他是与文明为敌的。如果人类有很大成分是受先天制定的学习规则以及预先导向的情绪发展所引导的,而这些学习规则与情绪发展的宗旨又在于为亲属及部落谋福祉,那么最后,世界性的和平便只能完成极有限的部分。国际性的合作很容易碰到这个限制的上限而被战争或经济纠纷之类的纷乱所破坏,使得依据纯粹理性而做的向上冲涌的努力全被抵消。从整个生物界来看,鲨鱼处于极端立即的一端,水母、蜜蜂和蚂蚁处在利他的一端,人类处在两极间靠近个体的一端,所以一方面人类不会被基因牢固地系结在血缘关系上,展开亲族间不可调和的血战,另一方面,作为合作性的动物,因人类不具备蜜蜂和蚂蚁那样顽固不化的合作基础,就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其他类型的利他做其合作的基础,互惠利他正是这样的东西。
然而互惠利他是有条件的,在由陌生人组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中,互惠很难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利用了文化的力量实现了普遍性的利他。一切民族的早期文化中几乎无例外的带有禁忌和律令,其目的和功能在于打击极端利己,建立规范,使一个非血缘群体不沿着生物学的轨道回归自私。这里规范的内容便是习俗和道德。道德和习俗一样在不同的民族中有很多差异,但各种道德的共性是宣扬为群体利益,为帮助群体内的伙伴,至少要在相当程度上克制自己欲望的任意伸张。文化正是靠着奖惩,靠着建立规范来造就群体选择的利他。
所以,并非一切的利他行为都可列入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为扩大人类有限的理性和有限的同情心,进一步说是要严格限制人类自然气质中固有的破会倾向,道德行为的每一次实践不是强制和必然,而是以个体的自由意志为前提的。亲缘利他是一种本能,互惠利他的动机是利己的,它的表现是机会的,不建立在任何一点同情心之上,它的理性又是有限而狭隘的。只有文化和规范所早就的利他属于道德的范畴。它部位本能所驱使,而是个人的选择;不是处于个人当下的利益,而是基于道义——群体利益的理性结晶——和同情心的抉择。
道德的使命在于造就一种广泛的利他,然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自私是天生的,文化却无法遗传,于是文化便开始了它艰难的改造本性的挑战。它必须如此,不然我们就必须放弃组织和社会,龟缩到血缘和密切互动的小群体中。文化在压抑个体的某些欲望的同时,保护着他们的长远利益,或群体中的多数人的利益,或兼而有之。
道德的建立之所以能够成功,还在于它得到人类的两种内在特征的帮助。
第一种帮助来自人类的智力和它独特的发育过程。道德以理性和同情心为基础,其他哺乳动物唯独缺乏人类的智力和理性,才无力发展出道德。道德是建立在对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利益关系,对个体融于群体之中的长远利益的领悟之上的。这种领悟必然以相当水准的智力为基础。但认识不等于实践,每个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欲望和利益,自私的基因分别为每个个体设定了行为程序,虽然智力可以使一个个体认识到超越既定程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合作,但他必定疑惑和恐惧他的伙伴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他不一致。天赐良机,人类漫长而特异的幼年发育过程,使得文化得以改装每个人的行为程序,这个过程是通过第二种帮助来实现的。这就是模仿。模仿在一切文化传递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幼年期学习文化的过程尤其如此。
文化企图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基因,就必须具有类似于基因的“复制”功能,而且文化的复制功能不仅“垂直”(上下代传递)而且“水平”(同代间传递)。这种复制能力,一般而言指后天学习,具体和准确地说就是模仿。漫长的成长期和模仿相结合,给了道德和教化用武之地,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基因为每个个体所设定的行为程序的重组。重组不可能抹去了基因的痕迹,但它毕竟给了社会和文明更牢靠一点的基础。一个成年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的活动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

5、最后,来说说道德的支点,这里和生物学没什么关系,但作者的说法很有启发性,故发在一起以供讨论。
道德的支点曾经是上帝,各种宗教曾经为社会提供了道德支点。现代人的思想方法把宗教排除在外,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尼采没有可惜上帝死了,而是可惜人类没有道德支点了。当有一个至高无上不能怀疑的东西在作支点的时候,道德是稳定的。同时,人类社会在漫长的时间中,变迁很小很小。由于变化小,比较稳定,古人提供的道德一直延续。而现在社会不断经历巨变,这样道德支点就很难寻找了。道德支点需要的是非常坚硬的东西。但是以往坚硬的东西都没了,现在需要当代人给当代人去造一个道德。这简直是开玩笑!我们陷入的就是这样一种困境。
=====================================================================
坚决拥护一夫一妻制。
人是动物,人又是人。所以,人的事拿动物来解说,终归有道理,但总觉得差那么一点,更要命的是缺乏美感。
说到美感,倒是想到很早以前读到的马恩关于一夫一妻制起源的一些煞风景的话:
(一夫一妻制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的,其明显目的就是生育出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而确定出生自一定父亲的子女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身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
“一夫一妻制的产生,绝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而是为了生育出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以实现子女承袭父亲的财产。”
“一夫一妻制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一个家庭形式。”
按照这个逻辑,所谓的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妻子的约束,应当称为“一妻(只)一夫制”更准确一些。MSL世界至今仍然实行的一夫最多四妻制,我国旧社会通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都是明证。

同学,你是不是云大的,且恰好选了虞泓的动物的文化的素选课?我也想问这个问题耶。。。

一夫一妻的生物学意义是家庭幸福原则,我在书上见过,其他不知道了.

生物学意义就是满足男人生理需要
社会学意义就是满足男人心理需要

你是云大的吧?我也选了这门课。。。。什么都搜不到。。。郁闷~~


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夫...
在社会学意义上,一夫多妻制体现了权力、资源和后代的竞争。在这种制度下,男性通常通过控制资源和地位来吸引多个伴侣,而女性则可能通过选择有资源的男性来提高自己和后代的生存机会。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学意义还包括对家庭结构、继承权、社会阶层和性别角色的影响。二、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 一...

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夫...
2. 在人类社会中,一夫一妻制得以形成,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后天依赖性,即父亲参与抚养可以提高后代的生存几率;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社会性,过多的雄性争斗会损害社会稳定性。违反一夫一妻制的情况通常发生在雌雄比例失调、拥有巨大物质资源或社会权力的人身上。3. 从生物学角度看,一夫一妻制在人类社会...

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夫...
在文化人类学中,一夫多妻是一种一个男人同时有多于一位妻子的婚姻习俗。这习俗是多配偶制的通常的形式。一个男人可以同时与多位女人结婚,或一个已婚男人同时与多位女人结婚。相反的形式是一位女人同时拥有多过一位丈夫,即一妻多夫。在生物社会学中,一夫多妻的人类学意义已被借用指一种交配系统。...

你为什么反对一妻多夫制度?
1. 生物学角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一妻多夫制度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的减少。在自然界中,生物通常会通过与多个异性交配来增加基因多样性,从而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然而,在一妻多夫制度下,一个女性的后代都来自同一个母亲,这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的减少,从而降低后代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一夫多妻制基本认识
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中,一夫多妻是指一种独特的婚姻制度,其中一位男性同时与多位女性建立婚姻关系,这构成了多配偶制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制度允许男性同时拥有多个妻子,或者在已婚状态下与多位女性维持联姻。相反的情况是一妻多夫,即一位女性拥有多个丈夫,但在人类社会中,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从生物...

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夫...
一夫一妻制的功能强大,因为它的建立消除了人类合作的基本障碍。虽然说仍然有不平等,但基本欲望满足了,就勉强可以合作了。否则人类无法形成一个共同体。 Post:这里主要从生物学角度思考,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社会因素的作用,比如爱情,比如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 2、个体与个性 个体是一种生命现象,而不是...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一夫多妻制度
一夫多妻制是古代私有制的产物,古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开始拥有更多的财产并成为政治上的权力者,他们希望占有更多的妻子以生育更多的子女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不再杀俘,开始把男战俘当作奴隶,把女战俘当作妻妾,而且占有奴隶和妻妾的多少日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财产扩...

研究称一夫一妻会导致物种灭绝,一夫多妻才是生命延续的基础?
所以说一夫多妻同样是可能引发生物的灭绝,地球的生态环境才是最为关键的,而不是我们从本身的角度来改变自然规则的正常“一夫一妻”,在动物界之中,各种生物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法则,它们具有自己的生存与选择权。当然人不一样,人是在一定规定下实行的“一夫一妻制”,我们也不能过打破这个规则。所...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哪一个更科学???_百度...
一夫多妻 因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只有强大的才能多妻 所以这样更能让良好的基因流传 也因此一夫多妻可以加快生物体的进化

中国男人在卢旺达可以一夫多妻吗?
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母系社会,那时可能普遍实行一妻多夫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结构和性别角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男性在体力、生产力等方面的优势可能导致了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逐渐形成了一夫多妻的制度。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一夫多妻制可能与增加后代数量的需求有关。女性一生中的排卵周期有限,而...

敦化市18567351259: 一夫多妻的好处?? -
黄致奈韦: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一夫多妻可以充分释放男人的天性,使男人更有魅力,让男人如同野马群里的野马王一样威风凛凛,人见人爱,马见马爱. 第二,从社会角度考虑,一夫多妻可经减少犯罪,减轻社会负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男人有了多个老婆就不会去调戏别的女人,不会去包二奶,不会去找野鸡,不会......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家庭稳定,有利于治安的稳定...... 第三,将使男人更有责任感.这个我倒是同意的,你想啊,一个男人要养多个老婆,只好玩了命的干活儿了,要不,老婆就和别人跑了. 第四,将使亲情更加的浓厚.这么一大堆女人整天不演个十几出戏啊,再加上十几二十几个孩子,更是如同马蜂窝一样热闹,绝不会寂寞了. 第五,.....

敦化市18567351259: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黄致奈韦: 一夫多妻制是一个男子同时与几个女子保持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在世界各民族中较为普遍.中国一夫多妻制始于黄帝尧舜,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一夫多妻制主要在帝王、诸侯、 御大夫中实行,在有些民族中也成习俗,实行多...

敦化市18567351259: 为什么要有一夫多妻制 -
黄致奈韦: 因为一夫多妻制存在到现在有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 慰藉弱者 战乱的时候,男子大量死亡,留下许多寡妇.大多数女人都希望有个丈夫,得到安全的保障. 传宗接代 有些情况是妻子全无生养,而做丈夫的却很想有孩子.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没有生养,做丈夫的是毫无办法的,他只好忍受没有孩子的命运,不然他便唯有跟太太离婚以便另娶他人.但如一夫多妻制情况下,再娶一个,离婚的事便可避免发生. 维系家庭 还有些情况是婚姻破裂,丈夫移情别恋.根据法律,如果丈夫不离婚,他是不能再婚的.但是妻子可能为了维系家庭不想离婚,这种情况下一夫多妻制或许是解决事情的好办法.

敦化市18567351259: 一妻多夫制是怎么回事儿? -
黄致奈韦: .一夫一妻制. (一).概念说明: 一夫一妻制Monogamy一词源于希腊文,包括momo单一、与gamy婚姻两部分. 因此monogamy的真意是指在婚姻当中,一夫一妻的结合.Monogamy可从两方面看,自丈夫方面说:就是所谓的一夫一妻制...

敦化市18567351259: 一妻多夫制?怎么回事?到底能不能接受呢 -
黄致奈韦: 1,从人口出生率看,一夫多妻制明显比一夫一妻制出生率低很多,因为妇女是生育职能的直接担当者,几个妇女与一个男子结成多妻制的婚姻,生育量必然减少;同时,一夫多妻和许多男子不能结婚同时并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的发...

敦化市18567351259: 一夫多妻制的好处 多 -
黄致奈韦: 首先问一个问题,假若一个社会允许一夫多妻制存在,那么,是会对女性好处大,还是对男性好处大? 经济学家贝克尔的答案是,对女性的好处更大.你也许不同意他的说法,但看了他的分析后,估计你至少会同意他的说法是很有趣的.我建议...

敦化市18567351259: 一夫多妻就说明一个人的花心吗 -
黄致奈韦: 一夫多妻按照生物学意义上去理解是合理的,这是雄性基因里自带的,因为雄性要拥有自己的后代必须要广撒网,而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拥有自制力,要接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否则跟禽兽有何区别,这种行为用“花心”去形容都是侮辱了这个词!

敦化市18567351259: 为什么大多数国家规定一夫一妻制 -
黄致奈韦: 相对于女权社会的 一妻多夫和男权社会的一夫多妻,体现男女平等的要求.顺应文明社会潮流的国家,都在法律上确定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敦化市18567351259: 一夫多妻制的好处 多 -
黄致奈韦: 从孩子的角度讲,孩子是不肯能可以享受相濡以沫的其他女人的母性宠爱.因为由于母亲的本能,她会偏袒自己的子女,而排斥丈夫的其他孩子. 女人逛街必须是真心的伙伴,两个情敌一起逛街,就会成为别扭之旅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