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晚年是不是要过饭?

作者&投稿:蔚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风流才子唐伯虎晚年是否落魄了?多少岁死的?~

唐伯虎在外游荡了一年多,银子花光了,虽感“近乡情更怯”,最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归故里。回家后,妻子(续弦)已弃他而去,唐伯虎又气又累,大病一场,性情也大变,破罐破摔,放浪形骸,狎妓聚饮,纵酒浇愁,一副“看透事态炎凉”的态势。史载,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钱讨来了,就上酒楼喝酒。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已经36岁的唐寅续娶患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为妻,随后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卖文卖画之余,唐伯虎逐渐从人生低谷走出,他不再消沉,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唐伯虎对科举、权势、荣名等封建社会所尊奉的价值体系开始采取蔑视和对抗的态度,并有意识地强化了自己“狂诞”的形象。他写诗嘲笑利禄之徒“傀儡一棚真是假,髑髅满眼笑他迷”,自称“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凡此种种,很显著地表现出一个脱略缙绅阶层行为范式的市井文人形象。后世产生了许多关于唐寅的虚构的传说,也正表明了他的性格存在与市民情趣相契的特征。 {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唐伯虎身后很萧条,他死后归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还是靠了好友祝枝山的相助。唐伯虎为世人留下了大批书画诗文,}与唐伯虎有关的地名,在今天苏州地图上还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等。

人的一生不过匆匆数十载而已,所以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宝贵的。可是时间如东流的水,一旦逝去,也难以追回。当一个人的老去成为必然后,就必须坦然面对。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中的不同岁数阶段,都有不同的个人言行举止规范。


在我国,对待不同高龄的人,我们有着不同的做法。这些做法被我们的老祖宗写成了俗谚,以此让我们学习。其中,“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就是一句关于对待不同高龄人的言行举止的规范。
对于六十、七十、八十这三个高龄,我们为什么要分别不交言、不留宿、不留饭呢?当中道理下面就来好好解释一番。


一、六十为何不交言?
人活到了六十岁,人生已经走过了一半。一个六十岁的人基本上早已成家立业,儿孙绕膝。对于这么一位步入晚年的人来说,他对于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早已见识过。
像这么阅历丰富的人,他们的人生经验,那是一笔财富。和他们交流,就可以学习到他们的人生经验,可为什么还是不能和他们交流呢?


其实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体悟,不是都那么适合与别人交流,因为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固定下来了。如果他们的观念是错的,导致他们有一些错误的行为,那么你是否得去阻止他们呢?如果你和他们有关联,那么你有劝阻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可是他们不听你的呀,一旦着急了,话语上顶撞了,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受得了吗?
六十岁的人,身体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一旦和别人争吵,一激动,身体出事了,那就麻烦了。不但老人得住院吃药,和他争吵的人也得负责任,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所以说六十不交言,以免祸从口出。


二、七十干嘛不留宿?
人活到了七十岁,在古代是十分少有的事。虽然现在的医疗科技发达,活到七十岁并非难事,但是一个七十岁的人,我们是会倍加珍惜和重视的。
不过七十岁的人,真的不适合让他们留宿在家里了。对于我国而言,人口平均寿命就是七十来岁,也就是说,七十多岁的人,他们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身体上走到了尽头的人,他们一旦身体有什么不适,就很可能会因此去世。你留宿一个七十来岁的人,如果他们在家里头吃饭,吃了不该吃的东西,那么他们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你的家里老人是不熟悉的,一旦走错了房间,没有注意要凸出的角落,磕碰到了,或者是摔倒了,那么也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留宿在你家里头的七十来岁的老人,他们在你家里出了事,那么你将不可避免地承担责任。一个濒危老人的医疗费用,可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承担的。此外,还有老人家属的指责,社会舆论的谴责,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因此,老祖宗们才会说:七十不留宿。


三、八十怎么不留饭?
为什么不给八十岁的老人留饭呢?这么大岁数了,连饭都没得吃,岂不是太可怜了吗?不给老人饭吃的,岂不是太凉薄了吗?其实不是这么理解的,不留饭的意思是不留老人下来吃饭,或者说不让他们去外面吃饭。
对于八十岁的老人来说,他们的身体各机能已经开始衰弱,有些甚至是生活难以自理。许多八十岁的人,他们难以行走,或者是难以进行一段时间的行走。好的能拄着拐杖走路,差的只能坐着、躺着。


像这样的老人,他们不良于行,不适合去外面吃饭,更别说留下来吃饭。此外,他们的胃口也不好,许多东西都不能吃了,一旦去外面吃,可能会忘了自己什么才能吃,而请他们留下吃饭的人,也不清楚老人什么不能吃。如此一来,将危害到老人的饮食健康,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下麻烦。
以上就是我国民间俗谚“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的含义,也许它还可以延伸出其他一些解释,但是大体上就是如此。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高龄人口多了,自然会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和老人接触。可是在接触中,我们要知道一些避忌,像“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句俗谚,就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如果我们遵从这句俗谚的教诲,那么肯定会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说起唐伯虎,人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描绘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家有九美”等等。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一生坎坷,并非《三笑》中塑造的那种喜剧角色。

  出身寒门考中解元

  唐伯虎(1470年~1523年),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于苏州,其父唐广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当地的小家碧玉。因他出生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又称唐伯虎。
  据苏州有关文史专家介绍,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古籍,闲暇时也学画山水花鸟。当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常去唐家的酒肆喝酒,见唐伯虎禀赋和才学过人,决定让他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伯虎16岁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因才华出众,唐伯虎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被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称“江南四才子”。
  唐伯虎19岁时娶当地女子徐氏为妻,两人感情甚洽。唐伯虎25岁那年家中遭遇不幸,父、母、妻、妹在一年之内相继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悲痛之余,唐伯虎更加努力读书治学。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29岁时参加应天府(现南京)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一时声名鹊起,名震江南,“冒东南文士之上”,春风得意。

  进京会试遭牢狱灾

  考中解元后的第二年,30岁的唐伯虎踌躇满志地进京参加会试,路遇同去赶考的江阴巨富家的公子徐经,两人相谈甚恰,遂结成莫逆之交。这位徐经就是后来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世路难行钱作马”,这富家公子徐经到京城后,以钱财贿赂会试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了试题。徐经文才不行,开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毕竟纸里包不住火,此事不久就被人告发,两人都锒铛入狱。唐伯虎在大狱中吃了不少苦头,在他给好友文徵明的信中详述了当时的悲惨境状:“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
  经过一年多的审讯,案情不明不白,最终虽未判定唐伯虎是考场舞弊案的主犯,但干系是摆脱不掉的。唐伯虎虽被释放出狱,但经过这番折腾已是声名扫地,科举仕途无望。朝廷革除了他的士籍,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为小吏。
  因才得名,又因名罹祸,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唐伯虎心灰意冷。耻于去浙江当小吏,又感到没有脸面回家,31岁的唐伯虎开始游山玩水排遣苦闷,足迹遍布浙、皖、湘、鄂、闽、赣等省。

  归故里感受世态炎凉

  唐伯虎在外游荡了一年多,银子花光了,虽感“近乡情更怯”,最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归故里。回家后,妻子(续弦)已弃他而去,唐伯虎又气又累,大病一场,性情也大变,破罐破摔,放浪形骸,狎妓聚饮,纵酒浇愁。史载,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讨来钱,就去酒楼喝酒。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已经36岁的唐寅续娶患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为妻,随后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卖文卖画之余,唐伯虎逐渐从人生低谷走出,他不再消沉,决定开始新的生活。此时,唐伯虎对科举、权势、荣名等封建社会所尊奉的价值体系开始采取蔑视和对抗的态度,并有意识地强化了自己“狂诞”的形象。他写诗嘲笑利禄之徒“傀儡一棚真是假,髑髅满眼笑他迷”,自称“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凡此种种,都明显地表现出一个脱离缙绅阶层的市井文人形象。后世产生的许多关于唐寅的传说,也正表明了他性格存在与市民情趣相契的方面。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时年54岁。
  唐伯虎为世人留下了大批书画诗文,与唐伯虎有关的地名,现在在苏州还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等。

  “风流绯闻”多为杜撰

  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加上他才气横溢,完全称得上“江南第一才子”。若说“风流”,也只是说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像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般“风流艳名”。
  苏州的一位文史专家认为,有关唐伯虎的传说轶事,以冯梦龙的传奇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篇幅最长,此外还见诸明朝一些不出名的文人笔记,如《蕉窗杂录》、《皇明世说新语》、《风流逸响》等,其中的多数相关情节都为文学杜撰。至于唐伯虎“妻妾成群”的传说,很可能因其续娶的夫人名叫沈九娘,加之唐伯虎的仕女画登峰造极,以及唐伯虎平日的放浪不羁的举止,后世文人望文遐想,把“九娘”附会成“九个美娇娘”,还杜撰出了一个《九美图》。这样,唐伯虎在小说中就有了九个妻子,并且在传来编去中演义出了“三笑点秋香”的故事。

在苏州古城西郊横塘,有一座专为纪念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唐寅的园子——唐寅园。占地十数亩的园内,来这里拜谒昔日这位江南才子,也是一种文化追寻。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出身在小商世家的唐寅,自幼聪敏,熟读四书五经,16岁时,就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屡占鳌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唐寅园共有三进古建院落,第一进为“桃花仙馆”,唐寅一生酷爱桃花,自号“桃花庵主”,作有《落花诗册》,其中的《桃花庵歌》最享名声;第二进是“梦墨堂”,沿用他生前卜居的桃花庵中的“梦墨亭”之名。相传唐寅年轻时曾梦见九鲤神赠墨一担,从此茅塞顿开,画入逸品。堂内摹刻唐寅手书落花诗10首,两壁悬挂现代书画家的诗画,陈列有研究唐寅作品的论著和他的生平事迹及民间传说;第三进为“六如堂”,因唐寅晚年研习佛学,自号六如居士,堂中置有执笔凝神、仰首微侧、若有所思的唐寅半身坐像,旁边写道:“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以上;继宋玉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塘美景,替湖山花月增妍。”“六如堂”之后便是墓冢。圆状的墓墩高约3米,花岗沿围砌,扶疏竹影,甚是肃穆恬静。

唐伯虎才如江海,命却纸薄,他的一生道路坎坷多舛,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并非他死后被人传说的那样风流倜傥。据《明史·唐寅传》记载,唐伯虎29岁乡试中解元后,次年赴京会试,因科场试题泄漏,他无辜受牵连入狱,成了朝廷党争的牺牲品。后又因入僚于南昌宁王朱宸濠,发现宁王有图谋作乱之意,就伪装癫狂,被遣还故里。经历了两次致命打击后,他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一边沉潜到诗画之中,一边以酒醉日消愁。穷困潦倒的他,“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只得过着以作画卖文的穷苦生活。唐寅苦难的命运,使中国的历史上少了一个小官吏,却多了一个传世的大画家。他的书画生涯,曾为他的苦难人生撑起了一方亮丽的天空。

据有关史学专家研究,唐伯虎从未自称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民间传说的“点秋香”艳事,也是纯属后人在文学创作时的想象。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说,“三笑姻缘”是好事者借重唐的盛名,把别人的事,转移在他的名下,是一起张冠李戴的错案。据考证,秋香确有其人,是当时南京一名颇具名气的青楼妓女,至少比唐寅大十几岁,根本不可能与他发生一场风流瓜葛。所谓的唐伯虎有9个妻妾,可能是从“沈九娘”这个名字上演化出来的,凭当时唐伯虎的贫寒景况,他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妻妾成群?



是,他为明做人之理,尝别人的苦.






唐伯虎晚年是不是要过饭?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时年54岁。唐伯虎为世人留下了大批书画诗文,与唐伯虎有关的地名,现在在苏州还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等。“风流绯闻”多为杜撰 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怎么样的?
晚年很悲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唐伯虎(1470年~1523年),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于苏州,其父唐广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当地的小家碧玉。因他出生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

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

唐伯虎生平简介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

最能体现唐寅晚年贫穷的诗
不要看写得很平静,用桃花换买酒的钱,喝醉了就在桃花丛中睡,酒醒了就坐于花前,赏心悦目,悠闲自在;但后面写的应该是一些感怀吧,“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虽然说是只愿天天以酒买醉,相伴着花开花落,只一心想着过这种日子,虽然平凡但不失惬意,...

都羡慕唐伯虎点秋香,但为何唐伯虎晚年生活特别凄惨?
伯虎的太过骄傲了,得罪过不少人,后来官场失意,被他人所害,在加上自己的虚荣心,最后输得彻底。我们都知道,唐伯虎年少成名,和祝枝山等人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有才气的他想当官证明自己,就像当时的所有读书人一样,一心想步入官场,这样才能光宗耀祖。进京赶考途中遇见了徐公子,徐...

唐伯虎的人生悲剧是什么
他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父亲虽只是小酒馆的经营者,但家中书香世代相传,唐伯虎自幼便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尤其在绘画、书法和诗词方面的天赋,令人叹为观止。他的才华,似乎预示着他将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命运的轨迹往往出人意料。唐伯虎的家庭并未能永续其繁华,随着父亲的逝世,家道中落,唐伯虎不...

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唐伯虎身后很萧条,他死后归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还是靠了好友祝枝山的相助。唐伯虎为世人留下了大批书画诗文,与唐伯虎有关的地名,在今天苏州地图上还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等。“风流绯闻”多为杜撰...

苏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最后结局如何?
期间,唐伯虎曾在想要造反的宁王手下混过,因为察觉了宁王的意图,通过装疯卖傻逃脱。唐伯虎后来又续娶了沈氏,但他的生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日子过得比较穷困,于嘉靖二年(1523年)在落寞中病逝。二、祝枝山 祝枝山本名叫做祝允明,著名的书法家,他的狂草和楷书在当时写的是相当有名的。他的才华不输...

唐伯虎是哪个年代
唐伯虎是明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晚年更是别号六如居士等,生于苏州的一个商人家庭,是明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出生在一个充满活力与文化气息的时代,尤其是苏州地区,文化繁荣,诗词、绘画皆有很高的成就。唐伯虎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深受其熏陶,最终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海安县17561619757: 唐伯虎一生很悲惨吗? -
隐从祛痰: 精华答案霓…8级2010-09-14唐伯虎悲惨的一生 世人皆认为唐伯虎为“风流才子”,殊不知实际上唐伯虎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少年放诞、青年放荡、老年放达”是唐伯虎的简单写照. 少年放诞,有个故事可以说明:唐伯虎小时候跟小伙伴一...

海安县17561619757: 唐寅晚年在哪里隐居? -
隐从祛痰: 唐寅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过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海安县17561619757: 唐伯虎是才子,为什么不当官? -
隐从祛痰: 唐伯虎这人,我个人认为是称得上惨中之惨.并非是他不想当官,30岁赴京会试时在,当时的主考官是当时驸马,他再那次出的题目相当的偏,偏中之偏,相当的偏.考试后只有两人考出!一人便是唐伯虎还有一个是一个姓许的!姓许是我暂时...

海安县17561619757: 唐伯虎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考取功名? -
隐从祛痰: 不能说唐伯虎没有功名,他可是省级考试第一名,解元.只不过,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卷入科场舞弊案,被认为考试作弊,朝廷剥夺了他作官的资格,取消他参加科举的权利,所以唐伯虎仕途失意,只好寄情丹青书画.

海安县17561619757: 最能体现唐寅晚年贫穷的诗 -
隐从祛痰: 《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

海安县17561619757: 桃花庵歌 写作背景 -
隐从祛痰: 1、创作背景 唐伯虎当年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别业”.苏州还有个地名,就叫桃花坞.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买房时,因为没有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向京城一位当官的朋友借的钱.后来,...

海安县17561619757: 古时候的唐伯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隐从祛痰: 自从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问世以来,由于民间艺人和戏曲的渲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伯虎也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其实,这...

海安县17561619757: 真正的唐伯虎是什么样的 -
隐从祛痰: 唐伯虎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

海安县17561619757: 在历史上唐伯虎是怎样的一个人
隐从祛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

海安县17561619757: 唐伯虎到晚年为何连喝酒的钱都没有 -
隐从祛痰: 45岁的时候,当时的宁王朱宸濠看中他的才华,重金聘请他到南昌去.但是半年以后,他就发现宁王有谋反之心,苦思无计脱身的他,只能装疯卖傻,形状丑秽不堪,宁王看到他那样,也无心再留他,于是他得以回到家乡.在此期间,他的第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