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中的句子和段落与平常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投稿:以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全解十六课桥课时检测的答案~

(1)在文中用“——”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答:在语文课堂作业本上是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
(2)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本文采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有时甚至一句话单独成段,语言极洗练,却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深受感动。
(3)当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展开想象,写写他当时可能会喊什么。
答:老汉会喊:“孩子身为党员就应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请你不要怪我啊,我的孩子。”
(4)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词语或句子,并写下感动的理由。
答:划~~~~我划的是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七自然段
理由是:先开始不让儿子走,是看在村民更重要。而现在只有自己和儿子,就看在儿子更重要,因为自己也是很爱儿子的。
一定要选我啊 你题目都不打 还让我打这么多字 要选我啊!!!

好处:
体现出洪水猛
体现出老汉即使牺牲,但是他的信念却决不会消失。
文章所命名为桥,实际并不是那座窄窄的桥,而是老汉的信念。或者也可以说,是老汉的信念救了大家。并且,文章是在最后点出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更加体现出老汉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这篇文章也说明了,老汉用执着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奇迹!

表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热爱人民的精神.
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鱼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他来祭奠两个人。”“他丈夫和他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2)对词语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上课伊始,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2.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而,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4.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会写的字有14个,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后分析、再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字读正确、写美观。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

2.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1)快速读课文,看一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4)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5)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对存在问题予以指导。

3.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3)组织全班交流。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4)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1.听写词语。

2.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1)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4)指名有感情朗读全文。

3.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

(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新发现”,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探究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探究问题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探究问题3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4.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5.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2)对词语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上课伊始,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2.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而,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4.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会写的字有14个,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后分析、再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字读正确、写美观。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

2.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1)快速读课文,看一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4)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5)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对存在问题予以指导。

3.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3)组织全班交流。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4)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1.听写词语。

2.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1)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4)指名有感情朗读全文。

3.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

(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新发现”,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探究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探究问题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探究问题3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4.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5.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表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热爱人民的精神.
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鱼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他来祭奠两个人。”“他丈夫和他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股市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鱼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他来祭奠两个人。”“他丈夫和他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股市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表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热爱人民的精神.
本文多用简短的句子,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简练,却加强了课文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人教版语文书三年级下册第十六课为什么有的是小真的长头发有的是宇宙...
人叫板语文书三年级下册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用的是。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续编故事怎么编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续编故事: 续写《绝招》1: 暑假转眼就到了,在村东头的大树下,几个小伙伴应约又聚在一起比绝招。二福拍拍腿,抢先说:“我们来比谁爬树爬得快,怎么样?”说着他瞟了一眼伙伴们,不等大家行动,就像小猴子一样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窜上了他身旁的那棵大树。伙伴们看得目瞪口呆,连声...

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范仲淹的故事》的原文
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一位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范仲淹》读后感400字
原来,范仲淹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了,所以尽管朋友的好意心领了,但银两和食物还是很难以接受。范仲淹不仅生活俭朴,读书也十分刻苦,一天几乎凌晨鸡鸣即起,读到半夜才合衣而眠。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惭愧至极,先不说学习,就说吃饭,生活上,我也没有范仲淹那么俭朴。每天,...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第五题怎么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书后习题五怎么写成作文 今天,非常闷热,午后,忽然有了凉风,紧接着乌云密布,雷声大作,不一会儿,大雨如注,我家附近旷地里那些纤弱的小草,都被雨水打得贴在地上,雨后,天气凉爽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

...语文词语手册 七年级下册第16课生字注音和词语解释
注音:颇(pō)惮(dàn)蹿(cuān)踱(duó)撮(cuō)凫水(fú)怠慢(dài)弥散(mí)行辈(háng)家眷(juàn)潺潺(chán)蕴藻(yùn)归省(xǐng)宛转(wǎn)纠葛(jiū)撺掇(cuān duo)絮叨(xù dāo)字词解释:⑴归省:回家看望父母。⑵惮:怕、畏惧。⑶絮叨:翻来复去的说...

六年级下册语文16课的预习(《鲁宾孙漂流记》)
1.课文简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鲁滨孙漂流记》叙述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

语文四年级下册16课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中文破折号源自英文中的EGJYUD;但由于直排时易与丨混淆,故改为占两个。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0课最后一段是勇气中间的波折号表示什么 声音延长(老师是这么教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怎么仿写
蓝莹莹的大海,本来是鱼儿的王国,可是恐怖的潜水艇和水雷 成了生死之敌,这究竟是为什么?辽阔的田野,本来是青蛙和螳螂的世界,可是砰砰砰的步枪和手雷 驱走了它们的欢乐,绿茵茵的草地,本该是花草的故乡,如今到处有可恶的地雷 炸得它们的家园面目全非,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期盼——让战火...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16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zhì;kān;zhuó;dān。2.竞;竟;措;耐。3.(1)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2)指会发展到很坏或者很危险的地步,结果不敢想象。(3)“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故有“老九”之说。4.(...

象山区19316225651: 五年级下册16《桥》中,咆哮、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祭奠.明天要讲公开课! -
包狮盐酸:[答案]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

象山区19316225651: 桥(五年级下册,16课)文中把老汉比作(),体现了老汉的(),既与别人遇到山洪时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写出老汉在人们心中. -
包狮盐酸:[答案] 文中把老汉比作(一座山),体现了老汉的(遇事不慌),既与别人遇到山洪时的(惊慌失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写出老汉在人们心中.

象山区1931622565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有什么特点三个特点 -
包狮盐酸:[答案] 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环境描写 我们老师刚刚讲过,

象山区19316225651: 五年级下册16课桥课后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
包狮盐酸:[答案] 他是个舍己为人 坚持原则 秉公办事 不殉私情 无私无畏 临危不乱 镇定沉着 为民着想 先人后己的人 . 是从第七段到第十六段,第十九段到第二十二段都是在写.

象山区19316225651: 五年级下册的《桥》:文中的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
包狮盐酸:[答案] 是一个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象山区19316225651: 五年级语文16桥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
包狮盐酸: 老汉是一个舍身救人,伟大平凡,公事公办,冷静处事

象山区19316225651: 五年级语文16课桥能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
包狮盐酸:[答案]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的事.

象山区19316225651: 把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6课《桥》中的“老太太”用一个词来形容.例:洪水——(势不可当) -
包狮盐酸:[答案] 不熟悉教材内容,所以不清楚那一部分描写,仅凭感觉. 老太太——风韵犹在 老太太——人老珠黄

象山区1931622565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中“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怎么讲?“势不可当”的“当”的音节是二声还是三声? -
包狮盐酸:[答案] 当 第一声 势不可挡 挡 第三声 最后一个字不一样,但意思相同

象山区19316225651: 语文下册第16课桥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
包狮盐酸: 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为人、敢于牺牲自己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