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袁宏道

作者&投稿:策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袁宏道如下: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

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

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为文崇尚自然,写有大量纪游诗文。






袁宏道的游高梁桥记翻译
回答:关于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古时候,高梁桥一...

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寒威逼人的翻译
然而门口有一百多棵老柏树耸立在门前,让人感到寒冷与威风凛凛的气势。望采纳,谢谢

帮忙翻译一下袁宏道写的 游高梁桥记 古文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袁宏道的《游高梁桥记》翻译
以高梁桥为起点,一路游来,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长堤被水所夹持,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堤上绿杨繁茂幽深,令人神清气爽。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绀殿朱门,华丽壮观。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古松鲜翠嫩黄,色彩斑烂。优美的景色令人仿佛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翻译是什么?
译文:高梁桥下的水,从西山深涧中流来,经过这里流入玉河。流水如白练千匹,微风吹过水面,漾起了罗纹纸一般的波纹。堤在水中央,两面水波相夹。整体赏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这篇游记,记述了宗道游极乐寺时的所见所感,以描绘景物见长。全文不过二百十四字,写景文字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他的...

高手进来帮我说明文言文“极乐寺纪游” 高分~
【原文】高粱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译文】高粱桥下的河水,从西山的深峡谷流淌而来,经过这里汇入玉河。【原文】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译文】河水如千匹白色的绸缎(织成),微风拂过水面,(泛起波纹的水)像罗纹纸一样。【原文】堤在水中,两波相夹。【译文】河堤筑...

游高粱桥记文学常识
两种不同的戏剧视角反映了文化品位的差异.王思任的游记散文也长于采用戏剧观照的视角,描绘社会众生的情态,如《游满井记》,只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了满井的位置和形状,大量的笔墨是用来描绘游客,最后以“予与张友买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收束全文,恢谐之中包含着无奈的喟叹.。 2.游高梁桥记文言文现象 原文:高梁...

游西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西山记原文如下: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望渺然。西山匐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峰,互相缀发。湖中苏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

极乐寺纪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极乐寺纪游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极乐寺纪游》袁宏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干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纣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

《极乐寺纪游》翻译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干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纣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

泾川县17356185673: 帮忙翻译一下袁宏道写的 游高梁桥记 古文 -
戚司麦咪:[答案] 游高梁桥记 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误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

泾川县17356185673: 《游高梁桥记》全文翻译(袁宏道 -
戚司麦咪: 简译:以高梁桥为起点,一路游来,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长堤被水所夹持,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堤上绿杨繁茂幽深,令人神清气爽.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绀殿朱门,华丽壮观.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古松鲜翠嫩黄,色彩斑烂.优美的景色令人仿佛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

泾川县17356185673: 袁宏道的游高梁桥记翻译 -
戚司麦咪: 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泾川县17356185673: 袁宏道《游高粱桥记》全文翻译急用 -
戚司麦咪: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旦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绅耆士医生,非甚不暇,未有纷歧至其...

泾川县17356185673: 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译文 -
戚司麦咪:[答案] 鱼儿沉浮、鸟儿翔集,人们来来往往,(可以)看作演戏的道具.游高梁桥记袁宏道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

泾川县17356185673: 游高粱桥记原文 -
戚司麦咪: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ˆ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ƒ,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泾川县17356185673: 一道古文阅读题目~~~袁宏道的《游高梁桥记》 - 翻译一下 -
戚司麦咪: 关于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图”.

泾川县17356185673: 袁中道游高梁桥记译文 -
戚司麦咪: 译文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

泾川县17356185673: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的如何翻译 -
戚司麦咪: fjgrvarui;.

泾川县17356185673: 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翻译 -
戚司麦咪: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数,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