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作者&投稿:左丘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

一、政治方面。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县一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3、制定颁布了《秦律》。
二、经济方面。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收税。
2、统一度量衡。
3、统一货币。
4、统一车轨,修驰道。
三、文化方面。1、下令小篆为通行全国的文字,以后又在社会上流行更为简单的隶书。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兴办学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一、政治上

1、首称皇帝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2、中央集权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还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也就是郡县制度。

3、制传国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暨寿永昌”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气数已尽”。

二、经济上

1、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2、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

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三、思想文化上

1、书同文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这里的“一”和“同 ”同义,就是“统一”。

2、焚书坑儒

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开启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学院争吵”的先河。

四、军事上

1、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

战国末年,匈奴活动于燕国、赵国以北地区,后趁秦统一六国,北边边防空虚之机越过赵长城,渡河进入“河南地”,驻牧于秦长城以北地区,距关中不过数百里。

秦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命蒙恬统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首先击败黄河以南的匈奴势力,占领了河南地;次年,又渡河攻占了高阙、阳山(即今内蒙狼山)、北假。

匈奴遂退出河套地区而北徙漠北。

2、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

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3、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4、整交通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

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五、民族上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

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中原和西南地区的联系,曾由常頞主持开辟一条五尺宽的栈道(叫“五尺道”),贯通南北。秦灭楚后,就进一步统一东南越族地区,于东瓯和闽越之地建立了闽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统一度量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焚书坑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车同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恬北伐匈奴之战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以加强对帝国的统治:

军事方面:

秦始皇之所以能十年灭六国,在于他强有力的作战部队和超人的军事谋略。
1.秦军有以下特点:1).纪律森严。军队的等级和法律刑法在当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朝的水平。3).更大的编制。一百多万。4).更优的武器生产。不同时代的兵器基本上有同样的尺寸,弓弩是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弩兵就来自秦朝,与一般的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一般的盔甲他能轻易的射穿.秦军曾用这种弩在快短的时间里就将匈奴人赶到了黄河以北.秦军还有一种重型步兵,装备重型长矛,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种6.3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用来平举集团方阵冲锋,排山倒海无坚不摧。5).拥有不出世的天才将领。秦人带给我们一些震撼的名字:白起,蒙恬,蒙括,王翦,王贲......或许从今天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脸上依稀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2.军事谋略上,主要有:1).分化瓦解、各个击灭的战争指导思想。嬴政为消灭六国,对敌采取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手段。重视用间,以重金收买六国权臣,扰乱其计谋,瓦解其斗志,离间其良将。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改蚕食渐进为鲸吞急灭,集中力量,各个击灭,迅速扫灭六国。在战争中,每得一地,必设郡县,以从组织上保证固地凝民,保证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2).筑墙而守、徙民实边的边防思想。嬴政在击走匈奴后,命蒙恬主持修筑长城,增设亭障连接燕、赵、秦旧长城绵延数千里,另开筑直道,驻守重兵,移民实边以为北方屏障。同时大规模移民以充实边郡,对边地的开发和防卫起了积极的作用。3).全民总体战略。即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把能参与战争的一切人都推到了战争前线。秦国的强大不仅仅是军队本身缔造的,秦国全民的总体战体制使秦军的军粮、武器等军队必需品的供给得到了与其它六国相比更为有效的保证。在一统天下之后,秦国并没有停息下来,而是继续保持其战争时期行之有效的国家总体战战略部署,继续扩充军队,中央政府掌握的军队一度达到160万人之众,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负责皇室安全的禁卫军,以及由各地材官统率的各郡国兵。

经济方面:

1.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
2.秦始皇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
3.废除六国通用的货币,统一使用的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
4.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命李斯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
5.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6.促进制造工艺。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冶铸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集大成期。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清洗。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下令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此即“焚书”。由于百姓与士人不满,而言论遍布各地。有两个方士(以求神仙、炼仙丹为业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过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们,他们已经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来。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由于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其余犯禁的儒生被流放边境。

政权方面:

1.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的印信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玺。同时,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2.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3.在地方,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了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 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不但是政治地位,法律的学习也向官吏请教,即"以吏为师"。
4.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第一,修造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林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有24万斤,防止天下人作乱。第三,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块迁到了咸阳,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第五,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从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这方面他可称为“千古一帝”。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作为“暴君”的这一面,则不应随便为之辩解。总之,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人性是立体的事实。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

一、政治:
1、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3、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也就是郡县制度
二、经济:
1、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2、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3、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三、思想文化:
1、焚书坑儒
2、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军事:
1、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
2、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3、修建直道和驰道


写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主要是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评价:秦始皇是第一个真正统一了中国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他是第一个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君主,他所采纳的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了中国两千年之久。他南平百越,北却匈奴扩大了中国疆土...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还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也就是郡县制度。3、制传国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暨寿永昌”后历代帝王相传之...

列举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郡设(应增加一个“由”才显得通顺)郡守全面负责郡的政务;郡尉辅佐郡守掌管郡的军事;郡监掌监郡,是隶属于中央御史大夫的特殊官吏,任务是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等。4、法制律度 在湖北云梦发现的秦简,使人知道了自秦孝公至秦王...

秦始皇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原封建割据的国家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首先改“王”为“皇帝”。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德...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
秦王朝在建立中央和地方政治机构和各种制度之后,还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这主要是:第一,迁富豪,收兵器,防止六国势力复起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最担心的是六国贵族图谋复辟。为防止封建割据局面再现,他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 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古代什么时候中央集权开始加强?
古代中央集权开始加强的朝代是汉武帝的大汉朝,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了“汉人”这个说法的出现,汉武帝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统一,是经济与思想上的统一。具体的说法如下,列出具体的原因:秦末时期的背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对国家的货币形成了统一管理制,国家收回了各藩地铸钱的权利,归总到朝廷...

秦始皇在位时期实施的制度有哪些
一、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2、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二、整理经济、文化 1、书同文 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

为了巩固政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建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2、发展和演变: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

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而采取的残暴措施。这一措施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并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当时秦丞相李斯认为,儒生不学习当今的法令,以古非今,会扰乱百姓的思想,建议除了国家收藏的书籍和秦国的史书、医药、卜筮、农业的书籍外,把其他所有的《...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
郁绿吉粒:[答案] 政治:中央方面,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向皇帝负责;地方方面,推行郡县制,由皇帝派官吏直接管理.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作用:有利全国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 作用...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
郁绿吉粒:[答案]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
郁绿吉粒:[答案] 一、政治方面.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
郁绿吉粒:[答案] 一、政治方面.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
郁绿吉粒: 政治方面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与行政制度. 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3.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方面 1.实行土地私有制. 2.统一度量衡. 3.统一货币. 4.统一车轨,修驰道. 文化方面 1.书同文.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①颁布《秦律》;②废分封,置郡县;③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
郁绿吉粒:[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郁绿吉粒:[答案] ①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中央设“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军政事务.地方推行郡县制.③颁布通行全国...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
郁绿吉粒: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 一切大权.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
郁绿吉粒:[答案] 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渚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

郯城县17650682515: 秦朝中央集权的措施要详细 -
郁绿吉粒:[答案] 秦朝的中央集权措施: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的建立: 始创于秦始皇,是为了巩固统一帝国以及为宣扬自己功德. 皇帝的名号制度还包括死后的谥号、庙号、陵寝号等,旨在维护皇帝尊严,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 郡县制: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