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化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2、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译文
  舍弃我而逝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多有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4、简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

扩展资料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1、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2、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译文
  舍弃我而逝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多有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4、简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60.htm

写作背景:

当年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李白送李云前设酒食送行的背景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原文及翻译赏析_百 ...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

李白最经典的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唐朝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谢朓楼”为人饯别,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堪称是这位大才子最好的送别诗之一,下面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带来详细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写送别情景的诗句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暗示送别诗的句子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2、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译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译文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为即将离去的校书叔云设宴,写下了这首充满离别情绪和壮志豪情的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译:昨日的时光已远去,无法挽留,今日的忧虑却纷扰心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白话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原文是什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释义: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译文
五、断水刀出,水仍流淌;消愁酒杯,愁更深重。六、人生多难,不如意事;明朝散发,扁舟任游。【注释】: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谢朓楼:又名谢公楼,北楼。校书:官名,即校书郎。云:指李云。蓬莱:古代藏书之地,代指学识渊博。蓬莱文章:意指学识丰富之作。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文学作品...

临城县1804409987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写作背景
超转尼沅: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60.htm 写作背景: 当年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临城县18044099875: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的写作背景 -
超转尼沅: 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似整个人只有驾一叶扁舟遨游江湖一条出路了.这在李白诗中还是不多见的,李白纵情山水却不能远离尘嚣,啸傲江湖并不是他的生活目标.但在这里,对现实的绝望似乎占了上风.

临城县18044099875: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写作背景 -
超转尼沅: 李白在做官仕途中不如意,被其他官员所排挤,然后辞职不干,为叔云饯行时发出的感叹,最后作者洒脱的情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现出了李白的洒脱和博大胸怀

临城县1804409987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写作背景 -
超转尼沅: 1、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

临城县18044099875: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写作背景 -
超转尼沅: z这首诗题曰“饯别”,其实毫无“饯别”之意,乃是高楼酣饮,《文苑英华》题作《陪侍郎叔华登楼歌》.谢眺楼,一名北楼,亦称谢公楼,南齐宣城太守谢眺所建,唐咸通间刺史孤霖改建,易名迭嶂楼.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年事渐高、壮志难...

临城县1804409987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超转尼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蓬莱文章建安 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 热之后谈话的中心.“蓬莱文章”...

临城县1804409987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思想感情简练... -
超转尼沅:[答案]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背景:...

临城县18044099875: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整首诗以及从“四抓”、“三么”、题目,作者,情感以及背景等方面的赏析 -
超转尼沅:[答案] 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

临城县18044099875: 抽刀断水水更流出自何诗?作者是谁? -
超转尼沅:[答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