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什么产生

作者&投稿:本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呢?~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社会一个十分独特而影响深远的社会制度,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从吠陀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和印度文明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比王朝的统治还要坚固。
种姓制度的产生
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呢?一般认为,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前,他们内部就有三种人:一种称为婆罗门,他们是掌管祭祀的祭司以及有学问的师父;另一种是从事征战的武士,称为刹帝利;还有一种是吠舍,从事农牧和手工业。这三种人本来是平等的,而且可以互相变换,婆罗门可以当武士,也可以种地;三者之间可以通婚。最初,这种以分工不同为特征的社会集团,还不能称为种姓制度,至多是它的萌芽状态。
待到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许多当地居民,并把他们沦为奴隶之后,被征服者构成了第四部分人,被蔑称为“首陀罗”,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随着社会的变迁,奴隶的地位也有些变化,有的成了自由民,耕种少量土地,但依然被认为是下等人、贱民。他们的身体乃至影子不准碰到上等人,所以又叫“不可接触者”。
在梵文中,种姓叫作“瓦尔那”,它的意思是“颜色”。专家们认为,这反映了皮肤白皙的雅利安人对皮肤黝黑的当地人的鄙视。所以,这既包涵阶级压迫意识,也具有种族歧视的内容。
随着雅利安人在次大陆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和不可动摇,种姓制度已形成极为森严且千古不变的社会等级制度。婆罗门为了使这种制度合法化,为了使首陀罗驯服顺从,除了武力外,还借用了神的威力。古印度人的祭司们在《梨俱吠陀》、《原人歌》给世人描绘了四个种姓选出的现由:
当众神把普鲁沙分割,他们割了多少份?他的嘴是什么?他的手臂叫做什么?他的腿和脚被赋予什么名称?他的口是婆罗门,他的双臂变成了刹帝利,他的腿成为吠舍,而从他的脚上生出首陀罗。
在古印度,人们认为,在一个人的身上,最洁净神圣的部位是口,它既是食物的入口,又是赞歌的出口,婆罗门的工作是用口,自然而然地生于神口的婆罗门也是最神圣的、等级最高的姓。而生于臂的刹帝利位置比婆罗门低,应从事作战或治理国家的工作,属于第二种姓。生于腿的吠舍因有不洁的俗气,所以应终身辛勤工作,以养活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较低的第三种姓。至于首陀罗,由于生于肮脏的脚,因而是不洁的、低下的,理所应当地该恭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务,是第四种姓,是最低下的,不可接触的姓。
古印度四个种姓阶级(由上至下: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今天讲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最初,雅利安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那”(雅利安含有“高贵”之意,瓦尔那含有“颜色”、“品质”的意思),而称当地居民为“达萨瓦尔那”(含有“雄者”、“男人”之意)。这样就有了自以为高贵的雅利安人和把当地居民当作敌对集团的区别。
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分化,在早期吠陀时代末期,逐渐发生了平民与氏族贵族的区别。平民称为“吠舍”(是氏族成员的意思),而贵族称为“罗阇尼亚”(是“灼热发光”的意思,引申为显贵的首领的意思)。从事祭扫的氏族贵族则称为“婆罗门”(意思是梵天所生)。从雅利安人与当地居民的一分为二,到雅利安人部落中平民与氏族贵族的一分为二和贵族内部的军事贵族与祭司贵族的一分为二,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瓦尔那的胚胎。到后期吠陀时代,四瓦尔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了各个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的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
然而随着马木留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经历过许多调整,并且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有哪些内容及影响?
1.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们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2. 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婆罗门被视为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而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3. 婆罗门,即第一等级,主要由僧侣贵族组成,他们拥有解释宗教经典...

印度种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印度种姓制度是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梵语为瓦尔纳,意为色、种、质。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的著作中,称为种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语音译为卡斯塔,世界上则多用卡斯特一词。现在已逐渐废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在种姓制度下,古代...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1)净、不净思想∶此种思想在印度教中非常盛行,印度之种姓制度即以净、不净的观点评价各阶级的职业与习惯。其中,最清净的婆罗门为最高阶级,而最不清净的不可触贱民阶级则为最下阶级。(2)业、轮回思想∶印度教徒相信,灵魂受前世的行为所缚,以各种样相轮回。在此种业、轮回思想之下,印度教徒相信...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样的?
在印度历史中被视为最低贱的职业是清道夫,他们被剥夺了大部分的权利和机会,在印度社会不同区域被称为达利特、阿迪瓦西等。总的来说,印度种姓制度潜藏着各种问题,其中包括种姓间的不平等和社会地位层级,最近几年,印度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减少种姓制度的问题,增加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样的?
影响 1、积极影响:种姓制度为核心特色的印度教在印度兴盛,宣扬众生平等的佛教反而颓败了,可见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历史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2、消极影响:种姓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职业世袭和内婚制,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印度自古至今经历了集中社会形态。政治上不利于印度...

请问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否分为四大阶层?
印度人口众多,百分之八十二为印度教徒,其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对伊斯兰教和锡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

为什么印度至今还存在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它在印度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种姓制度的存在是由于印度历史上的许多因素,包括宗教、文化和政治等。虽然印度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消除种姓制度,但它仍然存在于印度社会中。种姓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印度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这使得一些人无法获得教育、工作和...

印度种姓制度有哪些
印度的种姓制度,源自印度教的瓦尔纳制度,起源于后期吠陀时代,已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主要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每个等级都有特定的地位和职责。婆罗门代表僧侣贵族,享有宗教和教育特权;刹帝利则包括军事和行政贵族,负责守护婆罗门和执行权力;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从事商业...

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高低种姓之间不能同食起居,禁止种姓之间通婚,高级种姓的人与低级种姓的人特别是与贱民通婚,有可能被处以死刑。它对印度的社会影响非常之深远,在印度历史上无论统一还是战乱,整个都遵守这这样的种姓制度,而对国家的概念并无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古代...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否是变相的奴隶制?
印度是一个种姓制度十分严格也可以说是十分封建的国家,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

尚义县17020107748: 印度种姓制度 - 搜狗百科
池鲍转化: 是统治者为自由剥削人民而创生并大肆宣扬的

尚义县17020107748: 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池鲍转化: 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种姓制度现在还存在

尚义县17020107748: 颁布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池鲍转化: 旨在保证高级种姓、特别是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利益 种姓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种姓制度是外来入侵者雅利安人为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需要.雅利安人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颁布了《摩奴法典》来保证种姓制度的实行...

尚义县17020107748: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表现,对今天的印度有什么影响? -
池鲍转化: 第一等级——婆罗门(Brahman):掌管宗教文化权利的祭祀阶层,享有崇高地位; 第二等级——刹帝利(Ksatriya):掌握行政军权的武士阶层,包括“王”在内; 第三等级——吠舍(Vaisya):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但多数...

尚义县17020107748: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
池鲍转化: 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

尚义县17020107748: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
池鲍转化: 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

尚义县17020107748: 制定《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池鲍转化: 给人分级,划分出贵族,奴隶,平民

尚义县17020107748: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特徵?为什麽在四大古代文明中,印度的种姓制度特别发达? thx~ -
池鲍转化: 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尚义县17020107748: 种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池鲍转化: 印度人口众多,百分之八十二为印度教徒,其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对伊斯兰教和锡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