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作者&投稿:昌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课《白杨》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第三课:《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与实录

【教学设计】《白杨》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现代·袁鹰《白杨》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文章由树及人,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比喻手法;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扩展资料原文: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文章简介:
本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杨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两个孩子知道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莘莘》、《新生代》、 《联声》报刊的编辑。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
建国后,任《解放日报》文教组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散文世界》主编。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等。

一、出示图片,引生入境

上课前,出示有关课文背景的戈壁图片。

师:这里常年干旱,草木难生,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清一色的丘陵,清一色像被水泥浇注过的荒漠,清一色的不知多少年未见过水滴的河床,真是满目荒凉,荒不忍睹,这里就是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茫茫大戈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话,你会送一个什么词给它?(荒凉、茫茫、浑黄一体)可以说这里的环境相当恶劣。(板书:环境恶劣)

师:翻开课本第10页,回顾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写下了自己对白杨树的看法,谁来说一说你写的内容。(点生谈感受)

师:你们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像卫士一样守卫着边疆。

二、通过对话,了解白杨

师:文章究竟是怎样具体描写白杨的呢?请同学们先自由组合读读父子三人的对话。(点人读)提出要求: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从父子三人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可以画画有关的句子。

师: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高、直、像大伞)

师:多么高大挺拔的树!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唯有一排白杨从眼前闪过,给旅客们带来意外的惊喜,难怪兄妹俩会展开争辩。

师:看着可爱的小儿女在争论,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自由读一读爸爸的话。(出示小黑板)(点人读)

师:我听出来你刚才强调了“哪儿”这个词,想象一下,白杨树可能生长在哪儿?

师:那请你试着把它填进去,读给大家听。(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些地方?请你用相同的方法填进去读一读)

Eg: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茫茫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我们的校园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城市绿化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它的生命力实在是太顽强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除此之外,爸爸的话让大家对白杨还有哪些认识?(生谈到白杨不惧任何自然灾害,不怕任何困难的环境。板书:不畏困境)

师:同学们: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恨不得将白杨连根拔起,以显示它有多么大的威力,而咱们的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想将白杨冲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可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那裂开的大口想吞噬掉白杨,可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砸在白杨身上可疼了,可我们的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在这茫茫的大戈壁上,大风起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连大沙丘也会移动位置,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白杨树却毫不畏惧地守卫着千里边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爸爸的话。(大家试着背一背,点人背)

三、寻找共性,理解手法

师:爸爸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可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呢?谁来替他们说说?(新疆究竟是什么样的?爸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去?爸妈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师:大家能不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和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来回答这几个问题呢?

介绍新疆-----板书:环境恶劣

为什么去新疆-----板书:建设边疆

师:大家把这部分内容和爸爸的话联系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白杨树和新疆工作者之间有相似的地方)

师:是的,我们的边疆工作者和挺拔的白杨树之间多像啊!他们不就是一棵棵扎根边疆的白杨吗?像这种借一种事物来写和它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的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师:同学们,再看看课文,除了爸爸说的话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还有哪里运用了借物喻人?(最后一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曾经在边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大家可别小瞧这句话,它曾鼓舞着许多人扎根在边疆,他们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有年轻貌美的姑娘,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献身西部的建设者,咱们的新疆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茫茫戈壁变良田,吐鲁番的葡萄比蜜甜,祖国的西部如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等待着我们继续去开发。(出示新疆现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变化,从而对扎根边疆的建设者有更深的了解)

四、进行练笔,情感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吧。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

一、出示图片,引生入境

上课前,出示有关课文背景的戈壁图片。

师:这里常年干旱,草木难生,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清一色的丘陵,清一色像被水泥浇注过的荒漠,清一色的不知多少年未见过水滴的河床,真是满目荒凉,荒不忍睹,这里就是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茫茫大戈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话,你会送一个什么词给它?(荒凉、茫茫、浑黄一体)可以说这里的环境相当恶劣。(板书:环境恶劣)

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白杨就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白杨》。

师:翻开课本第10页,回顾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写下了自己对白杨树的看法,谁来说一说你写的内容。(点生谈感受)

师:你们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像卫士一样守卫着边疆。

二、通过对话,了解白杨

师:文章究竟是怎样具体描写白杨的呢?请同学们先自由组合读读父子三人的对话。(点人读)提出要求: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从父子三人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可以画画有关的句子。

师: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高、直、像大伞)

师:多么高大挺拔的树!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唯有一排白杨从眼前闪过,给旅客们带来意外的惊喜,难怪兄妹俩会展开争辩。

师:看着可爱的小儿女在争论,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自由读一读爸爸的话。(出示小黑板)(点人读)

师:我听出来你刚才强调了“哪儿”这个词,想象一下,白杨树可能生长在哪儿?

师:那请你试着把它填进去,读给大家听。(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些地方?请你用相同的方法填进去读一读)

Eg: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茫茫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我们的校园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城市绿化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它的生命力实在是太顽强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除此之外,爸爸的话让大家对白杨还有哪些认识?(生谈到白杨不惧任何自然灾害,不怕任何困难的环境。板书:不畏困境)

师:同学们: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恨不得将白杨连根拔起,以显示它有多么大的威力,而咱们的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想将白杨冲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可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那裂开的大口想吞噬掉白杨,可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砸在白杨身上可疼了,可我们的白杨总是(引读: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在这茫茫的大戈壁上,大风起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连大沙丘也会移动位置,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白杨树却毫不畏惧地守卫着千里边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爸爸的话。(大家试着背一背,点人背)

三、寻找共性,理解手法

师:爸爸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可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呢?谁来替他们说说?(新疆究竟是什么样的?爸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去?爸妈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师:大家能不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和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来回答这几个问题呢?

介绍新疆-----板书:环境恶劣

为什么去新疆-----板书:建设边疆

师:大家把这部分内容和爸爸的话联系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白杨树和新疆工作者之间有相似的地方)

师:是的,我们的边疆工作者和挺拔的白杨树之间多像啊!他们不就是一棵棵扎根边疆的白杨吗?像这种借一种事物来写和它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的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师:同学们,再看看课文,除了爸爸说的话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还有哪里运用了借物喻人?(最后一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曾经在边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大家可别小瞧这句话,它曾鼓舞着许多人扎根在边疆,他们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有年轻貌美的姑娘,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献身西部的建设者,咱们的新疆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茫茫戈壁变良田,吐鲁番的葡萄比蜜甜,祖国的西部如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等待着我们继续去开发。(出示新疆现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变化,从而对扎根边疆的建设者有更深的了解)

四、进行练笔,情感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吧。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先读课文,让学生说讲了什麽事.
然后理解白杨精神.
最后教育要做一个向孩子爸爸一样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人.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白杨》的全文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白杨》讲了什么
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下面是我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白杨》讲了什么的内容,来看看吧。讲了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及希望...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课《白杨》多音字,近反义词,形近字,
《白杨》【形近字组词】抚(抚摸)扶(搀扶)介(介绍)价(评价)茫(苍茫)芒(光芒)洪(洪水)烘(烘托)疆(边疆)缰(缰绳)辨(辨析)辩(辩论)埋(埋怨)理(道理)晰(清晰)析(分析)挺(挺拨)廷(宫廷)【多音字】强:jiàng(倔强) qiáng(强大)qiǎng(强迫)通:tōng(通行)...

初三《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与反思
1、阅读九年级(上)《语文读本》中《黄河入海时》和《黄山小记》。 2、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四题。 教后反思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白杨礼赞》,凝眸回望,有不少的收获,也有些微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

初三语文《白杨礼赞》优质说课稿
(五)、停止语设计:(如: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初三语文《白杨礼赞》优质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三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草原这课的重点...

《白杨》这篇课文的资料(我今天晚上急用!)
四、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是既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又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白杨》一课教学我注意了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艺术。以第二课时为例,在教学结构上,导入正课后,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挂图,用动情的语言描述大戈壁荒凉的景象,追求“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文似...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白杨》中爸爸也在表白他的心,他的心愿是...
爸爸的心愿是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原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

五年级下期语文白杨那一课第12自然段是什么写法
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比喻手法。文章简介:《白杨》是现代作家袁鹰所作。文章由树及人,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

《白杨》这篇课文的资料(我今天晚上急用!)
四、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是既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又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白杨》一课教学我注意了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艺术。以第二课时为例,在教学结构上,导入正课后,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挂图,用动情的语言描述大戈壁荒凉的景象,追求“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文似...

第三课白杨的多音字形近字
《白杨》多音字组词 强:jiàng(倔强) qiáng(强大)qiǎng(强迫) 通:tōng(通行)tòng(一通) 系:xì(关系) jì(系鞋带) 干:gān(干净) gàn(干活) 佛:fú(仿佛) fó(佛像)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课白杨的多音字有哪些 主要内容:通过妹妹与哥哥的对话引申说了爸爸为了能够建设边疆而放弃在城里舒适的生活和通...

安溪县17847622039: > 《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 《白杨》教案(四) -
巩蒋恩复: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写例话) 一、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 例话 内容,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那么.....·人教新课标:...

安溪县17847622039: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白杨怎么分段
巩蒋恩复: 1至3段,写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行驶,不时 闪过白杨树的身影. 4至12段,写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赞美白杨树. 13至15段,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16段,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安溪县17847622039: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白杨》按照什么的思路 -
巩蒋恩复: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安溪县17847622039: 5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主要内容 -
巩蒋恩复: 主要内容:通过妹妹与哥哥的对话引申说了爸爸为了能够建设边疆而放弃在城里舒适的生活和通过对白杨的介绍而承托自己对孩子们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像他一样扎根在边疆坚强地迎着风沙成长,为边疆建设作贡献.并暗示了对孩子也去建设边疆的心愿 唉,好容易找到5下的书及笔记,加点分哦 ,如果不可以自己再加些希望能帮到你

安溪县17847622039: 小学五年级下册 第三课白杨 -
巩蒋恩复: 指的是边疆的守卫者——爸爸妈妈,要献出一份力量,扎根、建设边疆;和奶奶生活了这么久,忽然来到了边疆,孩子们能不能适应那的环境,孩子们的心高不高兴.同时希望孩子们扎根、建设边疆.

安溪县17847622039: 五年级下册<<白杨>> -
巩蒋恩复: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安溪县17847622039: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白杨》主要内容,急需!!!! -
巩蒋恩复: 小学五年级课文《白杨》主要讲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安溪县17847622039: 5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四五单元课文内容 -
巩蒋恩复: 第四单元是真诚.用目光倾听,信任,修鞋姑娘.第五单元是心愿,凡卡,还有种子的梦.

安溪县17847622039: 五年级语文下的第三课白杨主要内容 -
巩蒋恩复: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杨,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篇文章首先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树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爸爸借助白杨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同时也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够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

安溪县17847622039: 五年级下册《白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可不可以长一点?
巩蒋恩复: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解说: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