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之前没有毛笔之前用什么写字

作者&投稿:书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毛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的?在有毛笔之前,是用的什么笔写字?~

  在有毛笔是用刻刀之类作字类符号,就是所见的甲骨文。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提到毛笔,人们往往会想起“蒙恬造笔”的故事,认为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日:“蒙恬造笔。”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此事也与蒙恬有关。

  有人对“蒙恬造笔”的说法提出质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看来,这一评述还是有所根据的。

  解放后的出土文物更证明了这一点。一九五四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友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群中,发掘出一支长约21厘米,直径为0.4厘米的毛笔实物。该笔与现在使用的毛笔权相似,笔头用优质的免箭毛制成,毛长2.5厘米,笔杆亦系竹管,所不同的是笔头不是插在竹杆套内,而是用劈开的竹杆端部将笔头夹在其中,外缠丝线,再涂上漆。这支埋入地下两千多年的战国毛笔,被认为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它称为“战国笔”。又由于长沙古属楚国,这支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笔,还被称为“楚笔”。
  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善琏西堡人,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当地笔工为了纪念他们,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琏的别称。相传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就要举行盛大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们的笔祖。元代,湖笔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州成了全国的制笔中心,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等制笔名师。明末清初,善琏湖笔逐渐外传,善琏人在各地开设了一批著名的笔店,如北京的古月轩、贺连清,上海的周虎臣、杨振华、李鼎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益堂等。

应该是用刀笔写在竹简上


见《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管事二十余年。”




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刀笔”最早是指写字的工具,在使用纸之前,人们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用刀子削去,故刀和笔连称了。古有刀笔吏,在秦汉时为管理文书的小吏,古人有时将它称为“刀笔”。









我国古代的笔就是毛笔,它究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什么时候,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切的定论。不过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彩绘陶器,上面所绘的图案,清晰流畅,粗细得宜,色彩和水份饱和,这不是用一般竹木削成的笔所能表现出来的,而必须用蓄水多,柔软而有弹性的裹束起来的毛才能做到的。毛笔的雏形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至殷商时期,在河南安阳发掘出来的陶器中,有用笔书写的痕迹。1932年发掘出一片写有“祀”字的陶片,笔锋清晰。1936年又出土了一件用朱笔书写的陶器和一些先写(亦用朱笔)后刻的卜辞甲骨片。这说明,我国的毛笔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商代已开始运用于绘画和书写了。



古代制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人们最初曾经利用过各种禽兽,牲畜的毛来制笔,如鸡毛,鹅毛,雉毛,羊毛,鹿毛,猪毛,豹毛,虎毛,甚至还有用人的须和胎发的。但长期的实践告诉人们,兔毛才是制笔的最好原料,尤以秋冬的山兔毛为佳,因其质坚和健,春夏的兔毛则不堪用。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毛笔,当是湖南,河南出土的战国时期毛笔。笔管竹制,髹以漆汁,用麻丝把兔箭毛包裹在竹轩的外周,形成笔头,笔锋坚而挺。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的一支毛笔,笔身套在一支小竹管内,笔杆竹制长18.5厘米,径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是极佳的野兔箭毛所制,极宜书写简牍。还有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支毛笔,其形制和战国笔大致相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良。该笔在竹管的端部凿成腔,以 纳笔头。整枝毛笔纳入一个和毛笔等长的细竹筒中,竹筒中间的二侧,镂有8.5厘米的长方形空糟,以便取用毛笔,竹筒髹以黑漆,并绘有朱色线条。
我国古代还有“蒙恬造笔”的传说。蒙恬,秦名将,公元前223年他奉命南下伐楚,途经中山(今安微宣城地区),见山兔毛长适于制笔,遂命工匠制造了一批改良的笔,世称“蒙恬笔”。司马迁《史记》中载:“蒙将军拨中山之毫,始皇封之城,世遂有名。”所以“管城”也就成了笔的别名了。说明这时的毛笔已经基本定型,并有了装饰。在战国时,对于笔的称呼不一,楚称“聿”,吴称“不律”,燕称“弗”,秦统一六国后,才统一称为“笔”。

春秋战国之前没有毛笔之前是用刻刀之类作字类符号,就是所见的甲骨文.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提到毛笔,人们往往会想起“蒙恬造笔”的故事,认为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日:“蒙恬造笔.”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此事也与蒙恬有关.
  有人对“蒙恬造笔”的说法提出质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看来,这一评述还是有所根据的.

在秦朝之前,毛笔叫做“聿”和“不律”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有了"笔”这个名称,蒙恬奉命对毛笔进行了集中生产和改良,所以有秦大将蒙恬造笔之说。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


毛笔简介
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称,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现今也有一些科学毛笔。1954年在长沙左公山15号战国中期楚墓中已有出土保存完好的毛笔。以木作杆,用竹管将毛套在木杆上,这是原始的毛笔。毛笔早在商朝就出现了,秦朝蒙恬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蒙恬...

毛笔在书法上广泛使用是什么时期。 A 魏晋时期 B 商周时期 C 春秋战...
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比如王羲之。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受哪些因素影响?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影响书法特点的因素有:社会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其中社会历史因素主要包括历史变迁,政治因素包括统治者偏爱,经济因素包括商品市场发展,文化因素包括宗教、哲学、文学发展。书法,是我国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从夏商周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字体上,大致分为篆书、...

春秋战国时用什么写字
蒙恬,秦名将,公元前223年他奉命南下伐楚,途经中山(今安微宣城地区),见山兔毛长适于制笔,遂命工匠制造了一批改良的笔,世称“蒙恬笔”。司马迁《史记》中载:“蒙将军拨中山之毫,始皇封之城,世遂有名。”所以“管城”也就成了笔的别名了。说明这时的毛笔已经基本定型,并有了装饰。在战国时...

为什么人类历史还没几个朝代,但知道的只从春秋战国起才有人的?
春秋战国之前,还有夏朝,商朝,周(西周),夏朝存在的证据不足,所以有人也认为不存在。但商朝和西周是确实存在的,那时候的文字(甲骨文),冶金,纺织,铸币已经成熟,留下的证据很多。封神榜中的武王伐纣的故事,就是写的商末到周建立的这个时候的事。里面的神话成分虽多,但是炮烙,鹿台,虿盆,...

春秋战国怎么区分?
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问题二:春秋和战国时代是怎么划分的...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是什么时期??
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

如果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皇统一六国之前,将未来东汉末年三国演义故事编写...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编成故事传播也改不了统一的趋势。秦国奋六世余烈才积攒了力量,完成统一,前后六代君王,百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秦国要统一的目标在这之前就早已经定下来了,即便何况那个时候分裂是主流,但秦国还是成功了,将天下变成秦朝。三国时期的分裂状态对秦国来讲,稀松平常,他们的...

请问一下春秋战国以前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之前是夏朝、商朝、西周。1、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 2、商: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

春秋之前我国先民会使用哪些农具
11. 犁錧:战国时期使用的翻土农具。12. 犁鑱:周朝使用的翻土农具。13. 竹莜:西汉时期出现的翻土农具,也称“竹爬”。14. 銍:战国时期使用的翻土农具。15. 镰:周朝使用的除草工具。16. 疀:春秋战国时期可能已使用,但没有出土文物。17. 劐子:战国时期使用的翻土农具。18. 耨:秦代使用...

霸州市15248423988: 先秦时期人们用什么写字?没有毛笔以前,人类怎么样记载文字?还是用匕首?还是用石头啊? -
阎温缬沙:[答案] 用刀笔写的,那时候有专门的写字工具,当然也是刀,但叫做“刀笔”,写在竹简上的,信函一般是丝绸等布料上的

霸州市15248423988: 在纸发明以前,人们在什么材料上写字? -
阎温缬沙: 最早应该是在甲骨上刻文字吧,后来又刻在那些青铜器和其他器皿,然后就是汉朝时期在竹简上写的,也曾经在羊皮纸上写字.

霸州市15248423988: 战国时期以前用的书写工具 -
阎温缬沙: 用刀刻在竹简上书写,后来也有毛笔,只不过不好用.直到蒙恬改良之后才广泛使用毛笔.

霸州市15248423988: 既然毛笔是秦朝的蒙恬发明的,那毛笔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
阎温缬沙: 在毛笔被大量运用之前,人们使用的刀契刻字.

霸州市15248423988: 先秦时期人们用什么写字? -
阎温缬沙: 用刀笔写的,那时候有专门的写字工具,当然也是刀,但叫做“刀笔”,写在竹简上的,信函一般是丝绸等布料上的

霸州市15248423988: 纸出现前古人的主要书写用品是什么?并比较优缺点 -
阎温缬沙: 用纸比较舒服啊 纸的出现代替了昂贵的丝织品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纸的优点当然是轻便 便宜啦 别的书写材料都不具备当然纸不易保存 不如甲骨什么的

霸州市15248423988: 古人在没有纸的时候用什么写字? -
阎温缬沙: 青铜器,兽骨,竹片,木片,帛,麻纸

霸州市15248423988: 古代人随身用什么写字? -
阎温缬沙: 古代? 多古? 古代人教育没那么普及 哪有随身一说? 商时的甲骨文是商朝祭祀用小刀(多为铜制或者骨制)刻在动物骨骼或龟甲上当然也有毛笔 不要怀疑 那时候就有那东西 周朝不清楚 只知道金文是周朝礼官刻在青铜鼎上 工具应该是锥子(铜...

霸州市15248423988: 中国最早以前还没有发明毛笔之前是用什么来写字的?
阎温缬沙: 原始人不是用火棍写的吗?后来用刀了?

霸州市15248423988: 古代纸还没有发明的时候,人们用什么写字 -
阎温缬沙: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