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

作者&投稿:崔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 和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1]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题 解】本篇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在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在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然郑、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本篇以对话著名。有郑文公与烛之武的对话,有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话里有话;对秦穆公说的话,完全看到了秦、晋间的矛盾,看到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所以能打动秦穆公。最后写子犯请击秦军,晋文公不同意,这里预伏后来的秦晋肴之战。

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晋军函陵(5),秦军晋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8)。越国以鄙远(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1),行者之往来(12),共其乏困(13),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1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厌之有(15)?既东封郑(16),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17),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18),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19),乃还。子犯请击之(20)。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1)。因人之力而敝之(22),不仁;失其所与(23),不知;以乱易整,不武(24)。吾其还也。”亦去之。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译文]

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烛之武答应去。

在夜里用绳子捆住身子从城上挂下去。见秦伯说:“秦晋合兵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了!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邻国实力的加强,即您实力的削弱。倘使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施恩了;晋惠公应允把焦、瑕两城给您,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构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

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

秦伯听了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在郑国驻防,才回去。子犯请求发兵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行!不是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还是应该回去。”也离开了郑国。

(周振甫)

【注 释】

(1)甲午:古代用干支记日,具体日期已无考。 (2)晋侯、秦伯:晋文公和秦穆 (3)无礼于晋:晋文公未即位前,曾流亡到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 (4)贰于楚:对晋有二心而亲近楚。 (5)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县。 (6)氾(fàn范)南:汜水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7)佚之狐:郑大夫。郑伯:郑文公。 (8)执事:办事人,借办事人代指秦君,是对崐君的敬称。 (9)越国:秦在晋西,秦到郑国,要越过晋国。鄙远:以距离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鄙,边境,这里作动词用。 (10)陪,增加。句意为,灭了郑国,郑国的土地只能归晋。 (11)东道主:东方路上的主人。(12)行者:外交使者。 (13)共:同供。乏困:乏,指缺乏资粮;困,指困顿需要休息。 (14)焦、瑕:晋国城邑,在今河南陕县。 (15)厌,同餍,满足。 (16)封:疆界,作动词用。 (17)缺:侵略。 (18)说:同悦。 (19)杞子、逢孙、扬孙:都是秦大夫。 (20)子犯:晋国大夫。 (21)微:非。 (22)因:依靠。敝:伤害。 (23)所与:犹同盟国。 (24)武:武定祸乱。见《书·大禹谟》“乃武乃文”传

烛之武退秦师○1

《左传》
晋侯、秦伯○2围郑,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4也。晋军函陵○5,秦军氾南○6。
佚之狐○7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8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9曰:“臣之壮也○10,犹○11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2。”公曰:“吾不能早用子○1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4。然○15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6。
夜缒○17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8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9。越国以鄙远○20,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1?邻之厚,君之薄也○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3,行李○24之往来,共其乏困○25,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6,许君焦、瑕○1,朝济而

○1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大夫。 ○2〔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公子重耳)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 ○4〔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 ○5〔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6〔氾(fà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7〔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8〔若〕假如。 ○9〔辞〕推辞。 ○10〔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1〔犹〕尚且。 ○12〔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已,同“矣”。 ○13〔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14〔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5〔然〕然而。 ○16〔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 ○17〔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18〔既〕已经。 ○19〔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 ○20〔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 ○2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为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22〔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 ○24〔行李〕出使的人。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行李”。 ○25〔共(ɡōnɡ)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 ○26〔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夕设版焉○2,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3,又欲肆其西封○4,若不阙秦○5,将焉取之○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7。”秦伯说○8,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9,乃还○10。
子犯请击之○11,公○12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4;失其所与,不知○15;以乱易整,不武○16。吾其还也○17。”亦去之○18。
○1〔许君焦、瑕〕(晋惠公)曾经许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 ○2〔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3〔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4〔肆其西封〕往西扩大边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将灭秦。肆,延伸、扩张。 ○5〔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 ○6〔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焉,哪里。之,代土地。 ○7〔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8〔说〕通“悦”,高兴。 ○9〔使杞(qǐ)子、逢(pánɡ)孙、扬孙戍之〕派遣杞子、逢孙、扬孙守卫它(指郑国)。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戍守。 ○10〔乃还〕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11〔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之,指秦军。 ○12〔公〕指晋文公。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微,非,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 ○15〔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16〔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乱,指打完仗后军队的散乱。易,替代。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 ○17〔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18〔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这个注释和语文书上的一样哦。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color=Blue][size=4][译文][/size][/color]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⒈其无礼于晋②,且贰⑴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⒉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⒊!”许⑶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⑵远,君知其⒋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⑷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⑸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⑹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会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郑伯有曹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怎敢再拿这件事来麻烦你呢。但越过晋国把边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怎么用被灭的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对晋文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起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使郑国成为东部的边邑,又想扩张西部的边邑。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如何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就会受益,希望您仔细想一想!”秦伯(心里)赞同,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帮助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本篇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在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在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然郑、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本篇以对话著名。有郑文公与烛之武的对话,有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话里有话;对秦穆公说的话,完全看到了秦、晋间的矛盾,看到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所以能打动秦穆公。最后写子犯请击秦军,晋文公不同意,这里预伏后来的秦晋肴之战。

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晋军函陵(5),秦军晋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8)。越国以鄙远(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1),行者之往来(12),共其乏困(13),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1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厌之有(15)?既东封郑(16),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17),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18),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19),乃还。子犯请击之(20)。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1)。因人之力而敝之(22),不仁;失其所与(23),不知;以乱易整,不武(24)。吾其还也。”亦去之。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译文]

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烛之武答应去。

在夜里用绳子捆住身子从城上挂下去。见秦伯说:“秦晋合兵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了!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邻国实力的加强,即您实力的削弱。倘使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施恩了;晋惠公应允把焦、瑕两城给您,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构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

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

秦伯听了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在郑国驻防,才回去。子犯请求发兵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行!不是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还是应该回去。”也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 要 一句原文 一句翻译的
《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翻译】僖公三十年的时候,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在一起去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没有礼貌,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处,秦军驻扎在氾水南面。【原文】佚之狐言于...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是:
理由 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劝说艺术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烛之武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下郑国,秦国亦...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翻译
翻译为: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选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译文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句子
出处:先秦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节选: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

烛之秦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是什么?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十三年》。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长兴县17052254225: 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 - 搜狗百科
赧瞿复方:[答案] 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晋军函陵(5),秦军晋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长兴县17052254225: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 和翻译 -
赧瞿复方: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长兴县17052254225: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是什么 -
赧瞿复方: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长兴县17052254225: 求烛之武退秦师的课文 -
赧瞿复方:[答案] 这是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的一段历史故事,题目为后人所起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退兵

长兴县17052254225: 《左传》是释义《春秋》的,那么《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在《春秋》的原文是什么呢? -
赧瞿复方:[答案] 《左传》是诠释《春秋》的主要著作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详尽表述《春秋》中的简约事件. 据《左传》记载,《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在《春秋》所记载“鲁僖公三十年”的史事中,有关《烛之武退秦师》史事,只记...

长兴县17052254225: 高中高一课本必修一第四课的《烛之武退秦师》内容? -
赧瞿复方:[答案] 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

长兴县17052254225: 谁有烛之武退秦师的全文翻译?
赧瞿复方: 晋侯、秦伯 围 郑,以 其 无礼于晋,且晋文公、 秦穆公 (共同出兵)围困 郑国,因... 若 使 烛之武 见 秦君,佚之狐 对郑文公说:“国家 危急 啦!如果 派 烛之武 去会见 秦...

长兴县17052254225: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 亦必以利而离什么意思 -
赧瞿复方: 如果纯粹是以谋求利益为目的的结合,那么总有一天会因为利益的多少,分配等问题而发生分歧甚至最终解体. 原文: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

长兴县17052254225: 我要知道“烛之武退秦师”的全文拼音.谁愿意帮我啊? -
赧瞿复方:[答案] 晋(jìn)侯(hóu)、秦伯(qínbó)围(wéi)郑(zhèng),以(yǐ)其(qí)无礼(wúlǐ)于(yú)晋(jìn),且(qiě)贰(èr)于楚也(yúchǔyě).晋(jìn)军(jūn)函(hán)陵(líng),秦(qín)军(jūn)泛(fàn)南(nán).佚(y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