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作者&投稿:籍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 立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让人励志不息。立志可以使人有所追求,生活便有了方向,奋斗才有了目标。

周恩来 在他的少年时代,就立下了宏伟的志向,这就是伟人的成功之始。

白山黑水的关东大地,曾留下了一代伟人少年求学的足迹。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的稚嫩童声,道出了少年周恩来不凡的志向,也从此开始了他寻求救国之路的起点。


1910 年春天,12 岁的周恩来随同回淮安探亲的三伯父周贻谦来到东北读书。这在周恩来的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周恩来后来曾回忆说: “12 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焦点的东北,给少年的周恩来带来了异常强烈的刺激。正是在这里,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周恩来到东北后,先在铁岭县银州镇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然后转入奉天(即沈阳)第六等小学堂,该校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这所学校是 1910 年春 “废科举,兴学校” 的潮流中兴办起来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除教一些经书外,还能常给学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 课程包括修身、国文、算术、 历史 、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等十数门 。这些课程给少年的周恩来展现了一个新天地。他在学校里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据记载,他在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有一位叫高戈吾的 历史 老师,常给同学们讲述 历史 上民族英雄的故事,痛陈国家弱小被众列强所欺辱的时局,鼓吹反清革命,把章太炎的文章和同盟会的刊物以及时事报刊介绍给他们阅读,还特别把邹容所著的《革命军》小册子借给了周恩来。还有一位姓毛的地理老师,倾向于康梁的维新思想,也常常向周恩来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书籍。深受两位老师的影响,周恩来开始关心国事并从此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报纸书刊中,他了解到有关民族危机、清朝腐朽和人民苦难的许多事情,也了解到了一些像邹容那样的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感人事迹,也从中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进取精神。他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危急的时局以及如何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当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消息传到学校后,他就立即剪去了辫子,以表示对清王朝的决裂。

暑假中,他随一位同学到了沈阳南郊沙河南岸的魏家楼子。这位同学的爷爷,是一位在乡里教私塾的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的老人,领着他们目睹了当年日俄战争的旧战场。老人由于心情异常激愤,手捋银髯,仰天长叹,为他们吟咏了这样的诗句:

登彼龙山兮山巅,望彼河水兮潺潺。

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

“吾已生于斯兮长于斯,恨不能翱翔兮五湖烟。

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兮在尔少年!

这一切都无不激励着少年的周恩来,要为救国纾难而发愤读书。不象别的孩子,此时的周恩来就似乎已确实知道为什么要读书以及怎样去读书。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已表现出高尚的志向、浓烈的爱国 情感 和引人注目的才能。

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当时兼为修身课的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当时,有的同学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个人的前途而读书”,还有的回答是“为家父而读书”。

当问到周恩来时,他的回答却语惊四座: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昕后大为震动,一个孩子能有这等抱负、这等气魄,真是难得啊。他禁不住连声称赞道:“好啊!好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学们, 有志者当效周生。

从此时开始,周恩来立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的宏伟志向,就一直像一团烈火一样燃烧在他的心中,成为他经久持续的动力,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进行 探索 。

1917 年,周恩来于南开学校毕业后,准备赴日本留学,“他特地从天津回沈阳母校与那里的师生告别,临别时他给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临别赠言:

“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

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保存了四十余年,直到 1957 年还给了时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两个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相会,正如题字所言,挣脱了重重枷锁的中华巨龙开始昂首腾飞了。




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周恩来的成长故事 是成长故事!!!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
是周恩来总理13岁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有一次老师问学生为何而读书时说的!

周恩来的故事
1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是,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60年代初,...

是什么让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
”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周恩来是如何确立起这一初心呢?幼年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成熟。周恩来一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万青选就去世了。不到半岁,又因小叔父周贻淦生病没有子女,按照淮安的风俗...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阅读答案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了一件什么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概括全文用书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周恩来背着伯父来到了闯进了租界,领悟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于是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蓓颖 | 发布于2011-12-01 举报| 评论(1) 25 7 恩来兄滴事~~~话说历史太悠久、、当年的那点事就忘了吧 嘻嘻哈哈雪之梦 | 发布于2011-12-01 举报...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 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的小故事
一、关于国家富强的小故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故事,估计童鞋们都耳熟能详了,我觉得这是关于为国家富强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了。这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故事,应该是1910年前后,当年12岁 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那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