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读后感

作者&投稿:恽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论语里仁读后感,欢迎阅读!!!!

  论语里仁读后感篇一

  第三章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此句须反复诵读,方能真正体悟圣人之殊胜意。“仁者”是儒家价值的中心,人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是士君子的成人之路,也是人性自觉、自尊的必然选择。贤人、圣人、天人构成了儒家价值的果位次第,层层递进。发什么心,成什么果。

  孟子说过一段话:“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如此看来,“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自有大义在那里,大义就是仁者爱人、恶人的标准。进一步解释,“惟”是“只有”、“仅仅”的意思,有强调的语气。“能”是“能够”的意思,指有能力做。“好”、“恶”是动词,分别指“喜欢”与“痛恨”。“人”与“仁者”相关,这句话就是:只有仁者能够喜欢有仁的人,能够痛恨无仁之人。联系里仁一章、二章之句义,仁是内在于人的,而且需要人自身的努力保有仁性。能够这样做的人就是仁者。仁外化为天地万物之性就是化生孕育万物之生,仁内化于社会文物制度就是礼义廉耻,在孔子的政治世界里就是克己复礼了。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只有保有仁性的人,能够根据儒家知礼义廉耻之大义喜欢仁人或痛恨不仁之人。

  所以朱熹引用游酢的话:“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朱熹根据一般人的好恶突出仁者的好恶,仁者有其正,这个正就是那个大义吧。针对宋代士大夫的生活风气,朱熹与游酢所指的宋代的那个仁者就有无私心的大正大义了。其实,仁者能够好人恶人不仅会随着时代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关键还在于对仁义这一话语的再阐释罢了。成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公民,也未免不至于是了。

  论语里仁读后感篇二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

  开篇,孔子便提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里,为动词,居住也。仁,并非只能存在大道理中,也是存在生活琐事之中的。居住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居住地人们的修养,都可以上升为仁。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社会之风气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便是仁最本初意思。因而,要提升到仁的地位,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让我想起了,我学院所组织的学风建设月活动,创造优良的学风,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长期安于贫困的,也不能长期处在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心在生活中,处处讲究实行仁德之道,聪明的人知道实行仁道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好处。”没有仁德修养的人,在逆境中只会失意忘形,在顺境中得意忘形。而有仁德修养的人则会安贫乐道,富贵不淫。真正的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此种仁的修养,是要成为坚持不懈的信念才可达成。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说:“君子关心道德,小人关心田地;君子关心刑律法制,小人贪图财利实惠。”君子是对于违背道德事情坚决反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小人对于物质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考虑法律的'制裁。这也可以联系到个人修养,对于眼界的问题,也是对自制力的一种沉淀。很多人犯罪,并非不担心法律惩罚的后果,而是被利益所蒙蔽双眼,看不到。其实小事也是如此,学生虽然知道旷课,无节制的玩游戏不利于身心,但是无法自拔于眼前的快乐,也只能接受自身前途的坎坷。我们作为思政工作者,应该尽自我所能去提升自我眼界,完善自我,提升学生眼界,教书育人。

  论语里仁读后感篇三

  “仁”,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施起来任重而道远。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

  开篇,孔子便提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里,为动词,居住也。仁,并非只能存在大道理中,也是存在生活琐事之中的。居住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居住地人们的修养,都可以上升为仁。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社会之风气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便是仁最本初意思。因而,要提升到仁的地位,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让我想起了,我学院所组织的学风建设月活动,创造优良的学风,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长期安于贫困的,也不能长期处在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心在生活中,处处讲究实行仁德之道,聪明的人知道实行仁道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好处。”没有仁德修养的人,在逆境中只会失意忘形,在顺境中得意忘形。而有仁德修养的人则会安贫乐道,富贵不淫。真正的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此种仁的修养,是要成为坚持不懈的信念才可达成。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说:“君子关心道德,小人关心田地;君子关心刑律法制,小人贪图财利实惠。”君子是对于违背道德事情坚决反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小人对于物质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考虑法律的制裁。这也可以联系到个人修养,对于眼界的问题,也是对自制力的一种沉淀。很多人犯罪,并非不担心法律惩罚的后果,而是被利益所蒙蔽双眼,看不到。其实小事也是如此,学生虽然知道旷课,无节制的玩游戏不利于身心,但是无法自拔于眼前的快乐,也只能接受自身前途的坎坷。我们作为思政工作者,应该尽自我所能去提升自我眼界,完善自我,提升学生眼界,教书育人。

  “仁”,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施起来任重而道远。




《格林童话》读后感
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过“里仁为美”,墨子认为“务善则美”,由此可见,只要是诚实、善良的人,都是美丽的。 希望所有人都能向真诚、善良、心灵美的人学习,这样,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8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格林童话》,它一共有五十一个故事,二百三十四页,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孔子名言50句,少者不评分!!! 急急急!!越多越好!!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

论语里仁篇的读后感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篇一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开篇,孔子便提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00字左右,谢谢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

跪求十篇《论语》读后感,每篇600字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

于丹论语读后感!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

谁能告诉我一则论语的读后感
子曰: “君子于敏于行,而讷于言。(”《论语·里仁第四》 ) 要想成为君子就要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且说话的时候要谨慎。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第二》 )君子要说到做 到,言而有信,也可以先把自己要做到的说出来,以其为目标,言出 必行。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求初一课文:论语六则读后感。 悬赏50 。极品加分。
”《论语·里仁》:“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了孔子待人宽责己严的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学习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静下心来。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的为己之学,而不是增加我们...

上教版语文六年级 论语八则读后感 600字的 要原创!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 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雁峰区15592939933: 急需《论语 里仁》的感受 300字 -
貊雅丁细: 里仁篇本章的「不违」所不违的主要应当也是礼,所以「又敬不违」的真实意义当为:我们不能因为父母有过失,又不能接受我们的看法,而对父母有不恭敬的心意或是行为,且仍应继续依照社会所公认为合宜的原则来事奉父母.

雁峰区15592939933: 《论语》读后感——毛旭娜 -
貊雅丁细:[答案] [《论语》读后感——毛旭娜] \x05\x05\x05 寒假匆匆过去,回顾假期,竟发现自己是浑浑噩噩地度过,对待学习甚是懈怠,计划读的《论语》竟只读了“里仁”一篇,却还未甚理解,《论语》读后感——毛旭娜. 新年到来,有许多事物都吸引着我,真...

雁峰区15592939933: 国学经典品品读《论语》亲近孔子,《论语》的摘抄和读后感 -
貊雅丁细: 论语.里仁篇之读后感 仁是世间一种无比的境界,是亘古至今的道德典范.但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有如此的珍贵品德.仁充满了人从出生至死得一切准则.从小,做为孩童,懂事之后,该知道孝敬父母、长辈,和睦兄弟姐妹,尊敬老师,与人施仁...

雁峰区15592939933: 读了论语4.2我的感悟 -
貊雅丁细: 《论语 里仁》原文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1)约:穷困、困窘.(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原文翻译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作品赏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雁峰区15592939933: 读了论语四则的感想是什么20字 -
貊雅丁细: 《论语》第四章《里仁》着重讲述仁的问题,开头七段中全部直接提到仁.而后面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仁”这个字,但也是同仁相关的,如“放于利而行,多怨”说的是利,但也是同仁直接相关的.可以说《论语》对于道德要求的最高标准,就集中在这一篇中.

雁峰区15592939933: 《论语》摘抄、读后感 -
貊雅丁细: 《论语》读后感上中学我学个一篇论语,后来我去买个《论语》全集.《论语》,一部中国人的圣经,一条古老而又永远不朽的龙脉,一条浸透了中国人血脉的永不停止流淌的河流.《论语》让我明白了做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在我初中...

雁峰区15592939933: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00字左右,谢谢 -
貊雅丁细: 百度《论语》-读后感 800字 2009-03-23 | 分享作业不会,学霸帮你立即下载 满意回答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

雁峰区15592939933: 读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体会 -
貊雅丁细: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雁峰区15592939933: 论语读后感5片300字急 -
貊雅丁细:[答案] 这个寒假学校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希望每个教师看完《论语》等十本书,然后选择其中一本写个读后感.虽然从上学开始就知道《论语》这本巨著,而且初中时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还认真地背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雁峰区15592939933: 读《论语》有何感想 -
貊雅丁细: 如果我们每个人遇事能够将心比心,多一些宽容之心,由我及人地想一想,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减少多少是非争端啊.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去交会朋友,以朋友辅助仁德” 它向我们揭示了交友原则,“以文会友”和“以友辅仁”已成为我们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