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再别康桥的背景故事和雨巷的背景故事吗

作者&投稿:斐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再别康桥》的背景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康桥,即为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几年前,徐志摩曾游学于此,这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诗情激荡的岁月,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如画的风景,展现了如水的柔情,每一句每一段都堪称完美。

而我最爱这段“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二、《雨巷》的背景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中通过一位独自行走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来抒发作者自己对于人生的迷惘与感伤。

每次读《雨巷》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有层出不穷的画面感。

那是怎样的雨呢?是“无边丝雨细如愁”吗?那是怎样的巷子?有“淡烟流水画屏幽”吗?那又是什么样的姑娘?会“拣尽寒枝不肯栖”吗?

然而,她就那样撑着油纸伞,慢慢地走着,我们不知道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她好似从画中走来,又走成了一幅画。


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在康桥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他曾在康桥的小河边和小桥上散步、写诗、思考人生。但是,他的留学生活并不顺利,他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也经历了感情的失落和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深情告别的诗歌。意境 再别康桥的意境非常深刻、动人。诗歌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再别康桥介绍:徐志摩再别康桥作者介绍
一、再别康桥介绍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浓郁、真挚、隽永。1、创作背景 再别康桥介绍: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唤醒了久蛰...

《再别康桥》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

再别康桥是谁的代表作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1、诗歌创作背景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当时徐志摩乘船从法国马赛港返回中国途中。这首诗是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所作,也是最后一次重返康桥。7月底的一个夏天,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英国朋友。遗憾的是英国...

《再别康桥》创作背景是什么?
此诗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

再别康桥创作背景
1928年11月6日,徐志摩在归国的途中,中国南海上,创作了那首流传至今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源于他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留学经历,那时的康桥对他而言,是生活和心灵的重要转折点。他曾表示,正是康河的水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诗人天性,康桥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928年的故地...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1928年在出国欧游的归途中写下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以供大家阅读。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

写作背景是什么意思?
写作背景通常指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年代、人文环境、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自己家庭遭遇的变故等等,会在文章中有所流露。著名作品的写作背景:徐志摩《再别康桥》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

...的写作背景。还有徐志摩写《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越简略越好_百度...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及内心的苦闷迷茫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雨巷——黑暗而沉闷的社会大环境与内心苦闷的小环境)。《再别康桥》写作背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

再别康桥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

大通区19722881632: 《雨巷》和《再别康桥》的具体赏析. -
依萍茵陈:[答案] 雨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再别康桥 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情思,融汇,驰骋在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大通区19722881632: 雨巷 和 再别康桥从所属师派,协助做时间以及背景,主要意象,诗歌主旨,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结构特色,语言特色等角度做出对比赏析 -
依萍茵陈:[答案]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

大通区19722881632: 《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依萍茵陈: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

大通区19722881632: 再别康桥 写作背景是什么? -
依萍茵陈: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

大通区19722881632: 雨巷和再别康桥的对比.异同点. -
依萍茵陈:[答案] 雨巷虽没有康桥的“三美”,但是也独具韵味.两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也不尽相同,雨巷是表达作者在当时的背景下的一种彷徨.而康桥则是对旧校舍的不舍与留恋.两首诗都是作者情感经历的一次反馈.

大通区19722881632: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意义?
依萍茵陈: 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

大通区19722881632: 再别康桥的背景是什么(⊙o⊙)? -
依萍茵陈: 先介绍下是人徐志摩吧,徐志摩是难得的诗人,诗思绮旎,结构多变,富于创新,出语时喉节里涌动着一股非真诗人莫有的豪情.他敢说“别捏我,疼”,他敢写“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他也敢用“火车擒住轨”.……在中国现代诗人中,徐...

大通区19722881632: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
依萍茵陈: 不是写给林徽因的.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

大通区19722881632: 《雨巷》 和《再别康桥》的感情一致吗?为什么? -
依萍茵陈: 不一致.《再别康桥》主要是抒发诗人重访母校,再别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雨巷》的感情是多层次的:1、诗人对心目中爱慕的姑娘可望不可及的惋惜失落之情,2、诗人事业陷落低谷的颓败郁闷之情,3、社会陷入黑暗,不知何时能回归正轨,诗人对社会及人民的忧心焦虑之情.

大通区19722881632: 《再别康桥》与《雨巷》衔接语 -
依萍茵陈:[答案] 再别康桥,多么淋漓的离别感伤,最后一次在那康桥凝望,凝望那远去的长篙,他将去往哪里?那里是怎样一个忧愁的雨巷呢,走进江南的雨巷我们又会体验到怎么样一种情感呢,下面请大家欣赏戴望舒的《雨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