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投稿:豫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再别康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不过当时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此诗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不过当时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诗人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惆怅,在沉默中悄然离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不过当时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不过当时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离别后对康桥的不舍,以康桥来衬托对家香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别康桥深层含义
对爱情的诠释 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用康桥代指爱情,作为诗人与恋人之间的纽带。离别之时,诗人深刻的表现了自己离开爱人时的内心感受,那份心痛与不舍几乎无法言语描述。而在徐志摩笔下的康桥,更是诗人与恋人交流爱情的舞台,那里有爱人共同的回忆与珍藏。这里的爱情并非仅仅是一种情感,更体现了生命...

再别康桥深层含义
更为深远的是,诗作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在战乱与贫困的背景下,徐志摩通过诗歌传递出对和平、幸福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为艰难时期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力量。综上所述,《再别康桥》不仅仅是一首描绘个人情感的诗,更是对生命、爱情和社会现实的深度...

《再别康桥》朗诵技巧
2、诗歌的结构特点。3、重点词语的运用。4、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别康桥诗的背景 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次来到剑桥大学。这时徐志摩已经与妻子张幼仪离婚,而林徽因也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徐志摩娶了社交名媛陆小曼。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

再别康桥的赏析是什么?
一、原文如下: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

高中要背雨巷吗要背再别康桥吗
雨巷要背诵的。再别康桥也要背诵。雨巷作品背诵的重要原因:赏析:《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再别康桥(背诵全诗)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

《再别康桥》怎么背来着?忘了...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再别康桥文化常识
5. 再别康桥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很多人认为《再别康桥》就它的思想内容而言,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表现的是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情和那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 我认为《再别康桥》让我看到了一颗诗人的心---一颗坦露的真诚的赤子之心。还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美的自然、美的...

再别康桥是谁的代表作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当时徐志摩乘船从法国马赛港返回中国途中。这首诗是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所作,也是最后一次重返康桥。7月底的一个夏天,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英国朋友。遗憾的是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

再别康桥的沉默是什么意思啊
【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这个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再别康桥》是一...

隆安县15747327096: 《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
诺婷小儿:[答案]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

隆安县15747327096: 再别康桥的背景是什么(⊙o⊙)? -
诺婷小儿: 先介绍下是人徐志摩吧,徐志摩是难得的诗人,诗思绮旎,结构多变,富于创新,出语时喉节里涌动着一股非真诗人莫有的豪情.他敢说“别捏我,疼”,他敢写“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他也敢用“火车擒住轨”.……在中国现代诗人中,徐...

隆安县15747327096: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意义?
诺婷小儿: 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

隆安县15747327096: 《再别康桥》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诺婷小儿:[答案] 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

隆安县15747327096: 介绍一下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
诺婷小儿: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

隆安县15747327096: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
诺婷小儿: 不是写给林徽因的.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

隆安县15747327096: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背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
诺婷小儿:[答案] 再别康桥写的应该是作者到了英国,见不到其在英国留学时所交的英国女友时的那种怅惘失落的情绪,而我们国立教参中的种种说法,好象是为了不捅破作者的神圣的面纱吧,在分析的过程中都不愿提及作者的这一方面的情感因素.康桥只不过是一种...

隆安县15747327096: 『再别康桥』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
诺婷小儿: 徐志摩即将离开剑桥的时候写的.

隆安县15747327096: 徐志摩写《再别康桥》时的写作背景
诺婷小儿: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隆安县15747327096: 徐志摩为什么写《再别康桥》?跟林徽因有没有关系? -
诺婷小儿:[答案]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