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地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扩展资料:

从心所欲、不逾矩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冲突,而是完美结合的一种境界。孔子在不惑之后,达到了知天命,知天命之后实现了耳顺,这时,他对万事万物已经有了坦然的心态,摆脱了“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这种人生状态,这种状态实际是一种认同,认同各种声音、认同各种事物。

又经过了漫长十年的修身养性,心灵感悟,生命沉淀,他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最高境界!这时他的心、他的欲,已经非芸芸众生的心、非平常人的欲,他的心和欲在宇宙中与自然共振、与天地同行,合阴阳之理,合人性之善,也就是达到了一种:空灵,妙曼、似有还无的境界,已经和自然之道完全的融合在了一起!

而他所谓的:不逾矩,这里的矩当然不是“规矩”,是“道,大道,自然之道”,不逾矩就是不违背自然之道,是宇宙大道,而非不违背: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任何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或者道德规范、伦理标准,在人类的长河中,都无法和道相提并论,在道面前,在大道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未知生,焉知死?活着的事尚且还没有搞清楚,又怎么去顾虑死后的事?这是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什么是死孔子所作的回答。意思是人应该活在当下。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说:“我十五岁...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含义
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以上都是粗略的字面意,往深处解释,我也不能……)...

孔子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论语一则从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答:天啊,楼上的,五十岁就快死了??这怎么翻译的啊。 孔子说:“我,从十五岁开始就求学了,三十岁的时候(这些都是秦汉时候的话,直译很难,所以意译一下),我就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了,四十岁的时候,我能不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能够知道自己的天命(就是说我不怨天尤人了;这句话的翻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成现代_百度知...
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事理通达,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便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逾越法度规矩。”

你怎么理解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是在他明白事理学到了很多东西,自身的素质和文明程度足够高的情况下才说出来这样的话,一般人很少能做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原文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该句出自出自论语·为政,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解释人到了七十岁,做事就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出自论语十二章作者先秦·佚名...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用现代语解释_百度知 ...
“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如下:出自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其实是,顺应内在之心的指令,也不会破坏外在之规矩的意思。马路上的红绿灯就是“不逾矩”的“矩”,是外在的规矩、规则。我们平时过马路,我们的“认识—行为”模式是这样的,红灯停、绿灯行,走过横道线的时候,还得注意拐弯的车辆,然后才能安全过...

塔城市1921458984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 -
帛家沙利:[答案]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

塔城市19214589842: 说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含义 -
帛家沙利:[答案] 七十岁又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塔城市1921458984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解释 -
帛家沙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

塔城市1921458984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不逾矩什么意思?最好结合文章解读一下 -
帛家沙利:[答案] 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塔城市19214589842: 吾十有五,.........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什么意思具体点谢谢了 -
帛家沙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

塔城市1921458984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什么 -
帛家沙利:[答案]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塔城市19214589842: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
帛家沙利:[答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这段话,一定是他在七十岁以后快八十时所讲的话,应该是孔子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对自己一生的为人...

塔城市1921458984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不逾矩什么意思? -
帛家沙利: 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塔城市1921458984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学霸 帮帮忙 -
帛家沙利: 70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塔城市19214589842: 孔子的论语译文:“吾十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帛家沙利:[答案] 文言文呢其实不难,只要找到几个关键的字眼就好.然后翻译的时候不要太过僵硬,灵活变通.记住文言文比较简洁,一般很... 到这个境界,当是镇定自如,波澜不惊,可以举重若轻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 “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又过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