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铜鼓习俗铜鼓与民俗

作者&投稿:梁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壮族铜鼓习俗源远流长,铜鼓在历史上扮演着多重角色,既作为传递信息和发布指令的重要工具,又是祭祀、赏赐和进贡的象征,体现了权力与财富的标志。自明清以来,铜鼓的用途逐渐转变,成为节日庆典中的娱乐乐器,伴随着歌舞,用于宗教活动中的祖先祭祀和神灵祈求。


最初,铜鼓作为特殊炊具,被用于军队作战时期的特殊用餐,因其昂贵的制作工艺使其在民间并不普及。考古发现,铜鼓常与兵器一同存在于古墓中,历史记载也证实了其在战争中的作用,如滇、句町、夜郎和骆越等民族的战争记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铜鼓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成为国之重器和礼器。它象征着权力和财富,是集众、称王的象征,价值连城。在壮族的祭祀、庆祝、征战等重要场合,铜鼓不可或缺,体现了其在礼仪中的地位。


铜鼓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被视为天地神灵的媒介和人神交流的神器。民间传说铜鼓能驱邪除恶,尤其是对抗"鳄精",被视为心灵净化和吉祥的象征。在婚丧庆典和节日中,壮族通过铜鼓音乐和舞蹈,表达对和谐、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畜兴旺、国泰民安的祈愿。


无论铜鼓的具体用途如何变化,其艺术价值和骆越民族的审美意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壮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广西西北部及其红水河流域是保留铜鼓文化最丰富的地区,至今还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主要有属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属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和属藏缅语族的彝族,这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铜鼓是广西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习俗。




铜鼓舞历史溯源
明代文献《蜀中铜鼓舞风俗记》记载,婚丧、年节时,铜鼓舞蹈是当地的习俗之一。铜鼓舞与祭祀或巫术紧密相关,如宋代史书提到,人们用击铜鼓和铜沙锣来祭祀神灵,或者在疾病困扰时通过舞蹈和击鼓来祈福驱病。在中国西南的彝族、苗族、壮族、瑶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铜鼓舞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民间舞蹈...

壮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
民族文化认同是指人类具有对本民族文化的共性感受,表现为对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铜鼓的纹饰符号记录着人民精神与物质生活的细枝末节,体现了聚居在此的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与认同。明初汪广洋在《岭南杂咏》中写到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敲唱海歌,描述 壮族铜鼓习俗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濮、越人...

关于广西壮族的铜鼓舞,你要知道的
必须跟随铜鼓的节奏,边打鼓边做出各种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快速而有力,有的技巧高超,只有少数鼓手能够熟练完成。铜鼓舞的表演风格明显受到了壮族古代“三月三”对歌习俗的影响,活泼、有趣,且充满生活气息。铜鼓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涉及矿冶、铸造、声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具有深远的 cultural value。

壮族的铜鼓节是什么时候
铜鼓,是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约在春秋晚期出现,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由于敲击铜釜发出的响声宏亮而且传得很远,可以用于报讯集众,于是逐渐演变成了壮族铜鼓。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按本民族意识和习俗要求而精心打造成的壮族铜鼓,便成了...

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铜鼓节,是居住在都匀市基场、阳和两乡的水族,于清明节后第一个卯日在陈蒙坡丫口寨欢度的节日。相传先祖迁来时,部落斗争频繁,虎豹成群,经过努力解除了灾害。各村寨聚会商定,从此于清明过后卯日这一天聚会陈蒙坡欢庆胜利,相因成节。水族人民世世代代酷爱铜鼓,并视为权力、财富和图腾崇拜的象征。仅...

布依族铜鼓是怎么发展来的?
布依族重铜鼓,由来已久。考古工作者在普安县发现有铸造铜钺的沙石范,时代在汉代,这一带的古地名中又有“铜鼓山”之名,说明布依族在两千多年前,已铸造铜钺和铜鼓;到晋代有“俚僚铸铜为鼓”的文字记载,并说:“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可见布依族是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

铜鼓之乡访铜鼓
还有的在铜鼓下置放一水桶,盛水过半,敲击时以达到鼓声的清纯悦耳。如果是小型铜鼓,可背在身上边跳跃边敲击。在壮族地区,普遍流行铜鼓乐,对歌、赛马也击铜鼓助兴。瑶族和苗族同胞则喜欢众人围成圆圈,用铜鼓热烈的伴奏进行舞蹈,部分地区并存着祭铜鼓的习俗。由于民族间的审美、习俗存在差异,因而体现...

【广南壮族“贵马鼓”与铜鼓手巾舞】 广南壮族手巾舞
完成祭铜鼓后,将其挂在堂屋门前的檐条上,旋转进行占卜,鼓面朝何方停止,即认定当年何方大吉。占卜后,由族长敲击鼓面,节奏是连敲三声休止一次,据说这样是和神灵对话,祈求神灵及祖宗庇佑平安、风调雨顺。(二)铜鼓手巾舞 正月初三,戴氏族人携铜鼓与村民共跳铜鼓手巾舞。手巾舞,壮语为“什尼妈”...

铜鼓的历史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中有:“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也有:“广西土中铜鼓,耕者屡得之。”在两广和贵州等许多地方,因掘获铜鼓而将山川、村寨冠以铜鼓之名者不计其数,最常见的为铜鼓山、铜鼓岭、铜鼓溪、铜鼓滩和铜鼓村等。明万历戍午年(1618年)端阳,广西桂平有...

壮族铜鼓习俗的艺术特点
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

博兴县15214586852: 民族礼仪中的壮族铜鼓是用来做什么的?
采蚀吡诺: 铜鼓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铸造精致、音响宏亮,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号传令的标 志,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的活 动中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保佑人安粮丰.铜鼓一般分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 部分.

博兴县15214586852: 常见的节日有哪些? -
采蚀吡诺: 中国少数民族因历史、人文等因素,流传下来的一些节日.近年来,主要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也是常考的,本篇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铜鼓节 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 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二、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 三、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四、那达慕大会

博兴县15214586852: 古代广西铜鼓有哪些功能?谢谢!!!
采蚀吡诺: 广西的铜鼓,至少可以追朔到公元前二世纪.田东县锅盖岭战国时期墓中出土的铜鼓就是物证.《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说道: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得骆越铜鼓”...

博兴县15214586852: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个少数民族一个 -
采蚀吡诺:[答案] 壮族铜鼓节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

博兴县15214586852: 我要广西壮族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快!今晚就要!!!!谢谢了 -
采蚀吡诺: 关于铜鼓,壮族有这样的传说:古时有个青年到龙潭去放鸭子,眨眼间人和鸭子都失踪了. 其父提刀去找,见儿子和鸭子已被妖怪弄死,便杀死小妖,放火烧了妖怪的房子.老妖斗不过老人,就从龙潭挖了一个洞,通到老人床下,想淹死熟睡的...

博兴县15214586852: 为什么说贵州是“铜鼓之乡”? -
采蚀吡诺: 因为贵州自古以来都是制作铜鼓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的人制作的铜鼓的质量非常的好,声音也特别的洪亮.所以我们才会说贵州是铜鼓之乡.

博兴县15214586852: 我国的铜鼓之乡,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在却被遗忘了 -
采蚀吡诺: 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保留铜鼓文化的“活化石”.目前,该县民间传承使用的铜鼓达612面,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铜鼓类型以麻江型最多,占世界传世铜鼓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时,还发展出以东兰为主要传承地的“壮族铜鼓习...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