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葛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九月丁丑,召集廷臣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己丑,上还京。丁酉,废皇太子胤礽,颁示天下。”公元1780年,康熙为了解决皇权危机,废黜并圈禁太子胤礽。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随着太子被废、东宫虚悬,竟然在众皇子中引发了一场惨烈的储君之争,即所谓的“九子夺嫡”事件。
这场历时三十余年,荟萃了古代权谋博弈、出身比拼、暗杀和魇镇等诸多元素,影响波及康雍乾三朝的储君之争,在清朝乃至整个封建历史上都属罕见。世人评价这场斗争时,往往将康熙生命力强、儿子众多,看作是诱发夺嫡之争的主要原因。不过,与康熙相比,乾隆的生命力更强大,虽然儿子不多,但也有十七位,为什么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01
发生夺嫡之争的原因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夺嫡之争。康熙寿命长、儿子多确实是诱因之一,但也只是表面现象,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
首先是文化冲突。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使“强者为尊”的观念在满族人中根深蒂固,在选择继承人时也是基于这一原则,从宗室子弟中择优选拔,这与汉族盛行的“嫡长继承制”完全不同。而康熙在未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贸然采用汉族王朝的制度公开册立储君,实际上是对满族传统文化的严重挑战,结果致使诸皇子不服、大臣不满,为夺嫡之争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教育理念。康熙对诸皇子的成长十分重视,制定了近乎严苛的学习计划,每天凌晨五点一直到晚上七点,学习内容包含文化礼仪、琴棋书画、武术骑射等各方面。皇子入朝参政时,他又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行政或军事领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也正是这一近乎完美的教育理念,使他的儿子们异常精干,并在参政的过程中积蓄人脉、培植势力,为参与夺嫡之争打下了基础。
再者,康熙对儿子们的感情浓厚且真挚。他在百忙之中编著的,包含了修身治学、孝道齐家、治国理政等内容的《庭训格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对儿子们寄予的厚望与浓浓的爱意。而在现实中,他对儿子们大逆不道的行为也尽施宽仁,只采取了斥责、罢爵、圈禁等手段,却始终不忍杀害。也正是这种宽仁,无形中助长了诸子夺嫡的气焰。
从本质上说,康熙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美名,也是位合格的父亲。但可惜的是,他出生于帝王之家,挑战传统、倾心培养、注重亲情的这些行为,都成了诱发夺嫡之争的主要原因。他在暮年之时也曾做过一些尝试,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于是这一性难题就留给了儿孙们。
02
雍正为乾隆做出的努力
雍正是“九子夺嫡”的参与者,也是最终的胜利者,继位后仍对惨烈的夺嫡之争心有余悸。为了不让这个难题继续留给儿子,他一面不念手足之情,对昔日的对手疯狂打压;一面积极考虑改革措施,杜绝夺嫡事件的再度发生。
在立储问题上,雍正鉴于前车之鉴,采用了“秘密立储”制度。所谓的秘密立储,就是选定的继承人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写有储君名字的两份遗诏,一份由皇帝贴身保管,另一份封装在匣子里面,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放置于“光明正大”匾后面。待皇帝百年之后,由钦定的辅政大臣将两份遗诏公告天下,辅佐新君登基。
而与立储制度相配合的还有两套制度:一是“禁止外臣与皇子结交”,另一个就是“密折专奏”制度。这三套制度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彻底杜绝了夺嫡之争的发生。“秘密立储”制度杜绝了大臣们选边站队,提前捞取政治资本的情况;“禁止外臣与皇子结交”又避免了皇子积蓄人脉、培植势力的情况发生。
要说最厉害的还得是“密折专奏”制度,这项制度源自康熙朝,在雍正朝得到了改良和发展,使雍正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了一张巨大且严密的情报网。这项制度究竟有多厉害呢?根据《啸亭杂录》中的记载,当时的官员们谁买了一顶帽子,谁在玩游戏的时候丢了一张牌,雍正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密折专奏制度与新设立的军机处紧密配合,使雍正井井有条地处理政务的同时,还能掌握皇子与百官的一举一动,监测各项制度、条例的实施与进展。然而,出台了这些改革措施之后,雍正似乎觉得还不够严谨,又把目光盯向了几个儿子。
雍正的儿子本来就不多,立储时具备资格的仅有四位,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和福惠。而当时福惠还不满三岁,弘昼又心性不明、资质欠缺,唯一能跟弘历相提并论的只有弘时。于是,他在立储后的第四年,就以“放纵、行事不谨”等理由剥夺了弘时的宗籍,彻底消除了夺嫡隐患,为弘历登基扫除了一切障碍。
可以说,没有雍正埋头苦干十三年,锐意拓新、革旧除弊,弘历就不可能那么顺利地继位,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 “康乾盛世”。
03
乾隆帝的继承与发扬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乾隆从小在康熙身边长大,但骨子里的基因却有大半来自雍正。所以,他对祖父注重亲情的宽仁学得不多,反而将父亲的冷酷发挥得淋漓尽致。只不过,他跟父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雍正是儿子少兄弟多,冷酷的一面都给了手足;他是儿子多兄弟少,把冷酷的一面都给了骨肉。
乾隆继位之后,除了坚决贯彻执行雍正制定的三套制度外,还对儿子们采取了“先政治后亲情”的高压政策。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就是这种高压政策下的最早牺牲品。
皇后大丧期间,只因永璜和永璋没有表现出极度悲伤,就被冠以“不尽人子之道,孝道礼仪全无”等罪名剥夺宗籍。而且在当着满朝文武宣布时,乾隆甚至还说出:“若不安分度日,不知追悔,尚有非分之想,日后必以兄弟相残而止。与其令伊等兄弟相杀,不如朕为父者杀之”的恶毒训诫。
受到如此惊吓,二十一岁的永璜回家一年多就命归黄泉,十四岁的永璋虽然在惊恐中强撑了十多年,最终也没有活过二十六岁。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诸皇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只要乾隆稍有不高兴,或者得知那位皇子的行为不尽如人意,就会对其严厉斥责和打压。
就这样,乾隆一生虽然孕育了十七位皇子,除了夭折、早薨和被过继出去的两个儿子,到禅位时就只剩下了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和十七子永璘。而在这四人当中,永璇身有残疾、无心帝位;永瑆无心政事、沉迷书法;永璘四处游荡、明哲保身;最终就只剩下永琰一根独苗,也就是嘉庆皇帝,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夺嫡之争。


乾隆比康熙在位仅少一年而且皇子众多,为何没有出现夺嫡​?
甚至还故意纵容皇子。在康熙看来,不能让太子一家独大,要让其他皇子协同办差,以此平衡朝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许多皇子具备独当一面的才能,都有挑战皇位的实力和动机。综上:乾隆的教育方式比康熙更为严格,对待皇子的态度近乎严苛,在加上继承制度的逐渐完善,所以乾隆朝没出现争夺储君的事件。

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长达60年且子嗣众多, 为何没有出现九龙夺嫡​?
我们都知道康熙朝在权力交接之时曾出现了十分激烈的争夺,因为当时牵涉到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因此史书上称为“九龙夺嫡”事件,而相比于康熙朝,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在权力交接的时候反而显得十分平静和稳定,而且中间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折。那么这两位皇帝,生前都当了好几十年的皇帝,留下的子嗣又多...

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长达60年且子嗣众多, 为何没有出现九子夺嫡?
于是只能遵守诺言,为了成全自己主动退位的美名,禅位给了嘉庆,其实这个乾隆还是留有小心眼的,那就是玩了一手让位不让权,尽管成了太上皇,还是牢牢把大权掌握在手中,让嘉庆当傀儡皇帝。尽管嘉庆这三年傀儡皇帝当的是如履薄冰,但是至少皇位也巩固了,更不会出现夺嫡的情况了,清朝在此之前从来就不...

乾隆的子嗣和康熙一样多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出现九子夺嫡
但反观乾隆时期,因为乾隆帝在位的时间真的太长太长了,乾隆底下的各个皇子都被熬没了脾气,也大多都到了三四十岁的年纪,对权贵名利基本也都看淡得差不多了,谁即位都行吧都行吧。除此之外,乾隆帝对这方面真的管得很严。毕竟也是过来人,了解皇室夺嫡之争究竟有多费时费力,还派系争端,还磨损...

都说清朝的“康乾盛世”,但真的可以包括乾隆时期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丧失了斗志,也丧失了战斗力,而这也代表着丧失了军事能力,没有军事能力的军队,又何谈保家卫国。在清朝时,虽然综合国力比较强,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得到提到,所谓的盛世,也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落到实处,而这也是一个王朝渐渐走向衰败的前奏。

雍正贡献这么大,为何没有雍正盛世呢?
历史上所有的盛世无一不是长久积累的结果,雍正处在康熙和乾隆的中间年代,当时的唐朝正处在向上发展的时期,而在乾隆的时候才到达顶峰。因此雍正时期没有达到巅峰只能够说明当时的国力还没有发展到康乾盛世的程度,但是并不能因为没有出现盛世,便否定雍正的贡献,雍正对于盛世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只是因为种...

清朝到底从何时开始衰败的呢?
四、西方列强毒品不断输入,进一步摧垮清朝统治的未来和经济秩序。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和当时清朝贸易时,刚开始中国丝绸、茶叶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贸易呈现逆差,后来东印度公司不断输入毒品,使得贸易开始出现顺差,大量清朝财富源源不断流出,毒品不仅毒害了国民的身体,更毒害了整个帝国的未来。乾隆中后期,...

康乾盛世是个笑话,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盛世时期,这些时期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真切地体会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时代,但是也可以从一些流传下来的文献古籍当中去寻找它们的样子。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期,大概就是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了,很多人可能都认为,那个时期是清朝高度发展的时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都认为,康乾盛世只...

历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么多,清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呢?
因此,清朝统治者制定了严格的宦官不能干政的各种政令。清朝在进入关内之前,它们并没有太监这一种职务,进入关内后,清朝统治者决定禁止使用前明在宫里的老太监,因为他们从明朝以及各朝各代看见了惨痛的教训,清朝早期对于太监的警惕性很高。明朝时,皇宫里的宦官至少有2万多人,而顺治皇帝只使用了1000...

北京太庙的为何扩建
这就解决了所谓“没有空余位置”的问题。被“祧迁”的祖先牌位,在年终大祭或五年的缔祭都要请出来,按顺序排列到大殿进行祭祀,也不会被冷落遗忘。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宣称太庙祖先永不祧迁,但清朝还没有遇到祧迁问题就灭亡了。所以,不可能在乾隆时期遇到“没有空余房间”的问题。

岳塘区18990548101: 不是说皇帝一般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么,为什么清朝普遍不是这样呢?根本原因是什么 -
冉蓓谓宜: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以前并不遵循汉族的传统礼法,在入关以后,康熙皇帝一度想要遵照汉家礼制,于是立嫡长子为皇太子,结果因为他在位时间过长,导致太子没有耐性等下去而生了异心.另外太子因为是法定的接班人,所以日益骄横...

岳塘区18990548101: 为什么清朝继位的皇帝都不是嫡长子? -
冉蓓谓宜: 部分帝皇实行的立储制度是秘密立储制度.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就是采用秘密立储方法而被选定为皇帝的,这个传位制度与历代的传位制度不同,不一定传给长子,也不预立储君,是在皇帝驾崩后以公开皇帝遗旨的方式的一种秘密...

岳塘区18990548101: 清朝为什么不沿用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 -
冉蓓谓宜: 在反映清王朝历史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皇帝驾崩后,众大臣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先皇所书遗旨:“皇*子著立为皇太子.”于是新的皇帝诞生.这便是秘密立储制度.清朝皇帝的传位制度与历代不同,既不一定传位给长子,也不预立太子,而是实行一种秘密的立储制度.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在清朝,秘密立储制只不过是皇位传位制度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清朝十二个皇帝中,采用秘密立储方法选定的皇帝只有四位: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其余八个皇帝是通过其他继承方法登上皇位的.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将清朝某个时期实行的传位制度视为整个清王朝的传位制度.

岳塘区18990548101: 乾隆时期的政治斗争,例如他的孩子们怎么争皇位之类的.. -
冉蓓谓宜: 雍正以后的100多年清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皇位继承人由当朝皇帝秘密指定,所以不存在皇子争位的斗争.

岳塘区18990548101: 康熙为什么选择了四阿哥雍正
冉蓓谓宜: 康熙皇帝是清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让大家更关心的是,九子夺嫡这个故事,为了皇位,康熙的儿子们相互争夺,但是,康熙皇帝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雍正,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4个.首先,比雍正大的几个阿哥都不着调,有的急于掌权...

岳塘区18990548101: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明朝那样的宦官当权? -
冉蓓谓宜: 清朝统治者开国后,汲取了前朝宦官乱国的教训,制定“祖制”,对宦官限制很严.例如规定太监最高是四品官衔(在清朝只有一个太监是四品官衔,述有五品、六品至九品,然而被授到这一品级的太监也不出100人.在清朝宫禁之内,太监总...

岳塘区18990548101: 为什么清朝末代的几个皇帝都无子嗣,而清康熙,乾隆却皇帝儿子一大堆? -
冉蓓谓宜: 死得早,无子嗣或很少的主要从咸丰开始,除了末代的宣统,都没足够时间播种 咸丰16岁结婚,30岁死了,两子一女 同治17岁结婚,19岁死了,无后 光绪18岁结婚,38岁死了,无后,(慈禧给他挑的后妃一个比一个丑,估计这位是不敢播种)

岳塘区18990548101: 康熙朝后期的皇子夺嫡怎么回事呢? -
冉蓓谓宜: 是有这么回事,同时还有好些版本但都不怎么能站住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卧床已久的康熙患病急剧恶化,戌刻(晚7时至9时),皇帝逝世于京西畅春园,终年69岁.根据康熙皇帝遗诏,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

岳塘区18990548101: 康熙第十个儿子允锇雍正为什么没有动他 -
冉蓓谓宜: 九子夺嫡”,十阿哥胤俄与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一起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夺皇太子之位.这肯定要被雍正清算的.只是没有被赐死.同一党派的八阿哥和九阿哥都在雍正四年的清算中被赐死.十四阿哥胤禵,因为和雍正是一个母亲所生,所...

岳塘区18990548101: 乾隆时期没有出现的现象是(). A 垦地总数饱和 B 土地紧缺 C 人数猛增 D -
冉蓓谓宜: 选B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