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者&投稿:矣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一项学问,懂得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深入进去,乐在其中。

《论语正义》解说:“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这是正解,你说你知道,其实很可疑,用王阳明的话讲,你不过是知道些说法,你真知道吗?要学习一样东西,你一定是喜欢它,才能笃实地去学。再进一步说,人其实不可能懂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因为你不喜欢、不服气,你就不会低头去学习,去吸收,去接受,那你只晓得人家一些说法而已。

喜欢呢,可能还是站在外面喜欢,没有深入其中。要深入进去,还能乐在其中,这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才有体会、有快乐,才是知行合一,才是真知。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昨天早上我们学习了上一章。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说的是我们能够生存在这个世上,是因为我们能够正直和真诚。我们还能够生存,是因为我们罔的部分暂时还没有给我们招祸,所以我们要警惕,要谨慎,要反思,要走正道,不要心存侥幸。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雍也篇的第20章,还是孔老夫子对我们的教诲。

先看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章还是讲学习,其实说的是学习的三个层次。哪三个层次呢?

第一个层次就是懂得它,知道它,了解它,这是表面的,知道了而已,了解了而已,听说了而已。

第二个层次就是喜欢。

第三个层次就是深入进去,乐在其中,享受其中。

这里就是层次的不同和深度的不同。

有的人可能会辨别不出喜欢和乐在其中的区别。这里我好好的给大家讲一讲。

刘宝楠在《论语正义》解说:“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这种解释其实是非常恰当的。就是说,你说你知道,其实是很可疑的。用王阳明的话来讲,你不过是知道一些方法和说法而已,你真知道吗?这非常考验我们自己。

我们看似是知道了,别人说过,书里讲过,那是你的吗?你真的认同吗?你认同了以后你去真正的去做过吗?你有最深刻的第一手体验吗?如果没有,那么你能说你是真的知道吗?

要学习一样东西,真的是需要你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它,你喜欢它,才能够笃实的去学习,踏实下来,去学、去习。就像我们刚开始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习的这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也就是说,我们要喜欢去学习,从态度上是亲近的,是愿意的,换句话说是认同的,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有一些体会。

但是喜欢又分为程度深浅的不同,那你要是真正的去深入其中,还能够乐在其中,就像刚才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才能够真正的有快乐,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知,这是达到了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就你完全从意识到潜意识都接受你做起这个事情来,你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时光就会不知不觉的流逝而不知。

举个例子,以我们看书为例。

还是以了凡四训来打个比方。有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不错,给很多人带来启发,改变了命运,所以我们也愿意去看。

刚开始愿意去看,其实就是第一个层次,我们看了就知道了,知道有这本书,知道有这么个故事,知道这样做能够改天换命,能够让了凡由一个信命的普通人,只是凡夫,到后来成为名扬千古的人。

这对于我们来讲就是第一个层次,知道,知之者。

如果说这本书我们能够真正的认真读,了解了凡为什么这么说,反复的去阅读,对很多章节都反复的看。

一遍、两遍,每看一遍都有一遍的欣喜,其实这也就是说你已经喜欢上它了,被它所吸引了,不断的去琢磨其中的道理。

这是属于第二个层次,就是我反复看,喜欢它真的是爱上它了,觉得真是不错!

第三个层次,就是乐之者,乐在其中。就想按照了凡先生写的这个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方法以及他的这些做法,自己对照。

看看自己能不能够真正的也像他一样用起来,用起来以后有了第一手的体会,觉得:哇,真是这样,太好了,说的就是真理,至理名言。我行之有效,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到了第三个层次。

我们只是看一遍,或者说只是看几遍,层次其实都是比较浅的。

把它奉为圭臬,作为金科玉律,我们愿意去遵守它,愿意去践行它,愿意像他一样去做而乐此不彼,乐在其中,才是我们很高的一个境界。

这说的是看书,那么我们做事也是如此,比如说锻炼身体,知道锻炼身体的好处是很表层的。

要去做,做了以后慢慢的要喜欢上它。什么叫喜欢呀?就是说我已经开始做了,刚开始会有一些痛苦,一些难受,会流许多汗,还会有想放弃的想法。

渡过了这个期,就会慢慢地会喜欢上它,觉得锻炼完身体以后出汗,比如跑步后会有舒爽的感觉,那这是第二种,逐渐的是喜欢。

第三种层次就是我们真正想养成习惯了,一天我不去跑步,一天我不去做,像我做这个四项基本运动,我就不舒服,它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了。

到了这个点儿,我就想做这个事儿。不做这个事儿,我浑身就不得劲儿,这就是乐之者,乐在其中,不能自拔,享受这一个过程,也享受这个结果。不是停留在知道它好这个层次上,而是知行合一的层次上。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往往会对别人做评判。

对于我们没有能够参与其中的学问,在外面看的学问,只是瞅一瞅,看一看,瞧一瞧,最好是不要轻率地发表建议。

如果轻易的发表建议,其实是失之稳重的。

因为你根本就对人家不了解,你也没试过,你没有第一手的体验,你就单从感性的层次上来判断它好或者不好,价值不大。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

我们说过君子儒为己,提升自己;小人儒为别人,只是为了表现,这样做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你不喜欢它,也不能够深入其中,它就无法给你带来快乐,那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谈论它意义不大。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知道。无所不能,不会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这一点。

前面曾经讲过颜回。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这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其实就是乐之者,他热爱学习,他学习的时候可以忘记外面的一切条件,什么荣华?什么富贵?于我如浮云,都是身外之物。我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哪怕环境再艰苦,我也不以为苦,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也是孔老夫子特别推崇和赞赏他的原因。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下一个标签儿,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擅长的,或者有什么价值的时候,就是终身学习者。

为什么做这个标签呢?其实就是告诉自己我要学习,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学习,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知道我的认知很有限,人生而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不管我们懂得了多少。

我们只是知道其中一部分而已,所以说要保持一个学习的态度,有一个求知的欲望,其实这也是人年轻的标志。

大家还记得吗?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人老了是什么标志呢?就是固步自封了,认为自己就这样了,不想学习了,只要一个人愿意学习并且乐在其中,其实他就是年轻!年轻人才有追求,有梦想。

我们想要功名,想要富贵,想要的东西很多,都需要通过学和习来完成,学如何做人,学如何处事,学如何去知道人生大道,不断的去深入其中,让自己真正的充实和厚重起来。

到了一定程度,有的人还会有苦恼,那怎么办呢?有的人就会去找和尚学,找道士学。为什么?要学会放下,学会让思想进入一个更高层级。

从具体事上到参悟人生大道。当我们能够真正的参悟人生达到的时候,才会胸怀全局,才会坦然去面对人生中的许多事儿,才不会因为过于投入而产生其他痛苦。

我们要从开始的时候对一个事不了解的时候,要先从态度上认为自己不知。也就是所谓:圣人不知,所以能知;小人知之,所以不知。

这句话就可以这么解释,就是圣人认为自己不知道,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所以他能够知道很多东西。而小人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结果他什么都不知道。

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家最常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以空杯的心态去学习,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老夫子以知礼著称,但是他到了太庙,每事问。别人就会不理解,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孔子说,是礼也。这才是礼啊,我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既然到这个地方了,我就一个个的看,一个个的问,一个个的去核实,去了解,去印证,这才是真正的知道或者懂得。

而一知半解,看过一眼就以为自己知道了,这种态度是绝对不行的,你是学不到真东西的。

看着别人说的是头头是道,但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我们要注意,态度上来讲,认为自己不知道,我们才能够好好的去知道,然后一层一层的进入。

我们要认真的想,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对什么能够乐在其中,能够找到这一点,其实就是走终身学习的道路了。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关于雪雪。雪雪演讲中提到过,说她最佩服她老公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她老公喜欢一个领域,就开始研究它,爱好它,他就是喜欢它,从公职人员辞职到北京去发展,在这方面从无到有,一点点的建立和积累,结果现在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其实这就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乐在其中。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是幸福的呢?是不是快乐的呢?

在这种时候,我们外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他很小卡片,很有毅力,这是我们外人看到的,对于他本人来讲,他是一个乐之者,是一个乐在其中的人。

这里面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这样,坚持、毅力这都是外面看到的,但真正喜欢的人他是不需要这些词的,我不需要通过毅力来做这件事,因为我甘之如饴,乐此不疲,我也不需要坚持这个词儿。

凡是需要坚持的、苦哈哈的去做的事,其实你是做不长久的,而是我们要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热爱。

今天说的是学习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简单的知道,第二个就是深入一点的喜欢,第三个就是沉浸其中的,乐在其中的一种乐趣。

如果说我们对一件东西,对于一种学问,能够做一个乐之者,那你不想成为专家,你不想出成绩都难,在这里我们会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

好了,今天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一章是什么意思呢?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呢?我们明天早上继续。


清水县13030166304: 论语六则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贡屈中风:[答案]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 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清水县1303016630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意思 -
贡屈中风:[答案] 爱好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清水县130301663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
贡屈中风:[答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

清水县130301663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是谁说的? -
贡屈中风: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

清水县1303016630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一句话是什么? -
贡屈中风:[答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

清水县1303016630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 -
贡屈中风:[答案] 出自论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

清水县1303016630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此则揭示了什么道理 -
贡屈中风:[答案]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兴趣是学...

清水县130301663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下一句是什么? -
贡屈中风: 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门学问当作乐趣的人.出自《论语.雍也》

清水县1303016630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一句是﹖ -
贡屈中风:[答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以学习为快乐.】

清水县1303016630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啊?解释的少一点,不要粘贴一大堆~ -
贡屈中风:[答案]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