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首古诗怎么读?

作者&投稿:荤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蝉这首诗怎么读?~

蝉chán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声(shēng)自(zì)远(yuǎn),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
【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蝉》是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如下: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赏析: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具体如下:

《蝉》【作者】虞世南 【朝代】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蝉》拼音版注音: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蝉》

李商隐〔唐代〕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然后再来看看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注释:

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

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

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君:指蝉。警:提醒。

亦:也。

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不详。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赏析: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来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是说,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颈联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像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蝉》拼音版注音: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古诗蝉带拼音?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

蝉这首古诗怎么读
蝉这首古诗诗句及拼音是《蝉》chán,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其相关内容如下:1、词语注释:“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

蝉古诗 虞世南怎么读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后世影响 这首咏物诗广为流传,是唐诗中最早具有雏形的五言绝句,也是唐人咏蝉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此诗与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

蝉古诗虞世南带拼音?
蝉古诗虞世南带拼音为:chán gǔ shī yú shì nán。解释:古诗内容: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是著清音。拼音解释:chán:这首诗的标题是“蝉”。唐指的是诗人所处的唐代。虞世南是人名,他是唐代的诗人和书法...

蝉古诗作者虞世南怎么读
引申指南方的地区或国家。又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南读nā时,用于“南无(mó)”一词,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所以,根据这些的来源分析得出《蝉》古诗作者虞世南读作“yú shì nán”。蝉古诗作者蝉世南的背景 蝉古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文人对自然观察、倾听自然声音的追求有关。在...

蝉怎么读古诗
古诗蝉的读音为chán。诗意为:蝉饮清露,居高声远,而非藉秋风。古人常以蝉的高鸣而引申出另一个意境,如李商隐的《蝉》中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的《蝉》通过对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蝉声的欣赏和感慨,寓意深远。而虞世南的《蝉》则通过描绘蝉饮清露、居高声远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蝉...

古诗蝉的意思,和读音?
蝉chán虞[yú] 世 [shì] 南 [nán]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g)露(lù),流(liú)响(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居(jū)高(gāo)声(shēng)自(zì)远(yuǎn),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风(fēng)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蝉》古诗一文全部注音
而是因为身处高位,其内在品质和才华自然引人注目。"自"和"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格独立、自信昂扬的赞美。虞世南通过蝉的形象,寓言了人们应追求清高品格,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非外在的助力,才能成就声名。这首诗不仅是对蝉的描绘,更是对高尚人格的礼赞,富含深意,引人深思。

古诗蝉带拼音朗读
4.古诗的形式特点 蝉是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四句一首,结构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白居易善于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意境,这首诗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5.诗中蝉鸣的象征意义 蝉鸣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蝉鸣是夏季的代表,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在《蝉》这首诗中,蝉鸣...

虞世南的《蝉》怎么读
诗《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朗读方法如下:1、首先,要读准字音。对于生僻字和多音字,要查阅字典,确保读准。在这首诗中,需要注意的字音包括“鸣”、“高”、“露”、“饮”、“风”。2、其次,要注意停顿和重音。一般来说,五言诗的停顿以“二三”为主,但这首诗的...

修文县15257973117: 《蝉》古诗一文全部注音 -
产德因卡: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 搜狗百科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首托物寓意的诗.该诗一...

修文县15257973117: 古诗《蝉》带拼音全文 -
产德因卡: 古诗《蝉》带拼音全文如下: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shū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fēng.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修文县15257973117: 古诗《蝉》 虞世南 “绥”读音 -
产德因卡:[答案] 垂緌(rui二声),緌字是指古代的帽带.是蝉触须下垂的形象写法.

修文县15257973117: 古诗《蝉 》 -
产德因卡: 蝉虞(yu 二声)世南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修文县15257973117: 虞世南的蝉这首诗垂的下一个字怎么读 -
产德因卡: 緌[ruí]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 像缨饰的下垂物. 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系结. 继续.部首: 糹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4 五笔86: xtvg 五笔98: xtvg 仓颉: vfhdv 笔顺编号: 55444431234531 四角号码: 22944 郑码: zmzm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DCC

修文县15257973117: 蝉这首诗的范读 -
产德因卡: 1.译文: 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 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2.《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注释: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②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⑥藉(jiè):凭借、依赖.

修文县15257973117: 蝉 李商隐读音 -
产德因卡: 蝉 李 商 隐读音 chan li shang yin 第二声第三声第一声第三声

修文县15257973117: 蝉这个字怎么读 -
产德因卡: 蝉读作:chán,其中声母是ch,韵母是an,读作第二声.基本释义: 1: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 2:虫名,知了.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蝉的笔画顺序: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 1、蝉联 读音为chán lián,指连续相承、连续不断,也有喻语言啰嗦,文词繁琐的意思. 2、蝉蜕 读音为chán tuì,意思是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修文县15257973117: 蝉、山行、枫桥夜泊、古诗和拼音 -
产德因卡: 《蝉》 宋 梅尧臣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后,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 张继 (唐代) 月落...

修文县15257973117: "蝉怎样读" -
产德因卡: 蝉 chan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