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对喷的王朗,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投稿:赫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两军对垒,诸葛亮口吐莲花,大骂王朗吃着壮汉食禄,却陪睡曹贼,斥责他是“狼心狗行、奴颜婢膝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谄谀之臣”。


可伶白胡子老头王朗全身发抖,张开嘴巴呕血,一口气没喘上去,重重的摔落马高官下报销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的精彩纷呈大戏。

遗憾是假的!在历史上的王朗,跟《三国演义》彻底是颠覆性创新的。

最先王朗决不是“谄谀之臣”,反过来他是个重情义的硬骨头,高官厚禄压根不是他所追求完美的物品。

王朗的教师叫杨赐,即杨修的祖父,曾官居太尉。杨赐过世后,王朗马上辞掉县太爷职位,返乡替老师服孝守丧,期内得到举孝廉机遇也不愿上任。

王朗为人正直勤俭,最抵制铺张浪费奢侈,更抵触权势中间互相送礼物的庸俗。王朗还做了一件令今日的人都自叹不如的事,他完婚时,拒不接受客人们送过来的礼品。


他还讥讽社会发展上一些喊着公益慈善幌子邀名之辈,批判她们虚情假意的施舍,却不救助影响力不高的穷光蛋,他自己则以身作则,耗费很多金钱周济底层群众。就算在他放逐的日巷子里,他都没有忘掉救助身边人。

王朗也是个十分讲义气的人,他以前隐匿“反曹名流”刘阳多年,还说动三国曹操放过我了刘阳和他的亲人。为了更好地提携杨赐的孩子杨彪,他向曹丕卸任并引荐杨彪替代自身。

曹丕夸赞王朗是:“一代之名人也,后人殆难继矣。”


次之王朗对汉室早已竭尽忠诚,因此差点儿丢了生命。

在给杨赐守丧满期后,王朗接纳徐州市刺史陶谦的引荐,担任治中从业,后被汉献帝任职为乌程刺史。恰好是在会稽郡任职期,使他褒贬不一。

指责他的人说他不求上进,将会稽郡遗失。这一见解以诸葛亮为代表,他说道:“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贤,群疑一肚子,众难塞胸,今岁非战,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区。”

在诸葛亮眼里,王朗便是个张嘴圣贤,闭口粉刺经术,却没有一切具体工作能力的人,结果坐视孙策坐大,最后丢了江东区。

也有人指责他,应对孙策攻击时,没什么招架之力,乃至伸手撤兵了,没有分毫官府大臣的忠实可谈。

实际上那么说有点儿诬陷王朗,孙策大兵来犯的情况下,王朗压根没有胆怯,只是机构了数次还击,一度搞得孙策无计可施。之后孙策选用王蕾的计谋,从数十里外过江,采用包抄夹攻才击败了王朗。

兵败后的王朗都没有马上撤兵,只是逃到交州,又从交州从水上逃到福建省,孙策则一路追击。确实弄不懂孙策如何那麼固执,整整追了王朗数千公里。总算王朗走不动了,迫不得已撤兵。

实际上这一“撤兵”应当加冒号,由于王朗尽管束手就擒了,却自始至终不同意为孙策法律效力,还坚持不懈自身尽忠于汉献帝的观点,急得孙策放逐了王朗。

放逐多年后,王朗收到了三国曹操的征辟令,他奔走两年,才从流放地赶来许都,依次担任谏议大夫,参司国防。一定要注意,那时的三国曹操,他代表着汉朝官府,而不是曹氏家族。

三国曹操封号为魏公,创建三国魏国后,王朗担任魏郡刺史,又列任少府、奉常、云南大理、御史大夫,曹丕代汉后,他又担任上官,封乐平乡侯。直至这时,王朗才算作脱掉汉服男,穿上了“曹装”

客观性讲,曹魏代汉是必然趋势,王朗受益于三国曹操,随波逐流认可了曹魏代汉的客观事实,应当说也无可非议,更何况他数年里遭到孙策的恐吓威胁,也未曾妥协,大家不应该苛求他。

其三,王朗国防工作能力虽不突显,但功绩或是非常优异的。

会稽郡遗失,王朗做为刺史毫无疑问有不能推脱的义务,不难看出,王朗在国防经营战略层面,存有着一定薄弱点。但是做为文武官,国防原本就不是他的岗位职责,错乱时代他的治才必定遭受时期的局限性。

吴蜀夷陵之战时,曹军就“援吴”还“援蜀”的管理决策上面有过异议。王朗认为坐山观虎斗,等彼此疲惫不堪时乘火打劫,发兵猛击巴郡兵家必争之地,这一谋略获得了普遍认同。在任乌程刺史期内,他“居郡四年,源春林在民。”

不难看出,王朗做为文武官其功绩或是有目共睹的,并不是诸葛亮所描述的酒囊饭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要这般羞辱王朗呢?

观点不一样罢了!诸葛亮的老总是三国刘备,别人的身上有一层“汉服男”,因此 能够堂而皇之地代表天地正统,这就是进攻曹军的纯天然武器装备。


因而诸葛亮破口大骂王朗得话,基本上是一个模版,可以用在曹军势力一切一个人的身上。这类说词也许仅有蜀国势力听了很耍帅,连吴国也不认同。因此 ,王朗怎么可能被骂死?我如果王朗便会反问到诸葛亮:山阳公刘协还活着呢,三国刘备如何就即位了?需不需要把他给大家送去?

实际上在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件事情!

王朗的确丧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姜维北伐,可彼此的战争集中化在陇右地域,最知名的一场作战就在街亭,那时诸葛亮自己没有那边,而曹军的总指挥部在长安,盟军关键由曹真、张郃指引。诸葛亮还没有到陇右,马谡就丢了街亭,他压根不太可能看到魏军主要巨魔。

王郎那时候年逾古稀,他到盟军做什么?很有可能吗?很可能他在这里中间就生病了,当初就过世,因此 别把演义当历史时间。

总而言之,史书上的王朗,品牌形象很正脸,他以学术研究出名,他与他的孩子王肃,还产生了此等知名的“王学”。做为普通合伙人,王朗的品性社会道德无可取代,做为地区高官,他为老百姓尽心尽责,那样的人非常值得大家赞誉。

填补一句,王朗有一个小孙女叫王元姬,嫁给了了司马昭,生下司马昭。



王朗是汉末三国曹魏时的重臣,经学家。少年时因通晓经学,官拜郎中。后来官职越升越大。做过太守等官职。任官时深受百姓爱戴。被孙策擒获时拒绝为孙策效力。

是一个有谋略,又志气,但是非常抠搜小气的一个人,很多人都对他很无语,因为他实在是太抠了,也过得很节俭。

学习好,文采斐然,著述颇丰,有文集三十卷。尤其是注解的周易,成为魏晋周易的最终和最优解释版。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汉灵帝时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献帝时拜会籍太守。先被孙策打败投降,后被曹操征辟,曹丕时封侯。所以诸葛亮骂他:“奴颜婢膝之徒,本应安汉兴刘,却同谋篡位!”耻其是谄媚阿谀之徒。在忠孝时代王朗却是朝三暮四的之徒,比之诸葛一门忠烈确实足以羞愧致死。


三国演义里的三国是指哪三国?哪国中有诸葛亮?
主要指魏国、蜀国、吴国。蜀国有诸葛亮。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唱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不用弓箭射杀对方呢...
近距离接触,恐中了诸葛亮了埋伏;如果距离稍远,弓弩又失去了作用。司马懿明知弓弩距离有限,也不会做这样无用功,白白损失箭镞,去做没有意义事情。二、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对自己重要性除了弓弩难以触及城墙外,还有一点使得司马懿,也不忍对诸葛亮痛下杀手。两军对垒时候,双方是敌人;平日里两人更像是...

三国演义里的对联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4)徐庶口占二副: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5)诸葛亮口占联四副: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②沉鱼...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区别
第四,诸葛的政绩的重视程度问题。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诸葛治国的记载,如:“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此条评价。而对比三国演义中,对诸葛的政绩描写实在少之又少(个人在这十来年读三国演义的印象中就是没有,此说可能过于绝对了)。可能也是出于...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场是如何描述的?
《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慨。这句话写得惟妙惟肖非常传神,并且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诸葛亮真的有三国演义里那么厉害吗?
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2、诸葛亮在刘备死前,并没有大多实权和发挥的余地。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直把握实权,做出了很多功绩;而历史上,诸葛亮是在刘备托孤后,才真正位居能臣,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3、在历史上没有七星借命,《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神化了。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怎么死的?
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 。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

不谈正史,只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心中对关羽是怎样的呢?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其实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比如还没出山、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时候,他就已经放出比肩古之管仲、乐毅的豪言;知道刘备对自己有意,非要故弄玄虚让人三顾茅庐才满意;平时对自己过度自信,经常做出一些冒险的决定,总是认为别人想的没自己多,想的没自己快。这样的诸葛亮,遇到了...

《三国演义》中,为何诸葛亮愿助刘备呢?
《三国演义》里,在诸葛亮还没出山前,曹操经过数年打拼,初步稳定了北方,已经攒下了相当丰厚的家业,事业已经如日中天,手下良将无数、谋士如云。如果诸葛亮出山投靠曹操,对曹操来说,只是增加了一位重量级的谋士,但实力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所以,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绝对不...

真实三国里的诸葛亮与《三国演义》里有什么区别?
当然作为"敌国之臣”的陈寿,对诸葛亮还是多褒语的,认为他作蜀相非常称职,众人畏而爱之无怨言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其潇洒!民间通过该书,对诸葛亮有神谋军师,三国第一奇人之评价。并且在"借东风”中,有奇门遁甲,呼风唤...

陇西县15961744292: 真实历史上的王朗 是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 ? -
戎汪贝唐: 病死的.三国演义里说的是王朗随曹真在祁山迎战诸葛亮被骂死,然而第一次北伐时在祁山迎战诸葛亮的是张合而不是曹真,曹真这时候是被派去和赵云对阵了,而王朗和诸葛亮两人一辈子根本就没见过面,这一年王朗已经病死了.小说“为状诸葛而近妖”所以安排诸葛亮骂死了王朗

陇西县15961744292: 三国里面的两个王朗?三国里面的两个王朗,一个是孙策讨伐过的王朗,
戎汪贝唐: 是同一个人,没错.... 1-王朗 生年不祥(据《三国演义》推测王朗生年为公元152年,活了七十六岁),卒于公元228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以通经典...

陇西县15961744292: 王司徒真的是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的吗,演义和历史的奇妙 -
戎汪贝唐: 王朗确实死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不过他是自然死亡的,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 三国演义之所以丑化他是因为他在作为会稽太守与孙策对阵时出过大丑.当时王朗手下虞翻曾经劝说王朗避开风头正盛的孙策,王朗说“身为汉吏,宜保城池”.结果大败之后又投降了孙策.投降之后却又保持所谓“风骨”,于是孙策宁可重用虞翻也不愿意用王朗,把他晾起来了 诸葛亮与王朗确实有过书信往来,王朗写信给诸葛亮劝他认清天命所归,归顺曹魏.被诸葛亮在回书中大揭败给孙策的黑历史,把他好一顿挖苦讽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型就是这份回书,只不过是把书信变为了口头.

陇西县15961744292: 孙策收复江东时的王朗和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是同一个人吗 -
戎汪贝唐: 王朗原本是会稽郡太守,孙策与严白虎作战时,王朗想要帮助严白虎,结果被孙策打败,逃往海边.后来成为曹操的部下(具体如何投奔曹操小说中没有描述).曹操死后,和华歆一起成为逼宫的大臣首领.诸葛亮一出祁山,年已七十六岁的王朗自告奋勇随同曹真出战,自称能够把诸葛亮劝降过来.两军对阵,王朗在阵前想要诱降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反唇相讥,王朗急火攻心,倒撞下马而死.通过这段话你就可以看出 两者为同一人了吧?

陇西县15961744292: 历史上诸葛亮气死几个人 -
戎汪贝唐: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三人,一个东吴都督周瑜,二是当年诸葛亮第一次伐祁山王朗在两军对骂中王朗骂不过诸葛亮活活气死了魏国大司徒王朗,三是参将司马懿,大都督曹真出兵攻蜀,被诸葛亮打败后和司马懿分别驻守斜谷和寂谷而曹真就驻守在斜谷后不听司马懿的劝说白白丢的斜谷,诸葛亮就写了一封信给是、曹真曹真看后气的吐血而亡!

陇西县15961744292: 诸葛亮怎么骂死王朗的? -
戎汪贝唐: 诸葛亮骂死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

陇西县15961744292: 王郎真是让诸葛亮骂死的吗? -
戎汪贝唐: 当然不是.诸葛亮骂死王朗只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在正史《三国志》中未见他被诸葛亮骂死.而是“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此时魏明帝的反应是派张颌、曹真迎战诸葛亮,并未让王朗出征.因此所谓“诸葛亮骂死王朗”只是三国演义的杜撰.

陇西县15961744292: 诸葛亮骂死王朗,历史上真有此事吗,太经典了 -
戎汪贝唐: 完全是虚构,王朗躺枪. 王朗是寿终. 再说王朗当时已经位列三公了,不是御驾亲征, 王朗去前线的可能性很小, 罗贯中只是为了需要,拔高诸葛亮的影响. 这例子在三国演义中举不胜举.

陇西县15961744292: 三国里 王朗 是怎么死的? -
戎汪贝唐: 孔明骂死王朗探析《三国演义》第93回写到魏国司徒王朗为军师,随大都督曹真领20万军马,浩浩荡荡迎战蜀军.两军阵前王朗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

陇西县15961744292: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骂死王朗? -
戎汪贝唐: 这段在三国演义里面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段,王朗本来是想靠自己的才学和辩才来好好折一折诸葛亮的面子,结果被诸葛亮拿王朗的经历、著作和学派等等反过来攻击王朗自己,硬生生把王朗给气死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