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连九族罪名到底是个什么级别?

作者&投稿:子丰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株连九族罪名到底是个什么级别~

株连九族,不是罪名,而是处刑的方式,这是对诸如“谋反”、“大逆”这类重罪的惩罚。
1、株连九族
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
2、至于“九族”,说法不一
有的讲,“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或谓“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参见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制考)。其实,九族应为一虚称。在我们的文化中,“九”是最高之数。所谓九族之说,只是概括性地包容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所有宗支族系。

族刑的概念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主要是有三族、九族之分。三族者,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到底何者为是,古人对之也有歧见。现在一般认为前者较为准确。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细究。因为古代的所谓"夷三族",本身便是一种极具任意性的滥刑。这种任意性一方面表现在对象方面,到底什么样的犯罪适用族刑,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统治者也不愿制订出统一的适用标准,而是由兴所致、心血来潮地临事议行。只要最高统治者认为罪大恶极,必欲置之极刑、大开杀戒而后快的犯罪,都可能成为族刑的目标。任意性的另一方面,则表现在范围上。以族刑惩治重罪,意在斩草除根,以儆它人,法律上不预先划定范围,可以迎合统治者针对不同案件,因事因人而作出不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族既可能是"父母、兄弟、妻子"、也可能是"父族、母族、妻族"。我们也不妨将前者视作严格意义上的,将后者视作扩大意义上的。至于"九族",也有异说,或谓"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或谓"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参见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制考》)。其实,九族应为一虚称。在我们的文化中,"九"是最高之数。故九族之说恐非一一落实的实指,乃是概括性地包容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所有宗支族系。在古代,九族之诛往往施之于重大政治犯罪,一旦大狱炼成,只要是与犯罪人沾亲带故,都将受到无辜株连。
最极端的,当属"十族"的特例。说在特殊,是因为这一骇人听闻的暴行在一部漫长的古代史中仅有一例,是特殊时期,由于特殊的原因,发生在特殊人物身上的特殊案件。这一惨剧的主角是明初学界巨擎方孝儒。明惠帝时,方孝儒因主修〈太祖实录》、《类要》等重要典籍而名高一时。不料祸起萧墙,燕王以"清君侧"这一古老的借口起兵南下,并最终推翻惠帝,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篡位者为了向天下正名,欲借方孝儒之名草拟登极之诏。不料方孝儒一派愚忠,本着不事二主之心,拒不合作,且"大书数字,投笔于地,曰:’死既死,诏不可草!’\"成祖威胁道:"汝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儒毅然说道:"便十族,奈我何?"成祖盛怒之下,竟不顾"杀孝儒,天下读书种子绝矣"的劝告,将其门生数人连同其九族并而诛之,是有"十族"之说,罹难者竟达八百余人之多,可谓族刑的登峰造极之作,充分暴露了古代统治者的凶残本性(参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
族刑的历史发展线索并不难寻觅。春秋时期,始有"三族"的记载。除秦国外,其它诸侯国也不乏族刑之例。当然,秦国在当时,在许多方面总是要先行一步。尤其是商鞅当政后,过于看重刑罚的威慑功能,广泛制定了一系列的刑事连带责任制度,即连坐制度,这就为族刑的实施和范畴的扩大提供了前提。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商鞅自己最终也难逃"灭家"之灾,正所谓作法自毙也。
至秦始皇时,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和糟糕。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崇尚重刑思想,并毫不手软地贯彻于实践之中,为巩固中央集权,大凡"以古非今"、"挟书"、"妄言"、"诽谤"皆施以族刑,这是与秦之暴政相适应的法律措施,既造成天怒人怨,加速了王朝倾覆的进程,也为后世所广泛抨击和挞伐。此后,汉朝虽也曾偶见废族刑之举,但终未能持之以恒,君王们往往自食其言。汉以后至唐以前,族刑不废,其株连范围开始走向规范化,形成了某些惯例,如族刑对象限制在谋反、大逆等重大犯罪的范围,出嫁之女只随夫家连坐,并出现了不杀祖父母、孙及女性亲属的倾向。这就为《唐律》对族刑的限制性规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唐律》中,规定"谋反"、"大逆"两罪,父、子年十六以上一同处死,其它亲属均免去死刑,只是按其亲疏关系,或收、或流。而一般死罪,只杀本人,亲属受免死之刑。这种不入于死刑的缘坐,已非严格意义上的族刑了。所以,相比而言,《唐律》对族刑的范围控制得较为狭窄。
然而到明、清时,族刑株连的范围又得以扩大。明太祖朱元璋是"以刑去刑"思想的信仰者,他所授意制定的《大明律》,贯彻了"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指导思想,即对属于"典礼及风俗教化"性质的一般犯罪减轻处罚的同时,加重了诸如"谋反"、"大逆"这类重罪的惩罚,有犯不仅本人凌迟处死,其祖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凡年十六以上,不限籍之异同,不论笃疾废疾,一律处斩。显然,与唐朝相比,这将使被杀的人数成倍增加。所幸"刀下留情",尚未波及女性亲属,但她们仍难逃"给付功臣之家为奴"的厄运。清律在族刑上完全照搬明律,且在具体执行上更呈宽滥的趋势。清朝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在处罚上多施用族刑,极尽惨无人道之致。
族刑连坐制的废除,是清末法律变革运动的成果之一,这与当时修律大臣沈家本、任廷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清庭终于在1905年正式宣布废除连作。至此,族刑连坐制度正式在法律上被废止了。不过,这种废止是有极大保留的。这种保留,深刻反映了统治者对这一古老制度的恋恋不舍之心,而一旦有必要、有可能,统治者也会毫不犹豫地重新拾起这柄锈蚀的屠刀杀向人民。对我们这个素以保持对传统的自信与自诩为满足的国度而言,要真正彻底革除陈规陋习并非一纸明文所能完成,尤其是对那些可以为暴君和暴政服务的陈规陋习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像族刑连坐这类极富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惩罚手段,很自然地为某些暴政的制造者所缅怀是不足为奇的。这也使我们对族刑连坐在现代社会的沉渣泛起现象有了一种历史文化意义上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明令宣布这一野蛮刑罚的,既非夏桀,也非商纣,竟赫然为两位后世所追仰效法的“圣王”——夏启和商汤。

一方面,株连这种行为确实是相对野蛮的行为。但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其合理性,甚至于这也是一种不得已。在古代,一个人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在社会中存在,他与他的家人、同宗甚至同乡在不同程度上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从个人到家庭到亲族、同宗、同乡,彼此间是存在很深的利益纠葛的,他们是天然的利益联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这些都是正常逻辑。比方说一个人造反成功,得利的当然不止于这一个人;某地出了个人渣,全村都为之蒙羞;一个人借高官亲戚的势欺压乡里,高官又怎能脱得了干系?同时,古代皇权下不了乡,宗族拥有自治权力的同时,也自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考虑滥用皇权的情况,那么株连九族和满门抄斩、祸及亲友在当时都是合理的。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谓“父族四”,指的是当事者自己一族,外加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所谓“母族三”,指的是当事者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所谓“妻族二”,指的是岳父全家和岳母的娘家。由此可知,如果当事者的“九族”被诛灭,也就意味着所有和当事者有一丁点儿血缘关系的人全部被诛杀。这就彻底了断了任何后来者的复仇。

在当时的时代个人都依附于宗族势力如东汉开国的刘秀 ,隋唐时期的杨玄感叛乱,以及李渊家族。成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化家为国。输了自然株连九族。高风险,高回报。还有一种株连九族满门抄斩的就是对当前政权产生威胁或者说是当权者认为你对他产生威胁了 ,譬如清朝的文字狱。如果你是真的对朝有怨言杀了肯定没有错,冤杀了那更要斩草除根不杀留着报仇吗。最多下任皇帝假惺惺的平反下。

并非都要株连九族,一般严重到要株连九族的罪多半是滔天大罪,用意在于:这种罪你都敢犯,那我就比你更狠、更不人道。有很强大的震慑作用。

封建社会,皇帝具有生杀予夺大权。一道圣旨,就可赐死某人,某官。如果罪恶深重,又可株连九族。尤其对于一些大逆不道,谋反的人。想要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纯粹就是为了统治阶级利益。更多倾向于人治,而不是法治。遇明君,黎民沐恩。愚昏君,百姓遭殃。


株连九族罪名到底是个什么级别
株连九族,不是罪名,而是处刑的方式,这是对诸如“谋反”、“大逆”这类重罪的惩罚。1、株连九族 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2、至于“九族”,说法不一 有的讲,“上自高祖,下至...

古代“诛连九族”指的是哪九族?最早是什么时候有的?
第一种、父族九。东汉经学家郑玄曾言:“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九族指的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仍孙、曾孙、玄孙这九代。第二种、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

古代一个罪名叫“株连”,一人犯罪,其他受到牵连的家族成员会有哪些下...
“株连”即一人获罪,全家一起遭受惩罚,视罪责严重程度,或株连直系亲属,或株连九族。夏商时期上战场为杜绝逃兵实行的父子连坐法;始皇帝嬴政开启“夷三族”的族诛模式,汉高祖刘邦变本加厉改为“夷五族”,历朝历代效仿层层加码。在古装剧里虽然时常见到“株连九族”,但历史上真正被“株连九族”的通...

历史上一般都是诛九族,朱棣发明的诛十族是怎么回事?
所以说株连九族的罪名有多可怕,相当于整个家族连旁系的亲戚都被连累丢掉了性命,不过这样的罪名也是极少发生的,就算谋反,危及社稷,但是没有一条律法规定会“诛九族”,最多是将家族的男性全杀死,女性流放当婢而已,在真正的历史上记载于史册的诛九族的仅仅是隋末谋反的的杨玄感而已。再说...

古代哪些人被株连九族
一般只有一个罪名会株连九族,那就是谋反,谋反之罪是任何仁德君王,任何圣明朝代都不允许的,所以一般遇到造反者,都要处以“株连九族”的大刑,以示对世人的警告。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

古代如果犯了大罪,要株连九族,这九族都是哪九族?
《历代刑法考》中说九族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实真正的九族并没有这么考究,九是一个虚数,在古代九泛指最高,所谓“九为极数”,株连九族的意思也就是把犯罪者沾亲带故的全部亲属一个不留,全部杀死。是谁在历史上第一个创造了株连九族的先例呢,恐怕诸位会以为是夏桀商纣这等昏君,...

株连九族罪名到底是个什么级别?
一方面,株连这种行为确实是相对野蛮的行为。但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其合理性,甚至于这也是一种不得已。在古代,一个人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在社会中存在,他与他的家人、同宗甚至同乡在不同程度上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从个人到家庭到亲族、同宗、同乡,彼此间是存在很深的利益纠葛的,...

株连九族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有什么故事?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知道,“株连九族”主要是一个统称,并非严格的法律用语。《史记》提到的荆轲刺秦王后,秦王屠杀荆轲“七族”;王充在《论衡》中又说是诛杀荆轲的“九族”。《隋书》记载隋文帝在镇压了杨玄感的起兵后,“罪及九族”。传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皇位后,原来拥戴建文皇帝的主要文臣之一...

古代遭遇株连九族,为什么家族中人不提前逃走?
株连九族,其实也就是一种“连坐”,什么叫连坐呢,就是在古代一人犯罪,让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当时秦国很弱小,为了变强,秦孝公找来了法家弟子商鞅,给秦国制定了一大堆新法。其中一条,就是在秦国实行“连坐”,为了减少犯罪,规定这家人...

古代得知被“株连九族”时,为何没有人敢逃跑?
在历史剧当中总会听到一个词——“株连九族”,这四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在电视剧当中一旦有人惹怒了皇帝,皇帝一个不高兴就直接诛九族了,这可让很多人都十分的害怕,所谓诛九族,就是你的家族上上下下全部都要被砍头,九族涉及非常广,就是再远的亲戚,几乎没见过面的堂哥堂姐都要被砍头,彻底的斩草...

贡觉县19164461038: 诛九族和满门抄斩 区别
郜律淋清: 关于九族,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说法二: 以自己开始起计上数四代为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下数四代为子、孙、曾孙、玄孙,再加上自己,一共九代的全部家人. 满门抄斩中的“满门”: 说的是现在家庭中的所有人,除了自家人以外,其中还包括全部用人:丫环,老妈子,烧火的,做饭的,看门的,管家,花匠,师爷,教书先生,养马的,看家护院的等等,只要在府中干活的,住宿的统统斩首.

贡觉县19164461038: 诛联九族是什么意思 -
郜律淋清: 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这一违背人性但又斩草除根、清除复仇力量以及古代统治者自己津津乐道的恤刑原则的暴虐刑制在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根源,实在是中国传统法律中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贡觉县19164461038: 古代的“株连九族”中的“九族”指的是什么? -
郜律淋清: 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

贡觉县19164461038: 全家连坐之罪是什么罪
郜律淋清: 全家连坐就是家庭里一个人犯了罪,一家人都要受到影响或者惩罚.这是封建社会中... 全家连坐之罪是什么罪 全家连坐之罪,是株连九族的罪.株连九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贡觉县19164461038: 什么是“满门抄斩和株连九族”?
郜律淋清: “满门抄斩”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野蛮律令,即一人犯罪,全家受牵连,没收财产,老幼杀绝.“株连九族”则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也就是说,“族”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

贡觉县19164461038: 古代刑法中的诛九族和夷三族,有何区别? -
郜律淋清: 诛九族来自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九族”指亲属.“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

贡觉县19164461038: 古人犯了重罪有的会被“株连九族,这是一种一人犯罪、全家受罚”?
郜律淋清: 从古代“族诛”的实际情况看,古代九 族应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具体来说,“父族四”是指罪人自 己一家、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 外孙一家;“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事实上,“株连九族”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它主要是一个统称,并 非严格的法律用语.例如,在唐朝,谋反大逆罪犯的父亲、儿子会被处死,但 女性亲属以及祖父、孙子、兄弟以及未满16岁的儿子都不杀,只是收为官府奴 婢.另外,年满80岁以上的男性亲属、年满60岁以上的女性亲属可以免于处 罚.而伯叔、侄子等亲属会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

贡觉县19164461038: 诛九族和株连九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一个是 讠 一个是 木??? -
郜律淋清: 这就要说一下“株”和“诛”的区别了.株,植株,草木也.诛,灭杀也.株连,因为树木往往有藤蔓缠绕,所以用来比喻一个人犯罪牵连数人.株连九族者,九族为从犯,不一定都杀,可以关押、流放.而诛九族不同,就是九族必死无疑了.

贡觉县19164461038: 连坐制和株连九族的区别
郜律淋清: 一、表达意思不同1、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2、连坐:中国古代或现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

贡觉县19164461038: 株连九族是什么意思?
郜律淋清: 株连九族指封建时代一个人犯罪,罪及亲属族人的残酷刑罚.古籍中对92 九族的解释不尽相同.如王应麟在《小学绀珠》的说法是: “九族者,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己之同族也.”郑玄注《尚书•尧典》说: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清初学者刘继应在《广阳杂记》卷一认为:“(诛) 九族始于隋炀帝.”在封建社会,株连九族是非常严厉和残酷的刑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