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孩子成长各个阶段规律

作者&投稿:焦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个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流派: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主张学习就是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与行为主义对立的是格式塔学派,主张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研究人的经验,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成和组织一种“完形”。格式塔是早期的认知倾向的学习理论。2,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也吸取了很多认知学习理论的思想,从而出现了折中倾向的学历理论。3,成熟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认知学习理论日益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反对把人还原和分割为各种要素,主张研究整体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动力;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强调学习不是只是从外到内的传递,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知识建构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发展、成熟、完善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以“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前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在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学和心理学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此时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学改革实验。
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分歧越来越小。一方面,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两派都希望填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另一方面,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互补。
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心理学

家长要了解:孩子成长的五个阶段及其对一生的影响(附心理需求)

觉醒的父母
04月27日
本文将带你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五个阶段。

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心智成长的特定目标。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长大后他就需补回这个过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

艾力逊的研究结果,被现代的社会心理学家所尊崇,因为它解释了在不同社会里成年人性格和行为上出现种种偏差的成因。

3岁前是一生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母亲的分离要少。

我们惧怕不安全的环境、惧怕挑战、惧怕直面惨淡的人生,按照心理学说法,本质都是源自童年形成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与父母的分离,尤其是与母亲的分离。

如果婴幼儿经常没有预期与母亲分离,会发展出特别多自我欺骗的方式。

-01-

第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孩子的需要与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与家长是多么地需要他。

需求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性格开朗,对人充分信任。

没有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表现为:

极度害怕被抛弃。
拼命地想寻找一个依赖对象。
需要别人的照顾。
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竭力地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例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02-

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和限制。例如:控制大小便。

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尊重,孩子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需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和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害羞,惭愧的感觉。

成年后可能会形成的个性:

经常觉得自己无用,自卑,不可爱。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理由。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害怕接触新鲜事物。
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2岁孩子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因此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3岁孩子

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03-

第三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

孩子的需要和行为: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发展出主动性。
得到满足:孩子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没有得到满足:家长不支持孩子。反而因为他做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是秘密地做。

成年后:

害怕犯错。
感到无助和内疚。
只懂得去安慰别人。
回避风险。
隐瞒错误。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能认识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4岁孩子

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

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5岁孩子

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想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他对新的、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

5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懒散闲荡。但是5岁半时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却不如从前那样快速、肯定。因此他经常把数字或者文字颠倒着写,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04-

第四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的需要与行为:

开始与别人竞争和计较。

需求得到满足,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并表示他与其他的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鼓励而变得有活力。

未能得到满足,反而经常受到严厉批评和忽略的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长大后可能形成的个性特征:

避免参加任何的竞赛或过度喜欢与人竞争。
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凡事要求完美。
经常拖延和耽搁。
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

6岁孩子

这个年龄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

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

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

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诿;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孩子

8岁的时候“招牌特质”是性格外向而开朗。

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规律都不同,12年级,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养成好的习惯,干净整洁

教育心理孩子的成长阶段哈,就是从幼儿到小学然后到中学到了大学的之后就是青春期了。

教育心理学,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规律,应该根据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对孩子的进行教育,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6~12岁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人成长阶段的划分 教育界对人格发展阶段做出了详细的划分: 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有个学过心理学的父母,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
你说的很对,孩子是自己从小抚养长大的,他们的性格、爱好、脾气做父母的几乎了如指掌,又加上学习过心理学的一些知识,那么孩子在平时的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或者异样的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洞察清楚。 我学心理学也是由于两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青春逆反期很严重,看着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性极强、爱激动乱发脾气,与...

谈谈你对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和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发展,让孩子在健康的心理道路上成长。对儿童早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未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意义:1.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 2.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 3.可以有助于儿童的发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霍尔 美国 “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复演说”★斯太伦 德国 《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 最早提出IQ 即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比奈 测验研究 ★华生 美国 “实验法” 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格赛尔 追踪研究 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弗洛伊德 奥地利医生 精神分析理论 2.儿童发展心理...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单粗暴。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如何利用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教育孩子 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孩子的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与其年龄相适应。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规律去养育他们。此外,还应当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他们尚未发展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切勿过度焦虑,更不能揠苗助长。2、理解孩子的...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单粗暴。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还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江干区19831882764: 4 - 5岁宝宝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 -
仲长话复方: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

江干区19831882764: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概述有哪些?
仲长话复方: 在儿童早期,也就是2-4岁这个阶段,宝贝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克服羞怯与疑虑,发展自主感,同时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江干区19831882764: 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怎样的? -
仲长话复方: 0~2岁母爱是中心环节,2~5岁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期,6~10岁家庭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与代际界限,11~15岁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的规则和教育要具有弹性,父母的情感要变得相对紧密.

江干区19831882764: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是什么呢?
仲长话复方: 学龄前期儿童最突出的心理特征是: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发展,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具体表现在愿意帮助父母干活,也已有能力给父母拿板凳、吃饭前拿筷子等),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如能湛江吃饭,自己蹲盆撒尿等)

江干区19831882764: 各个阶段的孩子心理成长是怎么变化的
仲长话复方: 7—12个月:可参与简单运动、体能早教课 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这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体能类课程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同时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

江干区19831882764: 发展心理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 -
仲长话复方: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是: 1,婴儿期,出生到2岁,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2岁到4岁,获得满足感,克服羞愧感和疑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又称游戏期,4岁到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 4,勤奋期,7岁到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现能力的发展 5,青年期,12到18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 6,成年早期,18到25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7,成年中期,25到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江干区19831882764: 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是什么? -
仲长话复方: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

江干区19831882764: 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年龄阶段?
仲长话复方: 心理及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所谓关键性的年...

江干区19831882764: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谈谈你的儿童观 -
仲长话复方: 第一、儿童是具有完整人格和独立存在的人.要摒弃“儿童是弱小的、是一张白纸”的旧观念.第二、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那样去对待,去要求,否则就是不切实际,必然事与愿违. 第三、儿童终究要成长为大人,他们终将独立地生活.我们的全部教育都是为了这样的目标,都应当有利于他们自己能独立应付各种问题,能创造和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助长他们的依赖心、不思进取心、懒散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知识建构,而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让孩子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江干区19831882764: 人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
仲长话复方: 人的心理成长分为胎儿,婴儿,幼儿,童年,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七个阶段.具体如何区分这里很难说清楚,建议楼主去看基础心理学教材中的发展心理学.在发展心理学一章节中,人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一生过程的心理区分和变化都有具体描述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成长阶段:出生、入学、工作,直到结婚成家为止;这个阶段需要长辈的呵护,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独立;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家庭、老人、孩子责任系于一生,事业蒸蒸日上,这个阶段需要积累财富回馈家庭、社会;第三阶段是衰老阶段:退休了,清闲了,开始回忆过去,享受晚年生活,直到死亡.这个阶段逐渐的要靠晚辈照顾.中间每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小的阶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