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符合真正的历史吗?

作者&投稿:戢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秦帝国之纵横符合历史吗?~

任何东西都要对比着来看。如果同第一部相比,这部差距太大。如果说第一部是热血沸腾的历史剧,那第二部则更像一部言情剧。而且演员的选择和服装道具都有问题。最多算是七实三虚的小说而已。
从第三集芈丫头出场和义渠王子打情骂俏我就知道完了。导演要拿秦轩太后和义渠王的野史做文章了。果然随后苏轩客栈的老板娘和姬狐公主闪亮登场,打情骂俏大量挤占了正剧的时间。我估计该剧的导演应该正在手扶着腰部数钱玩呢。
虽然大致历史脉络还行,但是和第一部剧情出现重叠。已死的龙贾将军居然复活。
秦人尚黑以黑为尊,在第一部中表现得很好。到了第二部居然让秦军换成白甲。我晕

不是,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改编创作出来的。《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

扩展资料: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谜,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
二十年前,孙皓晖开始创作史诗巨著《大秦帝国》,历经十六年创作完成,共计6部11卷,引起文坛轰动,朝野称奇。
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里面还原了不少历史事件,但是绝不是真正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美化秦国的成分,夹杂了不少作者的主观想法在没。

以第一部裂变来说,商鞅变法确实利于秦国,但对于秦国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商君之法严峻苛刻,秦人受刑者不计其数,故有秦人不觉无鼻之丑一说。按照商鞅的说法国家强大就要强干弱枝,把财富最大限度的收到国家手中,要让老百姓过得贫穷没有尊严同时要让百姓知道特权的存在,当百姓希望获得特权待时告诉他们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他们成为贵族,那就是打仗杀人,所以秦军战斗力极强,商鞅称这个策略为耕战,就是老百姓只要知道打仗和种地就行,其他的事他们不该也不必知道。

第二部纵横,张仪外交方面确实游刃有余,但是在个人感情方面就有点别了,张仪可能见都没见过燕国太子妃,而且魏冉和张仪关系应该也就是同事关系,不存在魏冉是张仪带到秦国一说。因为在秦武王继位后驱逐张仪时魏冉没有发表什么意见。甚至在后来魏冉讨厌张仪之类的舌辩之士天下皆知。

第三部崛起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白起洗的太白,范睢黑的太狠。历史上白起不是什么人道主义者,杀人就是为了军功就是为了升官,白起每次征战动辄斩获数万颗人头是家常便饭,长平之战屠杀赵军也是白起自己做出的决策。至于范睢历史上是有倾国大才的一个人在剧中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确实范睢人品不好,但是能力确实很强。

总得来说大秦帝国拍的很好但是不能当成历史来看。



《大秦帝国》是近年很优秀的历史系列电视剧,应该说该剧的框架基本与史实相符,下面是《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在其著作《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一书中关于大秦崛起的描述,亲们可以与剧情比较一下:

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经风霜、坚实厚重的肥沃黄土之中。 战国中前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位于关西的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与之相邻的魏国就远比秦国强大,并且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土地。

秦孝公即位后下决心发奋图强,赶超关东诸国,他知道对于国家的发展崛起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就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国人,谁要是有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赏赐他高官厚禄。”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卫国有一个贵族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他在本国得不到重用,就跑到秦国来求见秦孝公。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副丞相),让他全权负责改革大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赐十两金子。”大伙儿先是议论纷纷,而后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去扛。这时,一个勇敢的人(历史本来应该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我来试一试。”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这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不少。 这件事立即在全城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真不含糊!”

南门立木在秦国百姓中树立起了商鞅的威信,他就趁热打铁把起草的改革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规定:官职大小和爵位高低以军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废井田,开阡陌;二、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三、为了便于向东发展,迁都咸阳。 商鞅深知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所以他重农抑商,大力发展农业,并通过严谨的法律对农业实行有效的宏观管理,还大修水利工程支持农业的发展。秦灭楚时发动了六十万的大军,打了将近两年,如果秦国没有发达的农业,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绝对是不可能的任务。

商鞅还把其师李悝的《法经》改为《秦律》,推行全国,这是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繁杂、严厉、苛刻的法律。从此以后,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成功而有效地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最终使秦国完成了灭掉六国、一统天下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比如,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可以说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 商鞅还提出并实施了“一刑无等级”,即“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这颇有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味道。在贵族特权还普遍存在的条件下,敢于提出“一法令”,其胆识和魄力是可以想见的。

后来,秦孝公去世,旧贵族趁机诬告商鞅“谋反”,将他杀死后施以车裂之刑。商鞅虽死,但由于新法颁布多年,深入人心,得以继续贯彻。他若地下有知,在为自己伤心的同时,肯定也会为变法的成功而深感欣慰。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逐年增加,军事力量日渐强大,为领土扩张、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对方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也打了下来,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国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深为震动,派使者给秦孝公送来了祭肉,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

秦孝公的儿子秦惠王先夺取了三川地区,而后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西括九夷,东据成皋,割取了其他诸侯国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掉了早已名存实亡的周王室,天下完全陷入了群龙无首、诸侯混战的状态。



      每每看到孙皓晖先生著作的《大秦帝国》,心情就格外激动,因为先生从秦帝国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读的过程中。没有儒家的坑蒙拐骗,没有掺杂儒生的那种所谓的正统思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西周的分封制,维持了一个分权天下共主的大周,但是虽然在近80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多历史成就。但是,始终是一盘散沙。直至秦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今后近2000多年的大一统格局,国家并非共主,朕即天下,天下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皇帝。  从此,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从准确意义上说,我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在秦帝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帝国时代,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因为刻意更快捷、更方便的组织人力物力,建设国家、征讨蛮夷, 所以以全新制度组织起来的中国人,长时期处于世界的第一高位。国家的发展,需要好的制度,需要强大的组织形式。

      秦帝国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中,经过几百年的努力而实现的。虽然真正实现目标只仅仅几年就淹没了,但是秦帝国留下的制度和先进的组织形式,却被后世所继承,逐渐完善、发扬光大,维持了中国在世界近2000年的巅峰之态。虽然近代以来,我国的帝国社会未能抵挡世俗化资本主义的侵略与奴役,但是法家蝙蝠衫图存的思想,从未断过。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中国人变法的决心与意志从未衰竭。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具有改革、变法意识的伟大的党,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与实践,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这些改变,从思想深处,也有当年商鞅的风范,为了人民、为国家的富强,不懈的努力。

      这些都是教条的儒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大秦帝国,反映了中国文化正源生成的历史。正所谓历史就像面镜子,越擦越亮。书写历史的儒生,不断地向往三皇五帝,讽今褒古,就是想开历史的倒车,否定变革的思想。也是,以教条为念,怎有发展与创新?



什么是“历史正剧”,或者“历史剧”?经常有人搬出这个词,但它的标准却很模糊。关于“历史剧”,基本的共识是以真实的历史事实,历史资料作为题材,进行改编拍摄的剧目,可如果细究,即便是学者们都有不同看法。

历史剧的重要创作原则是“维持历史的忠实”。在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戏剧界就对“历史剧”是“历史”还是“艺术”展开争论,郭沫若、茅盾、吴晗、熊佛西等论来论去,也没个共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是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即要求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历史的精神,在此前提下,“和史事尽可以出入”。

争论《大秦帝国之崛起》是不是“历史正剧”,本质上和当年对《雍正王朝》的争论如出一辙。他们都改编自历史小说,小说终归是小说,不是正史,小说中甚至能虚构出历史上未必存在的人物,或者对原有人物添油加醋,比如《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乔引娣。但是,从把握和表现一个时代的精神来看,电视剧《雍正王朝》乃至《大秦帝国之崛起》都力求还原,后者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以及对老秦人风俗的刻画,都颇为用心。

可以看出,《大秦帝国之崛起》在改编小说时,更试图呈现“历史感”,让该剧披上“历史正剧”的外衣,但编剧又想维持一种激烈的戏剧冲突。如果我们将原著和电视剧对比,我们会发现原著对电视剧有非常大的改动。在原著中,苏秦在小说的第二部《国命纵横》就有登场,是一个和张仪互相对峙的角色,而《大秦帝国之崛起》里轰轰烈烈的苏秦“死间”,和原著出入极大,原著中写到齐国招惹众怒,最终几近国破,完成这一壮举的主要人物是乐毅,齐国逢此大难,跟苏秦关系不大。



有以下几点与历史有点出入:

1、秦惠文王赢驷即位时19岁,在位27年,终年46岁,盛年而死,而这里说他三十多岁即位,一直活到垂垂老矣;

2、樗里疾是秦惠文王的同父异母弟弟,高智商,樗里是他的封地名,而这里没有说明这一点,只说他是胡人,可能为了突显秦孝公的勤政吧;

3、商鞅拿下河西是用的诈术,公子卬是被骗去的,而这里粉饰了这一点,这非常重要;

4、景监是宦官,这里还写他成家了,官至上大夫,可能是没有阉割的那一种吧;

5、魏惠王直到秦武王时还在位,而这里说他在秦惠王时期苏秦合纵时死了,还死得那么巧,与楚威王、燕文侯同时死去;




《大秦帝国》符合真正的历史吗?
《大秦帝国》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里面还原了不少历史事件,但是绝不是真正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美化秦国的成分,夹杂了不少作者的主观想法在没。以第一部裂变来说,商鞅变法确实利于秦国,但对于秦国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商君之法严峻苛刻,秦人受刑者不计其数,故有秦人不觉无鼻之丑一说。按照商...

央视热播的《大秦帝国》符合历史吗
三部都是相对符合..就是时间线上的那些事还是那些事,但有些细节,有点野史的味道.其实很多事情,史记根本记载不下来,只能靠野史和后人逻辑推理.

《大秦帝国》有几分真实
《大秦帝国》的主线是真实的。当然作品里含着编剧的立场感情,有些细节是不符合历史的,比如叫魏国国君为“我王”,那是不对的,因为魏国是在惠文君四年才“为王”的;魏公子昂是在孝公二十一年被俘虏的,而且公子昂还为秦国打仗了,并且把魏国的将军龙贾俘虏了,那是在惠文君七年的事;片子里面...

电视剧大秦帝国粉丝无双,它符合历史吗?
电视剧大秦帝国粉丝无双,它大部分符合历史,但是也有很多不符合的方面,毕竟历史还是更加现实一点,没有那么理想主义。商鞅的形象在电视剧里更加完美,受万民爱戴。一些影响商鞅形象的事件也被修改了,比如打败魏国不是靠下三滥的手段,比如面对死亡商鞅毫不畏惧的态度。当然,如果按照历史来写,人物就没有...

孙皓辉的《大秦帝国》几分真实?
孙皓辉的《大秦帝国》从秦献公攻魏中箭兵败由秦孝公嬴渠梁在危难中挑起重担说起,一直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亡国。史学作品,人物都被美化,5分真实!

《新大秦帝国》有什么地方不符合历史史实吗?
颤鬦哋烟的答案补充还带有浪漫 色彩 如 卫鞅 等”回答是正确的,根据有关历史书籍以及当时社会来说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还有就是里面有父子在一个房屋内,也是不符合的,当时的秦国有法律规定,子女成婚后,不能与父母同居,如有此情况的灭三族。所以这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其他均符合历史。

大秦帝国小说是历史史实吗?
不能算做史实,可以说是半真半假!虚构太多了。比如,《大秦帝国》中把商鞅吹嘘的太好了,太有人情味了,很得民心,尤其是他领邑之内的人民!再者,特别是商鞅被车裂临死前,太有煽情味了!夸张得很啊!还有商鞅的私生活和爱情,也很煽情!典型的文学形象!

《大秦帝国》的历史可信度如何?《大秦帝国》禁播的原因分析
《大秦帝国》禁播的原因分析 遭禁播,小编觉得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大秦帝国里严重的非儒思想,可能是最主要禁播的原因。剧中对待墨家、法家。后来的销售里面还有庄子的道家,都是持褒扬的态度,唯独对儒家思想非常蔑视,可以看到商鞅在魏国酒肆的辩论;后来的小说中苏秦和孟子的辩论。都极力贬低儒家...

电视剧大秦帝国和真正历史接近率是多少?
按历史时间叙述,70%真…可是事件是真的,那些人物个别事情是假的

大秦帝国电视剧符合历史吗?打算看看!
比较符合历史,但是比较不符合价值观 等第三部已经两年了,,,第一部裂变,秦孝公,第二部纵横,秦惠文王,第三部兴起(16年出),秦昭王。原著:《大秦帝国》当代著名教授孙皓晖创作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

双柏县19823711777: 大秦帝国符合历史真实吗 -
希雁潘妥: 2000多年了,鬼知道真假,你看2600年前周朝开国皇帝变成什么样,都成神话剧《封神榜》,这类历史剧抓住两点: 一、感情戏及相关剧情基本假的、虚的; 二、越是高潮剧段水分越多,编剧也是为了适应市场; 三、你看发行公司就能知道大概,名声和品牌就这样来的.《新大秦帝国》一部 主要剧情、也就是大的方面真实性比较高,后面细节肯定有问题,像卫鞅感情戏、太子苦难戏和感情戏;比如孝公的妹妹,我不清楚历史,但谁知道他有几个妹妹,谁又知道他妹妹有没嫁人,秦时期10多岁女子就出嫁,要说孝公妹妹没出嫁,起码我不信.

双柏县19823711777: 大秦帝国小说是历史史实吗? -
希雁潘妥: 不能算做史实,可以说是半真半假!虚构太多了. 比如,《大秦帝国》中把商鞅吹嘘的太好了,太有人情味了,很得民心,尤其是他领邑之内的人民!再者,特别是商鞅被车裂临死前,太有煽情味了!夸张得很啊!还有商鞅的私生活和爱情,也很煽情!典型的文学形象!

双柏县19823711777: 《大秦帝国》有几分真实 -
希雁潘妥: 《大秦帝国》的主线是真实的.当然作品里含着编剧的立场感情,有些细节是不符合历史的,比如叫魏国国君为“我王”,那是不对的,因为魏国是在惠文君四年才“为王”的;魏公子昂是在孝公二十一年被俘虏的,而且公子昂还为秦国打仗了...

双柏县19823711777: 大秦帝国的内容和历史一样吗 -
希雁潘妥: 大秦帝国属于历史小说,大致来说与三国一样,七实三虚.它描写的大背景,大环境和一些基本史实是真的,而一些人物细节,对话情景,人物性格等为了小说需要是虚构的

双柏县19823711777: 大秦帝国是历史架空吗 -
希雁潘妥: 不是...大秦帝国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架空 是一本以战国历史为背景,以秦朝为中心反映当时社会的小说 说白了就是历史小说,和明朝那些事儿一类的 写的是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灭亡这段时间的历史

双柏县19823711777: 大秦帝国电视剧符合历史吗?打算看看! -
希雁潘妥: 比较符合历史,但是比较不符合价值观 等第三部已经两年了,,,第一部裂变,秦孝公,第二部纵横,秦惠文王,第三部兴起(16年出),秦昭王.原著:《大秦帝国》当代著名教授孙皓晖创作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

双柏县19823711777: 《大秦帝国》演的真故事吗?
希雁潘妥: 历史真实不真实,电视剧是不能完全反应出来的,对那段的历史感兴趣,就找些历史书看看!不过大陆拍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主线和历史还是比较吻合的!香港的就很难说了!

双柏县19823711777: 孙皓辉写的《大秦帝国》到底是小说还是史书,可以作为史料来看吗? -
希雁潘妥: 小说,基本线路是沿着历史写的,其余的都是虚构的,而且史书的话是较少带有主观色彩的,通观《大秦帝国》,主观色彩相当明显,这也是分别史书与小说的最简单的方法.基本和《明朝那些事儿》差不多.

双柏县19823711777: 电视剧《大秦帝国》,符合历史吗?
希雁潘妥:应该有一部分不符合吧,其余的差不多都是按照史记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