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作者&投稿:井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写地震还是火山~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的03时41分,从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列车,正以90公里的时速驶入紧邻唐山的古冶车站,1400多名旅客已进入梦乡。突然间,司机发现前方的夜空中有三道耀眼的亮光闪现,蓝光粼粼,亮度能看清车身。这种多年行驶中从未见过的异常,使司机本能地果断拉下了非常制动闸,列车在呼啸的刹车声中,被一双巨手抓起来颠簸和晃动。紧急中,司机迅急松开大制动闸,启用小闸控制机车,列车喘息着终于停了下来,避免了车翻人亡。事后,人们才看到笔直的铁轨已变成波浪,才知道那划过夜空的三道亮光是地震的前兆,万幸的是他们停车了,一千多人因此得以脱险!
发光现象

地震前的发光现象,早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 6世纪《诗经》中对陕西岐山大地震(公元前780年)的记述: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国外对地光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一世纪的古罗马人塔西托斯(Tacitus)对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的记述和9世纪日本的《三代录实》对公元869年一次日本地震的记载中。
然而,将地震的发光现象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705年英国人斯图克雷,1910年加里总结了欧洲的148例,1930年武者金吉给出日本的1583例,1967年栗林亨拍摄到的地震前发光照片,以及各国科学家在现场目睹了大量的地震发光现象并做了详细记录后,这种前兆现象的轮廓才渐渐清晰。特别是我国的震例中还出现了地光灼伤人体肌肤、致人晕倒、烧焦植物以及在地面留下走火痕迹等等物证,这个现象的存在终于不容置疑了:7级以上大震前几小时至几天的极震区多有地光出现,呈现片状或团状的低空朦胧的闪光,除个别伴有燃气外,均为低空大气的放电。表现形式上,山区为多、平原为少;震时最多、震后较少;蓝白为主、黄色为辅等等。
电荷的来历

早在16世纪人类就已经发现静电在放电的过程中会发光,磨擦放电最为典型:磨擦化纤衣服和毛衣、触摸金属门柄、用塑料梳子梳头等,都会在黑暗中看到淡蓝色的微光和听到噼叭作响的放电,同“烨烨震电”异曲同工。测量表明,这时的电场强度居然可达300万伏/米,竟同雨天的大气放电在同一量级上,只是由于电量过小而不危险罢了。当1752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得到雷雨带电性质的实验证据之后,人们已经明确:当电荷密度达到每平方米0.1微库仑时,就能看到发光现象。所以随着孕震过程中应力的加大,在某些岩石上就可能会以某种类似磨擦起电和电子发射的方式造成电荷的积累,电荷密度未必很高,仍能导致放电和发光。
石头能发光,这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不是一样神奇了吗?
地球上确实有一种非常精美的石头,它不会唱歌但会发光,且分布极为广泛,含量占地壳上部化学成分的66%,是砂砾、石英岩和花岗岩的主体,其学名叫 “石英”(SiO2)。两块石英轻轻一碰就会撞出火花放光,俗称“打火石”;一块水晶受外力挤压更会放电发光,俗称“放光石”。水晶是更加纯净、更加精美的石英结晶,江苏省东海县是我国的大型水晶产地,老百姓就是依照寻其紫色、白色的“火苗子” 的古训来找水晶矿的。
1970年,芬克尔斯坦和鲍威尔提出了地光是由于石英受压而引起放电的观点,物理上称作“压电效应”,很快得到了普遍的赞同,并有不少中国、日本、俄罗斯震例的支持。所发现的发光现象大多都集中在富含石英的岩层出露区。
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是1880年由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放射学先驱皮埃尔·居里先生(Pierre Curie,1859-1906)和雅克·保罗·居里发现的。他们发现某些晶体特别是石英等受到挤压或拉伸力的作用后,会在相对的两个平面上产生异号电荷,且密度与电压成正比。一旦电荷出现,放电过程的发光便相伴而生。由此可知,当石英晶质体绵延几公里时,震前上百巴的应力变化足以造成百万伏的触发电压,低空的放电发光便在情理之中。
经100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压电效应有两种,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是正效应,相反为逆效应,而且有20多种晶体均含有压电效应。人工已经合成了大量的性能更佳的压电陶瓷材料,不仅发现压电材料在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之间有相互转换的良好关系;还发现人体组织、毛发和骨骼都有生物压电效应。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打火机、点火器、音乐贺卡、音响电子表、语音手机等等,都使用了压电材料。目前这种材料制成的产品已广布于各个技术领域。
启 迪

“地光闪,八成险”,虽则小谚语,却含大道理。我国科学家曾做过大量模拟实验,发现岩石在高压和微破裂过程中确实有电子发射、电场和磁场剧变等现象,不仅存在于石英晶体、花岗岩体,还存在于一些非石英成分的岩石中。这说明,压电效应是一种重要的但非唯一的地震发光机制。与此相似,美国加州大学的费罗因德也提出,火山岩中过氧族的氧原子也会在压力下释放,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厚度仅约10个纳米的电荷层,也会导致地光的出现。因此,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对电场和发光的异常变化还需做多手段观测。
对地光,《诗经》做过现象的描述;《聊斋志异》做了冤魂的申述;地震学家做了机理的研究,虽则是进步,但也仅翻动了大自然的一页。下一页是什么,还待我们的再努力。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汉语词语,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比喻世事变迁。
中文名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语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
释义
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出处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
基本信息
【词语】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读音】gāo àn wé igǔ shēn gǔ wéi líng
【释义】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
【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示例】晋·张华《博物志·山水总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迟,白黑不分,大乱之征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 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此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辩证观点
把高岸当作山谷,把深谷当作高岸。人在高处时,有底的想法,不要张狂;人在底处时,有高的期望,不要沉沦。
  人生中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在面对纷繁交错的情境时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面对胜利时不要太过骄傲张狂,低迷失败时也不要沮丧沉沦。因为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对福对祸都有一颗平常心。胜而不骄要比败不馁更能考验人的心态,只有时刻保持低调谦和的态度,不卑不亢的自信心,我们才能精彩的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地震前的发光现象,早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 6世纪《诗经》中对陕西岐山大地震(公元前780年)的记述: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百川沸腾,这里引申为江河湖泊翻滚涌动;山冢崒崩,即山地和山上的坟墓崩裂开来。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
所以描述的是地震

出自《诗·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高岸为谷: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陵:大土山。

即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原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后用以比喻事过境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记载,《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具有特征性的大特写使两千多年后的人读起来,仍然感到惊心动魄。诗人的如椽巨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历史上少有的巨大的灾变图。第二部分(中三章...

十月之交原文及翻译
原文: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

十月之交原文及翻译
原文: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爗爗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百川沸腾,这里引申为江河湖泊翻滚涌动;山冢崒崩,即山地和山上的坟墓崩裂开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所以描述的是地震 ...

诗经十月之交原文及翻译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

诗经·小雅·十日之交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

周颂·振鹭原文_翻译及赏析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展开阅读全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经十月之交篇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大秦帝国1》写“烨烨震电,不宁不令”什么意思?是天下即将大变么...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国外对地光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一世纪的古罗马人塔西托斯(Tacitus)对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的记述和9世纪日本的《三代录实》对公元869...

诸位,帮我解释一下这段文字,不尽感激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

莱西市17389869932: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此意思是不是描述地震啊“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应该是高山变为深谷,深谷变为高蜂吧? -
全视丹黄:[答案] 地震前的发光现象,早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 6世纪《诗经》中对陕西岐山大地震(公元前780年)的记述: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

莱西市17389869932: 不宁不令“烨烨雷电,不宁不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什么?还有每句的意思是什么? -
全视丹黄:[答案] “不宁不令”的意思是: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不宁”指不安宁、不停地;“不令”:不先通知,...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

莱西市17389869932: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全视丹黄:[选项]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泥石流 D. 洪水

莱西市17389869932: 诗经·小雅·十日之交 -
全视丹黄: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莱西市17389869932: 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百字开头 -
全视丹黄: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雄雉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载驰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十月之交 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韩奕

莱西市17389869932: 西周怎么灭亡的 - 西周怎么灭亡的?
全视丹黄: 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82年,宣王死,幽王宫涅继位,它是一个昏暴的国君.幽王继位... (《史记·周本纪》)"百川沸腾,山冢??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

莱西市1738986993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什么意思 -
全视丹黄:[答案] 出自《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高岸为谷: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陵:大土山. 即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原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后用以比喻事过境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的方...

莱西市17389869932: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率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据此回答1~2题.1、与诗句“山... -
全视丹黄:[选项] A. 印尼火山喷发 B. 四川汶川地震 C. 喜马拉雅山隆起 D. 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2、下列反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貌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莱西市17389869932: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
全视丹黄: 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故选:A.

莱西市17389869932: 陵谷变迁的出处是什么?
全视丹黄: [出处]《诗经•小雅•十月 之交》:“百川沸腾,山冢翠崩,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