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欣赏: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作者&投稿:边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白话文释义: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
此联名叫《攻心联》,作者为赵藩,朝代是清末光绪二十八年,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用兵、理政的才华,又从和战、宽严的辩证关系总结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
这副对联,语意简略明白,但文采照人,叙事寓情,颇富哲理。怀古喻今,感时叹世,抒情寄怀,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教育历代执政者以治军治国的道理。

扩展资料:“攻心联”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深得游人喜爱,名扬遐迩。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赵藩撰书的,字体有钱南园笔意。毛泽东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来武侯祠时,就在此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联语的微言大义。
攻心联联文对诸葛亮评价很高。“攻心”是指诸葛亮南征时,以“攻心”收到抚安的效果,使孟获心悦诚服;“宽严”是诸葛亮《答法正书》论述的中心,他指出不能照搬刘邦入关时的宽刑,主张针对当时益州的情况用严刑,“威之以法”。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作者在颂赞诸葛亮的同时,也强调审势度势的重要,并以此隐喻“后来治蜀”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简称“攻心联”,乃清末光绪二十八年暂居四川盐茶使者的云南剑川人赵藩所撰,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用兵、理政的才华,又从和战、宽严的辩证关系总结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此联言简意赅,形式完美,不仅是武侯祠所有联语中位居第一的上品,而且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名联之一。据说,伟人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来武侯祠时,就在此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联语的微言大义。X小X也曾经称赞说赵藩的“攻心联”写得好,富有哲理。
联语字面大意是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能审时度势的人,其处理政事无论宽或严都要出差错,后代治理蜀地的人应该深思。
先来解读“攻心”。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马谡来送行,建议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这番话,本于《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一段。“攻心”“心战”是对孙子“伐谋”“伐交”之说的提升,“攻心”“心战”的范畴更宽,包括智虑计谋、外交手段、民族策略等等。诸葛亮采纳了“攻心”建议,对叛乱的孟获等人,不是采取简单的战而胜之的办法,而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
再来解读“审势”。《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法正劝诸葛亮效法汉高祖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之先例,“缓刑驰禁”。诸葛亮批评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向他讲述不论宽也罢、严也罢,都要先“审势”,才能确定实行何种治国方略的道理。诸葛亮详细分析了蜀汉初期的“势”,指出:秦朝因刑法过于苛严,百姓怨声载道,导致天下“土崩”,汉高祖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仅“约法三章”,便大获全功。但刘璋统治益州时却过于软弱宽大,蜀中豪族专权自恣,君臣之间连正常的纲纪都没有了,这才导致其统治的瓦解。蜀汉政权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础、形势都与汉高祖时不同,必须与刘璋反其道而行之,“威之以法”,从严治蜀,才是巩固蜀汉政权之根本。
诸葛亮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给人以警示,令人深省。对于现代人非常有借鉴意义,需要我们去仔细品味其中的精髓。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书存于成都武侯祠(汉昭烈庙),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该祠始建于公元223年,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和最负盛名的祠庙。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这幅对联称颂的是诸葛亮。毛泽东同志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成都视察时,对此联亦很欣赏。
其意为: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者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清代人赵藩撰书。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谋……下政攻城”相近。这个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二是“反侧”。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意思是作此歌以穷极其反侧不正之情。《苟子、王制》:“道逃反侧之民。”杨注:“反侧,不安之民也。”故反侧是指一些不安分守法之人。懂得这两个词组,上联便好解了。意思是说,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诸葛亮抓了孟获不杀,而七擒七纵之,使孟获知道自己远非诸葛亮对手,而感谢其不杀之恩,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消除了他的反侧谋叛之心。以后诸葛亮对南方少数民族又施行了一系列宽大扶助政策,得到他们爱戴,不但不反,反而协助诸葛亮北伐。这个策略高出前人许多。反观曹操对地方少数民族惟事武力镇压,屡服屡叛,始终不得安宁,相去很远。由此可见诸葛亮及后来一些采取攻心战略的人,并不是一些喜欢打仗的人,而是想以战止战,止戈为武,思想高尚的人。 至于下联,实际是驳斥一些人认为诸葛亮是法家的偏面说法。法家主张以严治国,认为“铬金百镒,盗跖不掇”,和儒家不同。儒家治国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刑罚宽严,要根据时代和国情作辩证调节。诸葛亮所以以严治蜀,正如他回答李严所说:“刘璋国弱,自刘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百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十人士,专相自恣,君臣之道,渐以浚替”。可见诸葛亮用重典治蜀,因为前代太宽,故他遵循儒家“世轻世重、宽猛相济”的原则,决不是像法家一味用严。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所以赵藩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 这副对联,既赞扬了诸葛亮用攻心战略的正确性,同时也歌颂了他严以治蜀政策的正确性,最后告诫后人不能盲目一味用严或用宽,应当根据当时形势来决定。这是非常正确的。


攻心联解释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这句寓含了诸葛亮的军事智慧,他强调用心理战术来瓦解敌人的斗志,而非单纯追求战斗。"攻心"一词源自马谡的见解,他主张以心战为上,通过说服和威慑,而非武力,使敌人放弃反抗。诸葛亮通过七擒孟获的例子,展现了这一策略的威力,通过宽大处理,而非武力...

清朝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真正的用兵者不都是战场厮杀的 ...

谁知道成都武候祠的那副对联和他的作者
一、天下著名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诸葛亮殿;清人赵藩撰书)[反侧:指怀有二心而疑虑不安的人,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二、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武侯祠过厅;上联集杜甫诗句,下联董必武撰,今人...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意思 攻心为上 反侧自消的意思是什么 郭沫若书法能攻心则 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 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意思 反攻心术 能攻...

译成白话文: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 ...
白话文释义: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此联名叫《攻心联》,作者为赵藩,朝代是清末光绪二十八年,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

成都武侯祠门口的一副对联,看着不像对联,原来作者别有用心
赵藩想到在武侯祠宴请岑春煊,并且事先在武侯祠写下这幅著名的「 ”攻心联”让岑看到,这副对联写的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如果单纯的为诸葛亮武侯祠写一副对联,自然不会用这些看起来略显奇怪的字眼。虽然这副对联字字都是讲诸葛亮的丰功...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这句是什么意思啊?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说的主要七擒孟获的,说诸葛亮能够从心理出发,七擒七纵,让孟获心服口服,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叛乱,让像反侧这样的造反事件就自动消失了(这也影射了诸葛亮其他一些军事行动)。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说的是诸葛亮不明白蜀弱魏强的原理,一味坚持北伐魏国,导致蜀国最终灭亡,以致在治理...

写出武候祠诸葛亮前面的《攻心联》的写作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_百度...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赵藩,1901年冬,四川白莲教起义,请政府派封疆大臣岑春煊到四川任总督。岑上任后,以重兵围剿红灯照,杀害了深得民心的红灯照领袖廖九妹。赵藩曾当过岑春煊的启蒙老师,但此时身为其下属,无法开口规劝。只...

有句评价诸葛亮的对联怎么说来着?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是反贼!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攻心者,心理的意思,<<孙子>>有云:攻心为上,又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大概的意思是说要从心理上挫败敌人才是最上乘的用兵之道,诸葛亮在其<<将苑>>一文中也提到过: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

成都武侯祠 对联
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 西风乱秋...

花山区13452047097: 清朝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什么意思 -
乌脉益智:[答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真正的用兵...

花山区13452047097: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古今传诵的名联,人称“攻心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乌脉益智:[选项] A. 推进民主法治建没,坚持以德治国 B. 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 坚持科学发展,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D. 发展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花山区13452047097: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哪个我国的名胜? -
乌脉益智:[答案]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意为: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

花山区13452047097: 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
乌脉益智: 这是武侯祠的名联,原对: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今人要超越恐怕不太容易,我对:须忘我才声名无谓,从今牧境必亲民.

花山区13452047097: 四川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好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对联大意是什么?它是赞美还是批评诸葛亮? -
乌脉益智:[答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好兵非好战”应该是说能获得心里的认可,抓住将士之心,则反对的人就都没有了,也可以说是能用谋略取胜,则敌对的势力就会自己消亡,自古以来就没有好的兵将是喜欢打仗的;"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

花山区13452047097: 求诸葛孔明的《攻心联》
乌脉益智: 清朝时云南人赵藩(1851——1927,云南剑川县人,白族)所写武侯祠对联: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时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

花山区13452047097: 写出相应对联中的名胜古迹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2.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 -
乌脉益智:[答案] 1.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川峨眉山2.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江西南昌滕王阁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四川成都武侯...

花山区13452047097: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是? -
乌脉益智: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花山区13452047097: 赵凡点评诸葛亮的对联 -
乌脉益智: 有一天,赵藩来到武侯祠祭拜诸葛亮,他一直将诸葛亮视作心中的偶像,当走到偶像的墓前,赵藩感慨万千,突然想到了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中的“攻心”,说的就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